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 > 在線閱讀 > 讀后感 >

關于西方哲學史的讀后感800字

時間: 芷紅1186 分享

  《西方哲學史》是英國現(xiàn)代數(shù)學家、哲學家伯特蘭·羅素創(chuàng)作的講述西方哲學發(fā)展歷史的著作。那么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西方哲學史讀后感800字,一起來看看吧。

  西方哲學史讀后感800字

  《西方哲學史》是英國哲學家羅素享譽世界的一部學術巨著。它以其精湛的思想,深邃、廣博的學識在全世界產(chǎn)生了巨大影響。

  羅素有一句名言:“一種哲學要有價值,應該建立在一個寬大堅實的知識基礎上,這個知識基礎不單是關乎哲學的。”羅素本人就是這句名言的實踐者。他的哲學著作涉及學科之多,令人嘆為觀止。評論家認為:“羅素的學識比他同時代的任何人都淵博……”懷特海形容羅素“是柏拉圖的一個對話的化身”。我想,學識淵博,視野開闊是大師之所以成為大師的一個重要原因吧。

  在《西方哲學史》中,作者從人類的第一個哲學學派---米利都學派著筆,向讀者描述了自公元前6世紀以來,直到近代哲學的發(fā)展輪廓;在長達數(shù)千年的歷史中,幾乎任何一個重要的哲學觀點我們都可以在這部著作中找到清晰的評述。在書中,作者對這些哲學觀點的評述清晰而明智,表現(xiàn)了一個學術大家深邃,精湛的思想,令人深深嘆服。如評述柏拉圖關于閑暇產(chǎn)生智慧的表示質疑,對此,作者作了詳細而深刻的分析。首先拿柏拉圖的這種思想與近代思想作比較,推出柏拉圖該種思想存在的明顯問題;然后作了一系列的假設,假設柏拉圖的思想或者說假想成立,經(jīng)分析和推理,作者最后順理成章地得出結論:找出一群“有智慧”的人來,把政府交托給他們,這仍然是一個不能解決的問題。這就是為什么我們要擁護民主制度的根本原因。認真閱讀此書,我發(fā)現(xiàn)我收獲的不僅是對西方哲學史的了解,還有對羅素慎密的邏輯和極強的推理能力的學習。我覺得讀一本好書,我們的目的不要只局限于了解書中所介紹的內容和情節(jié),而是要吸收作者所表達出來的積極向上的思想、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等,以及要學習作者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和能力,要懂得學習,精于學習,在閱讀中至少能在思想上提高自己思考問題,處理問題的能力。

  羅素認為,哲學就是介于神學和科學之間的東西,是帶著理性的思維去思考科學所不能解答,而神學看似給出了完美答案的問題。所以“哲學”的人生觀與世界觀,在羅素看來,乃是兩種因素的產(chǎn)物:一種是傳統(tǒng)的宗教和倫理觀念,另一種是可以稱之為“科學的”那種研究。唯有這兩者同時存在,才能構成哲學的特征。

  羅素說:哲學是訴之于理性而不是權威(這和文藝復興時期的新教主觀主義是不同的,區(qū)別在于羅素訴之于理性,而新教是唯心的。理性能讓人清醒地看到他人的可取之處,而唯心讓人傲慢)。這是我對羅素最欣賞的一句話。它教人理性,激勵人們無所無忌的去學習哲學,研究哲學。

  西方哲學史讀后感800字作文

  人類是一種很奇妙的智慧生物,在酒足飯飽后,面對世界的眾多不可知的事物,人類往往充滿了求知欲和好奇心。在其驅使之下,人類一方面通過經(jīng)驗的積累,另一方面通過理性的思考推理,來嘗試著解答這些問題和解釋一些現(xiàn)象。這樣,一部分解答成為了確知的知識,即科學;另一部分由于時代的局限,不能給出確定的答案,但由于人類對未知事物有著敬畏和恐懼的一面,產(chǎn)生了看似能完美解答這些問題的東西,即神學。

