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記讀后感及啟示(2022)
西游記讀后感及啟示(2022)五篇
《西游記》是中國神魔小說的經(jīng)典之作,達到了古代長篇浪漫主義小說的巔峰。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西游記讀后感及啟示,僅供參考,喜歡可以收藏分享一下喲!
西游記讀后感及啟示1
頭一次讀完了《西游記》的全本,難免思緒萬千。這部鴻篇巨制,是由明代小說家吳承恩老先生的作品,中國四大名著之一,在全世界都享有極高的聲譽。
小時候就經(jīng)常聽大人講《三打白骨精》、《三借笆蕉扇》之類的耳熟能詳?shù)墓适?,雖然老套自己卻也百聽不厭。其中,慈悲為懷的唐三藏,神通廣大的齊天大圣孫悟空,老實巴交的沙悟凈、豬悟能以及各種各樣的妖魔鬼怪,總是深深吸引著讀者的眼球,而西天取經(jīng)過程中扣人心弦的劇情發(fā)展,無一不展現(xiàn)了吳承恩老先生天馬行空的想象力。
《西游記》之所以能與《紅樓夢》、《水滸傳》和《三國演義》并稱為中國四大名著,不光是因為故事的情節(jié)扣人心弦,更因為讓我們感受到人物獨特的性格與心靈特征,每一個人物都被賦予了真正的靈魂。
孫悟空懲惡揚善,一路護送唐僧西天取經(jīng),憑著神通廣大的本領獲得了“斗戰(zhàn)勝佛”的稱號,被當今無數(shù)的青年推崇之至。每個人眼中都有一個與眾不同的孫悟空,在我看來,孫悟空所具備的是顆耿直,疾惡如仇的心靈,雖有些焦躁,對惡人起了殺意任何人的勸說卻無法停止他懲好除惡的念頭,這難免有些莽撞,但對于讀者而言,既有優(yōu)點又有缺點的他,已然變成一個有血有肉的真實形象。
唐僧以慈悲為懷,動不了殺生的念頭,他給讀者的感覺是一致的,那就是一個圣人的形象,因為他雖沒有孫悟空那般的神通廣大,卻有普度眾的信念,踏上取經(jīng)之路,也正是為了百姓們呀!高尚如他,世界上不就少了糾紛,少了爭斗嗎?海納百川,慈悲為懷,這便是一位真正的高僧。
沙悟凈的老實,豬悟能的貪食,都給人們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因為這部作品的靈魂便是人物的描寫入微與故事情節(jié)取勝的作品。
當黑夜的黯淡令人心碎時,總會升起一絲光亮,總能堅持到朝陽升到空中,光芒普照大地的時候,這是這本書教會我的期待;當飛言流語令人室息的時候,總能堅持著挺住,這是這本書教會我的毅力;當別人墜入泥潭無法自拔,總能伸出手拉他一把,這是這本書教會我?guī)椭?當對明天失去信心不敢向前時,總是能找回自我,掙扎前進,我明白,這是對自己的提醒,對理想的堅持,對未來仍抱有一份渴求。
西游記讀后感及啟示2
小時候讀西游記,常對妖魔鬼怪感到恐懼。夜晚面對黑黢黢的四周,總擔心有各種妖怪出來。加之民間常有遇神遇鬼的傳說,就更加劇恐懼感。以后又是升學又是工作,又是養(yǎng)家糊口,又是明爭暗斗,在社會的漩渦中飄浮,再也沒了看閑書的興致。
退休了以后,心也靜下來了,時間也多起來了,想看看書,又懶得看新書,就翻起了看過的書。真有不少心得。當然真正的心得其實不是叢書中得來的,而是從人生的經(jīng)歷中得來的,書不過是一面鏡子,對照書人可以看清楚自己而已。
