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蘇菲的世界》讀后感500字6篇
《蘇菲的世界》主要講了蘇菲有一天放學(xué)回家,收到了一封信。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關(guān)于《蘇菲的世界》讀后感500字6篇,歡迎借鑒參考。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500字一
這本書的作者是挪威作家喬斯坦.賈德,此書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為我們解說了許多哲學(xué)名人的故事,帶領(lǐng)我們走進了一個幻想世界,揭開了從古至今的哲學(xué)謎團。在閱讀時,我也會因為書中的問題而思考,讀著,你會沉迷其中,為這哲學(xué)問題懊惱,但不可否認的是它讓我學(xué)會了思考,事物總有其相對性。作者以不俗的文筆從柏拉圖以前一直到20世紀的整部哲學(xué)史展示在我的眼前。
哲學(xué)與科學(xué)、信仰三者相輔相成,科學(xué)是研究“是什么?”,哲學(xué)是探索“為什么?”,信仰則是解決“怎么辦?”,也就是說,無論什么哲學(xué),最后必通向任何一種信仰。
正如文中的話“兔子(就是從宇宙的帽子里拉出來的那只溫暖舒適的毛皮深處向下爬,卻被這名哲學(xué)家中途攔住,他一把抓住她的后腦勺,將她拉回毛尖(她孩提時代戲耍的地方)?!蔽覀冊谏钪?,也逐漸把對世界的好奇心磨平了,如果不是遇到了這本書,我可能就從毛尖上掉下來。
比起亞里士多德,我更贊同柏拉圖的理念,雞與雞的觀念是雞先有,而雞的觀念是由觀察雞而產(chǎn)生出的。雖然亞里士多德發(fā)明了各種科學(xué)并且加以分類,和在哲學(xué)方面的作為,令我敬佩,但我仍不贊同他歧視女性的思想,“他認為女性是‘未完成的男人’”。而蘇格拉底重視他的良心與真理更甚于生命,令我感到震撼。
《蘇菲的世界》是智慧的世界,是夢的世界。它將會喚醒每個人內(nèi)心深處對生命的贊嘆與對人生終極意義的關(guān)懷與好奇。我愿隨著蘇菲去探索哲學(xué)世界的奧秘。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500字二
蘇菲的世界你是誰”,“世界從何而來”,當我看了《蘇菲的世界》這本書,我就被書中的蘇菲的經(jīng)歷深深的吸引,那么多的問題、那么多的疑問、那么多的奇妙神奇的事情,蘇菲的疑問似乎就是我的疑問,我真的想搞明白這些問題的答案,我?guī)е蓡柡秃闷?,讀起了這本書,這是我看過的比較厚的一本書,也是我看的最入迷的一本書,每當我看起這本書,好像我自己就是蘇菲,我走進了蘇菲的世界,帶著那么多搞不懂的問題,認真的看了起來。
最后我終于看完了這本書,但是那么多的問題好像還沒有搞明白,我不知道為什么把自己當成了蘇菲,我很想從書中找到答案,有答案嗎?你能告訴我嗎?…
爸爸說,這是一本哲學(xué)的書,什么是“哲學(xué)”?我要去看第二遍。 偶然的機會,發(fā)現(xiàn)了《蘇菲的世界》這本書,覺得還挺有點味道,淘來給女兒看看,不知道她能看出什么名堂,這是一本充滿哲學(xué)的書,理解起來還是挺有難度的。
誰知女兒看了兩日,非常著迷,還問起了一個個奇怪的問題,我也加入了《蘇菲的世界》認真的研究起來,一個個哲學(xué)問題把我也吸引了,想想我們何嘗不是也在心里問著同樣的問題,只是生活的磨礪早就忘了那一份的童心。這次能和女兒同時在看一本書,讓我獲得了些啟發(fā)。
不指望通過這本書讓女兒能明白多少哲學(xué)的道理,希望能通過蘇菲的世界讓女兒明白好奇和疑問是探索未來世界的動力。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500字三
世界從何而來?在沒有讀過這本書之前,我從未問過或想過這個問題。或許是偶然間爸爸媽媽告訴我這里是世界,從此我就知道這兒是世界。一天當中,我會遇到很多人,很多事,但我卻從未提出過一個為什么?不只是我一人,大家都把世界想得理所當然,世界仿佛與我無關(guān)。所以,作者用了很生動的比喻,宇宙就好像魔術(shù)師從帽子中拉出來的一只兔子,關(guān)于突然變出兔子的事,我們知道這不過是魔術(shù)師耍得把戲罷了。
