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 > 在線閱讀 > 讀后感 >

《做溫暖的教育者》教師讀后感1500字

時間: 航就0 分享

讀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后感怎么能落下!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做溫暖的教育者》教師讀后感1500字,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做溫暖的教育者》教師讀后感1500字篇1

這學期我與這本《做有溫度的教育》結緣,剛拿到這本書我被“溫度”兩字吸引,心里想什么樣的教育才能稱之為“有溫度的教育”?于是攜著疑惑翻開了這本書……

先來介紹一個本書的作者:方華,江西省弋陽縣教育體育局局長。中國教育學會教育行政專業(yè)委員會的常務理事,江西省督學,《中國教育報》《中國教師報》特約撰稿人,《教師博覽》簽約作者。中國教師報"2014年度全國十大最具思想力教育局長",中國教育報"2015年度推動讀書十大人物"。

細細地品讀這本書,就被它深深的吸引了。這本書共分六個章節(jié),分別是一、教育是什么,二、課堂從什么時候開始,三、怎樣對待孩子,四、做個懂行的教育管理者,五,做有溫度的鄉(xiāng)村教育,六、學校因何而美,下邊的文章多數(shù)都是方華局長這些年來在各大報刊發(fā)表的文章和一些隨筆感悟等。

《做有溫度的教育》一書,展現(xiàn)了他自己長期以來對教育的思考與實踐,在字里行間折射出自己對教育的溫度的追求與渴望。書中,方華老師一再強調,“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教育最需要耐心”,“教育是給孩子更多可能”,“教育,應該給學生一個美麗的期待”把孩子們當作活生生的人來看待,讓老師、學生在愛中接受教育,我非常認同他的這些觀點。教育確實很簡單,一腔真愛,一份寬容。本書也提出了大量的教育現(xiàn)象和問題,以及針對這些現(xiàn)象和問題提出了自己多年工作經(jīng)驗總結出的解決方案和采取策略。

一個人的格局決定一個人的高度,通過這本書,讓我看到了方老師的教育高度,方老師對教育的獨特見解。下面我從具體幾篇文章談談我的一些感觸:

《辦好教育需要靜下來》讓我懂得教育是成長的過程,而成長需要時間,不能求高、求快、求全,讓孩子在“靜”的環(huán)境下成長才是好的教育。本文讓我重新審視自己這一年教育教學工作,讓我明白我需要靜下心來給學生和自己重新定位。

《讓底線成為教育的起點》讓我深入明白了教育的價值同時也讓我懂得了教師的職業(yè)操守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你能培養(yǎng)出什么類型的學生,在整個教育過程中教師都起著主導作用,我們不一定能把所有的學生都培養(yǎng)的那么優(yōu)秀,但我們要不放棄、不歧視、不丟下任何一個學生,這不僅是教育的“能”,更是教育的“德”。

《教育,應給學生一個美麗的期待》方老師用自己真實的教學經(jīng)歷讓我認識到了自己教育中的錯誤,對于“成功”一詞的定位錯誤,犯錯不可怕,可怕的是犯過的錯一而再的重復。我們應該在不斷的改正錯的教育觀念和行為中實現(xiàn)一個教師的成長,教育者做為一定程度的“公眾人物”更應該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我們應該用最正確客觀的言行來引導孩子們樹立正確的“三觀”。

《“獨行俠”做不好教育》《家校共育贏未來》讓我更加了解了家校合作的意義,合作的原則和方法,更明白了家校合作中教師所扮演的角色,家校合作工作是用不同的方式減輕老師平時在工作中學生帶來的煩惱和心累,辛苦一陣子,輕松每一天。

讀完《做有溫度的教育》一書,讓我明白了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因而教育是有溫度的。一聲問候、一個微笑、一句體貼的話語、一個善意的舉動,都能折射出教育的溫度。此刻在我腦海里浮現(xiàn)的是,寒風中王校長在校門口為來參加期末考試的一二年學生加油鼓氣的畫面,中層干部用微笑迎接每一個入校的孩子并向他們問好,是董雪璐那是那一句,我要讓孩子來到學校訓練能看到老師在這里,等著他們呢,還有一年級班主任蹲下身子為學生寄鞋帶的溫情鏡頭。

