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 > 在線閱讀 > 讀書筆記 > 狼圖騰讀書筆記5000字

狼圖騰讀書筆記5000字

時間: 春娜703 分享

狼圖騰讀書筆記5000字

  《狼圖騰》主要講述了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一位知青在內蒙古草原插隊時與草原狼、游牧民族相依相存的故事。學習啦小編特意為大家提供了狼圖騰讀書筆記5000字,歡迎學習借鑒。

  狼圖騰讀書筆記5000字篇1

  在草原深處的天際線上,在清脆嘹亮的蒙古調音樂中,狼,傲然屹立在銀色的月光下。這是法國導演讓·雅克·阿諾拍攝的中國題材電影——《狼圖騰》給我們拉開的序幕。

  很久沒試過一本書閱讀后能讓我心靈上得到如此震撼的感覺了,即使是讀完后整個人仍然沉迷其中久久不能自拔。誠如劉濤先生所說的,《狼圖騰》這確實是一部“奇書”。“一部因狼而起的關于游牧民族生存哲學重新 認識的大書。它直逼儒家文化民族性格深處的弱性。”

  美麗的騰格里,一眼望不到邊的草原,星星點落的蒙古包,豪爽大氣的蒙古漢子,還有縱情草原的羊群和駿馬,那是一幅多么美的山水畫,多么和諧的自然風景和人文畫卷。而,狼,似乎不應該是這美妙風景里的符號!這,應該是我們那個年代對狼的評價。在大山里出生的孩子,對狼的印象,不完全來自教科書的傳授,那里對狼的描寫,似乎充滿了貶義和罪惡。而我們,則充滿著敬畏和思考。小時候下雨天,特別怕狼下山進村子,那時候農村的壯勞力,大都外出打工,留下來的婦幼特別怕的,就是狼來了!傳說中,狼群趕豬特別有辦法,一只在前面牽著,一只在后面用尾巴敲打著豬的屁股,豬乖乖地、不聲不響地跟著狼跑了!

  從伏在一旁偷偷觀察狼群捕獵到回憶誤入狼群的驚險經歷,《狼圖騰》這部小說一開篇在草原上的緊張刺激的生與死的較量氣氛就足以把讀者震懾住了。對于我這種從小看見蟑螂蜘蛛就嚇得滿屋躲的人來說,這種場景讓 人看得簡直要緊張得幾乎窒息,也許就像畢利格老人說的那樣,“你們漢人就是從骨子里怕狼”。兇狠是《狼圖騰》帶給我對蒙古狼的第一印象,但也是《狼圖騰》顛覆了我過去對蒙古狼冷血殘暴形象的認定。“蒙古狼是草 原人肉體上的半個敵人,精神上至尊的宗師。”作為農耕民族的漢人,受以龍為圖騰觀念的先入為主的影響,對狼這一類殺傷力極大的物種自然是深惡痛絕,恨不得人類能將其一網打盡,使其不能再危害人類的生活與生命。 蒙古人卻把這嚴重威脅自己生命的天敵——狼作為自己的圖騰,這是我們以龍為圖騰的農耕民族所不能理解的,因為我們想到的更多的是自己,之所以以龍為圖騰,是因為我們期望著龍能保佑國家風調雨順,而只要是會危害 到自己利益的生命都是不值得存在的,這也是小說的發(fā)展到最后,農耕民族進入草原后,蒙古狼受到大規(guī)模捕殺,最終落得幾近滅絕的悲慘結局的原因。

  說到狼,相信很多人都會和我一樣,將其與老虎,野豹等,憑靠兇狠的野性稱霸的動物同起來。但事實上,這蒙古的草原狼,老虎野豹是遠遠不能與之匹敵的。優(yōu)勝劣汰,物競天擇的大自然生存法則指的不僅僅是力氣上 的優(yōu)勢,一個人僅靠蠻力也許能擊敗敵人,卻永遠不能征服敵人。聰明,勇敢,果斷,理智,團結,頑強,尊嚴,驕傲,自由,有遠見,具備杰出的軍事才能,我不知道在一個動物身上原來可以匹配這么多似乎是人類專屬的 褒義詞,而且這些詞看上去除了蒙古草原狼沒有誰更有資格能夠同時擁有它們了。