我們只是想知道他如何辦到而已。然而,談到有關(guān)世界的事實,情況便有些不同了。我們知道這世界的不只是魔術(shù)師妙手一揮、掩人耳目的把戲,因為我們就生活在其中,我們是它的一部分。事實上,我們就是那只被人從帽子里拉出來的小兔子。我們與小兔子之間唯一不同的是:小兔子并不明白它本身參與了一場魔術(shù)表演。我們則相反。我們覺得自己是某種神秘事物的一部分,我們想了解其中的奧秘。關(guān)于小兔子,最好將它比作整個宇宙,而我們?nèi)祟悇t是寄居在兔子毛皮深處的微生蟲。不過哲學(xué)家總是試圖沿著兔子的細毛往上爬,以便將魔術(shù)師看個清楚。
一些地域,一些風土人情,但思想是沒有限制的。蘇菲只是書中的一個虛擬人物,你又是誰呢?蘇菲是智慧的意思,蘇菲的世界是智慧的世界,夢的世界。第一次讀《蘇菲的世界》懵懵懂懂,第二次,第三次,我會收獲更多。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500字四
假期里我讀了一本書,叫《蘇菲的世界》,我深有感觸。
故事講的是一位14歲的少女蘇菲不斷接收到一些極不尋常的來信,世界像謎團一般在她眼前展開。在一位神秘導(dǎo)師的指引下蘇非開始思索,她運用少女天生的悟性和后天知識企圖解開這些謎團,然而事實真相遠比她想所想的更怪異更離奇。
書中敘述了不少的人生道理,使我獲益良多。而它所敘述的哲學(xué),讓我明白了許多。閱讀完這本書后,我也開始思索什么才是“真實的自己”。有時擔心自己的人生是否只是南柯一夢,或真是“人生如戲,戲如人生”呢?也許自己就像蘇菲一樣,像愛麗絲般去夢游仙境?
其中,我最敬佩的人就是蘇格拉底。大約在公元前3、400年,出現(xiàn)了一位對歐洲思想有重大影響的人物——蘇格拉底。他說的話總是令人能夠領(lǐng)悟哲學(xué)的真理。然而對某些人而言,這樣的說話無疑是當眾出丑,并變成世人的笑柄。公元前399年,他被指控“宣揚新的神明,墮落青年人”而被處以死刑。他本來可以央求陪審團手下留情,免于一死。但是他沒有這樣做,因為他注重良知與真理,為了守護自己的真理而死,這也是無比自豪的。他那種為了真理而戰(zhàn),為真理而獻身的精神值得我們學(xué)習。他使我更深切的領(lǐng)會到死有“輕于鴻毛,重于泰山”這句話的意義。
《蘇菲的世界》就是一部深入淺出的人類哲學(xué)史。它不僅能喚醒人們內(nèi)心深處對生命的敬仰與贊嘆、還有對人生意義的關(guān)心與好奇。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500字五
這是一本哲學(xué)故事書。讀過之后,不僅能讓我們收獲知識,還可以讓我們懂得好奇心是非常有價值的一件事,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快樂的學(xué)習。
《蘇菲的世界》講述了一個叫蘇菲的女孩,在年幼時面對世界充滿好奇心,并提出了認識世界的問題,得到了解答的故事。
在此前,寫過的《北大邏輯課》有異曲同工之妙。
《蘇菲的世界》的內(nèi)容基本忘記,但它修正過我一些世界觀,讓世界在我眼中似乎有些不一樣了,這是這本書提供的最大價值。
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除了對比隔壁家的小孩,我們還會對比美國小孩。傳聞,美國有一個小孩上學(xué)以后,知道了一個0代表太陽,而他母親憤怒的將學(xué)校告上法庭,并索賠巨款,因為他的孩子失去了想象力,再看到0時,不會說雞蛋了。
這個故事應(yīng)當是虛構(gòu)的。
故事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人對世界的認識是多么的固化,人的想象力又有多重要,當一個人擁有想象力,就像擁有翅膀,可以看到別人看不見的世界,這種感覺是多么奇妙。
而一堂邏輯課,或者一個哲學(xué)課,通過故事來講給人聽,又是多么悅耳,從而感受到世界不同的美好。
