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 > 在線閱讀 > 讀后感 > 蘇東坡傳讀書筆記作文3篇

蘇東坡傳讀書筆記作文3篇

時間: 樂平653 分享

蘇東坡傳讀書筆記作文3篇

  蘇東坡傳讀書筆記作文1

  “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前句體現(xiàn)儒家“入仕”觀點,后句表現(xiàn)道家的“出仕”,尋求心靈世界寧靜、豐腴。這正是蘇軾的人生寫照,蘇軾一生在政治斗爭中沉浮,在朝為官時他能正直進諫,下放地方時他能造福百姓,流落邊土時他仍淡泊豁達。他身上同時具有儒家的積極進取,道家的樂觀超脫。

  在朝為官,正直進諫

  說到蘇軾的政治生涯,不可不提到王安石變法。王仁宇在《中國大歷史》中提到“他的改革(王安石變法),只是政治上的一種沖動,而不是一種經(jīng)濟上的發(fā)展所以其爭執(zhí)只出現(xiàn)于官僚組織中。”或許從當今的視角來看,有人會贊美王安石變法,稱其“具有明顯的進步意義,發(fā)展生產(chǎn),財政狀態(tài)有所好轉(zhuǎn)”。誠然其變法的動身點無可厚非——“富國強兵”。但在當時造成民不聊生,百姓負擔大大加重確是事實,加上王安石本人的剛愎自用,使得大部份朝臣反對變法,包括司馬光,韓琦,歐陽修,蘇軾等。王安石清除臺諫,打壓反對派,任用邪佞。當時蘇軾“任職史館,位卑權(quán)小,又僅限于文學方面,但他屢次上書,夸大孟子的君權(quán)民授和為政治當容清議。最后一次上書時元祐派“***都已去職,時機不利,他還是奮不顧身力勸天子,他知道自己即使不遭大禍,也會被免職。”這些奏折里帶有幾分的政治需要,黨派之爭,我們無從得知。但我相信其中憂國憂民,希望國泰民安,君主虛心納諫,重視民生的思想是真情流露。哪怕以自己整個政治命運,乃至生命作賭注,蘇軾都在所不惜,正直進諫。

  放下地方,造福百姓

  1086年,元祐元年,太后攝政,蘇軾獲太后支持,任翰林學士知制造。此職位高權(quán)重,當時王安石余黨在外興風作浪,朝內(nèi)蘇東坡強烈的個人主義和大膽的言論得罪了很多人,屢遭***,雖有太后支持,但蘇東坡厭倦了此類斗爭,自請在地方任職,元祐四年,蘇軾成為杭州太守,“蘇東坡仰仗太后欣賞,要求朝廷撥款進行重要的改革。短短一年半,他完成了供水系統(tǒng),醫(yī)院等公共健康和衛(wèi)生方案,疏通鹽道,修整西湖,平抑糧價,不顧朝廷和鄰近各省的官吏的漠視,一個人熱情賑災(zāi)”,他所修造的蘇堤春曉乃是西湖十景之首。元祐七年,蘇東坡免除百姓官僚的建議正式下詔頒行。他的愿望實現(xiàn)了,表章中所提的公債全部由朝廷下令寬免。

  流落邊土,淡泊豁達

  1093年,元祐八年太后去世,哲宗當政,起用章惇為相,章惇掌權(quán)后瘋狂***元祐黨人。蘇軾被一步步貶謫,至放逐海南,有記載蘇軾說:“其間食無肉,病無藥,居無室,出無友,冬無炭,夏無寒泉,然亦未易悉數(shù),大率皆無爾。惟有一幸,無甚瘴也。”如此困苦的環(huán)境下,蘇東坡還是那玩皮、幽默的樣子。他說:“其余瘴疬病人,北方未嘗不病,是病皆死得人,何必瘴氣,但苦無醫(yī)藥。京師國醫(yī)手里,死漢尤多。參廖聞此一笑。當不復憂我也。放人相知者,那以此語之。”在海南島上找不到好墨,蘇軾就自己試著制墨,差點把屋子燒掉。閑時,蘇軾到鄉(xiāng)間四周采藥,分辨各種草藥。他此時最杰出的成績就是完成了一百二十四首“和陶詩”,“云內(nèi)流泉遠,風前飛鳥輕”,無不體現(xiàn)著蘇軾的樂觀豁達,淡泊自持。

  元符三年,1100年,哲宗駕崩,新太后神宗皇后攝政,蘇軾獲赦調(diào)往雷州,太后準予蘇軾自由定居,不幸七月,蘇軾染病去世。人生苦短,任何人都逃不脫生老病死,但蘇軾用他的正義,豁達,才情感動著一代代的后人。時至本日,我們?nèi)杂浀糜形豢v橫儒道、笑看沉浮的才子漫步在歷史那畔,一身浩然正氣。

  蘇東坡傳讀書筆記作文2

  《蘇東坡傳》是林語堂先生眾多作品中其中一篇,我自認為是一部值得細細品味的作品,而他的所有的作品都是需要我們細細品味的,只有這樣才能知道其中的精華。就如同一壺好茶,需要我們坐下來好好的去品嘗,才能讀出其人生的哲理,如同一瓶好酒,甘甜純美,讓人留連忘返。一直都知道蘇東坡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就像他所寫的詩一樣的豪邁、大氣凜然。當然我也是非常的喜歡他。

