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侖傳讀書筆記3篇
拿破侖傳讀書筆記3篇
拿破侖傳帶我們穿越歷史煙云,追尋偉人足跡,品味精彩人生。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拿破侖傳讀書筆記,共3篇。
拿破侖傳讀書筆記
拿破侖擁有那么多“家”的頭銜,可他不是宗教家,也不是一個醫(yī)學家,他沒有預知他的死亡,是他最大的不幸。故事發(fā)展到中間的時候,他的缺點基本都暴露出來了,作者也不是那么極力的吹捧了(當然我并不知道,作者不自始至終的吹捧。當然書的后記說了一些恭維本書作者的話,我倒是認為大可不必,因為恭維如此喜好恭維的人對這些譯者并無好處,如果真是想由此讓更多人來買這本書的話,那必定是一種愚弄消費者——看書的人總會分個好壞出來)。到這時我對拿破侖的看法有比較大的改變了——因為以前不了解他。我對他的敬重只于兩個原因:其一,他可以展開如此大規(guī)模的侵略戰(zhàn)爭,而少有失敗;其二,他是人民選出來的皇帝。
我以前就是這樣認識這個偉人的,沒想到的是他這個皇帝卻是他自己通過一系列手段而完成的,我不管他出于什么目的,他本身就是個倒退思想,法國革命的果實被他毀于一旦。他仍然是一個貪欲及自私的人,他更多的希望得到政治利益,做了資產(chǎn)階級的第一個(可能也是最后一個)皇帝,我倒是覺得沒有他要不了的政治利益了。
出于他跟約瑟芬離婚有個較為和情的借口(以減輕輿論壓力),他竟然可以要求他的弟弟呂西安跟他的愛妻離婚,當然這個皇帝出于政治原因一直對這出婚姻都不承認,因為婚姻沒有政治收益。拿破侖雄才大略被這些私欲玷污了。到此為止我仍能感到他是個卓越的軍事家,或許他能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政治家,可是他卻不能成為一個獨裁者。從人格上講拿破侖比不上成吉思汗!當然歷史都是人寫的,我也不必非要在歷史或者實際的生活中找到一個完美的偶像,但是我可以虛擬一個偶像,假設(shè)他擁有所有偉人的優(yōu)點,而趨于完美。不過從來沒有想過給他起個什么名字好。
拿破侖傳讀書筆記
漆黑的夜晚,狂風大作,外面槍炮聲不斷,一位身材不高的軍官在從容不迫地指揮戰(zhàn)斗,他就是拿破侖。他的一生輝煌而又曲折,有輝煌的成功也有慘痛的失敗,然而在他的身上我學到了很多東西。
拿破侖出身出破落的貴族家庭,有眾多的兄弟姐妹,而他也從小就與其他小孩子不同,總是沉默寡言,自己在角落里看書,遙望大海。后來他進入軍校,從此開始了自己的軍旅生涯。從他身上我首先學到的是要擁有理想,并能夠抓住機會取得成功。拿破侖曾說過一句著名的話:“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他在年輕時便立下理想,夢想成為一統(tǒng)天下的社稷首領(lǐng),他也把握住了機會,在大革命那個混亂的年代平步青云,成為了顯赫一時的皇帝。在生活中或許也有許多人擁有遠大的理想,卻總是錯過一個又一個機會。那些人總是抱怨老天的不公,殊不知命運其實掌握在自己手里,只要把握住機會,金子總會發(fā)光,黃沙也掩蓋不了你的光芒。
