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 > 在線閱讀 > 讀后感 >

《教育的姿態(tài)》讀后感心得5篇精選大全

時間: 淑燕20 分享

作為一名教育者,千萬不能以權威自居,傷害學生的學習興趣,忽視教育的心理學特征。不忘初心再出發(fā),也許,我更喜歡做一個有著柏拉圖式教育精神,一起來看看《教育的姿態(tài)》讀后感心得5篇精選大全,歡迎查閱!

《教育的姿態(tài)》讀后感心得5篇精選大全

《教育的姿態(tài)》讀后感心得1

去上海參加銘師學習前,主辦方說將請于漪老師給我們上課,倍感期待。剛好本月的閱讀書是于漪老師的《教育的姿態(tài)》,書一直隨身帶著,有機會就拿出來品讀??墒牵恍业氖?,由于于老師骨折不能前來講課,我們沒有機會聆聽她的講座了,倍感遺憾。但是,幾乎每一個來上課的老師都要提到于漪老師,從他們的敘述中依然感受到了大師的風采。老師們言語中的敬慕,讓人能想象出于老的人格的魅力。顧泠沅教授在講課中提到了他專門研究了于漪老師的成長過程,并由此總結出優(yōu)秀老師的備課過程以及成長的過程,這讓我更進一步了解了于老師。再次捧讀于老的書,覺得于老能有如此魅力正如顧泠沅先生所說教育是明白之人使人明白,而于老師就是這句話的最佳踐行者。

于老師在復旦上學時學的是教育學,正如她所說因為求學時有幸遇到了許多學高德馨的好老師,所以她對教育一往情深。而且她夢寐以求就是當一名好教師,在學生的心中播撒知識的種子、做人的道理和金色的希望。因此從一開始,她就是明白教育之人。教學中,她踐行的是簡而精,她認為課程不是籮筐,把什么都能往進裝,尤其是中小學教育,更應教核心知識,培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整天把學生、老師的時間占完,不允許他們有時間消化、思考,怎么可能有創(chuàng)新?于老師的2000多節(jié)公開課,似乎很難找到固定的模式,但似乎又有一定的共性,那就是因內容、因學生、因目的來具體解讀與操作。

于老師是個明白教育之道之人。教育是育人,那就要遵循人的發(fā)展規(guī)律。世界上不會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更不會有兩個完全相同的人,對于天真無邪的孩子來說,更沒有世俗的好壞之分,每個孩子都是燦爛的生命,都有無限的可能,唯有是我們這些師者(成年人)能否發(fā)現(xiàn)并幫他們發(fā)揮他們的潛能。正是基于這樣的明白之心,于老提出做一個好老師的第一要素就是胸中有書,目中有人。她說,在教學過程中沒有學生,正像沒有買主就沒有銷售一樣,還談得上什么教學?同樣道理,課堂里有學生,但腦子里沒有他們活生生的形象,不研究他們的實際,豈不和沒有學生一樣?教學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雙方面的活動,教師的主導作用就在于調動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促使學生充分發(fā)揮認識主體作用。所以,教學不能建立在對學生情況不清楚的基礎上,老師要具有最基本的能力知道學生已擁有什么,發(fā)現(xiàn)學生需要什么的樣的幫助,讓學生能自己攀上下一個臺階。脫離學生實際的任何教育教學活動,都是無效或低效的,甚至是制約孩子的發(fā)展的。所以,于老特別反感現(xiàn)在的只育分,不育人的教育。

于老是非常明白教育之理的明白人,她深知人的差異性之大,所以她從來不覺得自己是專家,正如她所說,一輩子做教師,一輩子學做教師。這句樸實的語言,反映的是于老一輩子的高貴謙遜的品質,正是這樣的人生態(tài)度,才能鑄就輝煌的教育人生。

她說教育是教心的工作,不知心無法教心。打開孩子的心門的唯一方法就是愛。教育是一種影響,因此,她堅信“師者,人之模范也”。她以自己行動踐行著她的教育思想。

有這樣明白之人的老師,學生的學要糊涂都很難。而倘若有個沒明白的老師,孩子要做明白之人,這得費多少力呢?

