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罪與罰》讀后感1000字
罪與罰真本書你讀了嗎?這是一個描述人性的書籍,相信你在讀完之后的感悟一定會很深吧,下面的罪與罰讀后感《罪與罰》有感1000字一起看看!
《罪與罰》讀后感1000字一
人心比萬物都詭詐,壞到極處,誰能識透呢? 陀斯妥耶夫斯基用冷峻峭厲的筆鋒,在《罪與罰》中無情地展示出人性的虛偽、冷酷、殘忍和狡詐。拉斯科爾尼科夫是個因窮困而輟學的法律系大學生,他租住在一家公寓的五層樓斗室內(nèi),靠母親和妹妹從拮據(jù)的生活費中省下來的錢維持生活。 拉斯科爾尼科夫已經(jīng)很久沒交房租,房東太太也停止了伙食供應。在這樣一種窘迫窮困潦倒的狀態(tài)下,他對生活的一切厭倦不堪。一個偶然的機會,他認識了放高利貸的老寡婦阿廖娜,老寡婦的刻薄和富有深深刺傷了拉斯科爾尼科夫的自尊心。他恨這個不公平的世界,在他眼中,老寡婦無情,冷酷,對社會毫無用處,是吸人血的虱子。殺機,在他第一次見到老寡婦時就有了。
陀斯妥耶夫斯基用大量篇幅描寫了拉斯科爾尼科夫犯罪的動機和準備。其實一開始拉斯科爾尼科夫就在掙扎。他并不是一個習慣性的罪犯,甚至一想起這個犯罪的念頭,他都覺得骯臟,卑劣,可惡??墒巧鐣幪幙梢姷牟还接植粩嗤苿又姆缸飫訖C。最終,他向老寡婦舉起了斧頭,順便也殺掉了老寡婦的妹妹麗莎維塔。這個妹妹的出現(xiàn)是個意外,他并沒有想過要殺她,只是她出現(xiàn)在了一個不恰當?shù)臅r間。 麗莎維塔是個善良的人,她熱愛上帝,與人為善,她的死不斷拷問著拉斯科爾尼科夫的良心。殺死老寡婦是為民除害,仿佛有一個正義的目的,而殺死麗莎維塔卻僅僅是因為害怕罪行暴露。 拉斯科爾尼科夫不管為自己找多少冠冕堂皇的理由,他的內(nèi)心始終都無法回避善良的麗莎維塔。盡管他很聰明,狡猾詭詐的與波爾費利斗智斗勇。但對罪行敗露的恐懼,對人生的絕望,時而亢奮,時而頹廢的復雜心里卻讓他幾乎精神崩潰。殺人,并沒有改變他糟糕的現(xiàn)狀,并沒有實現(xiàn)人生理想,反而更糟糕,更絕望了。
陀思妥耶夫斯基寫作風格非常銳利,特別對人物復雜的心里從來不吝筆墨,對人性赤裸裸的揭露是入骨三分。拉斯柯尼科夫的內(nèi)心如同一個不可揣測的深淵,包含著人類所有的善良與殘忍、誠實與虛偽,痛苦與微笑、平靜與瘋狂、忠誠與背叛、聰明與詭詐。這其實就是我們的內(nèi)心,只是很多時候,生活的美好粉飾了我們的靈魂,讓我們看自己過于美好了。
整本《罪與罰》,充滿了絕望和掙扎,但如果只是這樣,這部作品就算不得什么。陀思妥耶夫斯基是個偉大的作家。除了拉斯科爾尼科夫的罪與罰,還有妓女索尼婭的愛和接納,除了罪與罰,還有十字架的救贖。當拉斯科爾尼科夫不顧一切的向索尼婭吐露了實情后,他問索尼婭:“你為何不罵我,卻擁抱我呢?”索尼婭說:“因為全世界沒有比你更不快樂的人了!”。當他問索尼婭這一生的苦難,上帝的回答是什么?索尼婭給他念完了圣經(jīng)中拉撒路死而復活的故事。當他問:“你覺得我卑賤嗎?”索尼婭說:“不,你只是在受苦?!崩箍茽柲峥品虻膬?nèi)心因一個妓女的愛,在不自覺中走向了救贖之路。他自首了,并向社會承認了他的罪行。索尼婭是這部作品中最美好的人物,而這種美好的背后,是她的十字架。十字架是陀斯妥耶夫斯基小說中一再出現(xiàn)的,是“主動選擇悲憫苦難、選擇與他人一起受苦”的象征,是基督救贖人類的象征。拉斯科爾尼科夫自首前,他問索尼婭:“你會離我而去嗎?”索尼婭說:“不會,無論你到何處,我都跟著你?!碑斃箍茽柲峥品蛳蛩髂醽喴旨?,索尼亞給了他自己帶的十字架,而她帶上了麗莎維塔的十字架。他說:“這是一個象征,意味著我將要背十字架了?!边@個一直不相信上帝的人終于愿意背自己的十字架。耶穌說:“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p>
人的苦難究其原因是因為人的罪。解決苦難和罪的問題最終都會回到圣經(jīng),回到耶穌的十字架。托爾斯泰的《復活》,雨果的《悲慘世界》,陀斯妥耶夫斯基的《罪與罰》無一不是表達了這個主題。
