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學習計劃范文
研究性學習是綜合實踐活動的一部分,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從自然界、社會生產(chǎn)和生活中選擇和確定專題進行研究,在研究過程中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一種學習活動。下面是由學習啦小編整理的研究性學習計劃范文,一起來看看吧。
研究性學習計劃范文篇一
一、研究性學習的指導思想
為了切實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zhì)教育的決定》精神,落實《普通高中“研究性學習”實施指南》條例和教育部頒發(fā)的《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課程計劃》,保證高中新課程“研究性學習”五到位:課程落實到位,教師指導到位,學生組織到位,活動實施到位,過程管理到位。特擬定本實施方案,以規(guī)范教師的指導行為和學生的研究活動。
二、開設研究性學習課程的目的及組織原則
研究性學習是綜合實踐活動的一部分,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從自然界、社會生產(chǎn)和生活中選擇和確定專題進行研究,在研究過程中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一種學習活動。
開展研究性學習的目的:通過活動,讓學生獲得親身參與研究探索的情感體驗;培養(yǎng)學生主動獲取信息、分析信息、篩選信息和有效的利用信息的能力;培養(yǎng)和訓練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多元研究問題、分析解決問題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培養(yǎng)嚴謹治學的科學態(tài)度和實事求是的科學道德;學會分享和合作;培養(yǎng)學生對社會的責任心和使命感。
在研究性學習的指導工作中,教師通過對學生活動的指導,從根本上轉變教育觀念和教學方式,從過去單純的知識傳授者變?yōu)閷W生自主學習的促進者、組織者和指導者。通過研究性學習指導工作,可以與其他學科的教師合作,加強學科間交叉和滲透,拓展學科知識面,改善了自身的知識結構,樹立了終身求學的學習觀念。通過過程性的研究性學習活動,從另外一個角度了解與觀察學生,營造了和諧的學習與交流環(huán)境,幫助學生克服學習中的困難,建立起新型的師生平等關系。在活動過程中促進多元智能發(fā)展,培養(yǎng)了自身的科研能力。
研究性學習課程的指導原則:研究性學習具有開放性、探究性和實踐性的特點,是師生共同探索新知識的學習過程,是師生圍繞著解決問題共同完成研究內(nèi)容的確定、方法的選擇以及為解決問題相互合作和交流的過程,因此具有開放性原則 、自主性原則和實踐性原則。
研究性學習小組是在老師的指導下,以10人以下的課題小組為主要的組織形式,以學生自主設計、自主管理、自主研究為主。教師主要起組織、關心、指導和評價的作用,重點在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注意尊重學生的自主創(chuàng)造力。
三、階段目標
高一年級:以培養(yǎng)學習“問題意識”為核心,以學科內(nèi)知識為載體,組織問題的背景材料研究與學習。年級以主題講座、組織參觀、專家訪問、現(xiàn)象觀察、社會調(diào)查、科學實驗、文獻資料收集等開放性的主體體驗實踐,引導學生在過程中思考與分析社會、生產(chǎn)、生活現(xiàn)狀,發(fā)掘問題,提出問題。體現(xiàn)科技與人文的結合,注重學科內(nèi)綜合為主。
高二年級:以培養(yǎng)學生實踐、創(chuàng)造能力為核心,以“課題式研究”為載體,使學生理解研究方案是如何自主設計與進行的。通過學生自主探索與實踐,確定研究課題,進行課題背景綜述與研究,尋找解決的最佳方案與途徑,選擇研究成果的合適表述方式等。使學生了解問題研究的方法與過程,了解社會實踐,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與創(chuàng)新能力。體現(xiàn)科技文化的綜合,注重以文理課程綜合為主。
四、研究性學習課程的組織(略)
研究性學習計劃范文篇二
為指導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特制定如下實施方案:
(一)開放性。研究性學習的內(nèi)容不是特定的知識體系,而是來源于學生的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立足于研究、解決學生關注的一些社會問題或其他問題,涉及的范圍很廣泛。它可能是某學科的,也可能是多學科綜合、交叉的;可能偏重于實踐方面,也可能偏重于理論研究方法。
在同一主題下,由于個人興趣、經(jīng)驗和研究活動的需要不同,研究視角的確定、研究目標的定位、切入口的選擇、研究過程的設計、研究方法、手段的運用以及結果的表達等可以各不相同,具有很大的靈活性,為學習者、指導者發(fā)揮個性特長和才能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從而形成一個開放的學習過程。
(二)探究性。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學習的內(nèi)容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自主確定的研究課題;學習的方式不是被動地記憶、理解教師傳授的知識,而是敏銳地發(fā)現(xiàn)問題,主動地提出問題,積極地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探求結論的自主學習的過程。因此,研究性學習的課題,不宜由教師指定某個材料讓學生理解、記憶,而應引導、歸納、呈現(xiàn)一些需要學習、探究的問題。這個問題可以由展示一個案例、介紹某些背景或創(chuàng)設一種情景引出,也可以直接提出;可以由教師提出,也可以引導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和提出。要鼓勵學生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并自己得出結論。
(三)實踐性。研究性學習主要強調(diào)理論與社會、科學和生活實際的聯(lián)系,特別關注環(huán)境問題、現(xiàn)代科技對當代生活的影響以及與社會發(fā)展密切相關的重大問題。要引導學生關注現(xiàn)實生活,親身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同時研究性學習的設計與實踐應為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提供條件和可能。
一、 選題
研究性學習的第一步是選題。從眾多未被認識和需要研究的問題中提煉出適合自己研究的課題就叫選題。選題也是一個學習、思考、創(chuàng)造的過程。
研究性學習選題的目的是要回答“研究什么”和“為什么研究”及“有無研究可能”等問題。研究性學習的選題過程包括收集資料、處理信息、明確研究方向、界定研究內(nèi)容等環(huán)節(jié)。概括起來說,這些環(huán)節(jié)要圍繞兩項任務展開,那就是提出問題和確立課題。
研究興趣、基礎知識、合作伙伴、指導教師、研究時間
二、 設計
經(jīng)過選題階段,明確了“研究什么”和“為什么研究”,接下來就是通過研究方案的設計回答“怎樣研究”的問題。是對研究內(nèi)容的推敲和界定;是對研究過程的分析和設計;是對研究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難問題的預測和防范。確定采用什么方法進行研究(調(diào)查法、試驗法、觀察法、資料研究等等)。明確任務分工和活動步驟
三、 過程
注意事項:
避免兩個錯誤傾向。一是先驗論,頭腦里先有一個鐵定的結論,調(diào)查知識為了搜集符合結論的材料。另一種傾向是指羅列現(xiàn)象,寫了一大堆龐雜的材料,但沒有分析歸納,這樣的報告毫無意義。收集材料要實事求是,力求全面、充分。
四、 成果
研究性學習的方式是多樣的,成果是多樣的,所以研究性學習成果的呈現(xiàn)方式也就是多種多樣的了??梢允切x論文、展示課件、演示實驗過程、展示發(fā)明、課本劇等。
多用數(shù)字圖表,少用模糊語言。能量化的量化,盡量用圖表顯示,給人清晰、明確的印象。
研究性學習實施中的教師指導:
研究性學習主要強調(diào)學生的主體作用,同時,也重視教師的指導作用。在研究性學習實施過程中,教師應把學生作為學習探究和解決問題的主體,并注意轉變自己的指導方式。
1、在研究性學習實施過程中,教師要及時了解學生開展研究活動時遇到的困難以及他們的需要,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教師應成為學生研究信息交匯的樞紐,成為交流的組織者的建議者。在這一過程中要注意觀察每一個學生在品德、能力、個性方面的發(fā)展,給予適時的鼓勵和指導,幫助他們建立自信并進一步提高學習積極性。教師的指導切忌將學生的研究引向已有的結論,而是提供信息、啟發(fā)思路、補充知識、介紹方法和線索,引導學生質(zhì)疑、探究和創(chuàng)新。