想想這一年來接觸的教育界之大師,如蘇霍姆林斯基、佐藤學、陶行知、于漪、顧泠沅、李玉貴、李鎮(zhèn)西、馮恩洪、黛博拉、帕爾克、王維審等,他們的共同特點就是都是明白之人,是有獨立人格與傲骨之人,他們都是忠實踐行教育之規(guī)律之人,正是這一群人,讓教育閃爍出應有得光芒。

《教育的姿態(tài)》讀后感心得2

新的一天開始了,學生們背上漂亮的書包,迎著朝陽,開心地走在去學校的路上。時代的發(fā)展、節(jié)奏的加快,可能使得他們無暇去欣賞道路兩旁的景色,然而,對于新的一天會發(fā)生什么有趣的事、會學到哪些知識,他們依然充滿著好奇,露出渴望的眼神。

來到了學校,走進了教室,他們將要在這間教室度過整整的一天。這一天,到底是快樂的一天,還是傷心的一天,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老師的力量。每一個學生都是一條生命,僅有一次的生命,他們的生命之花有自己的特色,有自己的光芒,更有自己成長的規(guī)律與旋律。作為教師的我們就要努力呵護這“一朵朵鮮艷的、生機飽滿的花朵”,讓教室成為學生生命的培育場。

敬畏生命,去呵護每一朵花健康成長?!叭魏我粋€學生的生命只有一次,所以我經常上完課后叩問自己的靈魂:這堂課對學生盡職了沒有?因為在每個孩子的成長中,每一天都是獨一無二的,不會再來一次,你的每一堂課都在影響著學生的生命成長。”于漪老師一直讓兩把尺子相伴,一把量自己的短處,一把量別人的長處,就這樣努力來提高每堂課的質量,因為她深知每堂課都會影響著學生的生命成長。這是對生命的敬畏與尊重,這是在努力呵護每一朵花的健康成長。教育的目的是育人,“育”鮮活的生命個體,“分”只是衡量學生某個階段的學習狀況,無法去衡量學生的生命成長。每個教師都應敬畏生命,唯如此,我們才會真正地引導學生“激發(fā)生命的潛能,捍衛(wèi)生命的尊嚴,提升生命的質量,實現(xiàn)生命的價值。”

帶好放大鏡,發(fā)現(xiàn)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吧缁ǎ嗌倌陮W生的生命更是一朵朵鮮艷的、生機飽滿的花朵。”每一朵花都有自己獨特的花香,同時又有自己開放的花期。教育無選擇性,無論孩子天資如何、基礎如何,都要呵護,都要公平對待。作為教師的我們應帶好放大鏡,善于發(fā)現(xiàn)每個學生身上的優(yōu)點、長處,長善而救失。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不等于在非智力因素方面,如情感、意志、品性等都已十全十美;成績落后的學生不等于在其他方面也一定落后,沒有優(yōu)點可巡。更何況,學生是處于成長期的個體,他們的品性、能力隨著時間的推移、個人經歷的豐富而發(fā)生變化、發(fā)生改變。每朵花都有自己獨特的花香,我們要用心呵護培育這些花朵,讓他們的花香更加迷人。

錘煉課堂,讓每節(jié)課閃爍智慧的光芒。學生每天走進教室,要上七八節(jié)課,“他們是否學有所得、學有興趣、學有方向、學有追求,不僅影響他們的發(fā)展、成長,更影響其生命的質量?!苯處熚ㄓ腥ヌ岣哒n的質量,才是真正地呵護學生的成長。精心備課、組織課堂至關重要,然而更重要的是教師強烈的責任心與科學的育人觀。教書育人,育人為根本目的,而育人需要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唯有錘煉課堂,讓每堂課充滿了未知、充滿了張力,學生樂于去學習、樂于去參與、樂于去挑戰(zhàn),這樣“即使學習過程中可能會遇到許多挑戰(zhàn),他們也不以為苦,興之所至,樂在其中?!币仓挥羞@樣他們才會真正地提高生命的質量。

教室,學生生命的培育場。

《教育的姿態(tài)》讀后感心得3

讀了于漪老師的《教育的姿態(tài)》這本書,感覺受益匪淺。她帶給我太多的感動和思考。作為一名教育家,于漪老師用她對教育事業(yè)的無限熱愛和忠誠,從教育的實際出發(fā),對中國的教育做了深刻的總結和反思,我們的教育究竟要走向何方?教育要以怎樣的姿態(tài)示人?