若有人在基督里,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拉斯科爾尼科夫從心里懺悔他的罪行,從愿意背十字架那刻起,他已經(jīng)脫胎換骨,象拉撒路一樣復活了。
《罪與罰》讀后感1000字二
看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與罰》,情節(jié)不是很曲折。主要線索是主人公以一種不平凡人可以殺死平凡人的想法(精英社會),殺死了放高利貸的老太婆。但是當他殺死她之后發(fā)現(xiàn)了自己也是一個平凡的人。其中有很多讓人感到刺激的地方。里面的心理描寫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特別是主人公在警察局的時候,那種智斗,更是讓人驚嘆。
但是看完這本書想到得更多的是里面人們那種受苦的精神。我們經(jīng)常說中國人艱苦奮斗,能忍能吃苦之類的。從某一方面也許是這樣。但是和這本書里面的那種“受苦與忍受”卻有本質(zhì)的區(qū)別。這本書里面的人,或者說俄羅斯人的忍受與受苦精神主要是來自一種道德和宗教精神。他們“渴望”受苦,因為這樣能夠讓他們心安,讀后感《《罪與罰》讀后感》。
也許心里的安慰比來自物質(zhì)上的安慰更讓人愿意接受吧。當然還有宗教精神所在。但是,我所想到的中國人的那種忍受與受苦更多的是來自于一種生存的“智慧”。一種隱忍,一種“獨善其身”的想法,一種為了生存,可以放棄放棄很多東西,甚至自尊的“劣根性”。好比我們一直推崇韓信的胯下之辱,甚至還將其放到教科書里面。它一直在告訴我們,為了生存,其他一切都是浮云。怪不得中國人的那種“拓荒”能力那么強。怪不得在全世界各地中國華人都能很好的生存著。
當然還有一個就是“獨善其身”。個人各掃門前雪,不是我的事我就不理。以至于我們能夠圍觀落水的人而不去救援。甚至還當做娛樂來看。無事生非,惹來一身騷又何苦呢?唯有生存才是硬道理。
這本小說是俄國十九世紀著名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作之一,這本書為他贏得了世界性的聲譽也是俄國文學的卓越代表。
這本小說主要講一個被貧窮壓的喘不過來氣的大學生殺死一個放高利貸的老太婆之后的犯罪心理,主人公拉斯科爾尼科夫雖貧窮卻不自卑,相反,他創(chuàng)造了二類人理論,他認為放高利貸的老太婆僅僅是一只有害的且無益的一只虱子,他從不后悔殺了老太婆,唯一使他后悔的是他將老太婆的妹妹殺死了,這也成為后來他自首的導火索,最后在索尼婭善良的感染下將他的人本性的善良挖掘出來徹底改變了這位大學生的一生。
索尼婭是位善良的__信徒,他為了家人去領了黃色執(zhí)照,她也多次想過自殺僅僅是因為一句“那他們怎么辦?”找回生活的信念,即使他的母親不止一次的打他罵她,她也只是認為她的母親只不過是太痛苦了,她從不放棄希望盡管現(xiàn)實一次又一次的使他不得不為之驚嘆,恐怖但仍然保持著對生活的向往。
主人公拉斯科爾尼科夫他有典型的人格分裂,他非常冷漠而又孤僻,易怒不安又驕傲自大,但他本性善良樂于助人原是一位無神論者,經(jīng)過索尼婭的感染下漸漸相信上帝,對生活充滿信心也與索尼婭產(chǎn)生了純潔的愛情。
本書只有第一部分講的是犯罪剩下的五部分講的都是飯最后的心里懲罰這本書通過對主人公的心里描寫深刻的揭示了當時沙皇統(tǒng)治的黑暗社會,這本也給予讀者極大地震撼,故事情節(jié)波瀾起伏非常具有感染力。
《罪與罰》讀后感1000字三
總覺得自己讀書慢的出奇,晃晃悠悠了一個月,終于把《罪與罰》讀完了,有時候看到一些人炫耀說一個月能讀完多少多少本書,更有甚者說自己讀書的速度是一天一本,雖然我不會有多么羨慕,因為我總抱著“重質(zhì)不重量”的觀點,但每每想到還有那么多名家名作我沒有拜讀,就難免會暗自心焦,埋怨自己。
言歸正傳,還是說說我讀完《罪與罰》后的一些微不足道的感受吧!
