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 > 學習方法 > 教學方法 > 中國古代詩歌技巧

中國古代詩歌技巧

時間: 淑航658 分享

中國古代詩歌技巧

  對于詩歌的寫作,你有什么好方法呢?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中國古代詩歌技巧,相信這些文字對你會有所幫助的。

  中國古代詩歌技巧

  一、表達方式

  詩詞中主要運用敘述、描述、議論、抒情四種表達方式,其中描寫、抒情是重點。描寫方式有動靜結(jié)合、虛實結(jié)合、點面結(jié)合、明暗結(jié)合、正側(cè)結(jié)合、粗筆勾勒、白描工筆、樂景寫哀、哀景寫樂等;抒情角度主要有直接抒情、間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兩種;抒情方式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襯情、融情入景、 一切景語皆情語等。

  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詩人對某種景象或某種客觀事物有所感觸時,把自身所要抒發(fā)的感情、表達的思想寄托在此景此物中,通過描寫此景此物予以抒發(fā),這種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在我國古代詩歌中,松、竹、梅、蘭、山石、溪流、沙漠、古道、邊關(guān)、落日、夜月、清風、細雨和微草等意象,常常是詩人借以抒情的對象。如白居易的“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借“原上草”的頑強抗爭,盡情抒發(fā)對自然規(guī)律不可抗拒。一般情況下,是樂景寫樂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樂景襯哀情或哀景寫樂情的寫法。如唐代謝渾《謝亭送別》:“勞歌一曲解行舟,紅葉青山急水流。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上聯(lián)以“紅葉青山”這樣亮麗詩意的景色,反襯詩人離愁別恨?!督S詩話》說:“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

  詩人通過寫詩來表達思想情感,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需要寫景——自然界的或周圍的景,來引起情,把情感傳達給讀者。情與景的處理很重要,如果處理得恰當,他就會激起讀者的感情,使讀者與他發(fā)生共鳴。這樣的詩就寫得好,能動人。

  二、結(jié)構(gòu)形式

  詩歌的結(jié)構(gòu)形式,常見的首尾照應、開門見山、曲筆入題、卒章顯志、以景結(jié)情、總分得當、以小見大、層層深入、過渡照應、伏筆鋪墊等。

  三、修辭手法

  比喻、擬人、設(shè)問、反問、借代、對偶、夸張、襯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復等。

  四、表現(xiàn)手法

  賦、比、興,抑揚變化、鋪陳描寫、象征聯(lián)想、襯托、對比、想象、聯(lián)想、照應、托物言志、虛實相生等。

  1、烘托。烘托本是中國畫的一種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輪廓外面渲染襯托,使物象明顯突出。用于藝術(shù)創(chuàng)作,指從側(cè)面著意描寫,作為陪襯,使所要表現(xiàn)的事物鮮明突出??梢允呛嫱腥?,如《秦羅敷》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應來烘托秦羅敷的美貌。也可以是烘托物(景),如“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僧敲月下門”、“月出驚山鳥”等以鬧襯靜。更多的是以物(景)烘托人,如《琵琶行》中三次寫江中之月,分別烘托了琵琶聲的美妙動聽、引人入勝和人物凄涼、孤獨、悲傷等心情。再如“桃花潭水深千尺”形象而鮮明地烘托了汪倫對詩人的濃厚感情。

  2、用典。即在詩歌中援引史實,使用典故。古詩很講究用典,這既可使詩歌語言精練,又可增加內(nèi)容的豐富性,表達的生動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簡意豐、耐人尋味的效果,增強作品的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如辛棄疾在《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成功地運用了五個典故:孫權(quán)、劉裕、劉義隆、佛貍、廉頗。這些典故都是京口這個地方的歷史掌故,詩人借助這些歷史事實含蓄自然而又充分地表達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另外,化用前人的詩文歌賦,也是用典的一種。如王勃在《藤王閣序》中頻繁用典,增強了文章的文化底蘊;姜夔在《揚州慢》中或明用,或暗用,或化用杜牧的詩,形成了虛實對比,表達了物是人非、今非昔比的凄涼心境。