為人師者,我們都知道要心中有愛。但教育需要怎樣的“愛”呢?“在學校十多年的基礎教育將奠定和影響孩子的一生”,這是于漪老師以人為本的出發(fā)點。漫漫60年的教學生涯中,她拒絕各種利益的誘惑,哪怕在80高齡依然活躍在教育改革第一線,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她深愛著學生。在她的眼里,每個學生都是金子,要為國家培養(yǎng)“有魂有根”的棟梁之才是她孜孜以求的理想?!敖逃龑ο鬅o法選擇,只要是生長在這片熱土上的孩子,我們都要真心實意、全心全意地愛他們?!边@是于漪老師畢生堅守的信念。于漪老師的兒子患了敗血癥,但她卻忍痛割愛,放棄陪伴兒子回到學生們的身邊。于漪老師的師愛是超越親子之愛的,雖然她與學生們沒有血緣關系,但卻寄托著祖國的期望、人民的囑托,她像愛自己的孩子那樣一心愛著自己的學生,盡心盡力地培養(yǎng)呵護他們的成長。她認為,學生的事是天大的事,是教師心上的事,精心培育好他們,不僅是她的責任,更是她的快樂。她相信,每個孩子都有向善、上進之心,都有自己的閃光點,她利用各種機會給孩子們講理想信念,激發(fā)他們的學習動力;找同學一個個談心,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挨家挨戶走訪學生家庭,爭取家長的積極配合。看到孩子們的成長,于老師覺得她的生命就有了價值,生命和歷史使命結伴同行。

愛,是一本永遠解讀不完的書,于漪老師精湛的專業(yè)水平、高深的教育思想是常人無法超越的。于漪老師談起“育分不育人、求學不讀書”的應試教育,總是很憂慮。在她眼里,人是最寶貴的,每個孩子的童年和青春只有一次,把時間耗費在無窮盡的練習題上,忽略了自由閱讀,失去了接觸社會實踐的機會,就是在白白浪費時間。

于漪老師的語文課,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使學生得到成功的體驗和喜悅。原先看到命題作文就會哭鼻子的學生,在于老師的熱情鼓勵、循循善誘下轉變成寫作的“積極分子”;有一個學生在聽了她的講課后,不僅愛上了語文學習,還如癡如醉地寫出了上萬字的文藝節(jié)目劇本。甚至有一位口吃的學生,經過于漪的悉心指導,成了學校演講隊的主力……一個個鮮活的例子,足以讓我們認識到如何才是真正的以學生為本。

語文的核心是要把學生培養(yǎng)成為具有中國心的現(xiàn)代文明人;教師的重任在于一肩挑著學生的現(xiàn)在,一肩挑著國家的未來;教育的力量在于教師的成長,而教師成長的根本在于深度的內心覺醒……這就是一個從教60年的教師一生中不斷發(fā)展著的教育理念,因為她的心中時時刻刻裝著學生。

于漪老師,足以稱之為中國教師的形象代言人,教育改革的創(chuàng)造實踐家。我想,讀懂于漪老師,教育的夢想也會離現(xiàn)實不遠了……

《教育的姿態(tài)》讀后感心得4

《教育的美好姿態(tài)》不僅僅是一個語文人在談語文談教育,它更是美好的心靈絮語。散落散見于書中的是一個個美好的自然意象:秋天的落葉,悠悠的流水,夏日的鳴蟬,鋪滿大地的野草,潔白的雪,悠長的巷……從文章的題目便可見一斑:《請給春天一點時間》《喊向月亮的聲音》《雜草的語文之旅》《每一片雪,都是一片靈動的思緒》《穿越群體,你卻不是孤島》……

