一篇優(yōu)秀的長城導游詞
相信想要考取導游證的同學肯定都已經(jīng)對我們的著名景點有過一定的了解,今天小編就給大家推薦一篇優(yōu)秀的長城導游詞,希望大家能夠從中得到啟發(fā),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有關于長城導游詞的全部內(nèi)容了,希望能夠幫助你們!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導游趙曉明。歡迎大家和我一起游覽長城。。。
大家知道嗎?1987年12月長城就被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了。長城是人類文明史上最偉大的建筑工程,它始建于2000多年前的春秋戰(zhàn)國時期,秦朝統(tǒng)一中國之后聯(lián)成萬里長城。漢、明兩代又曾大規(guī)模修筑。其工程之浩繁,氣勢之雄偉,堪稱世界奇跡。歲月流逝,物是人非,如今你們登上昔日長城的遺址,不僅能目睹逶迤于群山峻嶺之中的長城雄姿,還能領略到中華民族創(chuàng)造歷史的大智大勇哪。
長城位于中國北部,東起山海關,西到嘉峪關,全長約6,700公里,通稱萬里長城。大家看,長城多長呀。
長城的修建持續(xù)了兩千多年,根據(jù)歷史記載,從公元前七世紀楚國筑“方城”開始,至明代(1368-1644年)共有20多個諸侯國和封建王朝修筑過長城,其中秦、漢、明三個朝代長城的長度都超過了5千公里。如果把各個時代修筑的長城加起來,總長度超過了5萬公里; 如果把修建長城的磚石土方筑一道1米厚、5米高的大墻,這道墻可以環(huán)繞地球一周有余。
長城的主體工程是綿延萬里的高大城墻,大都建在山嶺最高處,沿著山脊把蜿蜒無盡的山勢勾畫出清晰的輪廓,塑造出奔騰飛躍、氣勢磅礴的巨龍,從而成為中華民族的象征。在萬里城墻上,分布著百座雄關、隘口,成千上萬座敵臺、烽火臺,打破了城墻的單調(diào)感,使高低起伏的地形更顯得雄奇險峻,充滿巨大的藝術(shù)魅力。大家看下面,群巒聳立,連綿不斷,長城從遠方云崗深處奔騰而來,又朝天蜿蜒而云,不見首尾。西望懷來盆地綠茵萋萋。北邊山谷,公路如線,逐漸消失在群山之中。真可謂山河壯麗,多迷人呀。大家可以看一看這里的墻頂外側(cè)筑有高1.7米的垛口,上有了望孔,下有射口。內(nèi)側(cè)筑有起護 欄作用的宇墻,城墻每300-500米筑有堡壘工的方形城臺,有的為樓 層建筑,上有了望也和射口,下層有券洞,供守城軍士住宿,儲存軍械食糧。在長城沿線的險要處和交通要道上筑有碉堡、烽火臺。遇到 敵情,烽火臺可傳遞情報,發(fā)號施令。
各地的長城景觀中,北京八達嶺長城建筑得特別堅固,保存也最完好,是觀賞長城的最好地方。,八達嶺長城是萬里長城重要關口居庸關的前哨,這里有南,北兩處高峰,最高點海拔約1000米。
中國萬里長城是世界上修建時間最長,工程量最大的冷兵器戰(zhàn)爭時代的國家軍事性防御工程,凝聚著我們祖先的血汗和智慧,是中華民族的象征和驕傲。
根據(jù)歷史記載,從戰(zhàn)國以來,有20多個諸侯國和封建王朝修筑過長城。最早是楚國,為防御北方游牧民族或敵國,開始營建長城,隨后,齊、燕、魏、趙、秦等國基于相同的目的也開始修筑自己的長城。秦統(tǒng)一六國后,秦始皇派著名大將蒙恬北伐匈奴,把各國長城連起來,西起臨姚,東至遼東,綿延萬余里,遂稱萬里長城,這就是“萬里長城”名字的由來。但今天我們所見到的主要是明長城秦長城只有遺跡殘存。秦始皇為了修筑長城動用了30萬人,創(chuàng)造了人類建筑史上的奇跡。長城的修建客觀上起到了防止匈奴南侵,保護中原經(jīng)濟文化發(fā)展的積極作用。
漢代繼續(xù)對長城進行修建。從文帝到宣帝,修成了一條西起大宛貳師城,東至黑龍江北岸,全長近一萬公里,古絲綢之路有一半的路程就沿著這條長城,是歷史上最長的長城。到了明代,為了防御韃靼、瓦刺族的侵擾,從沒間斷過長城的修建,從洪武至萬歷,其間經(jīng)過20次大規(guī)模的修建,筑起了一條西起甘肅的嘉峪關,東到遼東虎山,全長6350公里的邊墻。
長城有極高的旅游觀光價值和歷史文化意義,與埃及的金字塔,羅馬的斗獸場,意大利的比薩斜塔等同被譽為世界七大奇跡,是中華民族古老文化的豐碑和智慧結(jié)晶,象征著中華民族的血脈相承和民族精神。好了,今天我就介紹到這。再見!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