  具備著兇狠的秉性、堅守著極強的團隊作戰(zhàn)精神、與生俱來著聰敏的智慧;能準確判斷天氣,利用天氣和地形作戰(zhàn);目光長遠,對獵物從不趕盡殺絕;自尊心極強,寧愿轟轟烈烈地自殺也不要眼睜睜看著自己落入敵人的 手中……狼,確實是一種能使人著迷的動物。每一次人與狼的戰(zhàn)斗都是勇士之間的決斗,都是勇氣與智慧的較量。每一次戰(zhàn)斗都是血淋淋的生死對決,懦弱儒順的農耕民族在這里是根本無法立足的。在千百年來在與草原狼力 量與智慧的斗爭中,草原人一直以狼為師,他們對狼既恐懼著,又敬畏著。

  讀了這本書之后,我不得不對狼充滿敬畏,而內心真正被其征服的,是看到那從小被帶離母親,在人類鐵索下生活的小狼崽那一次次對束縛的鐵錚錚的狼性的抗爭。被當做“狗”一般用鐵鏈鎖起來生活的小狼,一出生就 被殘忍地剝奪了像真正的草原狼一般捕獵的生活權力,縱使錯誤的環(huán)境使它曾經錯誤地認知自己的身份,然而它身體里流淌著狼家族里世世代代流傳著的神圣的“自由,獨立和尊嚴”的血液。“囚犯”般的生活不能剝奪去它 生來就具備的狼性,寧死不屈的精神早已雕刻在骨子里??v使被項圈勒破喉嚨,縱使掙扎得全身血肉模糊,也不愿跟著鐵鏈的牽引往前走半步。一次次血的抗爭,寧愿像勇者般在戰(zhàn)斗中死去也不要搖尾乞憐,茍且地活著。

  隨著人類私欲的膨脹,農耕民族人口的惡意增長,“人類的文明”開發(fā)到了蒙古草原上。人類的汽車開進了這片蒙古草原,蒙古狼的速度到底還是比不上獵槍子彈的速度,一批又一批狼倒在了槍口之下……《狼圖騰》的 結尾是戚悲的,是作者對曾經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過去的懷念,是對人類自私自利而又無窮無盡的欲望的控訴……

  在那個饑餓的年代,屋后的群山經不住我們的砍伐,秋天過后,成片的山體,都是光禿禿的。窮山鳥飛盡,到哪里找食物?狼,就只能進村了。我對狼的印象有兩次。一次是一個濃霧密布的清晨放牛,趕在前面的牛似乎都模模糊糊,在山腳下的墳地里,兩只眼睛的綠光直射過來,我們幾個放牛娃以為是狼,嚎啕大哭,嚇得魂不附體地往村里跑,大人們拿起扁擔、鐵叉奔上山,怕狼吃了牛,后來沒有找到。仔細想想,那只“狼”會不會是貓頭鷹,那樣子也怪嚇人的。第二次,那是真真切切的,一只狼跑進我們村子,全村驅趕,狼跑到我家屋后茶地,從我身旁呼嘯而過,我掄起扁擔刷過去,當然沒有打到。

  去看《狼圖騰》,是作為小說的粉絲去的,反正不管電影怎么樣,給書點個贊,不過由于書很虐我再也沒敢看第二遍了,只要一看開頭那幸福的樣子就一陣心痛。由于先看過書,有些評價可能不是完全中肯,可能會帶有像哈迷看電影版那樣的挑剔,大家將就看。

  看前聽說拍電影的是個法國導演,當時就震驚了;聽說養(yǎng)了三年狼,感覺又很期待;而且,老實說我也沒搞懂為啥是3D的片子。

  影片開始,真的就足以使我振奮,內蒙古大草原的遼闊瞬間從巨幕躍出,鋪滿視野,令人興奮,而這樣的畫面貫穿始終,美不勝收。電影里好多出狼面大特寫,很美。電影拍出了記錄片精致細膩,有災難片的恢弘大氣,蒙太奇大量運用使得劇情聚散有度,交響樂一般的背景音樂,絕對高水準。

  陳陣去偷小狼崽的那段,真的是太刺激,特別符合我這種好奇心強烈的觀眾的心理。

  還有狼、人、馬在草原惡劣天氣環(huán)境白毛風中夜戰(zhàn)的那段,真實的場景讓我緊張關注,有災難片的氣勢恢宏。愛馬的我,雖然已經在心里默默暗示自己要接受狼勝的結果,還是在看到滿滿一湖冰凍馬匹的壯觀場面而震撼和心傷。

  這就是狼群的力量,它們聰明、勇敢拼搏、團隊協(xié)作,更多的是忍耐。很多個鏡頭給了狼面部的特寫,也有很多次鏡頭給了安靜注視后轉身離去的他們,它們在草原高低注視著人們對它們子代的傷害和領地的侵犯食物掠奪,轉身離開,伺機報復。