顆顆珍珠串成了美麗的項鏈,道道河水流成了詩意的生活:我看著小鳥在空中輕捷的劃過痕跡,我看著小草在土地的囈語聲中悄悄萌芽,所有小蟲子都和我一起輕舞飛揚,我就把春天留在我的眼睛里。雪花倏忽鉆進我的衣領,我會伸出手,接過下一朵花瓣一樣的晶瑩,等待空中下一個柔軟的飄落,把足跡留在雪白的大地上。

詩意的生活不是空中樓閣,有哲思,更有語文:走進山水,山水給你語文的靈感;融入森林,花樹給你教學的指引;看落葉,金黃的脈絡里有語文的氣息;讀天空,廣闊無垠中自有一個課堂。你把父親的脊梁看成詩歌,你把母親的白發(fā)寫成散文,你用愛向大地致敬,你用敬畏向螞蟻叩首。語文教學的感覺,不是每天匍匐在大部頭書籍里就能找到的。

一個行走于滾滾紅塵卻不染世俗之氣,汪洋恣肆地將自然融入生活融入工作的人,怎能不是擁有一顆童心的大愛之人?大音希聲大象無形,此刻,我想起了艾青的詩: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切。

《教育的姿態(tài)》讀后感心得5

一、前言

《我的教育信條》,作者是美國現(xiàn)代著名教育家和哲學家杜威,學習教育學的人,對于杜威都不會陌生,我們驚嘆于他的“兒童中心主義”的主張,更欣賞他對于美國當時教育實際的“突破性”思考,正因為有了杜威的教育觀點,我們認識教育本身才有了不同的角度和看法。

讀《我的教育信條》第一章,我就發(fā)現(xiàn)了杜威這樣一種教育的姿態(tài):

“我相信!”

“我相信”,這完全是一種純主觀的、僅是可能性的言說。它不代表絕對權威,不是絕對真理,只是一家之言??墒?,這句話同樣也凸顯了“我”,是我的所思?!拔蚁嘈拧笔且环N相對說來不卑不亢的姿態(tài)。

我愿意以這樣“我相信”的姿態(tài),來說我對杜威“我相信”的感覺。我認為杜威對教育有憂患,有見地也有實踐,語言省儉,不偏頗。這樣的寫作姿態(tài),通常是更可親可信服的。

《我的教育信條》是文字相當省儉的,但是閱讀起來完全沒有閱讀《教學勇氣》時那種詩的氣韻,也不是《沉思錄》里那樣詩意的理性,只是理性。

杜威說:“由于這種不知不覺的教育,個人便漸漸分享人類曾經積累下來的智慧和道德的財富。他就成為一個固有文化資本的繼承者。世界上最形式的、最專門的教育確是不能離開這個普遍的過程。教育只能按照某種特定的方向,把這個過程組織起來或者區(qū)分出來?!?/p>

似乎少一個字都不能夠,多一個字也不能再多了。

二、審視“教育”

我對教育的理解和認識,是非常復雜的。所以杜威對教育的理解,一度使我茫然,他說“惟一的真正的教育是通過對于兒童的能力的刺激而來的,這種刺激是兒童自己感覺到所在的社會情境的各種要求引起的,這些要求刺激他,使他以集體的一個成員去行動,使他從自己行動和感情的原有的狹隘范圍里顯現(xiàn)出來;而且使他從自己所屬的集體利益來設想自己。”

我想:杜威這里所談的教育,更狹義地特指父母對子女、教師對學生、成人對兒童的教育。這種教育觀念尊重兒童在學習生活、學校生活中的主動性,家長和老師退居第二線,充當學生學習的引導者。但是,這是否真的如杜威所言,是“唯一真正的教育”呢?