《罪與罰》是在讀完《安娜》之后開始的,最初我并沒有意識到這兩本書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只是我在讀書的時候有特別關注年代的習慣,我發(fā)現(xiàn)這兩本書可以說描寫的就是一個時代,好奇之下,百度了兩位作者的出生年月,的確,相差7歲左右(原諒我的無知)。這一發(fā)現(xiàn)讓我有了一個好玩的對比,《安娜》主要描寫的是上流社會,而《罪與罰》則完完全全呈現(xiàn)當時的社會底層,也就是說,把二者結合起來,就大致可以想象出19世紀中期俄國的社會現(xiàn)狀:上層所謂貴族,政治當權者爭權奪利,冷漠無情,貴婦們荒淫無度,高高在上,紈绔子弟又風流成性,標榜另類;中間的一些地主,或者探尋出路,或者依附權貴;而下層的人民大眾,則窮困潦倒,毫無生路,想翻身沒有機會,想抗爭徒然無力,水深火熱但沒有人在意。這樣的社會現(xiàn)實是很可悲的,但或許也正是這種可悲才孕育出那么多偉大的作家,用他們的文字來反抗擊社會。
《罪與罰》中有很多時候讓人覺得很無力,他們的貧困已經(jīng)到了威脅生存的地步:他們可能沒有一身像樣的衣服,可能連續(xù)幾天吃不上飯,他們住的地方往往破爛不堪,他們因為貧窮無法完成學業(yè),他們甚至不得不依靠女兒為妓勉強為生。那樣的日子是暗無天日的,是沒有希望的。
男主人公拉斯科利尼科夫的思想很極端,在一套自己的理論無法自拔,認為獲得權勢就必須像一樣,而且為了實現(xiàn)由“理論”到“實踐”的跨越,不惜殘忍的殺害了高利貸的老太婆和她妹妹。然而,最終他依舊沒能如他所愿的“跨越”過去,成為他心中的“不平凡之人”,而敗給了自己的良心,但即便是最后自首,他卻仍然不覺得殺害老太婆有什么錯,如果非要說有錯的話,他覺得只是自己太軟弱了,沒能扛過去。
說實話,讀《罪與罰》時真心覺得男主人公就是一個神經(jīng)病,典型的雙重人格,有時他會渾然不理外界、獨自沉浸在自己的思緒里想著各種可能或不可能發(fā)生的事情,要么就自言自語;有時他又冷漠的可怕,就連對自己的親人也漠然無視,甚至憎恨;有時他特別殘忍,單就殺死莉扎薇塔時的手法,就能讓人后背發(fā)涼;可是有時他又十分善良,看到街邊的乞丐,他會施舍,即使他比那個乞丐也好不到哪里去;馬爾梅拉多夫去世后,他把所有的錢都送給了卡捷琳娜,即使那些錢是他的母親以可憐的一點養(yǎng)老金作為抵押換來的,他送錢是因為他有同情心,同情馬爾梅拉多夫的遭遇,同情卡捷琳娜身患肺病還養(yǎng)著三個孩子,同情索菲亞用做妓女的錢養(yǎng)活自己的一家人。
拉斯科利尼科夫其實很聰明,殺人之前他細致的考慮每個細節(jié),把整個經(jīng)過一遍遍去模擬考察,盡可能減少留下證據(jù)的情況,殺人之后他也迅速的處理了所有的贓物、證據(jù),而且在有人懷疑時用各種辦法與之周旋。他也曾在報紙上發(fā)表自己的言論,據(jù)他母親說他父親曾多次向報社投稿而不被用。但是他的聰明沒有用對地方,或許那個社會壓根就沒有對的地方。
《罪與罰》中拉斯科利尼科夫的罪不僅僅是他背負的命案,更有他的罪惡的思想,罰也不僅僅是最后他的8年苦役,更大的罰是來自內(nèi)心的折磨。
男主人公一直在被折磨中,殺人之前,他被是否能成為一個“不平凡的人”的念頭所折磨,殺人之后,他被自己無法跨越而折磨,還有被人懷疑后的恐懼,良心的譴責等等等等,巨大的痛苦讓他每天像一個精神分裂癥患者一樣,每天行尸走肉的活著。