教育的溫度來自師生朝夕相處的真摯情誼,來自學生對學生的純真關愛,來自老師與老師之間的團結融洽。它就在班級的某個角落,就在校園的某個地方,就在我和你的身邊,就在每天上演著的一個又一個真實的教育故事里。

《做溫暖的教育者》教師讀后感1500字篇2

近日讀方華校長的《做有溫度的教育》一書,其實有些感同身受。不管是方校長提到的教育是什么,還是在對待孩子的態(tài)度上,還是在講述做有溫度的鄉(xiāng)村教育上,他的很多理念和想法其實和我們還是有不謀而同的地方的。然而,對于我來說,很多理念還達不到方華校長的高度,從方華校長的一篇篇文章中也只能感悟到一些,有些內容真正要做起來或進行改變確實還存在很多的困難。

只有真正把學生看成活生生的人,教育才能溫暖,才有溫度。“溫暖”一詞,讓我想到了我們學校的那句“讓我們溫暖的綻放”。怎么讓教育變得有溫度,讓學生在教育中感受到溫暖,我想,不是簡單的喊句口號而已,而是應該在屬于自己學校的教育理念下,給孩子更多可能的實踐,讓教育不再是簡簡單單的教育,而是如方校長所言:“教育還應有一些更深、更長遠的看不見、摸不著、一時發(fā)現(xiàn)不了甚至永遠都無法量化和具體化的東西?!?/p>

在方校長的很多篇文章中都提到了王崧舟老師的那句:教育當以慈悲為懷。慈悲應從心起,教育也是如此。而現(xiàn)在的很多時候,教育變得有些急功近利,變得有些讓人看不清楚。我想,對于教育,確實應該靜下心來好好想想,怎樣才是好的教育,怎樣的教育才是真正對學生有用并能影響學生的教育。

在方校長的文章中看到這么一句話:“教學從什么時候開始?從學生喜歡老師開始。教育從什么時候開始?從學生喜歡學校開始?!边@話說的一點兒不假。還記得在東小交流快結束的時候,和幾個學生在辦公室閑聊時,一個姑娘對我說道:“陸老師,我們原來的數(shù)學成績不太好,你知道為什么你教了我們以后我們的數(shù)學成績變得很好嗎?”回問到:“為什么呢?”“因為我們喜歡你呀,所以喜歡數(shù)學呀?!币痪洹跋矚g你”,瞬間融化了我的內心。是呀,我們的教學希望不就是希望能得到學生的喜歡,得到他們的認可,繼而讓教學這個事情在學生心中生根發(fā)芽嗎?

教育是成長的過程,而成長需要時間。教育會像種子一樣,埋在人的心里,等到溫度、濕度、養(yǎng)分等條件適宜時,就會生根、發(fā)芽、開花、結果。

另外,在方校長的文章中我似乎看到了我們敘事者團隊的影子。“有希望就有動力,有風景就會行走。讓教師知道前方還有更好的風景并且不是他們一個人在行走,這樣,教師的職業(yè)倦怠或許就不會來得比較早、比較急?!蔽覀兊膱F隊也是如此,正是因為有了一群人在共同行走,才造就了現(xiàn)在的敘事者望亭團隊,才有了為之共同努力的動力。

當然,方校長的很多文章都是站在了校長的角度在思考與評述,對于我來說還是有很多觸及不到的地方,也還有許多值得思考的地方。不管如何,我想,做有溫度的教育是我們需要追尋的目標,也是需要我們在教學中付諸實踐并為之努力的事情。愿,我們的教育有愛、有溫度。

《做溫暖的教育者》教師讀后感1500字篇3

有愛、有溫度的房子,才是家。同樣,有愛、有溫度的校園,才是學生溫暖的家。一個有愛、有溫度的老師,才是溫暖的老師。而我,想成為這樣溫暖的老師。

《做有溫度的教育》一書,是我?!懊姥肭嗄杲處煶砷L工作室”為學員推出的人手一冊的一本好書,此書作者方華老師,以深厚的語言功底向我們談了他的教育觀。這本書中話題涉及豐富,讓我們深深感受到作為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師為師、為學、為人的一個自我成長的過程。我覺得我要想做好現(xiàn)在的本職工作,就得向他學習,尤其要好好看看他的書,這對今后的工作一定有幫助。

