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在線閱讀>讀后感> 三國演義讀后感高三10篇

三國演義讀后感高三10篇

時間: 海露0 分享

三國演義讀后感高三10篇_三國演義讀后感作文

《三國演義》這本書讓我們領略了曹操的足智多謀,劉備的膽識謀略,關(guān)羽的武藝超群,張飛的生性耿直,曹操的野心勃勃和東漢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弊屛覀冏哌M了東漢末年的軍閥紛爭,走進了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下面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關(guān)于三國演義讀后感高三,歡迎查閱。

三國演義讀后感高三10篇

三國演義讀后感高三篇1

《三國演義》通過描寫了東漢末年魏·蜀·吳三國的爭霸之事,體現(xiàn)了天下大勢久分必合,合久必分的真理,讀完全書,掩卷長思,最吸引我的還是書中的人物。

自古以來,得民心者得天下,就如《隆中對》中所說,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孫權(quán)具有江東三世,劉備憑何能與他們爭強,除了一個大漢皇叔的身份,他也不過是一個小老百姓罷了。憑什么能讓百姓歸心,憑什么能讓臥龍,鳳雛盡為他所用,原因只在人心二字。因為他對百姓好,寧天下人負我,我也不負天下人,寧日行十里也不棄百姓于不顧,所以百姓愿意跟著他。因為他待手下好,思賢若渴禮賢下士,三顧茅廬就是最好的證明,所以能讓諸葛亮和手下諸位將領為他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一切皆因他的仁愛。

劉備是仁的代表

相較劉備,我則更偏愛諸葛亮,羽扇綸巾,八尺男兒,僅二十七歲之齡就擁有安邦定國之才,三國中的孔明實在是一個讓人無法不著迷的人物。未出茅廬而知天下三分·博望用兵·舌戰(zhàn)群儒·巧借東風·平定荊益·七擒孟獲······自他在這本書中出現(xiàn),所成就的每一件事都可被千古傳誦。更難得的是他的忠心,為報劉備知遇之恩,他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事事親力親為,即使明知后主昏庸無能,他也不取而代之,反而是更盡心竭力的興復漢室。他出山時曾說待功成之后必當歸隱,但最后卻在五丈原丟了性命,有一首詩曾嘆“身未升騰思退步,功成應憶去時言。只因先主叮嚀后,星落秋風五丈原。”正因為他這些品質(zhì),所以我分外敬重他。白居易贊他”托孤既受殷勤禮,報國還傾忠義心“。

雖然他沒有成功扭轉(zhuǎn)三國歸晉的結(jié)局,但他已成功改變了三國,沒有他,就沒有這個我心中的三國。

諸葛亮是智的化身

憑心而論,其實我并不欣賞關(guān)羽其人,他的傲慢,他的自視清高,都讓我無法從心里尊敬這個被萬人景仰的關(guān)公。但他的義是我所不能否認的。他可以為了兄弟之誼放棄高官厚祿,過五關(guān)斬六將,只為和兄長并肩作戰(zhàn)。他也能為了以前的恩義,冒著砍頭的危險,華容道義釋曹操。

關(guān)羽是義的詮釋

三國中的人物各有千秋,正是他們構(gòu)筑了這段傳奇,讓無數(shù)人沉醉其中。

三國演義讀后感高三篇2

那是一個王者崛起的時代的神話,演繹著英雄的本色;那是一段風起云涌的歷史,書寫著神奇的故事;那是一曲千古流傳的絕唱,散發(fā)著迷離的格調(diào)。

三國的風是綠色的。給人帶來無盡的希望。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祝他完成霸業(yè)。是什么打動了諸葛亮?是榮華富貴,是那至高無上的權(quán)利,是那眾人贊賞的目光?不,都不是。僅僅是劉備的執(zhí)著,劉備的謙虛,劉備的誠心。所以,諸葛亮就像那股山野清新的風,吹來了無盡的希望,讓劉備看到了諸葛亮為他的千秋霸業(yè)勾勒出的宏偉藍圖。歷史告訴我們:做一件事,只要真心誠意,那么就一定會成功!