書中我比較喜歡拉祖米欣,這是這本書中的正面陽光擔當,他雖然貧窮,但是會努力賺錢,既不好高騖遠,也不趨利附勢,遇到所愛的人,會努力追求自己的愛情,對自己的好兄弟好同學會極力袒護,但是他的這點陽關無法沖散整個社會的黑暗,所以注定在書中也起不到太大的作用。
就像人們所說的,這是一部卓越的社會心理小說,因為整本書有大量的心理活動描寫,大到遠遠超越了小說所需的框架情節(jié),同時,它雖然是一部長篇小說,但整部書的時間跨度卻非常短,除了最后一晃一年半過去了,前面大部書其實只是在描寫短短的一小段時間,短到你覺得你閱讀了大半,卻發(fā)現(xiàn)原來書中只過去了一天,所以,不能不對作者強大細膩的描寫能力表示敬佩。
最后,雖然作者描述的是當時社會的現(xiàn)狀,書中也有很強烈的批判色彩,但最后卻選擇了一個相信上帝可以救贖自己的結局,這樣的結局未免讓人覺得力度不夠,不像《安娜》那樣震撼,但或許作者自己本身也是矛盾的,那樣的社會下作者也得不到一個能說服自己的答案,就像前面所說的,那樣的生活是沒有希望的,因為沒有希望,所以只能寄托上帝這種虛無縹緲的東西了。
《罪與罰》讀后感1000字四
近期,拿到《罪與罰》這本書,第一感覺是“震撼”,曾有幸參觀當?shù)乜词厮?,回想那鐵窗之下的種.種眼神,再通讀全書案例,難掩心中驚濤拍岸、腦海思緒萬千。
一是兩面人生難逃天網(wǎng)恢恢。
《罪與罰》中,如被反腐的廖少華、“兩面人”王敏等,青年好學、艱苦努力,學而優(yōu)則仕,為官為民,年輕有為,前途不可限量,單看介紹的前半程,這分明是勵志的奮斗典型,然而兩面人生,在一絲絲的僥幸心理縫隙下,一個紅包,一張購物卡乃至一場酒局,慢慢崩塌了思想的防線,伸出了貪婪的雙手,一步步墜入犯罪的深淵,貪腐錢財,腐蝕生態(tài),當冰冷的枷銬架上手腳,白紙黑字的累累罪行,他們方才幡然醒悟,鐵窗牢籠之外,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漏。
二是層層高壓注重長效機制。
“八項規(guī)定”、反“四風”、抓“兩面人”以及“老虎蒼蠅都要打”等多措并舉,我們黨特別是十八大以來,一直保持著反腐敗斗爭的高壓態(tài)勢,堅決打擊腐敗分子,全力營造不敢腐、不能腐以及不想腐的良好政治生態(tài)環(huán)境。
“一崗雙責”、“一案雙查”以及“雙隨機、一公開”等多項體制機制發(fā)揮監(jiān)督作用,讓黨委領導干部兩手都要抓,充分發(fā)揮基層黨組織和廣大人民群眾的監(jiān)督作用,讓腐敗分子如過街老鼠人人喊打。
“三嚴三實”、“三會一課”以及“新時代新思想”“三大作風”等方面提高自身本領,加強自律、自省,經(jīng)得起糖衣炮彈的襲擊,做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三是理想信念堅定為人民服務。
樹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堅定的政治信念,做新時代的四有青年,在理想與追求、信仰與奮斗中,腳踏實地,即使是平凡的基層崗位,也要擔好崗、守好責,繃緊運行生產(chǎn)的安全之弦,讓思想與行動的落地,勤奮與汗水的扎實,久久為功,于個人是美好的奮斗青春,于社會是政治生態(tài)的海晏河清,于國于民更是民族偉大復興,百姓切身福祉的殷切期盼。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這新時代,我們以鑒為鏡、攜手奮進,昂首闊步向前行,相信明天一定會越來越美好。