  3、虛實。在詩歌欣賞中,虛與實是相對的,有者為實,無者為虛;有據(jù)為實,假托為虛;客觀為實,主觀為虛;具體為實,隱者為虛;有行為實,徒言為虛;當前為實,未來是虛;已知為實,未知為虛。詩歌常用這一手法,拓展詩歌的意境。如柳永的《雨霖鈴》,眼前作別為實,別后想象為虛,虛實相生,產(chǎn)生無窮的余味。又如李煜的《虞美人》,前六句一實一虛,即“春花秋月何時了(實),往事知多少(虛)。小樓昨夜又東風(實),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虛)。雕欄玉砌應猶在(實),只是朱顏改(虛)”,虛實相濟,寄托了自己故國的哀思。再如姜夔的《揚州慢》,眼前衰敗不堪的景為實,假設(shè)的想象為虛。采用虛實結(jié)合的寫法,可使作品更加緊湊,形象更加鮮明,大大增加作品的容量。

  先看“虛”。具體說來,詩歌中的“虛”包括以下三類:

  1、神仙鬼怪世界和夢境。詩人往往借助這類虛無的境界來反襯現(xiàn)實。這就叫以虛象顯實境。例如《夢游天姥吟留別》仙境就是一個虛象。詩云:“日月照耀金銀臺”、“霓為衣兮風為馬”、“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李白描繪了一幅美好的圖景,圖景的美好反襯出現(xiàn)實的黑暗。

  2、已逝之景(境)。這類虛景是作者曾經(jīng)經(jīng)歷過或歷史上曾經(jīng)發(fā)生過的景象,但是現(xiàn)時卻不在眼前。例如李煜《虞美人》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句中“故國”的“雕欄玉砌”存在,但此時并不在眼前,也是虛象。作者將“雕欄玉砌”與“朱顏”對照著寫,頗有故國凄涼,物是人非之感。再如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中云:“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再現(xiàn)了火燒赤壁這一史實。顯然不是發(fā)生在眼前,故也是虛景。

  3、設(shè)想的未來之境。這類虛境是還沒有發(fā)生的,它表現(xiàn)的情將一直延伸到未來而不斷絕。故寫愁,將倍增其愁;寫樂將倍增其樂。例如柳永《雨霖鈴》中云:“今霄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這是設(shè)想的別后的景物:一舟離岸,詞人酒醒夢回,只見習習曉風吹拂蕭蕭疏柳,一彎殘月高掛柳梢。在《西廂記?長亭送別》中崔鶯鶯送別張生唱詞很多是設(shè)想的未來之境。今夜 中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再看“實”。在中國畫中,實是指圖畫中筆畫細致豐富的地方。而在詩歌中,“實”是指客觀世界中存在的實象、實事、實境。例如《夢游天姥吟留別》中的黑暗現(xiàn)實;《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何時了”;《念奴嬌?赤壁懷古》中上闕的“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寫赤壁險峻的形勢;《雨霖鈴》中上闕所寫的兩人分別的情形,如“寒蟬凄切,對長亭晚”“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等。

  “虛實相生”是指虛與實二者之間互相聯(lián)系,互相滲透與互相轉(zhuǎn)化,以達到虛中有實,實中有虛的境界,從而大大豐富詩中的意象,開拓詩中的意境,為讀者提供廣闊的審美空間,充實人們的審美趣味。

  虛景和實景的關(guān)系,有時相反相成,形成強烈的對比,為的是突出中心(事件、情感、主題等)。例如姜夔《揚州慢》中的虛景是指“春風十里”,寫往日揚州城十里長街的繁榮景象;實景是“盡薺麥青青”,寫詞人今日所見的凄涼情形。由這一虛一實兩幅對比鮮明的圖景,寄寓著詞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虛景和實景的關(guān)系,有時相輔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也是為了突出中心。如歐陽修的《踏莎行》:“候館梅殘,溪橋柳細,草薰風暖搖征轡。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寸寸柔腸,盈盈粉淚,樓高莫近危闌倚。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上闕寫實,通過初春景象反襯“行人”的離愁別緒。下闕寫虛。通過“行人”設(shè)想妻子憑欄遠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象,來寫愁思。妻思夫,夫想妻。虛實相生,從而將離愁別緒抒發(fā)得淋漓盡致。

  五、詩歌鑒賞表達程式

  這首詩采用了(表達方式、修辭手法、表現(xiàn)手法)技法,寫出了(意象)的(某某)特點,表現(xiàn)(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某些用于作用的表述往往有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遠、意境優(yōu)美、意味深長、耐人尋味、言近旨遠等。

352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