三國的雨是灰色的。朦朦朧朧,讓人看不清方向,在夜色籠罩下,是什么?是曹操的眼睛,它讓你頭骨轉(zhuǎn)向,他讓你分不清東南西北。歷史告訴我們:生活是殘酷的,現(xiàn)實的生活,就更加殘酷。“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有時反而是正確。

三國的墻是泥金色的。掩蓋了人心。一片泥金色的世界里,酒香四溢,佳肴美味,雜然陳前。餐桌上的是歡笑,笑臉下的是陰謀。誰也不知道,明天的路將會怎樣,貂蟬的美貌讓呂布失去了理智,失了男兒的血性,失去了他善良的本性。他太愚昧了,他不知道背后有一支利箭已對準自己。歷史告訴我們:對待他人,要真誠,關(guān)愛他人,我們也會收獲關(guān)愛;但關(guān)愛之情不可無節(jié)制,俗話說得好:對敵人的仁慈就是對自己的殘忍。不要被美好的事物所迷住,美好的事物也有消極的一面。

三國的天空是紅色的。血一般的紅。關(guān)羽的義,打動了所有人,憑他的義氣,可以讓風云變色,使天地動容。他一臉紅色,映在了人們心中,成了人們心中英雄的形象。歷史告訴我們:做人要講義氣,要有正義感,邪惡永遠打不過正義。

三國的越是金黃色的?;?,染不透鄉(xiāng)愁;月,回不了故夢。劉備有多少次對月長嘯。他心中的夢何時才能園?漢室江山何時才能統(tǒng)一?他唯有對月長嘆。歷史告訴我們:人世間沒有十全十美,總會有些磕磕盼盼但我們要樂觀面對。

三國的色彩數(shù)永遠道不完的,唯有天空中高懸著的明月,見證了歷史,見證了一切。讓我們用心去讀三國,品三國,去感受三國史詩般的壯美!

三國演義讀后感高三篇3

許多人讀完《三國演義》后,都會記住寬德仁厚的劉備,足智多謀的諸葛亮,陰險狡詐的曹操,義薄云天的關(guān)羽,相比這些人,我更偏愛趙云。

趙云十七歲拜師學習槍法,深得師傅真?zhèn)?,趙云身長八尺,濃眉大眼,相貌堂堂,威風凜凜,趙云先后追隨袁紹、公孫瓚。見他們皆不是時才之人乃投劉備帳下,趙云對劉備忠心耿耿,連諸葛亮都說他是不可多得的將才。他憑借超群的武藝,過人的膽識多次隨劉備、諸葛亮外出,總能化險為夷。先后兩次危難之中扶幼主,又輔佐劉備成就一番霸業(yè)。

劉備在荊州失利后,派趙云保護家眷突圍,當發(fā)現(xiàn)自己沖出來時,不見了甘糜二位夫人和阿斗,又單槍匹馬地沖入曹軍尋找她們,趙云殺得曹軍盡皆喪膽,殺了個七進七出,把甘夫人送出后,去尋找糜夫人與阿斗下落,在糜夫人投井自殺后,趙云懷抱阿斗,殺散曹軍,左沖右突,突出重圍,此情此景曹操不由得贊嘆:“真虎將也!”這一場仗,趙云奪得輕釭寶劍,砍倒大旗兩面,殺死曹軍名將五十余名,血染征袍,這就是著名的長坂坡救主的故事,這一故事足以看出趙云的赤膽忠心。

后來孫劉聯(lián)盟共殺退曹操后,趙云又助劉備奪下荊州四郡,后來,孫權(quán)用陰謀騙孫夫人與阿斗回東吳,正巧遇上了趙云,這又有了后來的截江奪阿斗,后來劉備與劉璋決裂奪得益州時,有人建議將成都有名的田宅分給諸將,趙云卻說:“益州人民久遭戰(zhàn)火,應還與百姓,安居復業(yè)?!眲渎爮牧怂慕ㄗh,益州人民皆深感趙云之仁德,這個故事令我對趙云更增加了幾分敬佩。

劉備平定漢中后,劉備稱帝,又封趙云為五虎大將。

趙云一生過著戎馬生涯,不曾打過敗仗,他死時諸葛亮說:“國家損一棟梁,我損一臂也!”劉禪又說:“朕昔年幼,若非叔父則死于亂軍矣?!?/p>

蜀國五虎將中趙云不像關(guān)羽那般心高氣傲,不像張飛那般魯莽輕率,不像馬超那般年輕氣盛,不像黃忠那般勇而無謀,相比這些人,趙云在世人心中有國將家臣的風范。在我的心中更是無人能比。