  可是,不能說是報復,站在人的角度那是狼的報復,換一個大角度,對于自然,我們和狼是平等的生物,只不過狼沒有像其他牲畜那樣被人類征服馴化而聰明地存在著。

  當人們坐著吉普車對僅剩的一只狼窮追不舍,那個最可惡的人指揮著開車的司機,他喊“和狼平行著開”。那狼真的疲于奔命后停下,和靠近它的人類相向而立,安靜地坐著,沒有屈服,沒有乞憐,以致心疼狼的陳陣勸慰它放你走“你跑吧,人們追不上你的”,全然想不到狼轟然倒地。那份尊嚴讓我對這個物種肅然起敬。

  其實我們可以和狼平行著生存,和諧共生。

  從小聽過太多口口傳說“狼來了”的故事,狼是神秘而可怕的,帶著隱隱的恐懼我從影片開始仔細收藏里面有關人可以防狼驅狼的經驗,漸漸地我發(fā)現(xiàn)了狼的美,智慧,忍耐,極有團隊精神,而兇惡也不過是狼眾多特性中的一個,不應該被人們因恐懼和憤恨而偏頗地定義狼。

  草原人是聰明的,他們以“騰格里”的名義約束自我,和狼共生于草原,是互相敬畏,互相為伴。合作,應該就是這樣一種模式,各自獨立但又相伴相生,人與狗已經是主奴關系了,人與狼是真正的共生。沒有誰能當上大自然的主人,蒙古人對于“騰格里”的敬畏,其實就是對大自然的順應,更是對他們自己的規(guī)范,所有生物都應該平等的存在,人永遠不要有統(tǒng)治自然的非分之想。

  影片還是考慮到春節(jié)的年味,少有血腥的場景,還是文藝的,僅有的兩次驚嚇都是被人為獵狼埋下的炸彈爆炸所致,所以看到最后我也愛狼了,它們有所畏而不屈服,是可愛的,而那些沒有敬畏之心、貪婪掠奪的人,才是真正罪惡的。

  影片最后陳陣和他養(yǎng)的狼的遙相佇立,草原人敬畏自然的思想和有些人掠奪資源的意識最終都被這含淚的微笑化成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独菆D騰》這部片子有超高水準制作品質,片中有情懷,背后有故事,比起同檔的快餐片,一定會收獲更多。

  馮紹峰飾演的陳陣作為一個知青似乎腦洞有點大,以前看書的時候沒覺得有這么明顯啊。開頭挺不錯的,雖然比較平淡,但阿爸講的道理字字句句既樸實也有深意,狼和人類都是小命,草原是大命,這句話說出來配合草原蒼茫的風景,讓人有種虎軀一震的感覺,草原上就是這樣,不過我要吐槽一句陳陣敲馬鐙的氣勢……當然,狼才是主角。

  劇情發(fā)展到狼捕黃羊的部分,這一幕特別精彩,孤狼和群狼的特寫讓我覺得3D還是有幾分道理的,至少比那種全片就潑一次水的感覺要宏大;配上阿爸的講解,草原上的兵法、道理都是通過觀察學習狼的行為演變而來,狼在中原地區(qū)名聲不佳,但是在這里,草原、草原狼和其他動物構成的穩(wěn)定生態(tài)環(huán)境,是人類也無法輕易改變的,蒙古人能與狼如此和諧地相處,也是自然選擇的結果。

  可惜當時老包同志不可能有這樣的覺悟,因為即使是在現(xiàn)在,也并不是所有人都理解生態(tài)與人類的關系,破壞環(huán)境的事情經常發(fā)生。

  包順貴作為可愛又迷人(不!)的反派角色,跳出來把棉花糖雪窩里的羊都順走了,此時狼露出的小眼神簡直了,魚唇的人類,你們不仁就不要怪我不義!

  然后雙方就開始了不死不休的互相糟蹋,軍馬的慘烈下場是狼的報復,但是狼又怎么能知道他們面對的是什么,時代的悲劇,注定了狼和草原的悲劇,由于太心痛也避免劇透,就不糾結劇情了,送小狼去見騰格里什么的說多了都是淚,而且開始養(yǎng)小狼直接就讓本原著黨聯(lián)想到后來的鋸牙齒、陳陣婆婆媽媽地就是不放小狼走之類的好虐心……不過小狼真心萌(特意選了一張小狼的圖片做本期)。

  從劇情上說前面大部分還是和原書一致的,但是,篇幅還是注定了不可能完全滿足每一個讀者對電影的追求啊摔!

