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水景點導游詞
麗水景點導游詞
浙江綠谷,秀山麗水,麗水是一座美麗的旅游城市。隨著旅游業(yè)的發(fā)展,到浙江麗水游玩的游客有增無減。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分享的麗水景點導游詞,歡迎參考!
麗水景點導游詞一:麗水縉云仙都
麗水縉云仙都位于浙江省麗水地區(qū)縉云縣境內(nèi),是一處以峰巖奇絕、山水神秀為景觀特色,融田園風光與人文史跡為一體,以觀光、避暑休閑和開展科學文化活動為一體的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qū);亦是一個山明水秀、景物優(yōu)美、氣候宜人的游覽勝地。
境內(nèi)九曲練溪,十里畫廊,山水飄逸,云霧繚繞。 相傳在唐天寶年間有許多繽紛彩云回旋于此山,山谷樂聲震天,山林增輝。當時有刺史苗奉倩上報玄宗。玄宗聽后驚嘆地說:“這是仙人薈萃之都也!”并親自寫下“仙都”二字。仙都盛名由此傳到今天。
仙都景色美在天然,奇峰異石,千姿百態(tài);她有桂林山水之秀又有雁蕩奇峰怪石之神韻。 仙都山,古稱“縉云山”,與黃山、廬山并列為軒轅黃帝的三大行宮――三天子都之一道教典籍稱仙都為玄都祈仙洞天,屬三十六小洞天之第二十九。仙都道教興盛,佛教發(fā)達,景區(qū)內(nèi)建有黃帝祠宇(玉虛宮)、黃龍寺、棲真寺、妙庭觀、縉云堂、南宮寺、烏傷侯廟、獨峰書院等人文古建筑,其中“黃帝祠宇”規(guī)模最大,是炎黃子孫祭祀朝拜中華民族始祖的圣地。
麗水景點導游詞二: 麗水古堰畫鄉(xiāng)
古堰畫鄉(xiāng)位于麗水西南的大港頭,這有里麗質(zhì)天成又磅礴大氣的水鄉(xiāng)景色,拍照或?qū)懮绕淦?,因此許多美術(shù)院校選擇這里作為寫生基地,有了“畫鄉(xiāng)”的美譽。江濱古街邊常能看到支著畫板創(chuàng)作的人,頗有文藝氣息,而已有千年歷史的水利工程通濟堰,是來到古堰畫鄉(xiāng)的游客必到的地方。
甌江將景區(qū)分為兩部分,“古堰”是北岸的堰頭村,“畫鄉(xiāng)”指的是南岸鎮(zhèn)政府所在的大港頭鎮(zhèn)。二者隔河相望,沒有橋,只有畫舫往返兩岸。游人通常會先到大港頭,而后乘船去對面的堰頭村。兩邊都有游客中心,門票可以分開買,不過買聯(lián)票會略便宜一些。
大港頭看點最集中的是江邊一條掛著紅燈籠的街——江濱古街,雖然新修后看不出古意,也算得上風景如畫。街道兩邊大多是畫室或者和畫有關的店鋪,你可以在街邊文藝的特色小店淘些特色小玩意兒,也可以在他她愛情郵局寄張明信片給親人朋友。東面街口有棵古香樟樹和以此命名的雙蔭亭,很有韻味。亭旁是香樟古埠,可在此乘坐去往對面堰頭村的渡船,或者沿街走到攝影展覽館附近的通坪埠頭乘船。
甌江的江水平靜,水很干凈,周圍的自然風光也很是不錯。江上時常有掛著白帆的小船,適合采風拍照。乘上畫舫,不久就能到達江對岸的堰頭村。需要注意的是,游船下午五點就沒有了,要注意游玩時間。
從古堰碼頭至村邊的景觀道旁有不少塑像,介紹了歷代與通濟堰有關的政客、水利學家和詩人。走過一段汀步,岔路口往前可沿著江邊一路走到通濟堰,往右則通往村北的文昌閣。由文昌閣往西走也能到通濟堰,不過沿路有許多古樟樹、古民居,人文景觀更為豐富。其中,文昌閣是座小巧的二層建筑,被大片的古樟樹圍繞著,一旁是有著三個引水孔的三洞橋。往南是嘉慶年間的“孝節(jié)流芳”貞節(jié)牌坊,還有“示禁”石碑。村中有一些清朝和民國時期建筑,裝飾簡單大氣,少數(shù)被辟為農(nóng)耕文化和民俗文化展覽館。