后來,三國終于統(tǒng)一了,但不是魏蜀吳,而是晉,他救出來的劉禪舉國投降。哎,千古多少事,都付笑談中,可是趙云曾在史冊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一筆,令世人敬仰。

三國演義讀后感高三篇4

過來人告訴我,好讀書,讀好書,最后能體會到讀書好。例如“鑿壁偷光”的匡衡、“懸梁刺股”的孫敬蘇秦、“聞雞起舞”的祖逖經(jīng)歷一番刻苦勤讀后都終有所成。

羅貫中所著的《三國演義》,我從小就喜歡讀,從兒童版、青少版到原著,都讓我如癡如醉,受益匪淺。

這本書寫的魏、蜀、吳三國之爭,最終三國歸晉的故事,揭示了一個深刻的道理: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這得我們?nèi)ニ伎?,為什么天下之勢會分合輪?我個人認為,主要原因是人有貪念,某帝王強大以后,就想著吞并別國,其他帝王亦然,于是國家之間就引發(fā)了戰(zhàn)爭,然后那個統(tǒng)一的帝王會因欲望膨脹而腐化而逐漸衰敗,最后又造成分裂——歷史車輪這樣不斷循環(huán)轉(zhuǎn)動著。

這部著作中的諸多人物,都得到生動形象的刻畫,可以說達到淋漓盡致的地步。例如,曹操的生性多疑、孔明的神機妙算、張飛的莽撞沖動、劉備的擅用賢才等等。我想他的目的是想借人物的性格特點來反映當時的社會背景和社會現(xiàn)實,而那些人可能就代表了當時的某些人了吧。文中也揭示了許多對我們有用的道理,例如,輕敵必敗、兵不厭詐、爾虞我詐、忠義兩全、精忠報國等等。

隨著閱讀對書中人物的認識,我不免產(chǎn)生復雜的感情。我憐惜“鳳雛”先生龐統(tǒng)亡于落鳳坡,也憐惜如此強大的蜀國不能取得最后的勝利;而我憎恨那反叛的魏延、樂不思蜀的阿斗;我敬佩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神機妙算的孔明、重忠義的關(guān)羽、文武雙全的趙云。這樣的人在當今社會中也存在著,有些才華橫溢的人往往英雄無用武之地;也有人命運多舛,比如霍金就是明顯的例子。魏延、阿斗之流的人則是那些忘恩負義、沉迷于某種欲望的小人;而孔明則是那些孜孜不倦、手不釋卷的人才,比如鄧稼先、李大釗、聞一多等。這本書于己于人都很有借鑒意義,可見讀書的好處。

當然,一個人的學識并非一蹴而就,不是讀一本兩本書就能立竿見影,而是靠日積月累的,俗話說得好“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人類的進步亦然,讓書籍中的知識充實自己的頭腦,從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然后不斷地認識世界,才能對其改變,然后人類才能進步。

書籍,人類的精神食糧;書籍,人類的營養(yǎng)品;書籍,人類進步的階梯。一個人讀的書越多,知識就越淵博,正如古語云:開卷有益。

三國演義讀后感高三篇5

在《三國演義》中,我最欣賞的就是曹操了,雖然為了突出劉備的仁義,他被寫成奸詐之人,但是他的軍事才能仍然沒有抹殺。他在幾年的東征西戰(zhàn)中,占領了長江以北的大片土地,連少數(shù)民族都臣服于他,他是三位郡主中最有才干的,魏也是三國中最強盛的,他奠定了魏國的基礎,后來晉國才能統(tǒng)一天下,所以他是一位真真正正的英雄。