  為什么突然陳陣就開始對嘎斯麥有意思了啊,我以前看書的時候一點也沒有發(fā)現(xiàn)(莫非是我當時太小不理解),他們明明就應該是像姐弟一樣的關系,而且感覺陳陣好猥瑣怎么回事;草原上的鼠與狼的關系一筆帶過,不過著重于蚊蟲與狼捕獵的關系來刻畫,也足以讓觀眾了解到這個草原上的因和果;但是結尾感覺好!歡!樂!對我個人來說這樣的結果要好很多,至少不太虐了(當然全片虐還是很多),不過從電影深層意義上來講,感覺少了點什么。

  我們只看到宏觀鏡頭上人類對狼群的傷害和追殺,卻沒有淋漓盡致地看到與觀眾情感上最接近的小狼遭受的痛苦;觀眾只聽到阿爸對草原談的幾個大道理,卻沒有更深入地看到整個事件對草原造成的后果;小狼經受的折磨,遠不止精神上的迫害,陳陣若干年后重回故地,草原的沙化讓騰格里也許無暇給他一個小狼的身影或者笑臉。

  這樣的好結局可能是為了讓大家新年有個好心情,無論中途發(fā)生了怎么樣慘不忍睹的情節(jié),也許我們仍然不會反省,家長們會告訴孩子們,看,最后天上有個小狼,然后整場嚴肅的電影中都在四處玩耍的熊孩子就“哇”了一聲,好像是很歡樂的內容啊。

  從電影來看一些場景也有點贅余,感覺后半段突出的重點變成養(yǎng)狼了,有關人與自然的思考比較隱晦地隱藏在劇情之后。(當然看陳陣變成狼奴的確是個萌點)孩子被小狼咬的情節(jié),是狼性和人性的交鋒造成的。

  孩子們的錯,卻要由小狼償還,這可以說是不公平,即使孩子的母親是草原上的蒙古人,也說若孩子有事,一定要殺了小狼;這樣看來也許人性始終是自私的,但是千百年來這種自私并沒有對草原上的狼群造成過多的傷害,二者互相磨合著對方,適應以致和諧;傷害狼群至此的,是不合理制度和不了解的心態(tài),這是可以改變的,也是我們應該思考的。

  而陳陣為了小狼的奔波,是不是在告訴我們,如果我們要限制束縛狼,那么就會造成人的損失和狼的損失,這兩種損失,最終都會讓人類付出代價呢?

  電影《狼圖騰》似乎要告訴我們,狼是自然的,狼是神,狼是可以相處的。電影的畫面里,狼,集體行動,伺機而動,一動則必有斬獲;狼有韌勁,狼有智慧,狼有情感,狼本來是可以相處的。但是在那個年代,為了生存,人類的活動嚴重地違背了自然規(guī)律,給自然難以承受之痛。試想想,電影里描述的不是我們無畏的貪婪,為了一個收音機,而說出了不能說的秘密,哪會造成狼群過冬的食物黃羊被人夜里偷走?不是為了上級的任務和命令,狼崽子就不會被摔死剝皮賣錢。而為了生存,草原最后一塊凈土天鵝湖也被奔波而來的災民用來墾荒。所以,自然被破壞了,導致報復,狼,似乎變得貪婪,變得饑不擇食,危害人類。但狼,展現(xiàn)了智慧的力量,展現(xiàn)了群體的力量。在那個風雪彌漫的夜晚,狼,將軍馬群驅趕,趕往雪湖里,與自然斗智斗勇,與人斗智斗勇,一如千軍萬馬決戰(zhàn)千里之外,生死度外,何等壯烈。那場面驚心動魄,令人震撼不已!而,進村偷羊那幕,又是何等的智慧!

  影片的最后,在陳陣準備離開草原返程時,他養(yǎng)的那只小狼跑來和他告別,然后消失在茫茫草原,似乎是趕盡殺絕災難后的唯一,似乎是草原圖騰的傳承,也似乎是人類要思考究竟如何與自然共存亡的見證!天空中,白云幻化成一只奔跑的狼,一只惶恐驚懼的狼,一只智慧勇敢的狼!

  電影告訴我們,人類要學會與自然共生共處。陳陣要養(yǎng)狼崽子,似乎違背了騰格里的旨意,違背了老隊長的信仰,也許有人是要遭到報應的。老隊長說,人死了,只有把肉身還給自然,才會安然回歸自然,才能回報自然,這是多么令人深思的告誡!而現(xiàn)實情形下,人類過度地從自然豪取掠奪,是自然多么大的傷痛,自然回擊的災難悲劇似乎是在懲罰著人類自身的無度和貪婪。而,作品的開端,是那么美,從駿馬大眼睛里折射出的美,似一幅水彩畫;從馬頭琴里拉出來的美,似一幅生活畫;從狼群高昂的嚎叫里傳播出的美,那是自然萬物和諧共存的美!