再看西游記,與兒時的感覺完全不同。原來這是一部關于人生的也是修佛的教科書。書上說得清清楚楚,哪里有什么客觀存在的妖魔,每一章回標題都清楚說明是心魔。唐僧取經(jīng)西天大路十萬八千里,說的是心路歷程;遇到各種妖魔鬼怪,是各種人類情緒——喜怒哀懼愛惡欲對人理智的影響,對智慧的干擾。這些情緒——無節(jié)制的情緒使人增加煩惱,失去智慧。雖然修佛與做人有別,修佛要做到六根清凈,心無掛礙,從而獲得大智慧;而做人必有情欲,否則就不近人性。但做人仍然要控制情緒——降妖除魔。被情緒所控制就是被心魔控制。人生難免遇到喜事,怒事,苦事,悲哀事,遇到各種災難和疾病。于是人們就得意忘形,怒火中燒,苦不堪言,悲傷欲絕,痛苦萬分,等等。這就是為心魔所控制??陀^上的事,可以影響我們的情緒;我們也可以控制它,使它的影響盡可能降低?!拔覀儾荒芨淖儗嵤?,但我們能改變態(tài)度,改變心情。這就是降妖除魔。
小孩子時,一點小事就能使他大喜大悲——沒有降妖本領。閱歷和悟性增強后,就可以寵辱不驚——有了降妖服魔的本領。
但佛祖師爺教導說:人不可以僅憑讀書悟道得見真佛。人必須經(jīng)歷磨難,在磨難中體悟,才可以得道?!段饔斡洝分v除魔叫煉魔,是講魔不是一下子就能去掉,要慢慢磨慢慢煉。每個得道者都掌握幾件法寶——就是各有自己得道的秘訣。唐僧非經(jīng)81難是取不到真經(jīng)的,差一難都不行。所以降妖除魔,保持性靈清澈,平靜的工夫只能從經(jīng)歷閱歷實踐中來。
西游記讀后感及啟示3
每當我翻開《西游記》時,總有不同的心情。它在四大名著中,是最生動活潑的,小時候的我讀起它來總覺得既過癮又有趣。但今時今日,不變的'是那光怪陸離,色彩斑斕的神話世界,我的領悟卻變了。
這本書主要講了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和唐僧師徒四人從東土大唐去西天拜佛取經(jīng)的事情,他們一路上斬妖除魔經(jīng)歷九九八十一難,終于取得真經(jīng)回到東土大唐。
在四個主人公中,我最喜歡的是孫悟空,第一:他人妖分明,就說在"三打白骨精"中就只有孫悟空看出村姑、老婆婆、老大爺是白骨精的化身,同時受著師傅的責難。第二:孫悟空對唐僧忠心耿耿。因為孫悟空三次打死白骨精的化身,唐僧認為孫悟空三次打死了好人,所以把孫悟空趕回了花果山,后來唐僧被白骨精抓去了,悟空仍舊不計前嫌和豬八戒去搭救師傅。第三:我喜歡孫悟空機智勇敢戰(zhàn)勝妖魔鬼怪,克服一個個的困難,終于和豬八戒、沙和尚保唐僧到西天取得真經(jīng)。
這是一部所有人都愛讀的經(jīng)典大作,每個人都能在解讀它時獲取不同的感覺和啟示,有人喜歡它鮮明的人物個性;有人喜歡它瑰麗的整體形象;有人喜歡它活潑詼諧的對話旁白;有人還研究它的歷史背景、社會現(xiàn)象。但在我看來,他那曲折的情節(jié)中暗藏著人們渴望而不可及的生活理想和人性追求,那就是——自由。
在經(jīng)歷了日復一日個性受約束的日子,二十一世紀的人們都格外向往自由,向往那個自由的化身:孫悟空。孫悟空破土而出,“不伏麒麟轄,不服鳳凰管,又不服人間王位所約束”,闖龍宮,鬧冥司,自花果山上目在稱王。可以說已經(jīng)達到人性擺脫一切束縛,徹底自由的狀態(tài)。孫悟空其實就是自由的化身,他的品質(zhì)中最突出的就是向往自由,他始終在追求自由,它的一切斗爭也是為了爭取自由。這樣一個鮮活的形象給予了讀者一種追求自由,追逐自由的力量和勇氣。然而,每個人都明白,在現(xiàn)在,即使是將來,完全的自由終究是不可能的,人始終要受到這般那般的約束。盡管包圍著我們的是個受約束的世界,但我們可以讓內(nèi)心盡量變得廣闊而幽深,讓它能夠無邊無際、包容天地。