對于人才的求賢若渴,也是曹操值得欣賞的地方,曹操為了選拔更多的人才,打破了依據(jù)封建德行和門弟高低任用官吏的標準,提出了"唯才是舉"的用人方針,于公元210年春天下了一道《求賢令》。曹操在令中一開始就總結(jié)歷史經(jīng)驗,認為自古以來的開國皇帝和中興之君,沒有一個不是得到賢才和他共同來治理好天下的,而所得的賢才,又往往不出里巷,這絕不是機遇,而是當政的人求,訪得來的。有鑒于此,曹操立足現(xiàn)實,指出現(xiàn)在天下未定,正是求賢最迫切的時刻。他希望在左右的人不要考慮出身,幫他把那些出身貧賤而被埋沒的賢才發(fā)現(xiàn)和推舉出來,只要有才能就予以重用。后來,曹操于公元214和217年又下了兩道《求賢令》,反復強調(diào)他在用人上"唯才是舉"的方針。他要求人事主管部門和各級地方官吏在選拔人才上,力戒求全責備,即使有這樣那樣的缺點也受有關(guān)系,只要真有才能就行。經(jīng)過一番努力,曹魏集中了大量人才,當時各地投奔到曹操門下的人很多,形成猛將如云,謀臣如雨的盛況。而且對于有才干的人曹操還能做到不計前嫌,比如陳琳本來是袁紹的部下,曾經(jīng)替袁紹起草檄文,罵了曹操的祖宗三代。袁紹失敗后,陳琳歸降曹操。曹操問他說:"你從前為袁紹寫檄之,罵我一個人就可以了,為什么要罵到我的祖宗三代,陳琳連忙謝罪。曹操愛惜他的文才,不僅對他不處罪,還照樣任用他。

曹操的成功不僅因為他的杰出才能和善于招攬人才,還在于他有著豁達的胸襟和廣闊的胸懷。在赤壁的慘敗之后,曹操并未一籌莫展,而是笑著說了一句"今北方仍由我所據(jù)",并且三次大笑展現(xiàn)出他對待挫折的樂觀態(tài)度。曹操同時也是個很有文學情趣的人,喜歡作文賦詩,即使大戰(zhàn)在即也情趣不改,他的許多詩作都是樂府中的名篇。

三國演義讀后感高三篇6

人是有競爭意識的動物。古往今來,多少國家為了競爭領地而爆發(fā)戰(zhàn)爭,最終結(jié)果總是強大的國家贏得地盤,而衰弱國家要么被強國吞并,要么被縮小地盤。《三國演義》講的就是魏、蜀、吳三國之間的戰(zhàn)爭。

《三國演義》的主要內(nèi)容是這樣的:東漢末年,天下紛亂。先是宦官把持朝政,后是黃巾作亂。曹操、劉備、孫權(quán)等人為了一統(tǒng)天下,各自建立了魏、蜀、吳國,之后便是三國鼎立的階段,于是漢朝滅亡。此后,各國一直在為爭奪領地而爆發(fā)戰(zhàn)爭。諸葛亮病亡后,魏國勢力越來越大,不久,蜀國于魏景元四年(263年)滅亡。接著,泰始元年,司馬炎改國號為大晉。最后,在太康元年(280年)大晉滅吳國。

自此,三國歸于晉帝司馬炎。古代人們競爭領地,現(xiàn)在人們競爭學習。其實學習和打仗的道理是一樣的:優(yōu)勝劣汰。于是,我與我的同學開始了學習上的“戰(zhàn)爭”。五年級下學期開學后,學習“戰(zhàn)場”上的火藥味挺濃。我的主要競爭對手是袁婧怡。誰知學期伊始,她數(shù)學期初卷和英語一單元卷竟然連得兩個滿分,給我了一個下馬威,嚇得我心驚膽戰(zhàn)。

還好袁婧怡的后勁不足,過了幾天她的成績馬上一落千丈,給了我超越的機會。我心想:袁婧怡的弱點就是成績不穩(wěn)定,一會好,一會差;我的成績雖然不十分出眾,但是成績一直不錯,而且很穩(wěn)定。我要保持這個狀態(tài),打個漂亮的翻身仗。你看,學習真跟打仗似的,得有勇有謀。轉(zhuǎn)眼間,半個學期過去了,我的成績一直在優(yōu)、良之間徘徊,下半學期,袁婧怡的成績穩(wěn)定起來,似乎已經(jīng)察覺出期末臨近了,期末考試要是考砸了,她的家長肯定沒好臉色給她看。于是,她比平時更努力用功了。在她的帶動下,我也用功起來。我們倆開始了暗暗斗爭,覺得非分出個高下不可。

終于,期末考試這一難關(guān)被我們攻克了。我和袁婧怡的成績都很不錯。我懸了一個學期的心終于放下了。三國時期,多少英雄好漢為了幫助祖國統(tǒng)一天下而灑熱血;二十一世紀,多少學子為了將來的美好生活而寒窗苦讀。只有努力與別人競爭,未來才能更加美好!