《罪與罰》讀后感1000字五
上一篇我談到支持主人公殺人的一套理論,一個不信上帝的人得出這樣一個理論不足為奇。在他心里理論雖然通過了,但是一個很麻煩的事情就是,良心受不了。他用一套理論證明了殺人沒有問題,但是良心的不安讓他受不了。所以他想,這就是不平凡的人和平凡的人最大的不同,不平凡的人是用銅墻鐵壁做的,而普通的人是血肉做的。要想成為不平凡的人就要允許良心越過障礙。用我自己的話來說,這類人必須泯滅良心和人性,心狠手辣,殺人不眨眼,拋棄自己的同情心和一切的感情。因為一旦心軟,優(yōu)柔寡斷,怎能成事?做大事者,不拘小節(jié)。這類人基本不可以動感情,君王要是動感情會死的很慘!在我看來這類人基本拋棄了身為人最寶貴的愛的權利。
主人公就是用這套理論殺了人,其實直到他殺人的那一刻,他也沒有真正的考慮好要不要殺人。因著他無意得知了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他就不得不在最后一天做出一個二選一的選擇,機械般的糊里糊涂的殺了人。他殺了人以后他就徹底陷入了內(nèi)心恐懼不安,理智混亂慌張,意志崩潰的煎熬折磨之中。他也發(fā)現(xiàn)他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樣真情流露了,一個不潔凈的良心又如何生發(fā)出最真摯的感情呢?一個污水池子怎能流出清澈的水呢?整部小說從第二章直到最后都在寫這種犯罪之后的“罰”,不是法律的懲罰,而是內(nèi)心良心的責備與痛苦。我們或許能逃脫法律的制裁,但我們永遠也逃脫不了良心的“罰”,也更逃脫不了那位至高的審判者。
不信上帝的人,很自然會得出人是動物這個結論,或者什么高等動物之類。但是令人沮喪的是,人和動物的區(qū)別是,人有良心,動物沒有良心和道德。動物從來都不會為著殺死吃掉對方而內(nèi)疚,狼肯定也不會同情小羊。所以你看,人和動物是不同的。良心本身就是一個強力的證明:有一位公義的審判者。所以我們犯了罪之后才會感受到良心的害怕。不做虧心事,不怕鬼敲門。害怕什么呢?當然是報應和審判。若是沒有公義的審判,我們就沒有良心害怕的理由。良心是上帝放在人心中很寶貴的東西,提醒我們?nèi)瞬皇莿游?,而是擁有神形象的高貴的人。讀后感·提醒我們什么是對什么是錯,也制止我們放縱的去犯罪。人有良心都發(fā)生了如此多的災難事件,要是人沒有良心,那就徹底的動物世界了,沒有憐憫,只有你死我活,只有弱肉強食。
我在想,要是一個人在所有事情上能真正做到問心無愧能有多好啊,那是真正良心的自由,良心的無虧??上]有任何人能做到,總有一個人、一件事使我們良心覺得虧負。難道沒有真正的良心無虧嗎?感謝神,親自用他的寶血洗凈了我們的良心。我們所有的罪債,虧欠都被他償還,在他里面有絕對良心的平安。主啊!你的救恩何等寶貴,良心的平安又是何等的佳美,無罪一身輕又是何等的釋放。我想,將來有一天當我不得不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我也可以平安甚至喜樂的去面對,對自己的良心說:已經(jīng)得自由了,虧欠已經(jīng)被寶血洗凈了。而那些不愿意接受上帝救恩的人,當你離去時,你不安的良心又該何處安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