  我敬仰蘇東坡,因為他無可比擬的才華。一說起蘇東坡,就不能不提他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詩才。他的詩,有“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激昂豪邁,有“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的深情款款,有“欲把西湖比西子,淡裝濃抹總相宜”的清新雅致,有“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的人生哲思……其境界皆開辟古今之所未有,天地萬物,嬉笑怒罵,無不鼓舞于筆端。透過東坡,我觸碰到中國文人飄忽的衣袂,聆聽到中國文化舒緩的脈動。

  我敬仰蘇東坡,因為他樂觀豁達的性格。“成也其詩,敗也其詩”用在東坡身上再恰當不過了。“烏臺詩案”讓人不禁感嘆:天才往往是被人嫉妒的,要不是蘇東坡太有才華,鋒芒太露,原來與之為友的同道們也不會轉(zhuǎn)而排擠他,他也不會落的幾度外放他鄉(xiāng)的下常好在東坡是一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他沒有郁郁寡歡,而是隨遇而安,創(chuàng)作才情與此同時也越發(fā)充沛。在密州,他寫出了公認為最好的中秋詞《水調(diào)歌頭》,那動人的詞句和凄美的意境至今長盛不衰。而在他晚年身處的嶺南蠻荒之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也正是蘇東坡明朗豁達心境的寫照。

  我敬仰蘇東坡,因為他的浩然之氣。當王安石變法過程中出現(xiàn)了種種弊端,蘇東坡等人立刻提出反對,蘇東坡利用他最擅長的武器——筆,寫出了上神宗皇帝萬言書,其中包括他自己的政治哲學,也表示其個人之氣質(zhì)與風格,其機智學問與大無畏精神,都顯然可見。隨后蘇東坡反對變法失敗被貶至杭州,于是,他遠離了喧囂,回歸于清純空靈;他習慣了淡泊,才情更加俊逸灑脫;他明白了如何應(yīng)對困難,才能做到寵辱不驚。“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 蘇東坡這一豪氣干云的驚世駭俗之語昭告世人:一個人只要具備了至大至剛的浩然之氣,就能超凡脫俗,剛直不阿,坦然自適,在任何境遇中,都能處之泰然,享受使人感到無窮快意的千里雄風!

  誠如林語堂所說:蘇東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個記憶。但是他留給我們的,是他心靈的喜悅,是他思想的快樂,這才是萬古不朽的。蘇東坡的浩然之氣,也將如他的詩詞一樣永留千古!

  蘇東坡傳讀書筆記作文3

  讀罷《蘇東坡傳》,先贊林語堂先生之博學,再贊張振玉之譯筆精妙。

  《蘇東坡傳》引證嚴謹,想象恰當,是不可多得之人物傳記。讀之使人心胸開闊,思之使人明史明智。

  林語堂并不遮掩他對蘇東坡的喜歡,因了這一份喜歡,他在美國用英文寫《蘇東坡傳》,讓我們可以較容易地去了解一個千年之前的大文豪。也正是這份太喜歡,致使我們被林語堂先生所困——林語堂先生有太明顯的好惡,致使他將與蘇東坡所對立之群體寫得可惡至極,也包括對王安石的抹殺。這些都是不可取的,有其偏見。以至于我無法在《蘇東坡傳》中發(fā)現(xiàn)蘇東坡的缺點。因為人無完人,即使是再偉大的人,也有缺點。而正是因為這一缺失,也促使我不得不去反思,盡信書不如無書也。

  林語堂先生在傳中已經(jīng)給足了蘇東坡評價,我也認可這個評價。我想我再畫蛇添足是不自量力的。

  在讀這本書時,我腦中總有一段話在閃現(xiàn)。是《論語》中孔子評價自己的話——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為政篇第二)

  放到蘇東坡身上竟然也如此相似。少年蘇東坡有志于學,家教極好,乃是少年才氣,壯志凌云。三十而立之年,則開始了自己真正的官場生涯,施展自己的政治才華,寫下激揚文字,歷練錦繡人生。待到四十不惑,如日中天之時,卻橫遭劫難,險些喪命,但至此而變,趨于老練,黃州突圍,文自天成。五十而知天命,政治輝煌,進入中央高層,位極人臣,但此時的蘇東坡更懂得如何在原則與變通之中周旋,又不傷害自己??上⒉辉钙埢钤谝粓F濁氣之中,在六十而耳順之年,降至人生之低谷,衰老之時逢此難,旁人或已絕望,但蘇東坡能很快跳轉(zhuǎn),化解憂愁,趨于平和。當然蘇東坡能如此,與他的思想和人生經(jīng)歷密切相關(guān),他歷經(jīng)的磨難不比孔子少,而且在他的思想中,從壯年開始,儒釋道三家已經(jīng)在漸漸融合。他以儒家為用,以佛家為念,以道家為道,最終完成了自己完美而又多變的一生。但總體來說,儒家思想還是要占據(jù)主導之位的。

  蘇東坡,記住了便無法忘記。的確如此。

  蘇東坡是偉大的,但他又是如此的讓人親近。讀他的詩,為他的詩句叫絕;讀他的詞,豪放感人,婉約迷人;讀他的辭賦,讓人如沐春風,浩浩湯湯;品讀那些隨筆雜記,則如與一位久遠而深博的友人暢談;賞他的書法,布局和諧,字字帶氣;品他的畫作,自然天成,畫外有情,瀟灑明快。而他更是無所不能,能做菜,東坡肉至今有名;能釀酒,據(jù)說味道不錯;能醫(yī)病,醫(yī)學造詣也不淺;能規(guī)劃城市建設(shè),西湖就該多謝他。他懂的實在是多,懂水利、懂煉丹、懂女人、懂佛道、懂養(yǎng)生……我怕我自己怎么說也不能窮盡啊。

  大哉蘇東坡!

458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