記得書中有這么一段話——“教育是愛”的事業(yè),愛學生是老師的天職,老師要學會管控自己的情緒,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認可,接納與愛,老師的愛才有意義和價值。

說實話,我是一個特別急躁的人,控制自己的情緒對我來說就是一件極其困難的事,也是我這一生的必修課。課堂上,我總是常在強調“不要惹我生氣,我的忍耐心是有限的”“上課不認真,就給我站到后邊去!”每每看到學生被震懾的眼神,主動坐直的身體,我為保證了課堂紀律而欣喜??僧斘易x完了這一段話,我開始反思,我這樣做對嗎?合適嗎?我清醒的認識到學生們不是機器,哪個孩子不調皮呢?

于是,我嘗試著改變一些,課堂上語氣盡量溫和點,微笑多一點......不得不說,的確有些改變,令我印象最深的便是那本學期的一節(jié)隨堂課,當天有雷校長、李金彩老師來聽的我上的——《刷子李》這堂課,學生的積極活躍出乎我的意料,一改往日的死氣沉沉,我十分驚喜,也萬分意外!雷校長告訴我,這一定跟你上課時的儀態(tài)有關,因為這一堂課,我的臉上始終掛著微笑。

是啊,在學生眼里,老師的微笑對他們而言,是接納、是鼓勵、是贊許。在這之下,誕生的不僅僅是學生的調皮,更是他們的自信,是他們對自己的肯定,自然而然反饋給老師的,便是積極和主動。權衡利弊,微笑一下又有何妨?多些微笑,少些狹隘,相信在與孩子分享微笑的日子里,他們也會變得慷慨大方,真誠善良。

我希望能按書上的要求,去嘗試做一做。我也希望能通過書上的習得,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好,成為一個溫暖的老師,成為一個讓學生喜歡的老師。

《做溫暖的教育者》教師讀后感1500字篇4

方華說:“做教育,有時波瀾不驚,有時候如十面埋伏;有人看似閑庭信步,有人卻身處驚濤駭浪之中。愛、慢、欲,是他的教育三字經(jīng)”。

教育是“愛”的事業(yè)。愛不是只愛聽話的學生,愛自己喜歡的學生,而是愛全部的學生。接納所有的學生,我們當老師的不僅教學生知識還要了解孩子的家庭環(huán)境,我們要從幫助學生的角度看問題,關心孩子的生活,讓孩子感受到老師對她是充滿真誠的愛,從而拉近師生距離。在前者關系建立基礎上再引導孩子學習,我深信只有孩子愛上老師才會喜歡這門課,老師在教育中應盡最大的可能去幫助學生,引導喚醒,激發(fā)每個學生不斷成長。

教育是慢的藝術。方華老師說,教育是慢的藝術,我們是讓孩子接受18歲的教育,還是享受80歲的教育呢。讀到這里我在反思自己經(jīng)常會說“怎么這么簡單的問題你們都聽不懂呢”。教育是靜等花開,是潤物細無聲。因此課堂我再也不害怕孩子學不會,相信只要孩子態(tài)度端正,教師慢慢引導,正如方華老師所說“教育的真正價值好似給種子澆適量的水,施所需之肥,與陽光,雨露等自然力量一起幫助種子生長”。

教育是“欲”的體現(xiàn)。教育是讓學生有“欲”?!敖逃皇墙陶d,也不是給予,而是復雜而又充滿創(chuàng)造性的個性化工作”這一句話再次敲醒我,我們一節(jié)課并不是將知識灌輸給學生并讓學生會做題就達到目標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包括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fā)和培養(yǎng),每節(jié)課堂氛圍寬松,激發(fā)孩子求知欲,尊重每一位學生,讓學生敢想敢說。讓學生對知識、文化充滿好奇,甚至著魔,相信長期這樣下去學生就有學習動力,就無需我們苦口婆心的告誡、勸說、甚至威逼了。

愛是教育的起點,慢是教育的規(guī)律,欲是教育的條件。老師只有慢下來,對學生才會有真正的幫助,相信孩子只有被愛包圍著,孩子成長才是快樂的,只有點燃孩子心中對未知的欲望,我們的教育才會真正有效。