實則不然,教育本身有許多種出發(fā)點,一個孩子的成長,一方面依賴于社會環(huán)境對其成長產生影響,另一方面也需要孩子自身從內在心理層面發(fā)展變化。

雖說石頭是不能孵出小雞來,但是外界的刺激確實是兒童確立自己如何行事的重要指標,甚至是成人世界也不能跳脫這樣的外部刺激。連續(xù)性的全方位的刺激會形成這個人的外部世界和后天的內在世界。

基于此,我反觀現(xiàn)在自己身邊的教育環(huán)境,就可以發(fā)現(xiàn)大量鮮活的例子:高分者得巧克力,低分者挨大棒??墒牵绻覀兿嘈哦磐τ诮逃举|的論述的話,現(xiàn)在所做的一切,實際上不就是扼殺了孩子們嗎?教育者們總是以自己的認識來強加給兒童學習的方法、規(guī)則;卻忘了兒童本身有成長的欲望和能力。

這樣的教育,只會有強大的挫敗和摧毀的力量。外部的禁錮會造成內心的恐懼,而內心的恐懼會加固這外在的禁錮,孩子怎么能受到真正的教育呢?

這樣想著,身為教育中人的我,產生了一種如履薄冰的感覺,我不禁反思:自己究竟要給學生適合的自然的人性的教育?還是壓抑他們的天性,讓他們變成復雜社會下毫無思考能力、毫無抗壓度的一堆“機械”呢?

翻開《我的教育信條》一書,杜威卻以他的思考啟發(fā)了我,他寫到:

“我認為這個教育過程有兩個方面:一個是心理學的,一個是社會學。它們是平列并重的,哪一方面也不能偏廢?!?/p>

在我們的國度,教育這項事業(yè)始終受到社會變化的影響,人們習慣強調用“行政手段”、“社會價值”來衡量一項教育事業(yè)的成功與否,具體表現(xiàn)在:學校需要經歷各種考核比對,而教育壓力層層下達,落到學生身上形成了分數(shù)的重壓。這種粗暴的、簡單的社會壓力形成了如今中國教育現(xiàn)狀和困境,“要質量”還是“要全面發(fā)展”的疑惑在我的內心久久不能釋懷。而我自己偶爾也成了這種社會壓力的“幫兇”,經常會對小學的孩子們提到“未來如果不好好學習會如何如何”,現(xiàn)在想來,這真是一句愚蠢而無視孩子自身的擔心!它截斷了教育者與教育真實之間的聯(lián)系,也阻斷了對當下的清晰遇見。

我又設身處地去想:一個連今天都看不清楚的稚嫩小童,看未來豈非更茫然?身為教師,卻做不好為學生真正提供“發(fā)展”的方式和途徑,反而自覺充當“人為憂慮”的制造機,這無疑是違反教育規(guī)律的。

但,也如杜威所說:人當然是有心理彈性的,作為教育者,我們要尊重孩子的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幫助孩子從心理層面意識到社會壓力的好與壞,教會他們正確看待周邊的競爭,化競爭為合作,化競爭為動力,才能讓兒童在這樣的體制中得到相對較好的生長和發(fā)展。

審視教育,審視自我,教育的社會性和心理性因素在不同的生命個體不同的生命階段上有不同的體驗。只有當我們擯棄功利化的想法,才有可能觸及感知這教育的本相。這就是我對杜威對教育定位的個性解讀。

三、聚焦“學?!?/p>

近年來,應試教育體制下,學校教育的弊端集中顯露出來。有人選擇將自己的孩子送進一些私塾、女校;還有的人會選擇把孩子留在家里,由自己親自教導。教育界發(fā)生的任何一件小事,都會在全社會形成一種“蝴蝶效應”。人人都在思考學校存在的意義和價值,學校究竟應該單純的承擔教育教學的任務,還是應該成為社會活動的小型縮影,大家眾說紛紜。

如果,我用一種近乎旁觀的視角觀察學校,思考學校教育,那么它的確是存在著問題,對于學校,杜威在《我的教育信條》一書中這么說:

“我認為教育是生活的過程,而不是將來生活的預備。”“學校必須呈現(xiàn)現(xiàn)在的生活——即對于兒童說來是真實而生氣勃勃的生活。像他們在家庭里、在鄰里間、在運動場上所經歷的生活那樣”。

我們太過寄望未來,太過分準備,并為準備不足過分焦慮(這是心理暗疾一種,成人要轉嫁自己的壓力給兒童),正如上個月《人民日報》刊發(fā)的一篇名為《中國家長的集體焦慮》中說道的那樣:“家長們對孩子的教育是焦慮的?!边@種成人的焦慮,讓現(xiàn)在的教育更加寸步難行,家校合作的合力更難以形成,社會上的“父母們”過分聚焦于學校中孩子的權益是否受到侵害,而忘記了孩子進入學校的初衷——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養(yǎng)成良好的三觀。

四、喚起“興趣”

作為一名教師,我最感興趣、也最欣賞的就是杜威對于兒童本性的“超前”認識,他在書中提到:“我認為在兒童本性的發(fā)展上,自動的方面先于被動的方面;表達先于有意識的印象,肌肉的發(fā)育先于感官的發(fā)育,動作先于有意識的感覺;我相信意識在本質上是運動或沖動的;有意識的狀態(tài)往往在行動中表現(xiàn)自己?!?/p>

杜威認為,忽視這個原理,造成了教育的阻力和浪費。讀到這里,我似乎眼前又出現(xiàn)了一群活潑可愛的孩子們,他們高高興興地來到學校接受教育,卻因為這樣或者那樣的原因喪失了對于學習最本真的“興趣”,這種現(xiàn)象讓我心生遺憾和愧疚之意,也在思考:怎樣才能喚起學生真正的“興趣”呢?

關于興趣,杜威認為“興趣是成長中能力的信號和象征”。有人提到了關于“基礎”與“興趣”的關系,我們不應該將100分的精力都集中于“基礎”之上,而忽略了學生自身的興趣,誠然,我們應該追求80分的“基礎”,但是,我們老師更應該鼓勵學有余力的學生同時去發(fā)展80分的“興趣”,這樣我們就可以成為160分的人了。對于這個觀點我是非常贊同的,這樣的160分的人按照好學生的標準,他也許就不是那么優(yōu)秀,但是注意一下他的興趣,還有他最有可能發(fā)展的較好的智力,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無論是兒童時期還是成人之后,這樣160分的人都可能是一個會生活很自在的人呢。

作為老師,我認為我們可以這樣喚起學生的興趣:

1、基于學科知識特點,用學生喜愛的活動、游戲等形式喚起學生的參與性。比如,我經常會在課堂上讓孩子們充當“小博士”,把老師的位置交給他們,孩子們就會非常樂于讀生字詞、讀課文,展示自己。

2、保護學生的好奇心,鼓勵學生對課文的多種理解。高段的語文課文往往含有一定的人文精神和科學價值,此時的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閱讀理解能力,我們就應該設置開放性問題,歡迎學生對課文提出各種各樣的理解,發(fā)展他們的學習興趣。

3、善用外部鼓勵,重視學生需求,內部動機與外部興趣巧妙結合。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學生要想學好某個學科,光有老師、家長的外部鼓勵是不夠的,更要自己有學習的欲望。

五、不忘初心的教育者

說了這么多閱讀的感受,杜威的《我的教育信條》是一本值得多次閱讀的好書,這樣的書不斷在提醒我,作為一名教育者,千萬不能以權威自居,傷害學生的學習興趣,忽視教育的心理學特征。不忘初心再出發(fā),也許,我更喜歡做一個有著柏拉圖式教育精神,而踏踏實實做實事的一線老師吧。


《教育的姿態(tài)》讀后感心得5篇精選大全相關文章:

《教育的姿態(tài)》讀后感心得體會精選5篇

《教育的姿態(tài)》讀后感和啟迪范文3篇

《反對自由主義》讀書心得范文精選5篇

471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