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帝本紀讀書筆記
《五帝本紀》是《史記》的第一篇。下面是學(xué)習(xí)啦小編精心為您整理的五帝本紀讀書筆記,希望您喜歡!
五帝本紀讀書筆記篇一
現(xiàn)代人了解有關(guān)夏代以前的歷史有很多是從《史記·五帝本紀》來的。按照司馬遷《史記·五帝本紀》中所記載的,黃帝是少典之子?!秶Z》又云:少典娶有蟜氏女,炎帝、黃帝。《帝王代紀》中說炎帝、黃帝中間隔八帝,五百多年。顯然炎、黃二帝不可能同為少典之子?!肚乇炯o》中說:“顓頊?zhǔn)现釋O曰女修,吞玄鳥之卵而生大業(yè),大業(yè)娶少典氏而生柏翳。”可見少典是國號,不是人名。黃帝是少典氏后代子孫。
《五帝本紀》中說,黃帝的正妃“嫘祖”生玄囂、昌意二子。昌意的兒子高陽,也就是顓頊;玄囂的孫子高辛,也就是帝嚳。帝嚳其中的兩個兒子摯和放勳(謚號堯)在他死后先后為帝;殷商的男性始祖契,他的母親簡狄是帝嚳次妃;周朝的男性始祖后稷,名為棄,他的母親姜原為帝嚳元妃;放勳之后,重華(謚號舜)即位,他是顓頊的六世孫;夏禹,名為文命,他的祖父是帝顓頊(案:說禹祖父是顓頊不可信,《漢書·律歷志》:顓頊五代而生鯀。班固所說的近于事實。),還有秦、趙兩國共同的男性始祖大業(yè)的母親女修是傳說中的“帝顓頊的苗裔孫”。
這樣看來,五帝(黃帝、顓頊、帝嚳、堯、舜)以及夏、商、周的始祖,都是黃帝的后人,甚至秦、趙兩國的男性始祖的血緣中也有一半來自黃帝后人。這就是我們是幾千年來常說的“中國人都是炎黃子孫”的來歷,但是未免讓人心生疑慮。這些記載是否屬實,至少據(jù)現(xiàn)有的史料,很難考證。姑且不論這樣的記載是否屬實,那么這些記載所反映的思想文化觀念也很值得我們深思:
其一,重視個人出身。中國很早就很重視每個人的氏族出身,《五帝本紀》、《夏本紀》、《殷本紀》、《周本紀》中記載的凡是即帝位的都無一例外追溯到名聲地位顯赫的黃帝,這可能是事實,但更可能是為了提高自己的出身地位而這么說的。
其二,重視血緣關(guān)系。中國人很重視血緣關(guān)系,俗語有“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一說。再有中國人喜好以稱兄道弟來表示朋友之間關(guān)系密切?!段宓郾炯o》中甚至連常常迫害舜的異母兄弟“象”也被封為侯。
其三,《五帝本紀》中傳說色彩濃厚,尚夸飾。例如說高辛“生而神靈,自言其名”;帝堯“其仁如天,其知如神”;舜“入于大麓,烈風(fēng)雷雨不迷”等等。
一方面,五帝的“傳說”,幾千年來深深扎根于中華民族的心里,被當(dāng)作賢君圣主的楷模歷代傳頌。“炎黃子孫”也早已成為凝聚中華民族的一種稱呼。另一方面,《五帝本紀》中記載的事情雖然未必全部可靠,但它也不是毫無依據(jù)的。司馬遷寫作《五帝本紀》主要取材于《世本》,《大戴禮記·五帝德》和《尚書》。從人類歷史發(fā)展的規(guī)律和地下文物的發(fā)掘來看,有些記載是言之有征的,它為我們了解和研究遠古社會,提供了某些線索或信息。
五帝本紀讀書筆記篇二