  現(xiàn)在我的家鄉(xiāng)自然環(huán)境很好,山里樹木茂盛,山水相依,人文交錯,罕跡的野豬、狼,都回到了曾經生活的大山里,村民們都有所見,也偶爾相遇。鄉(xiāng)親們說,你只要不擾它,它也不會傷害你!我所祈望的,騰格里天鵝湖畔的那片草原,是否還在?那里還能發(fā)現(xiàn)狼的蹤跡嗎?陳陣的那只小狼可還安祥?

  狼圖騰讀書筆記5000字篇2

  《狼圖騰》這本書已經熱了一年多,現(xiàn)在才寫評論有些晚。因為我對時下流行的商業(yè)炒作總是心懷疑慮,直到發(fā)現(xiàn)很多人都讀過,才決定也去一讀這本媒體盛贊的“奇書”。于是一些想法如骨鯁在喉,不吐不快。

  首先,作為一本小說,本書的文學性實在不敢恭維。其實既然作者不夠專業(yè),善良的普通讀者完全能夠理解并原諒其寫作技巧的拙劣。然而,作者無法將意圖表達的觀點融入故事情節(jié)中去,便每每在一段描述后,插入大段議論,手法簡單到只能用“甲說”、“乙說”,“甲又說”“丙插話說”之類的語句來表現(xiàn),實在業(yè)余之極。小說不是論文,這些大段的生硬說教,粗暴打斷讀者的連貫閱讀,以作者的觀點強行代入讀者的思考,閱讀時的樂趣與思考權利蕩然無存,即使作為普通讀者也無法忍受。然而,作者仍然無法完整清晰闡明他的觀點,只好在最后親自代入主角,開講一堂偽學術報告---之所以用偽字形容,實在是這篇文字不過貌似有學問的學術報告罷了。這種文體也能當作小說發(fā)表,我多少理解了中國現(xiàn)階段小說不景氣的原因。在我看來本書更象一部論據過于冗長的學術論文。

  如果抽掉作品中的論文部分,此書倒也勉強可稱作一部描述草原風情的好小說。說勉強,是因為該書的文字水平一般,讀完全書,作者極力贊美的狼不但沒能感染我,反而影響了這種孤傲動物作為一種象征在我心目中的形象。

  看在小說的情節(jié)不同尋常,就算作好小說吧。書中傳遞的草原風土人情是否真實倒無所謂,情節(jié)是否真實也不是評價小說優(yōu)劣的標準,至少可以當成奇幻類小說閱讀 而小說中人物的塑造則面目模糊甚至虛假。先看作者著力刻畫的蒙族人物。全書中的第一智者畢利格老人,一望而知只是一個象征符號,作者硬生生編造出來的一個用于說教的工具罷了,具體原因非我這完全業(yè)余的普通讀者所能說明,只要有閱讀過幾十本小說的經驗就能感覺到?,F(xiàn)實生活中的確有這么智慧的老人存在,但作者把他作為一個小說人物則塑造的很虛假。既然只是一個沒有文化、奴隸出身的人,怎能時刻都在與主角進行漢蒙文化比較的討論與交流,說出那么多睿智的話呢?勇士巴圖在馬群保衛(wèi)戰(zhàn)驚鴻一現(xiàn)后,便沒有什么戲分了,此人塑造的虎頭蛇尾。本來我一直以為可以在后文看到有關他的更多更精彩的故事,然而我猜中了開頭,卻沒有猜中結尾。小說這個完全讓人出乎意料的情節(jié)倒是有些歐。亨利的味道啊。其實作者完全可以通過對他的描寫表現(xiàn)蒙族人民的勇敢彪悍、豪放坦蕩等等優(yōu)點,而不是一味干巴巴的大唱贊歌,這才叫小說手法。只有嘎斯邁與巴雅爾兩人雖然戲分不多,卻個性鮮明,給人留下深刻印象。至于小說中的漢族主人公,則形象蒼白平面,在本書描寫的年代里沒有感覺到起伏變化,不象知青,更象一名老成的文化比較學學者。

  其次,來看看這部學術論文中的論點、論據、論述方法。

  那些諸如環(huán)保、生態(tài)平衡的論點,雖不新鮮但絕對正確,我要舉雙手贊成。但是,觀點沒錯,實現(xiàn)方法卻很需要商榷,這些問題即便是專家們,也無法輕易研究出解決之道,而且這并非作者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本書的主旨無它--血統(tǒng)論罷了,其他的只是高貴血統(tǒng)民族的必然表現(xiàn)。