《做溫暖的教育者》教師讀后感1500字篇5

課堂是神圣的,它不能被忽視或者敷衍;面對它,我們需要充滿信心但不能有半點驕傲或矯情,更不能隨意。而一名教師,經(jīng)過多長時間的歷練可以著書立說,闡述自己的教育信念、傳播自身的教育經(jīng)驗?原本我認為很難,但暑假閱讀了《做有溫度的教育》一書,認識了王兮老師,驚嘆,幾年的時間就夠了。

這位從教僅十年的教師,經(jīng)歷過教學過程中的各種挫敗,曾有得過且過混日子的念頭。到其他學校支教過,在教育教學的道路上彷徨過。四年前加入朱永新先生倡導的“新教育”團隊之中,一下子找到了做教師的感覺,短短幾年的時間,在班本課程建設、家?;?、推廣閱讀等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也為新教師的成長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jīng)驗。

一、為孩子一生成長負責

為孩子一生成長負責,這句話說起來很簡單,但要真正落到實處是很不容易的。長遠如此渺茫,現(xiàn)實又是如此骨感,使得很多教師和家長在面對當下和未來的抉擇時,不約而同地將目光關注到了當下,關注到了即可能夠看到的“成效”。班級的學科平均分是否超過了其他班,自己孩子的學科成績是否具有領先地位,這是教師和家長在短時間內可以看到的“成效”,也是他們鞭策和激勵孩子最為重要的法寶。無論是老師還是父母,都在乎分數(shù)以及孩子依據(jù)分數(shù)所占據(jù)的位置,至于孩子的道德、人格、情感等方面的涵養(yǎng),很多教師和家長并不重視,或者說缺少這些方面養(yǎng)育的意識和辦法。雖然孩子可以考出很高的分數(shù),但卻沒有學會如何去面對變故和挫折,更沒有教會孩子去了解人,了解人性。

王兮深受新教育基本理念的影響。關注人的生存狀態(tài),關注人的發(fā)展空間;教給學生一輩子真正有用的東西;關注孩子的自我發(fā)展,關注孩子的精神狀態(tài);通過閱讀來實現(xiàn)師生與人類崇高精神對話,等等,都對她原有的教育經(jīng)驗帶來了巨大的沖擊,也讓她找到了自身成長道路上的一盞燈。在新教育理念的引領下,她將目光關注到每一個學生身上,關注每個孩子的不同家庭背景和學習特點,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各種表現(xiàn),引導他們從學會做人開始,開展對生命、對自然、對社會的關注和思考,努力提升孩子們的道德素養(yǎng),探索如何通過自己的教學為孩子們的長遠發(fā)展奠定扎實的基礎,讓學生能夠在校園里面抬起頭來走路和歡唱,輕松愉悅、溫暖舒心。因為這樣的實踐,她所看到的不再僅僅是整個班級的學生,而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每個人都是那樣的獨特,那樣富有創(chuàng)造潛力,那樣的生機勃勃,這使得她時刻不敢怠慢,唯恐因為自己的些許失誤給孩子的成長帶來負面的影響。這樣的執(zhí)著探索,讓她發(fā)現(xiàn)了一片新天地,也贏得了學校和家長的支持。大家意識到,教育,原來是可以有不同的樣貌的,孩子的成長,不應該局限于一種路徑。看著王老師的教學實錄,想著教育、課堂可以是這么美這么有趣。

二、別開生面的班本課程

在《做有溫度的教育》這本書中,王兮老師用很大的篇幅介紹了她的班本課程實踐,這也是我很感興趣之所在。王兮在書中介紹了她創(chuàng)建的兩類班本課程,一類是貫穿整個學年的班本主題課程,另一類是根據(jù)學生的成長特點而設置的微課程。

