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 > 在線閱讀 > 讀后感 >

有關《我與地壇》讀后感500字7篇

時間: 美怡21215 分享

  這本書主要描寫了作者史鐵生的遭遇。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關于《我與地壇》讀后感500字7篇,歡迎借鑒參考。

  《我與地壇》讀后感500字一

  “要是有些事我沒說,你別以為我忘了,我什么也沒忘,但有些事只適合收藏,不能說,不能想,卻又不能忘記……”當我看到這句話時,我便被《我與地壇》這本書深深地吸引了。

  這本書主要描寫了作者史鐵生的遭遇。本是在人生最狂妄的年紀,史鐵生卻不幸失去了雙腿。這一變故使他變得消極頹廢,感到絕望,甚至自暴自棄。這時,他來到地壇,找到了精神的歸宿,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在地壇他重拾了對前途的希望和信心。

  這篇文章讓我知道了一生中最大的敵人是自己,特別是在面對厄運時,首先應該戰(zhàn)勝自己。應像地壇的古殿一樣,即使飽受四百年風雨,依然坦然地面對生活,擁有“敵人圍我萬千重,我自巋然不動”的英雄本色;應像地壇古老的柏樹一樣,不因為外界的變化而改變自己的生活信念;更應像史鐵生一樣,堅持著精神的高度,堅守著心靈的高貴和生命的尊嚴。雖然經(jīng)歷到的是生存窄縫里的艱難,但是帶給他人的卻是豁然開朗的喜悅。

  史鐵生曾經(jīng)說過“人生如果僅去求得兩點一線的一帆風順,生命也就失去了存在的魅力”。他的一生恰好與此相反。他失去了雙腿,失去了站立的能力,失去了一帆風順,卻因此在地壇完成了心靈的站立,擁有了超越常人的存在的魅力。

  《我與地壇》讀后感500字二

  今天讀的是史鐵生《我與地壇》中懷念母愛的一篇散文——《合歡樹》。母親還年輕的時候,由于一心想為我治好病,忽略了我對寫作的癡迷。

  直到一次敷藥將我燙傷,才逐漸對治好我的腿絕望,開始像治腿一樣瘋狂的支持我寫作。文中母親兩次的瘋狂,一次是瘋狂治病,一次是瘋狂支持作者寫書。從瘋狂二字中,表達出來的是一個母親對兒子滿滿的愛。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的母親也曾對我們各種瘋狂,比如小時候瘋狂的讓我們好好學習,長大了瘋狂的為兒女找工作跑前跑后...

  這些瘋狂可能不被年輕的我們所理解,但是不能否定這瘋狂中,滿滿的都是母親對我們的愛。文中作者說“三十歲了,第一篇小說發(fā)表了,母親卻已不在人世”。在感觸作者懷念母親的同時,也不免感到遺憾與惋惜。我們現(xiàn)在好多人的母親還健在,那么等到未來有一天,母親離我們遠去的那天,你會像作者這樣惋惜與遺憾嗎?我希望不要,希望大家珍惜現(xiàn)在,從現(xiàn)在珍惜這份無私的、也許不被理解的母愛。

  在生活中,多陪母親吃一頓飯,多陪母親逛一次街、多陪母親嘮嘮嗑。多年后你雖然孤獨一人想念母親,悲傷、難過著,但這種悲傷中不再有遺憾,這種悲傷也許更是一種還念與享受。就如作者所說“人有時候只想獨自靜靜地呆一會。悲傷也成享受?!?/p>

  《我與地壇》讀后感500字三

  在寒假里我讀了這本史鐵生的《我與地壇》,它講述了史鐵生的童年時光和雙腿殘廢后所面對的生活,文章中主要描寫了史鐵生對人生苦難的思考以及對母親的描寫,真實又深刻的表達了他對于不幸,苦難的理解,并理解了自己母親母愛的偉大。

  21歲的時候,史鐵生雙腿就癱瘓了,這對一個正處于意氣風發(fā),揮灑青春時期的年輕人來說是多么可怕的事。很長一段時間,他都充滿了暴躁和絕望的情緒,所幸的是, 家邊那片荒蕪的園地給了他心靈的棲所,在他消沉的日子里給了作者很多安慰。史鐵生并沒有放棄自己,他不斷地思考著人生,尋找著希望,最終憑著自己頑強的精神想清楚了一切,走出了陰霾。