《五帝本紀》開篇便提"黃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孫,名曰軒轅。"乍一讀此可能我們都認為黃帝是少典的孩子,正如《國語<晉語四>》中道:"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黃帝,炎帝,祖母華胥氏"似乎是證明了黃帝是少典之子,更有《史記集解》譙周:"有熊國君者,少典之子也。"少典又是誰呢?他是上古時代中國華夏族人,他是第一個出現(xiàn)于史籍的國君,乃燧人氏于華胥氏之孫、伏羲與女媧之子,炎帝與黃帝之父。在上古時代漢族傳說中是有熊部落首領(lǐng),也是夏族末期的最后一位首領(lǐng),這樣的解釋似乎并無不妥,而又有《秦本紀》言:|"顓頊?zhǔn)现釋O曰女修,吞玄鳥之卵而生大業(yè),大業(yè)娶少典氏而生柏翳。"由此看來少典是國號而非人名,那么又是否可理解為黃帝是少典的后世子孫呢?上古時代距今已十分久遠,無論說黃帝是少典之子還是后代子孫都有不同的歷史文獻對其進行論證。可以說對于那個時候的歷史研究單憑文獻記載是不夠有說服力的,更需要相應(yīng)的科學(xué)手段或考古文物加以佐證。那么司馬遷是將其視為孩子還是子孫也難知曉。
更有后文介紹黃帝"順天地之紀,幽明之占,死生之說,存亡之難。時播有百谷草木,淳化鳥獸蟲蛾,旁羅日月星辰水波土石木玉,勞勤心力耳目,節(jié)用水火財物"說黃帝順應(yīng)天地四時的規(guī)律,推算陰陽五行的變化,教民順應(yīng)四時變化播種百谷草木,教民馴養(yǎng)鳥獸蠶蟲等不得不使人想到堯。黃帝此時便已推算出歷法,而《尚書<堯典>》中記載"乃命羲和,欽若昊天,歷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時"中也有關(guān)于堯帝推測歷法的記載,那么歷法到底是由哪位帝王推算出來的呢?或者堯是對黃帝時期的進一步完善?其實由黃帝到夏禹時期我們都稱為傳說時代或神話時代,這一段時期我們并不十分確切的證據(jù)證明他們的存在,可以說是歷史學(xué)上的一大空缺吧。既然連存在都難以肯定,那么歷法的提出者也就成為了一個未解之謎??脊艑W(xué)驗證,黃帝屬于二里頭文化時期。此時可以說我們的考古學(xué)于文獻學(xué)是兩分狀態(tài),很難具體考證,尚在研究之中。
自黃帝至舜,皆同姓而異其國號,以章明德。因此黃帝稱為有熊,帝顓頊為高陽,帝嚳為高辛,帝堯為陶唐,帝舜為有虞。由此知,堯帝是位于黃帝后期的,那么是否可以假設(shè)堯是對黃帝時期歷法的完善?不過倘若說黃帝未提歷法是否也說得過去。對于上古時代,我們始終都是揣測階段,所以終究要帶有疑惑心理去看待那個時期的歷史文化。
《五帝本紀》中亦提到"黃帝居軒轅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為嫘祖。嫘祖為黃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而嫘祖二子一曰玄囂,是為青陽,一曰昌意。而昌意的兒子則為高陽,如《五帝本紀》載:"其孫昌意之子高陽立,是為帝顓頊也。"而這其中又將牽涉到玄囂的孫子高辛,也就是帝嚳,而帝嚳之次妃簡狄之子為殷商男性始祖契,姜原為帝嚳元妃,而她之子則為周朝的男性始祖后稷,名為棄。不得不說如此推理下來,五帝(黃帝,顓頊,帝嚳,堯,舜)以及夏,商,周的始祖,都是黃帝的后人。那"中華民族兒女都是炎黃子孫"的說法也的確成立。
讀《五帝本紀》我感嘆于其中歷史的巧合,又嘆息那個時代過于久遠,難以考證。不管怎樣我們也要始終懷著一顆敬畏的心,用嚴謹?shù)膽B(tài)度去探尋那段神話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