貫穿整個學年的主題課程,需要有時間來保證。王兮老師看中了每天早晨20分鐘的早讀時間。根據(jù)“新教育”所提出的晨誦課程的建議,構建起了適合本班學生成長需求的“晨誦課程”。希望通過晨誦,養(yǎng)成一種與黎明共舞的生活方式,習誦、領略優(yōu)美的母語,感受詩歌所傳達的感恩、優(yōu)美與音樂感。之所以會選擇詩歌,一方面是因為大多數(shù)的兒童詩都短小精悍、活潑生動、淺顯易懂,符合孩子們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另一方面是因為這些詩歌本身所描述的大都是自然的景色、四季的變化、動物和植物的奇妙等,有助于幫助學生借助詩歌這一媒介來認識自然、認識社會、認識生活,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小學一年級的晨誦課程,王兮老師精心準備了金波、林煥章、高洪波、羅大里等人的系列詩作,以5-10首詩歌為一組,形成九個不同單元的課程系列。在書中,她向大家詳細介紹了晨誦課程的開設情況,以及學生們的表現(xiàn),讀來特別讓人感動。而三年級的孩子,以泰戈爾的《飛鳥集》中的部分詩篇作為學習的內容,看上去似乎有點難度,但孩子們的理解力依然讓人驚嘆。

王兮所探索的班本主題課程不僅僅局限在晨誦,還有繪本的“讀寫繪課程”。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繪本對他們的精神世界的成長和豐盈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讓孩子自己去閱讀繪本,和在老師的引導下閱讀、講述故事的內容,談自己的感受、用彩筆繪制自己的想法有很大的不同,后者可以讓孩子聽、說、讀、寫等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特別重要的是,繪本中所蘊含的那些關于勇氣、友誼、愛、善良、智慧、美德等人類共同的話題,是孩子們在成長的過程中所繞不開的重要話題,學生的想象力、閱讀能力以及品德修養(yǎng)等,都會通過這樣的課程得以培育。這種以繪本為載體,通過閱讀、畫畫和寫作三者相融合的學習方式,能讓真實的閱讀和寫作結合起來,讓眼睛和心靈結合起來,讓藝術和生活結合起來。

班級所開設的微課程,也是很有意思的。比如說《筆記大自然》微課程,讓孩子們在學校的`小花園里,去發(fā)現(xiàn)平時熟視無睹的植物中所蘊含的各種細節(jié)和美妙;《生命》微課程,讓學生了解生命的起源,男生和女生的區(qū)別,以及植物世界以及動物世界的男生和女生;《甲骨文》微課程,通過對漢字起源以及演變的探究,讓學生理解漢字的形成特點,以及其中所蘊含的文化意義,體會文字之美、文化之美;《吟誦》微課程,喚醒那些湮沒于歷史之中的聲音之美,尋找那些根植于我們靈魂深處的根;《經(jīng)濟學》微課程,則讓孩子認識金錢,懂得一些財經(jīng)素養(yǎng),從小養(yǎng)成正確的金錢觀……這類課程的特點是這種體驗,讓孩子們在身體力行之中有所感悟和發(fā)現(xiàn),給學生創(chuàng)設學科知識之外豐富多彩的生活,讓孩子們的生命在課程中拔節(jié)。

三、形成家校共育的合力

教育不僅僅是學校的教育,家庭教育不容忽視,但很多家庭不僅沒有能夠給孩子創(chuàng)設良好的生長環(huán)境,為孩子的學習營造良好的氛圍,還經(jīng)常以“愛”的名義對孩子施加各種傷害。絕大多數(shù)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所表現(xiàn)出的不良行為都與不恰當?shù)募彝ソ逃嘘P。

王兮老師在接手新的班級的過程中,就意識到了家校共育這項工作的重要性,從該為班級取一個怎樣的名稱開始,就發(fā)動家長和學生一起來參與;學生在班本課程中的各種表現(xiàn),她都會及時通過家長通訊群發(fā)送給每一位家長,讓他們關注到孩子的點滴進步;孩子正在閱讀的作品,也會及時告訴家長,讓家長回去配合老師一起來講故事,豐富故事的內涵和情節(jié);王兮在“新教育”的網(wǎng)站上學到了一些適合家長學習的內容,也會及時轉發(fā)給班級里的所有家長,大家一起來分享并互動交流。鼓勵家長豐富家庭的藏書,在圖書館開辦家長和學生共同參與的主題閱讀講座,讓家長參與到班級的管理和義務服務活動中來,和家長們共煮一鍋“石頭湯”……

在這個過程中,王兮老師看到了家長們的轉變,充分感受到了家長對自己工作的支持,孩子們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也得到了充分的調動……做這些事情的確很累,但很多事情都是具有開創(chuàng)性的,這比每天花費大量時間來做“消防隊員”,為班級里此起彼伏的問題“滅火”要有意義、有價值的多了。

愛能幫助別人進步,也能完善自己。當家長們感受到了老師對孩子的這份赤誠之心,感受到了老師所付出的這份愛的時候,他們也會想盡一切辦法來幫助教師。這正應了那句話:“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你付出了愛,收獲的必然是滿滿的愛!做這樣擁有赤誠之心的教師,真好!