  讀完這本書,我明白了,命運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無論什么樣的遭遇都是最適合自己的。就像史鐵生,他雖然失去了走路的能力。但若不是這樣,他或許永遠不會有深沉的思考,不會去揣摩母親那些不曾說出口來的心思,感受得到那樣無私深沉的愛,不會有一個可以寄托感情的地壇,不會去關心到許多生活的細節(jié),更不會因為沒有出路而成為一名作家。在我為挫折失敗抱怨的時候,也不應該逃避,而是換個角度想想,這是否給了我什么教訓,是不是在提醒我還要更加努力。

  在《好運設計》這一章中,史鐵生試著為來世設計一場自己滿意的人生,卻意外地發(fā)現(xiàn),如果少了困難和缺陷,是無法塑造成讓人滿意的人生的。這時,他終于明白如何面對自己的癱瘓,并說出了“上帝愛我”這樣的話。一個癱瘓的人不去怨恨命運,而是說出這樣的話,多么不容易啊。

  文章里,史鐵生提到母親是總有一點懊悔的樣子。在他母親在世時,作者總是對母親很不尊重,也不會去體諒母親的感受,等到很久以后,史鐵生才懂得母親對自己的操心,無奈卻已經(jīng)失去了機會。這也提醒了我,要趁現(xiàn)在好好孝敬母親,不要總和她鬧脾氣,等她不在了不要追悔莫及。

  史鐵生樸實卻富有力量的文章深深地打動了我,就像文章中說的那樣,對付絕境的方法只有充分利用過程,人終有一死,我現(xiàn)在四肢健全,身體健康,又有什么理由不去努力學習,奮斗呢。

  《我與地壇》讀后感500字四

  《我與地壇》這本書是史鐵生寫的,它又是一本散文。從中,作者講了二十多歲時,雙腿癱瘓,母親又猝然去世,自己在地壇回想小時候和母親度過的時光。每當文學小說獲獎時,眼前每每有母親的身影。想著:為什么母親不多熬幾年呢?瞬間,一滴滴露珠般的眼淚從臉龐留下……

  看到這里,我油然而然的想到了自己的母親,不禁眼淚往外流。

  她,體格中等、微胖,慈祥的面孔下,流露出嚴厲的眼神。也就是這樣,讓我快樂的成長起來。記得有一次,天下著傾盆大雨,我沒有帶傘,本想等雨勢小了再說,但我沒想到,母親竟不顧一切的把傘遞給我,而自己在這狂風暴雨中飛奔回去。我望著她的身影,不禁感到愧疚。是我錯怪她了!原來她對妹妹和對我都是平等的,并沒有偏心。等到家時,她明知道自己在發(fā)低燒,卻還不讓我知道。煮菜、掃地、幫妹妹溫習功課。每次我們睡覺了,她還不歇歇。正如,現(xiàn)在暑假,大家都出去玩,而母親卻還要幫爸爸把那些活做完。

  這十幾年過去,每天都操勞著兒女的她頭上又多了幾根白頭發(fā),看著就想到了小時候不懂事又頑皮的自己。石鐵生的《我與地壇》深刻的讓我感到母愛的偉大與無私。

  所以,我希望在未來的日子里,多陪陪父母,并好好學習,完成自己的夢想。不讓向作者一樣后悔。

  《我與地壇》讀后感500字五

  “它等待我出生,然后又等待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齡上忽地殘廢了雙腳?!边@是這篇文章中的一句話。讓我記憶猶新,也讓我感觸極深。史鐵生在最有希望,也最有活力的年齡被病魔奪走了雙腳行動的能力,每一個內心懷有夢想、沖動的人在變成一個殘疾人時,內心都會崩潰而進入極端狀態(tài)。

  在作者的世界都呈現(xiàn)灰暗的時候,他遇到了好似在等待他的地壇。他在這里思考一切他不明白的東西,比如“生與死”,像“活著的意義”。在這里,他回憶以前,回憶年輕時不曾去想的東西,如“母親的辛苦”像“對母親的視若無睹后的痛悔”。坐在地壇,進行思想的升華,進行對于生命的重生,用自己的努力把自己的人生重新開啟。

  其中很長一段對于母親的描寫,在淡如水的言語中透露著對母親的留戀。當我看到這句“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聽見了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招她回去?!边@句話既是作者對母親逝世潛意識里的愧疚,也可能是作者對自己內心慚愧的一絲寬慰。