讓我印象深刻的還有拿破侖的反抗精神。1789年,法國爆發(fā)了資產(chǎn)階級革命,拿破侖同情革命,一時成為雅各賓派的擁護者。他三次回到故鄉(xiāng)科西嘉島,積極開展爭取科西嘉島自治和自由的活動。俗話說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會有反抗,拿破侖便是一個有反抗精神的人,在法國大革命中歐洲的各封建勢力都在竭力遏制法國的革命。此時,是拿破侖帶領(lǐng)法國人民奮起反抗,打退外敵,讓法國成功保留了革命的勝利果實,拿破侖也成為了法國的英雄。
就在法國進入到鼎盛時期,拿破侖成為法蘭西帝國的皇帝時,他的野心和欲望也迅速膨脹起來。他不滿足于眼前的成果,繼續(xù)率兵征戰(zhàn)各地,法軍的鐵蹄踐踏在歐洲大陸,也引起了被征服國人民的不滿,法軍陷入了民眾戰(zhàn)爭的泥潭中難以自拔。拿破侖不得不吞下自己種下的苦果。最終在滑鐵盧一役中一敗涂地,拿破侖也結(jié)束了自己的皇帝生涯。幾乎所有人都知道拿破侖的經(jīng)歷,然而也有許多人重蹈覆轍,像他一樣最終敗于自己的野心和永不滿足的心。見好就收的道理每個人都明白,然而很少人能夠在誘惑面前經(jīng)受住考驗,只有那些經(jīng)受住考驗,腳踏實地的人最終才會走向勝利的彼岸。
法國的布里昂曾說過,對于一個光輝燦爛的名字,只要略加思索就足以產(chǎn)生大批回憶錄。拿破侖無疑就是這樣一個人,無論他是功是過,他終究是一個戰(zhàn)爭天才,是一個改變歷史的偉人。讓我們學習他的精神,吸取他的教訓,在人生的路上闊步前行!
拿破侖傳讀書筆記
拿破侖一生體現(xiàn)出了人類的超越性,他是個憤怒的理想主義者。他留給后人的不僅僅是改變整個歐洲的豐功偉績,還有他的勤奮與榮譽。莎士比亞曾經(jīng)說:“人們有時候是他們自己命運的主人。” 拿破侖自己這樣形容:“事業(yè)和前程的大門是向有才華的人敞開的,而不論其出身或財產(chǎn)如何。”對于我來說,如果可以歸類的話,自己的永不滿足和大膽的欲望可以歸類到野心。野心是拿破侖心智的原動力和他意志的永恒實質(zhì),它是如此緊密,以至不能同他本身區(qū)別開來,甚至有時還達到了不知不覺的程度。
法國人視拿破侖為民族英雄,但大多數(shù)歐洲國家在拿破侖的征服下深受凌辱,表示憎恨。
拿破侖:1769年8月15日出生在意大利的科西嘉島,
又名:拿波里昂尼。
父親:夏爾·波拿巴,脾氣溫和但辦事總是雜亂無章,卻是個杰出的愛國主義者。
母親:萊蒂齊亞·波拿巴,是一個堅忍不拔的女子,也是一位嚴酷的母親。
拿破侖更像他的母親。波拿巴一家都不是精明的商人,雖然總能受到教育,但身后總是清貧凄涼。
1778年,拿破侖9歲那年,為了生計,他跟隨父親、舅舅約瑟夫·費舍及兄長約瑟夫離開母親從阿雅克肖港出發(fā)前往法國。從此以后,兄長約瑟夫走向了神甫,拿破侖去了軍校,舅舅做了神職人員,四人去法標志著拿破侖的少年時代從此結(jié)束。
少年時代的拿破侖沒有波瀾起伏,但軍校的生活卻開始改變他的人生。家庭的清貧使得他過早的成熟,剛剛進入軍校僅僅9歲的他便深知,如果離開了自己的努力,他在這個世界上將一無所有,當時他的成熟已經(jīng)遠遠超過了他的年齡。在軍校時,他相信他的意志力注定會使他成功。為了毫不懷疑的取得成功,他充分利用軍校提供的一切優(yōu)越性,無論多么謙卑也在所不惜。在法國布里埃納軍校的6年里(1779年-1784年),拿破侖除了每年為國王慶生外,他無意外出,很少離開軍校,只是埋頭苦讀。