做溫暖的教育者,是一種教育理想與情懷,也給我們教育一線的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會多讀經(jīng)典涵養(yǎng)自己、多學習,多反思,勇于實踐,敢于創(chuàng)新,不斷提高自己成為一個溫暖的教育者的能力,向溫暖的教育者的行列邁進。陶妙如老師是在用心做教育,做溫暖的教育、智慧的教育。正如陶老師所說:“用正直塑造形象,用真愛美化心靈,用寬容對待周圍的人。這是讓自己整個人生動而富有吸引力的法則?!痹囅?,我們都像陶老師在教育上面如此用心,我們的教育又何愁沒有發(fā)展,保持一種向上的姿態(tài),前行!

《做溫暖的教育者》教師讀后感1500字篇6

寒假里,將方華老師所著《做有溫度的教育》一書讀了“一遍半”——先精讀一遍,再將勾畫的部分語句、段落略讀一遍并進行摘抄。輕輕合上書本,它帶給人的整體感受正如封皮暖綠的色彩一般,生機而又溫和。如果引用方華老師的話說就是“有溫度”。

在《教己育人——教育新識》一篇中,方老師說,“教己育人”的校長和老師,才能稱為真正的校長和老師。讀到此處,我想到了陶行知先生所言,“要想學生好學,必須先生好學。惟有學而不厭的先生才能教出學而不厭的學生?!狈嚼蠋煹摹敖碳河恕迸c陶行知先生所提倡的觀點相近,都強調“獨善其身”的重要性。

那么方老師提出的“教己育人”該怎么理解呢?我在閱讀與摘抄的過程中,反復品嚼這四個字,并且嘗試將他們“拆解“,然后再使用不同的詞語進行“組裝”,找尋它們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

“只有教己才能育人。”方老師指出,“教己”不僅是自我成長的需要,更是對學習價值和學習使命最好的詮釋。試想,如果一位教師踏上工作崗位以來,只有對知識、技能、情感等的輸出而沒有輸入,那他的實際生活與精神世界該是何等空虛與荒蕪,那他所能給予學生的教育又是、又只能是什么樣的教育呢?當然,絲毫沒有“輸入”的教育生活是不存在的,但正如我們教育學生時所講,學習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當別人都在快馬加鞭地朝向更好、更遼闊的教育之路行進時,我們的頓步不前就是落后,就是退步。長此以往,教師的職責大都被定義為“教書育人”,這固然無可厚非。但在“教書育人”之前,我們不妨先用心“教己”。讀萬卷書是教己,行萬里路是教己,品一杯清茶是教己,等一朵花開也是教己。教己的外在形式可以豐富多樣,而內在根基離不開認同與提升。如果沒有持續(xù)的教己,我們的教育工作可能將更多地停留在“技”的層面,而教育同時、甚至更多地需要“藝”的修煉?!敖碳骸睙o疑是教師提升教育藝術的有效路徑。

或許這四個字也可以理解為“先教己,再育人?!鄙頌榻逃袠I(yè)里的一份子,我們究竟是“內行”還是“外行”呢?我們每天是在“看熱鬧”還是“看門道”呢?方老師有一篇文章題為《做個懂行的局長》。其實每個人都可以捫心自問:我是一個懂行的老師嗎?教育是專業(yè)技術職務,我們自然應該是專業(yè)技術人員。設想一下,一個不懂建筑的門外漢設計的樓房我們敢住嗎?一個毫無醫(yī)學常識的人給我們號脈,我們能相信他的診斷嗎?一個教育水準不過關的老師做我們孩子的老師,我們心甘情愿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師唯有先教己,邊行邊思,且行且思,才能讓精神世界不斷豐盈、生活品質不斷提升,才能以更好的姿態(tài)去經(jīng)營更好的教育。教師唯有先教己,讓自己的教育水平穩(wěn)穩(wěn)當當并且通過不斷的學習與鍛煉日趨完善,才能真正贏得學生與家長的喜愛和信任,也才能真正不負師者的尊嚴。