《蘇菲的世界》擁有這一切,盡管書名看起來像衛(wèi)生巾的廣告。當我們讀完這本書,會覺得原來知識是可以用不一樣的方式去學(xué)習的,而且哲學(xué)也是一門有意思的課,可以指導(dǎo)我們的生活。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500字六
第一次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我不敢相信這是一本關(guān)于哲學(xué)的書,現(xiàn)在想想"蘇菲"的"世界",世界中就包含著精神世界。一向?qū)τ谡軐W(xué)是不感興趣的,以至于這本書我還未真正的看完,是對知識的挑剔或是對一些理論的無法接受還是我真的理解不透,我選擇的只是適合我的東西。在選擇的過程中看到了自我的轉(zhuǎn)變。
人們總是渴望遙不可及的事物,我也不例外,在追求心靈和物質(zhì)相結(jié)合的同時不禁問自己,"物質(zhì)世界是真實的嗎"。人是有"靈"的嗎,我們的感官認知乃是自天主而來嗎?我不是一個宗教信徒,可我也慢慢開始考慮這些問題,如果這一切不是源于天主那又是源于何處呢?心靈世界是我們的整個世界嗎?那我們從小所學(xué)的唯物主義不就是與之相背,我困惑了,就像在沼澤中掙扎的人,努力想逃出卻越陷越深。為了不被淹沒,我只好停止了思考,腦袋里翻滾的巖漿似乎也平靜下來。一輪明月升上了夜空,對于一個等待救贖的人來說,那圣潔的光輝就是最好的洗禮。瞬間,我轉(zhuǎn)頭發(fā)現(xiàn)"靈"與"物"只不過是兩個隔街爭吵的婦人,她們所站的立場和所堅持的觀點不一樣而已。探索理論的本源,你可以發(fā)現(xiàn),從它所基于的那個方面來看,派生出來的一切都是正確的,那是因為它的基礎(chǔ)。正如"好"與"壞",只有在區(qū)分何為"好"何為"壞"才能判斷是"好"是"壞"。
有些懷疑蘇菲對她所學(xué)的東西真的都理解了嗎?也許她只是作者著書的一個引線,穿連起了整個哲學(xué)史,但我更愿意她同我一樣是個帶有探知欲望的孩子,至少她在書中是這樣的。突然想起達利所常用的抽屜,孩子眼里所向往的抽屜和她最終打開的是否一樣呢?看到結(jié)果是否會很失望,只有打開抽屜才能得知。那她的心中應(yīng)該就有一個理想的存在。
柏拉圖認為人的一切知識都是由天生稟賦而來,它以潛在的方式存在于人的靈魂之中。有一種擔憂,近似乎于兒童天真的擔憂,我的靈魂有一天是不是會離開我去選擇別人,也許在我們所生存的空間里到處都飄蕩著需要寄宿的靈魂,他們在等待一個合適的身體出現(xiàn)?;仡^想想,我的靈魂經(jīng)歷過什么以后才選擇了我呢?她是不是選擇一個人重復(fù)著同樣的輪回呢?可能我有些誤解了,但我無法走出這樣的一個怪圈,可能是我還想趴在窗臺和外面的"靈魂先生"說聲"嗨,你好"。柏拉圖的《理想國》中,有一個著名的洞穴比喻來解釋理念論:有一群囚犯在一個洞穴中,他們手腳都被捆綁,身體也無法轉(zhuǎn)身,只能背對著洞口。他們面前有一堵白墻,他們身后燃燒著一堆火。在那面白墻上他們看到了自己以及身后到火堆之間事物的影子,由于他們看不到任何其他東西,這群囚犯會以為影子就是真實的東西。最后,一個人掙脫了枷鎖,并且摸索出了洞口。他第一次看到了真實的事物。他返回洞穴并試圖向其他人解釋,那些影子其實只是虛幻的事物,并向他們指明光明的道路。但是對于那些囚犯來說,那個人似乎比他逃出去之前更加愚蠢,并向他宣稱,除了墻上的影子之外,世界上沒有其他東西了。柏拉圖利用這個故事來告訴我們,"形式"其實就是那陽光照耀下的實物,而我們的感官世界所能感受到的不過是那白墻上的影子而已。我們的大自然比起鮮明的理型世界來說,是黑暗而單調(diào)的。不懂哲學(xué)的人能看到的只是那些影子,而哲學(xué)家則在真理的陽光下看到外部事物。我們所看到的東西總是局限的,就像我對這本書的理解一樣,只看到了墻上的影子。
我還是對哲學(xué)不感興趣,可我已經(jīng)開始思考,這大概也是作者的本意。意識存在的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不可思議的奇跡,在他面前,還有什么奇跡是不可能的呢。但奇跡的主角還是我們自己。
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