  這個觀點更不新鮮,早在二戰(zhàn)時的納粹德國就有臭名昭著的血統(tǒng)論。猶太民族是低賤劣等的“渣滓”、“寄生蟲”,必須要被鏟除,由高貴的雅利安族日耳曼人統(tǒng)治世界。我沒有發(fā)現(xiàn)作者大力贊美的游牧民族高等論與納粹的血統(tǒng)論有何本質區(qū)別。而且作者一再提及,華夏文明綿延之功全在于狼性的游牧民族對羊性的農耕漢族不斷“輸血”,就差直接道出“血統(tǒng)論”三字了。

  漢族的確有很多缺點,需要深刻反省。然而,這種批評反省是否就意味著對游牧民族的極力贊美呢?作者把一切正面事物都歸功于血液中有狼性的游牧民族的貢獻,而把一切負面情形都歸罪于所謂羊性的農耕漢族。漢唐的強盛,是因為“狼性”,尤其是李唐統(tǒng)治者的游牧血統(tǒng);宋明的軍事軟弱,則是“羊性”太重,而近代清政府對西方殖民者的軟弱表現(xiàn),也是因其狼性退化。

  作者對于這種武斷簡單到荒謬可笑程度的邏輯觀點所使用的論述方法,主要有兩種。

  其一、有罪推定法。如同司法上的有罪推定論。作者把一切正面事物的原因都歸功于草原狼,無所不用其極的證明,再推論得了草原狼真?zhèn)鞯挠文撩褡逡虼耸嵌嗝磧?yōu)秀以致完美。作者豐富的想象力令人嘆服。比如,作者看到自己的寵物狼一離開大地就恐懼之極的情形,竟聯(lián)想到希臘神話里不能離開大地母親的安泰,并進而推斷出“游牧的雅利安希臘人”很可能也曾經養(yǎng)過狼,才編寫出這個神話。并進而宣稱,這個神話在東西方都曾產生過重要影響。該神話或許在西方有廣泛深入的影響,但對東方的影響不知根據何在。又比如推斷游牧民族學會馴馬的原因,是恰巧抓到一匹被狼牙騸了卻又僥幸未死的野馬而總結出的。并隨口總結,該技術的難度大大超過遠古農民馴化野生稻,而貢獻則遠超“中國人的四大發(fā)明”。這種做學問的方法與態(tài)度,令我佩服的五個身體都投到地上去了,這深得胡適先生“大膽假設,小心求證”方法前半句的真?zhèn)餮?。而論述中使用的文字,情感充沛澎湃,很有瓊瑤?這個字請讀三聲)姨近年來電視劇的語言風格。

  與有罪推定法同時使用的是“為我所用法”,即不顧歷史真相,只選用對其論點有利部分,且不提那是否是歷史真相。

  作者號稱學貫中西,指點歷史、引經據典,我對此甘拜下風。我的歷史知識大多來自于小學和初中時代的歷史課,且多年來不學無術,還忘了大半。作者引用的史料,不但全未看過,有些連書名都不知道。但我殘存的歷史知識至少還記得以岳飛、文天祥、袁崇煥為代表的廣大漢族群羊當時是如何英勇頑強抵抗侵略的事跡。作者對此只字不提,卻一味大肆宣揚當時的漢族政府多么懦弱,漢人又是多么軟弱的不堪一擊,難道就因為北宋政府投降金人,就將整個漢族的性格、抵抗事跡全部都否定了?莫非作者認為這段歷史是被心懷偏見的漢人學者進行了篡改?那么,又如何解釋軟弱到如此不堪的漢民族竟讓世界上“最勇猛智慧”的蒙滿民族花了幾十年時間才征服的事實呢?

  蒙元政權攻打南宋時,遇到了在世界其它地區(qū)難以見到的頑強抵抗,蒙古大汗蒙哥就戰(zhàn)死在四川。在連年戰(zhàn)爭中,中原百姓被屠殺了1/2到1/3,約3000萬-5000萬人,西夏的黨項族基本上全族覆滅。注意!這不是在戰(zhàn)爭中軍隊的死亡數(shù)字,完全是被屠殺的平民百姓死亡數(shù)。這樣大規(guī)模的屠殺平民連后來制造了“揚州十日”、“嘉定三屠”的滿清也要甘拜下風,即使后來使用了現(xiàn)代化方法,屠殺了600萬猶太人的納粹也會自愧不如。因為“最軟弱不堪”的南方漢人的頑強抵抗,元代在強分天下人為四等時,蒙古統(tǒng)治者報復性的將南方漢人的地位定的最低,廣大的漢族人民淪落為被殘酷剝削壓迫的奴隸,過著豬狗不如的悲慘生活。當時蒙族征服世界過程中對各地人民的屠殺強奸劫掠、對世界文明造成的破壞與倒退簡直罄竹難書,不是作者的信口開河就能否認的。