通濟堰是一段橫臥在碧水之間的拱形石壩,它一面是漣漪層起的平靜水面,另一面則是洶涌的注水口,和長著灌木,散布著鷗鳥的河灘互相映襯,甚是搶眼。通濟堰一旁的詹南二司馬廟內(nèi),有元代以來二十多個水利碑刻,可以借此了解這個千年間浙江最大的水利工程。
大港頭可住宿的地方不少,多是古樸風格的客棧和農(nóng)家樂,標間價格在200元上下,預算充足可住更好些的江景房。另外,當?shù)氐聂~非常出名,當然價格也不菲,溪魚一斤至少要80元以上。
麗水景點導游詞三:麗水靈山寺
靈山寺,位于浙江省麗水城郊,甌江支流好溪下游的靈山風景區(qū),8 路公交車直達,交通便利。靈山寺建在半山處,背靠靈山,面向甌江,空氣清新,風景優(yōu)美。
靈山寺具有悠久的歷史,曾多次修繕或改名。據(jù)《明一統(tǒng)志》記載:靈山寺,為五代時建,舊名靈鷲。清道光版《麗水縣志》稱:靈鷲寺,始建之年無考,有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重刊宋淳熙四年(1177)碑。現(xiàn)據(jù)相關史料考證,它始建于東晉大興三年(320,即漢光初三年),北周建德三年(574)因大火焚毀,唐朝貞觀六年(633)重建靈鷲寺,定名為靈鷲禪寺。宋太祖趙匡胤建隆二年(961),僧人,剡州丹城人祝生修繕了寺宇并新建觀音堂,將靈鷲禪寺改為祝生寺。祝生,剡州丹城人,事得我國南朝的名僧僧佑,勤業(yè)兵法,精于儒學。南唐升元中得舉人,官婺州節(jié)度使,不從委壓之旨,逃隱處州靈鷲禪寺,曾遭到御林軍不斷的追捕,十分危及之時,-剃染出家,才得生安寧。后逐漸趨持平靜,就勤學三論,從中悟出佛理,頓生禪心,并樂意將傳經(jīng)送佛作為自己的事業(yè)。建隆二年(961),被眾僧賀舉為寺主,淳化三年(992)圓寂,年壽七十三。
靈山,亦名馬頭山,原名靈鷲山,位于市區(qū)東北部,距市區(qū)約十公里。山不高,海拔約191米,青山環(huán)抱,層巒疊翠,山色幽致,好溪之水環(huán)其前。清道光《麗水縣志》記載 “靈鷲山,在縣東二十里,與鵓鴣山相對,好溪環(huán)其前,層崿峙云,重陰被水,霜旦晴初,尤極幽致。中有靈鷲禪院。宋紹圣中,郡守劉涇建溪雨亭其上,山南有元祝梅所墓碑”。這里交通便利,330國道二線從靈山南北山麓夾繞,城區(qū)8路公交車可直達。
靈山南側(cè)山麓的現(xiàn)為蓮都區(qū)巖泉街道辦事處所轄的堰頭村,有我市著名的始建于唐代的好溪堰,村因處于好溪堰的源頭而得名。唐宣宗大中年間(847-860年),括州刺史山東臨淄人段成式主持創(chuàng)建了好溪堰。好溪原名為惡溪,人們?yōu)榧o念造福于民的段成式,將惡溪改稱為好溪,并一直流傳至今?,F(xiàn)在靈山東南隅建有一段公亭,就是為紀念唐宣宗大中年間處州刺史段成式而建。
明萬歷間,詩人曾友顏(祖籍生平不詳)用詩《靈鷲山八景》贊美了靈鷲山的優(yōu)美景色,八景分別是溪雨亭、留云塢、落泉渠、半月池、突星崗、九曲嶺、五方坪、紅鞋巖。溪雨亭,是北宋處州太守劉涇在靈鷲山所建,留有詩詞一首。劉涇,字巨濟,號前溪,簡州安陽(屬四川)人,北宋熙寧六年(1073)進士,紹圣三年(1096)任處州太守。
看過“ 麗水考試導游詞 “的還看了:
1.麗水導游詞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