又或許,我們可以直截了當、以偏概全地說“教己即是育人?!币粋€熱愛運動的老師所帶的學生往往也愛運動,一個醉心閱讀的老師的學生往往也是書蟲,一個積極陽光的老師更容易看到學生明朗的笑容,一個牢騷滿腹的老師難免教出愁眉不展的學生。教師的性情、習慣、品味、價值觀常常在不經(jīng)意間深深地烙印在學生的精神底色上。教育里沒有小事,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在學生的眼眸與生命中被無限地放大、再放大,甚至產(chǎn)生“蝴蝶效應”。我們永遠無法預料,我們在某個課堂或是課間里“煽動”的那一次“翅膀”會在未來的某一天、在某一個學生身上發(fā)生何等美好的故事或是導致何等重大的事故。而我們能做的,無非是克己盡責、言傳身教,用自身溫暖而美好的言行幫助、啟迪、引領一次次的成長,用耐心與溫柔呵護、守望、靜待一朵朵的花開。

《做有溫度的教育》這本書留給我最為深刻的感觸便是,我們在“教書育人”的同時不忘“教己”,甚至將“教己”放在“教書育人”之前,這樣我們才能成為真正的老師,我們的教學才會更加美好,我們的教育也才更接近“有溫度的教育”。

《做溫暖的教育者》教師讀后感1500字篇7

偶然的機會有幸得以加入敘事者這個平臺,通過這些老師們的教育隨筆、讀后感以及讀書分享等,無聲的浸潤著我。最近敘事者共讀的書目是《做有溫度的教育》。

首先,這本書就深深的吸引著我。帶著有溫度的教育當是如何的疑問,我翻開了這本書,并且一旦開始,我便不愿合攏。他的一些觀點,一些話,讓我對教育是什么,教育應該帶來什么有了進一步的思考。

教育的功能不時的被夸大,教育者的職能不時地被貶低,教育者的地位時上時下。作者寫到:教育是給孩子更多可能。我覺得教育本應如此。

教育工作者,無論身負盛名還是背負罵名,他的職業(yè)靈魂便是育人。有的人認為教育就是轉化優(yōu)生,有的人認為教育就是提高及格率,有的人認為教育就是考上名校的指標,有的人認為教育就是搞好成績!假設這些教育目標都達到了,那么不及格的,沒有考上985、211的,不是優(yōu)生的,這些學生反映的是教育的什么呢?那這部分沒有達到所謂的教育目標的人是否要受到某種“優(yōu)待”呢?

教育者面對的教育對象性格迥異,天賦亦然。正如世上沒有完全相同的一片葉子,受教育者在特定的評價標準體系里又如何都會稱心如意呢?每個人自有每個人的出路,教育應該要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可能。

就像我們的學生當中,有的天資聰穎,學習能力快;而有的,稍微遲鈍,有點吃力。面對這不同層次的學生,教育者都要想方設法為他們提供更多可能。讓他即使某一個方面薄弱,也可以健康、快樂的成長著!

在很多時候,對后進生的學生冷眼相待,對學習成績不佳的學生心灰意冷,對種種不如意的學生行為的消極對待都是在剝奪學生更好成長的可能性!每個人都可以有情緒,教育者更應該做一個優(yōu)秀的情緒管理師!

或許是作為一名新教師,或許是因為我本身不會把學生分為三六九等,我對自己所有的學生都一視同仁。即使始終不做作業(yè)的、調皮頑劣的,我都始終對他們懷抱著希望,我總是愿意相信:下一次他們會更好的!我也愿意相信,當下成績的不如意,也并不代表著永恒!

社會、學校、家庭,太急于給成長中的孩子下定論,貼標簽。有多少孩子都是沉淪于壞標簽中,既已定論,又何苦掙扎的消極避世態(tài)度。這些急功近利的行為非但不能激勵學生知恥而后勇,卻恰恰讓這些標簽稱心如意。因為比起撕掉標簽,接受這樣的標簽貌似更容易!

教育,應為學生提供茁壯成長的養(yǎng)分,以及快樂成長的更多的可能性,而不是扼殺他們成長的概率。教育,應為處于其中的每個孩子提供更多向上的可能,那種可能不必人人雷同,但應是有的!

1564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