  作者無法否認上述歷史真相,只好略過不提,或宣稱這是心懷偏見的民族的污蔑。作者博學多識,恕我學識淺薄,從未見過這種做學問的方法。

  作者竟然宣稱,漢族的“懦弱羊病”必須依靠“狼血的輸入”才能救治,盡管過程是痛苦的卻絕對是必要的。這種公然宣揚劫掠合理、強奸屠殺有功的邏輯與近幾年某些日本強盜的邏輯何其相似--不正是因為日本的侵入,亞洲各國人民才一舉推翻了西方帝國主義的殖民統(tǒng)治嘛?

  對于當時的漢人被屠殺強奸、文明遭破壞毀滅,作者一直津津樂道,稱這是絕對必要的。但是,他卻為曾經“斷送了七頭有著高貴血統(tǒng)的小狼的快樂與自由”,而在內心深處備受“這筆血債的深深譴責和折磨”,“對這件最專制獨裁的惡事,他簡直無法面對自己年輕時期那些血淋淋的罪行。”我實在無法理解作者的邏輯--如果這也叫邏輯的話--難道幾千萬漢人的性命還不如七條狼命珍貴?!這種論調已狠毒的不似人類,對于非我族類之語,我無話可說。

  此外,作者思維混亂,自相矛盾處比比皆是。明明是蒙元統(tǒng)治者完全拒絕漢化,甚至推行農田變牧場,也根本沒有采用儒家思想治國,作者卻宣稱元代的衰亡是漢族地區(qū)的超大農田軟化了狼性,而因了這次“輸血”的軟弱農耕羊卻強健起來,把狼們給逐回草原。但因為受血者總是弱于獻血者,所以明朝沒有能征服北元。既然強化羊仍然弱于軟化狼,朱元璋又是怎樣打敗當政者建立明代的?又如何解釋采用了儒學思想治理國家的清代能長久統(tǒng)治?滿清的所謂預防民族性格軟化的措施怎能與蒙元時代比肩吶!這種混亂邏輯我無法理解。

  再舉一例,書中一再強調蒙古民族是最智慧的民族,卻又借畢利格老人說,“可惜蒙族除了一本“蒙古秘史”,沒有留下什么有影響力的書。”這本“秘史”是用漢字記錄蒙語發(fā)音寫成的。這就直接證明,作者津津樂道的高級血統(tǒng)擁有者當時連自己的文字都沒有,或者雖有文字也還處在初級階段,無法記錄本族歷史。我不知道連文字、文章典籍都沒有的民族,其高級文明究竟是以何為載體的。而這本有影響的書也不過是蒙古統(tǒng)治階層的發(fā)家史而已,我不要求這本書中闡述了多少高深的形而上的哲學思想,至少能有些當時領先的實用技術也行,有嗎?  作者也無法解釋為何重新生活在草原上的蒙族,在明清兩代六百多年中,未被農田軟化不被漢族騷擾又已得了農耕文明長處的情況下,不但沒有創(chuàng)造出任何更高級的文明,在清末時反而仍舊處于非常落后的狀態(tài)。作者不是一再宣稱“農耕民族閉門造車,自給自足,是歷史的支流,而游牧民族搶走了他們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并把他們滅了國,滅了族,便繼續(xù)在驚濤駭浪中揚帆遠行,去創(chuàng)造發(fā)明更先進的文明了”?這更先進的文明究竟在哪里、是什么,作者從未提到。文明是要有載體的,以藝術、思想體系或者先進的制度等客觀事物來體現(xiàn),哪怕存留的只是一道殘垣斷壁也能靜靜的告訴世人曾經有過一段高級文明,而不是坐在那里高喊:我擁有多么高級的文明啊!