在軍校學習方面,拿破侖的法語需要特別輔導,命中注定他的法語總是帶有不協(xié)調(diào)的科西嘉口音,他沉迷于古代和現(xiàn)代歷史的書籍,如饑似渴的閱讀西塞羅、維吉爾、泰西塔斯、斯維托尼亞、賀瑞斯和普羅塔克生平譯本。當時拿破侖還熱衷于數(shù)學和地理。但他傲慢好斗的性格以及對法國人的憤怒,使他在軍校里鶴立雞群,沒有真正的朋友,生性孤僻的拿破侖不可避免的成為同學備受欺凌的對象。當時拿破侖對個人財富并無多大興趣,而立志將科西嘉從法國人手中解救出來,十幾歲便成了一個熱忱地愛國者。
1784年,15歲的拿破侖進入了巴黎皇家軍官學校。由于扎實的數(shù)學功底,他成為了14名精選出來的非貴族炮兵學員之一,開始了真正的軍訓生活。在此期間,拿破侖除了對德語討厭到幾乎學不下去的地步外,對其他課程饒有興趣。除歷史、地理、文學和德語,他還要學習高等數(shù)學、物理、防御工事構(gòu)筑和制圖課程以及法律和哲學。在這些課程中,拿破侖最喜歡的是數(shù)學、防御工事構(gòu)筑以及炮術(shù)。有人這樣評價當時的拿破侖:
沉默寡言、勤奮好學,學習是他心甘情愿的唯一樂趣。他樂于讀好作者寫的書,對于抽象的科學他能夠運用自如,其數(shù)學和地理知識扎實。他安靜而孤獨、反復無常、目中無人,令人吃驚地以我為本。在班上他積極的回答問題,在其他場合則具有巧妙快捷的應(yīng)答才能。他最突出的特點是傲慢自大、雄心勃勃和抱負不凡。
兩年后,1785年,剛滿16歲的拿破侖順利通過畢業(yè)考試,提前畢業(yè),來到法國瓦朗斯的拉費爾炮兵團,他的軍事生涯開始了。在軍訓時他不無驕傲的說道,“由于我與生俱來的天才,我現(xiàn)在是軍官啦!”此時他每年的軍餉是920里弗赫,比他父親去世前最后一個職務(wù)年薪還要高。
“即使是在我完成了工作,無事可做的時候,我始終隱約感到時間在飛逝,我不能讓任何一點時間白白流過。”后來他回憶道。在瓦朗斯,拿破侖很少有時間看兵團外的世界,炮兵團的5年中,他頭腦里日夜思考的只有四件事情:
1. 在炮兵團的事業(yè)
2. 困擾母親和家庭的經(jīng)濟問題
3. 繼續(xù)學習
4. 深造并將科西嘉從法國的枷鎖中解救出來
拿破侖長年的獨處與深思,思想自然的發(fā)生了病態(tài)的轉(zhuǎn)變,想到了自殺,他捫心自問:“是什么情緒竟使我想到了自我毀滅的欲念?” “無疑是我在這個世界上看不到自己的位置。” 這是很多像他這樣的年輕人都回自問的問題。對前程完全失望使他心灰意冷,但他并沒有向死神屈服,相反,他被自己內(nèi)在的驅(qū)動力、過人的天資和追求問題答案的好奇心所拯救。接下來的幾年,他不僅繼續(xù)貪婪地閱讀,寫滿了幾十本讀書摘要和心得,而且后來他還要付諸行動!
在兵團里的拿破侖廢寢忘食的博覽群書、反復熟讀許多書籍、寫下厚厚的讀書筆記及所涉及的科目是任何一個法國軍官都望塵莫及的。他的讀書筆記寫滿了一本又一本,而永無止境的好奇心卻沒有絲毫減弱。他用潦草的字跡寫下大量的甚至次日連他自己也難以辨認的手稿。當其他軍官在醺酒和享樂時,拿破侖卻在挑燈夜讀,他臥室里的燈光似乎從不熄滅,同時第二天仍然有充沛的精力。他對知識的渴望欲壑難填。
正是他的“以我為本”、孤僻的性格、愛國的抱負與熱忱、永不滿足的好奇心及斗志使得他在這段時間積累了而后成就不可或缺的必要先決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