三國演義讀后感高三篇7

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為羅貫中所選編的歷史小說,這本小說的內(nèi)容多為北宋以至明朝坊的坊間書藝人所編,經(jīng)羅貫中的整理和編輯后,就成了一本中外聞名的巨著,原名《三國志通俗演義》。

書中的情節(jié)是以沒落王族劉備為主導,故事是講述他在偶然機會下,遇到了關(guān)羽、張飛兩位豪杰,因為志同道合,所以三人于桃園結(jié)義,故事就這樣開始,而以其后約九十年的晉渡江滅吳為終,其中一些情節(jié),“如借東風”、“捉放曹”,都是家傳戶曉的故事,可見此書是如何的精彩,真的令人生再三閱讀的念頭。

我認為書中的人物是這部小說的靈魂,主角劉、關(guān)、張三人在其漂蕩中原到建立蜀國的過程中充分表現(xiàn)了仁、忠、勇三種典范的英雄氣概,最為人稱道的,莫過于“劉玄德攜民渡江”、“美髯公千里走單騎”、“張翼德大鬧長板橋”等情節(jié),而書中的諸葛亮成了智的代表,天下變量盡在掌握之中,不得不提的是,姜維也被描繪成忠孝智義兼具的棟梁之才,而一代軍事家曹操由忠于大漢變到大奸大惡的險惡丞相的心理變化也被描寫得淋漓盡致,可見這部書對人物特征刻劃之精細堪稱古代長篇小說之首,真千古奇書也。

而三國演義一書,由宋朝開始有書藝人用之作題材,只不過都總是沒有連貫性,不過何以我會言及書藝人?其實書中也有很多宋朝的影子。

三國演義中,最為所熟悉的都算是關(guān)羽了,關(guān)羽是書中最忠之人,而當代因為朝廷重用文人,因此不論任何讀書人,都會追求忠君愛國的境界,“忠臣是英雄”這個道理令關(guān)羽與有鬼神之智諸葛亮并列,可見書中人物因“忠”的地位提升是如何明顯,相對地,奸相曹操只因“挾天子,令諸侯”而成了千古罪人,這個情況大抵只會出現(xiàn)在尊儒的宋朝。

三國演義的文學價值是無容置疑的,但亦不是完全沒有歷史價值,只不過歷史價值不在三國時期,而是由宋朝到明朝,因為三國演義是坊間的書籍,我們可以透過這本書了解當時的政治狀況,像張飛這樣的英雄出現(xiàn),大抵是因為漢人在元朝時飽受欺壓,百姓渴望有一位敢作敢為的英雄為之出頭,張飛才會由溫文儒雅寬大畫家、書法家被改成敢作敢為的大老粗,而“張翼德怒鞭督郵”一事就可完全表達百姓對元朝官員的強權(quán)欺壓有多大厭惡。

其實我還不知自己讀了這本書多少遍,但是每次重看也有不同的趣味,更有不同的感受,我認為身為中國人,必須讀中國四大名著至少一次,而四大名著中,紅樓夢中有太多陰謀詭計,水滸中有太多過份豪氣的情節(jié),相比之下西游記及三國演義比較適合青少年看,不過除了文學價值外,三國演義更有助我們了解宋、元、明三代的文化,所以我極力推薦三國演義這一本好書。

三國演義讀后感高三篇8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是從周朝以來對于天下的定義。而《三國演義》一書所呈現(xiàn)的便是東漢末年分三國的史詩。讀罷后,我陷于遐想之中。

東漢末年,賣草鞋為生的貴族劉備,與殺人而逃的關(guān)公和殺豬賣酒的張飛“桃園三結(jié)義”,共創(chuàng)大業(yè)。三分天下時,因為劉備文有臥龍、鳳雛等經(jīng)天緯地之賢臣;武有關(guān)公、張飛、趙云、馬超、黃忠等虎將。所以,劉備也有一席之地。

曹操雖然兵少糧少,可是他卻討董卓、伐袁術(shù)、殺呂布、降張繡、滅袁紹、攻劉表……可見,曹十分聰明,正如他《短歌行》所寫的“山不厭高,水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之豪情壯志。劉備他雖然兵也少,但他仁義寬厚、愛民如子、禮賢下士、知人信人……所以有陶謙三讓徐州、臨難時攜民渡江、風雪中三顧茅廬、白帝城托孤……因此,有民心的劉備成就了偉業(yè)。