  如果要將作者的這些矛盾一一挑出,把這篇文章寫成一本書都不夠。

  眾所周知,一個文明的社會是居民各有分工、各司其職,而不是全民皆兵。游牧民族的確相對強悍,而且憑借其高度的機動性在軍事上占有很大優(yōu)勢。然而,軍事優(yōu)秀便是民族優(yōu)秀、文明高級嗎?野蠻常常披著勇敢的外衣,而愚昧則總是貌似淳樸。歷史不是面團,可以任由某些人任意揉搓塑造。不論以何種角度評價,野蠻就是野蠻,愚昧就是愚昧,無容置疑。游牧民族不生產、不創(chuàng)造,完全依靠劫掠為生,甚至是部落內部之間互相劫掠,以屠殺取樂,在政治、經濟、文化、科技上幾乎無一貢獻,完全把自己一小撮人的幸福建立在世界上大多數(shù)人民的痛苦之上。如果這也叫高級,我實在無話可說。

  且看作者的論調,“……性格這樣軟弱的民族,實在不配占據這么遼闊肥沃的土地,天理難容”。他的話讓我想到近代清政府的喪權辱國,那么,就是因為清政府軟弱,所以英國、俄國、日本等民族就有權力當中國的主人?否則阻礙歷史發(fā)展?按照同一邏輯,是不是漢族的管理者被別人找到軟弱現(xiàn)象--且先不論是否真的軟弱--任何其他民族都有權力象蒙滿民族那樣屠殺、奴役漢民族?這個論點倒是與某些日本人很接近,“如此優(yōu)秀的大和民族只能在狹窄的海島上求生,而劣等的支那族卻占據著廣闊肥沃的土地,所以要進行民族擴張云云”。

  按照作者的邏輯,我論證出“日本侵略有功論”。對于日本入侵中國的屠殺等各種罪行絕口不提,不講南京大屠殺,不提慰安婦和731部隊,只講日本人興辦鐵路(不提這是為了更方便的掠奪中國的自然資源)、開設學校(也不說這是為了進行奴化教育)、醫(yī)院、甚至某個日本人救活了中國人的性命,把招募漢奸、強奸婦女說成是團結廣大各族同胞、促進民族融合,用這些個別事例來證明日本入侵促進了中國的進步,然后再說兩句凡是戰(zhàn)爭都要死人,所以日本侵略者屠殺中國人沒有什么特別。只可惜漢族地區(qū)的農田實在過于廣大了,他們又沒有采取預防措施,日本民族的個性也迅速軟化,而因了日本民族的“輸血”,中國“廣大潛伏的狼性好漢終于揭竿而起”,將侵略者趕出國門。幸好有這次“輸血”,否則已經幾百年沒有游牧民族輸血經歷的華夏文明就會被不肖的農耕漢族斷送了。別說這兩者沒有可比性,當時的宋、明與蒙、滿就是異族與異國的關系。就算將來世界大同,中國人與日本人成了一個國家中的不同友好民族,這段歷史真相依然無法改變。

  我無意煽動民族仇恨,挑撥漢族與蒙滿等少數(shù)民族的關系。我只是對曾經的歷史加以真實敘述,不能因為我們現(xiàn)在是生活在一個國家的友好民族,便否認歷史上曾經不是一個國家的時代,那段蒙滿侵略造成的屠殺奴役漢族、破壞文明的事實。人類上萬年的文明發(fā)展史,也是一部文明與野蠻的斗爭史。文明是高級的卻通常是脆弱的,在與野蠻的角力中不但沒有優(yōu)勢,卻經常傷痕累累,甚至破碎。因此反思歷史不是要進行什么報復清算,而是要從中總結經驗教訓,不要讓文明一再裂成碎片。

  我也無意將文章寫成宋明衰敗論及元清成敗論,這無法容納在一篇文章中--寫成一本書都不夠--而且我有自知之明,此事非我能力所及,我又不能采用作者的信口開河、斷章取義法。我只知道,不管侵略者打著多么冠冕堂皇的旗號,主觀上都是為了掠奪土地財富、劫掠人口充任奴隸,或者,如近代資本主義的擴張,也是為了搶奪原料市場份額罷了。至于在客觀上帶動了一些文化交流,對于一種文明破壞毀滅的程度與促進提高的程度孰高,有時也難以定論。華夏文明在歷史上的動蕩時期被游牧民族影響,遭遇“輸血”,對其中的功過是非如此簡單武斷的遽下結論,這種方法不過是大多數(shù)網絡寫手的水平罷了。

  通觀全書中有點價值的文字,就是作者在為漢民族的文化開藥方時,從游牧民族為農耕民族輸入強悍血液開始,終于繞到了一些現(xiàn)代自由民主法治的觀點,然而,從狼性格扯到現(xiàn)代公民社會的公民品格也過遠了點。至于狼性格=剛強+開拓+奮發(fā)+智慧+……等一切正面品格的論點過于牽強,這個等式右邊過于龐大,非等式左邊所能負載的了。

  最后想提醒作者的是,談論本國歷史也就罷了,非要把歐洲發(fā)展史、近代的俄羅斯、日本發(fā)展論也套入自己發(fā)現(xiàn)的所謂終級真理論證,最好還是先去學學世界歷史。

2138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