在厲盡時間錘煉的《西游記》中,竟深深蘊含著新世紀人們最渴望的自由精神……我更明白為什么它能夠傳承至今了。
西游記讀后感及啟示4
我覺得最引人入勝的故事是《三打白骨精》。悟空三次痛打變?yōu)槿诵蔚陌坠蔷?,但是唐僧心地善良,容易被表面所蒙蔽,所以他并不知道那是妖怪,完全不聽悟空的解釋,而是用緊箍咒制止悟空,疼得孫悟空滿地打滾,最后唐僧還要和孫悟空斷絕師徒之情,孫悟空被迫無奈,只好又回到花果山。但是孫悟空心理并沒有怨恨師傅,更沒有去報復師傅的想法,他把委屈全都藏在心里,而且心理總是想著師傅的安危,可見他對師傅是十分真心的,而且最后還救了師傅。這些情節(jié)都非常精彩,讓我難以忘懷。
《西游記》除了引人入勝的情節(jié)外,還包含了許多道理和啟示,比如唐僧盲目地接受別人的幫助,有時還不聽孫悟空的好心勸告,掉入妖怪的手中。這足夠說明了遇到麻煩的事情要動腦筋,如果不動腦筋,聽了別人不懷好意的意見,反而會變得更糟糕。看起來沒什么用的人,在關鍵時刻也是可以力挽狂瀾的,就像豬八戒那樣。沙僧和小白龍還使我明白了,無論在班級中還是團隊中,都不能沒有默默奉獻者的付出,也許他們沒有什么能力,但是如果一個班級沒了他們默默無聞的付出,同樣是出不了成績的。從唐僧身上我還知道了,做人要有明確的目標,并且要堅定不移地將目標執(zhí)行下去。然而,他們師徒四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我們一定要吸取他們的長處,如果自己也有他們的短處則要改正。
《西游記》不愧為一本名著,既讓我看到它那精彩紛呈的故事和栩栩如生的人物,又告訴了我做人的道理,使我終生受益。
西游記讀后感及啟示5
這個寒假,我看了《西游記》這本書,這本書主要講了唐僧師徒四人去西天拜佛求經(jīng)經(jīng)過了九九八十一難。
其中我最喜歡孫悟空,應為他非常勇敢,天不怕,地不怕,忠心地保護著師父去西天拜佛求經(jīng)。他的頭腦很機靈,而且喜歡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但是他有一個缺點,就是非常沖動,就因為如此,唐僧就常常念緊箍咒,使得他疼痛難忍。
下面我喜歡的就是沙僧,因為他忠厚老實,也不貪圖榮華富貴,對師父更是忠心耿耿,他可以拼了命地保護師父。
我不喜歡豬八戒的好吃懶惰,貪圖榮華富貴和美色。喜歡他但他對師父的忠心。我喜歡唐僧在取經(jīng)的路上不受任何誘惑和阻力。不管是金錢還是美色,他都當作一堆泥土。就算前方有一大堆妖魔鬼怪,他也毫不恐懼,一心只想取得真經(jīng)。他的這種精神實在讓人佩服。但我不喜歡他有時卻不分青紅皂白地冤枉別人。
通過讀《西游記》這本書,我知道了:做每件事都要目標專一而不能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廢,就一定能夠達成我們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