  地壇對于別人來說可能只是一個散步的場所,僅供娛樂,可對于史鐵生來說這是一個等待了他多年的老者,是一個可以傾述十五年的友人,這里給了史鐵生重生的機會,給了他對于生命認知的升華。這里不僅是一座荒蕪的古園,也同時是懷有史鐵生濃厚情感的載體。

  《我與地壇》讀后感500字六

  由于作者"活到最狂妄的年齡忽地殘廢了雙腿",他深刻體會到了人生中隱藏著的常人感受不到的痛苦。面對如此從未經(jīng)歷過的痛苦,作者勇敢地選擇了積極的面對它,并開始思考人生,思考生命。

  "只是到了這時候,紛紜的往事才在我眼前幻現(xiàn)得清晰,母親的苦難與偉大在我心中滲透得徹底。"只有到了那最關鍵的一刻,人的心才會有所覺悟,但是到了那時,一切都晚了,我們已無力挽回。

  對每個人而言,生命只有一次。對于這僅有的一次,我們應該要學會積極地、好好地把握它。對于每一堂課,每一次任務,每一項作業(yè),我們都要積極地面對它,而不是刻意地去躲避。選擇逃避,總有一天你會為此流出悔恨的淚水!

  死對我們來說是必然的。"人從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已經(jīng)在逐步走向死亡。"因此我們更應該學會合理安排時間,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加充實,而不虛空。作者史鐵生從地壇這個特定的環(huán)境中,感悟了人的生死只是上帝或自然法則的一種安排,通過深沉的哲學思考,滲透了生命的真諦,完成了一次最艱難的思想飛躍,變得不再畏懼死亡,而是能坦然地迎接死亡這一現(xiàn)實。

  所以,他最終振作起來了。上帝為他關上了一扇門,而他卻用自己的毅力與正確的態(tài)度打開了一扇窗。這種頑強的精神非常值得我們學習!

  《我與地壇》讀后感500字七

  看了《我與地壇》一文,我感受到了我與地壇的緣分,以及母親的苦難與偉大.

  崇高母愛之美 子女若似山邊草,在母親心中也象珠寶.兒子的不幸,在母親那里是加倍了的.母親對兒子是理解和尊重的.她理解兒子在特殊境遇中的煩躁、任性,用寬恕、順從給兒子以尊重,心里卻承受著超過兒子百倍的痛苦.她兼有痛苦與驚恐,禱求兒子能好好地活下去. 然而,母親內心的斗爭是何等的激烈,“可她又確信一個人不能僅僅是活著,兒子得有一條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這條路呢?沒有誰能保證她的兒子終于能找到”.母親是矛盾的,從感情上講,她不放心兒子到地壇去,那是一個脫離了她視線讓她力不能及的地方.“有一回我搖車出了小院,想起了一件什么事又返身回來,看見母親仍站在原地,還是送我走時的姿勢,望著我拐出小院去的那處墻角,對我的回來竟一時沒有反應”;從理智上,她感到兒子需要地壇,需要一處可以在獨處中完成人生再認識的地方.“她說:‘出去活動活動,去地壇看看書,我說這挺好’母親的這話實際上是自我安慰,是暗自禱告”. 所以,她一方面有心忡忡,一方面深明大義.她需要反復說服自己才能看著兒子隱入地壇.母親作對了選擇,使兒子得以在地壇治愈了靈魂,然而母親卻為此押上了她最大的賭注:“如果他真的要在園子里出了什么事,這苦難也只好我來承擔.”作者在《秋天的懷念》中也說到,當作者暴躁砸東西時,“母親這時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見地地方偷偷地聽著我的動靜”,她隱藏著內心的痛苦,鼓勵說:“咱娘兒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母親完全是在這種苦難中度完了自己的余生.

  母親的愛是一種艱難、堅韌而毫不張揚的愛,也正是這種沉默和深厚的愛使作者讀懂了母親,使作者有了活下去的精神支柱和經(jīng)驗儲備.

相關文章:

1.關于《我與地壇》讀書筆記500字5篇

2.關于《我與地壇》讀書筆記500字6篇

3.我與地壇讀后感400字

4.我與地壇讀書筆記

5.關于《我與地壇》讀書筆記600字6篇

4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