當我看到東吳和曹操打“赤壁之戰(zhàn)”,諸葛亮“草船借箭”,一下子收了十萬有余的箭時,我覺得諸葛亮十分聰明,而周瑜是多么驚訝,又多么想殺了諸葛亮呀!他以為諸葛亮日后會成為江東大患。當看見“周瑜打黃蓋——一個愿打,一個愿挨”時,馬上在腦海中想到:江東的將士們對周瑜如此忠心耿耿,“赤壁之戰(zhàn)”的勝利也是理所當然的了。

三國中,我最喜歡的還是關(guān)公了,他溫酒斬華雄、千里走單騎、過五關(guān)斬六將、刮骨療毒、單刀赴會……可惜關(guān)公敗走麥城,被東吳殺之,一世英明畫上了一個句號,可惜、可嘆、可恨。

在三國的最后時候,三分歸一統(tǒng),司馬炎成了這個世界的主人。

“紛紛世事無窮盡,天數(shù)茫茫不可逃。鼎足三分已成夢,后人憑吊空牢騷。

三國演義讀后感高三篇9

今天讀了《三國演義》使我認識了曹操,故事是這樣的。

袁紹聽說董卓橫行霸道,非常氣憤,就寫信給責備王允。王允就請大臣到家里商議,大家因無能為力而抱頭痛哭。這是曉騎校尉曹操來了,說道:“哭能將董卓哭死嗎?”他愿借王允的七星寶刀去殺死董卓。董卓視曹操為心腹,曹操趁四周無人就要下手,此時董卓突然翻身看到曹操舉刀。曹操連忙跪下,詐稱要獻七星寶刀。曹操趁董卓分神之時逃跑了。董卓懸賞捉拿曹操。

曹操逃到成皋時在曹操父親的結(jié)義兄弟呂伯奢家借宿,疑心呂伯奢要殺自己請功,便殺了他一家八口人,路上遇到買酒回來的呂伯奢,也一刀殺了他,并說到:“寧叫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p>

這個故事使我印象深刻。曹操本可以是一代梟雄,一統(tǒng)三國,但只因他的多疑和兇狠,使的身邊的心腹紛紛離開。所以要成就一番事業(yè)就必須心存善念,心懷感恩。

三國演義讀后感高三篇10

讀了《三國演義》一書,使我受益匪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學名著。《三國演義》刻畫了近200個人物形象。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tǒng)一之間發(fā)生的一系列故事。

在三國中,我最佩服的人是關(guān)羽,他不但武功好,而且人品好。他不僅在古代還是在現(xiàn)代都是“忠”字的真實代表。在跟曹操打仗時,他因帶著二嫂,所以才假裝投降。其實他還是一心想找到劉備,保護好二嫂的。等到他得到一匹“赤兔馬”時,便立即騎著這匹“赤兔馬”又去找劉備了。在山下遇見二嫂,他也不忘把二嫂帶回去,真是一名當之無愧的性情中人。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過五關(guān)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后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戰(zhàn)敗降敵,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記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為他不但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在現(xiàn)代,全球所有華人多把關(guān)羽當做忠義的守護神。

性格關(guān)系著成功與否。曹操的詭詐,劉備的謙遜,孔明的謹慎,周瑜的心胸狹窄,每一個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如果說魏國在三國里智謀最強,一點也不為過。曹操的用兵堪稱舉世無雙,司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兩個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點:曹操多疑,司馬懿太過陰險。再說蜀國:首當其沖的必定是伏龍——諸葛亮。他那過人的機智,嫻熟的兵陣,無不讓后人嘆為觀止。還有像鳳雛:龐統(tǒng)、姜維、徐蔗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認為都不如孔明。吳國:一個占據(jù)三江六郡的國度,能算得上是有謀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時期的周瑜就熟讀兵書,精通布陣。從這些人物和國家當中,我們不難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

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不僅需要忠義,更需要誠實守信!如果一個人在現(xiàn)實生活中最為寶貴的誠信也丟掉了,那這個人還有什么呢?金錢、地位、官職?這些都是次要的。誠信是一個人的永久身份證。如果沒有了誠信,大家都不信任你,而且又在你背后指指點點,你不會難過嗎?你還有真心的朋友嗎?這些又豈是金錢、地位、官職能彌補的?我相信大家不希望自己是這樣的人吧!因此,讓我們一起打開誠信的大門,用我們永久的身份證去勇敢的面對人生吧!

1013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