2、在研究性學習實施過程中,教師必須通過多種方式爭取家長和社會有關方面的關心、理解和參與,與學生一起開發(fā)對實施研究性學習有價值的校內(nèi)外教育資源,為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提供良好的條件。
3、在研究性學習實施過程中,教師要指導學生寫好研究日記,及時記載研究情況,真實記錄個人體驗,為以后進行總結和評價提供依據(jù)。
4、教師可以根據(jù)學校和班級實施研究性學習的不同目標和主客觀條件,在不同的學習階段進行重點的指導,如著重指導資料收集工作,或指導設計解決總是的方案,或指導學生如何形成結論等等。
研究性學習計劃范文篇三
一、 研究性學習課程的實施目標
(一)總目標
通過情感體驗和探究實踐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學會分享與合作,形成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
(二)分階段目標
高一年級: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實踐和體驗提出研究的問題,嘗試研究性學習方式,體驗自己學習的樂趣。
高二年級: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即培養(yǎng)學生收集、分析、加工和處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初步設計研究解決問題的方案(包括實驗設計方案),構建知識模型來研究、解決問題的能力。
高三年級:著重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建立良好的思維模式,初步掌握進行科學研究的方法和技能,為學生研究的發(fā)展方向奠定初步的基礎。
二、 研究性學習課程的實施原則
1、開放性原則
研究性學習呈開放學習的態(tài)勢。
學習內(nèi)容是開放的。天文地理、古今中外,只要是學生感興趣的題目,并有一定的可行性,都可作為研究課題。
學習空間是開放的。它強調(diào)理論聯(lián)系實際,強調(diào)活動、體驗的作用。學習地點不再限于教室、實驗室和圖書館,而是要走出校門進行社會實踐、實地勘察取證、走訪專家、通過網(wǎng)絡搜集信息等。
學習方法、思維方式是開放的。學生可針對不同目標,選擇與之適應的學習形式,如問題探討、課題設計、實驗操作、社會調(diào)查等。要綜合運用多門學科知識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思維方式從平面到立體,從單一到多元,從靜態(tài)發(fā)展到動態(tài),從被動發(fā)展到主動,從封閉發(fā)展到開放。
收集信息的渠道是開放的。學生不再單純從課本和參考書獲取信息,而是從講座、因特網(wǎng)、媒體、人際交流等各種渠道收集信息。
師生關系是開放的。學生在研究中始終處于主動的地位,教師扮演著知道者、合作者、服務者的角色。提倡師生的辯論,鼓勵學生敢于否定。
2、主體性原則
在"研究性學習"活動中,學生是主體,要以學生獨立活動為主;教師的主要任務是給予指導和幫助。要給予學生較多地選擇活動和自己設計、組織、主持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的機會,發(fā)揮他們的自主性,使學生在研究學習過程中學有所樂,學有所得,增長才干。
3、過程性原則
與學科教學中只重視學生學習結果的可量化、可操作性的預期結果目標不同,研究性學習將整個學習過程看得比結果更為重要。學生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研究,可能他們最后的研究結果稚嫩可笑,不足稱道。但這并不重要,因為學生通過諸如設計課題、查找資料、動手實驗、社會調(diào)查等親身實踐,可以獲得對社會的直接感受,了解科研的一般流程方法,嘗試著與他人交往和合作,知道除了教材以外還有很多獲取信息的渠道,試圖綜合已有的知識來解決正在研究的課題等。能夠讓學生獲得上述感受和體驗,正是研究性學習的主要目的。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研究性學習過程本身恰恰是它要追求的結果。
研究性學習計劃范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