  羅素認為,哲學就是介于神學和科學之間的東西,是帶著理性的思維去思考科學所不能解答,而神學看似給出了完美答案的問題。所以“哲學”的人生觀與世界觀,在羅素看來,乃是兩種因素的產(chǎn)物:一種是傳統(tǒng)的宗教和倫理觀念,另一種是可以稱之為“科學的”那種研究。唯有這兩者同時存在,才能構成哲學的特征。

  羅素說;哲學是訴之于理性而不是權威(這和文藝復興時期的新教主觀主義是不同的,區(qū)別在于羅素訴之于理性,而新教是唯心的。理性能讓人清醒地看到他人的可取之處,而唯心讓人傲慢)。這是我對羅素最欣賞的一句話,有了它,才能讓我徹底放下顧忌而去研究哲學,雖然在某種程度上說,我的這種心靈安慰也是建立在對羅素的權威上的,但那不是哲學上的。

  哲學是研究人類思辯的心靈所最感興趣的一切問題,在這些問題中,我所最為重視的,是人為什么活著?我所需要的答案,不是原子論那些家伙所認為的機械式的解釋,而是目的論的解釋。即當這個問題具體到某個人時,就成了“你為什么活著?”。

  當我懂事后,當我懂事后親身面對了死亡后,在面對死亡后又知道死亡是不可避免后,我就開始不斷的在內心中問著這個問題,失去外公的痛不斷的刺激著我,讓我聯(lián)想到幾十年后我父母的死和最后我的死,我是如此膽小,以致我一想到這個問題便無法安穩(wěn)入睡。

  首先給我答案的是物理學,世界是平衡的,有生就有滅,當這個理論擴大到整個宇宙時,即整個宇宙都有滅亡的那一天,如此渺小的人類,和更加如此渺小的我,又有什么好抱怨的呢?但這又引出了另一個問題,既然人都是要死的,人類也是要滅亡的,甚至整個宇宙都是會歸于零的,那么我們現(xiàn)在所謂的奮斗除了養(yǎng)活自己,茍且偷生外,還有什么價值?當然這也是人類期望永恒的一種思想,如果連飯都吃不飽,當然就沒有這個問題了。

  天體物理給了我一個類似神秘主義的答案。

  宇宙是如此的廣袤,有著太多人類所稱之為科學的東西,它是如此的寂寞,億萬年來是如此的安靜(我用了好久時間才適應用“它”來形容宇宙)。它需要有什么來理解它,來認可它的存在,而人類作為一種智慧生物,承擔起了這個責任。人類根本的責任,是發(fā)展科學,是盡可能的去了解這個宇宙的根本。

  在這個基礎上,我才展開其他的思考。

  為了發(fā)展科技,在現(xiàn)今的情況來看,只有保持經(jīng)濟的穩(wěn)定發(fā)展才行。這樣,我的思想難免的流于世俗了。

  西方哲學史讀后感

  發(fā)覺“思路行者”這名字沒取好,在這個領域,行走的姿勢看上去就有些古怪,如果叫“思空飛者”“思海游者”,不僅視覺效果會好得多,境界之高下更是“昭然若揭”。

  最近就著實到“思海”里去“暢游”了一番,粗粗瀏覽了大哲學家羅素(1872-1970)的《西方哲學史》。這部書于1945年出版,羅素先生很長壽,晚年主要靠這書養(yǎng)老。我以跟看小說差不多的速度來看這部60多萬字的巨著,每天看4萬字左右,實在有些褻瀆神明,好在羅素先生是無神論者。

  對于西方思想的發(fā)展史,以前可謂一無所知。自己的興趣好像還是在中國歷史文化,但是西方文明無論是作為參照物還是更為宏大的背景,必須有些起碼的常識,至少馬克思主義在西方是如何進化出來的,總得能說出點abc吧。憑我的學識和智商,實在看不了這書,比如柏格森(1859-1941)的理論,不要說理論體系沒看懂 ,硬是一句話也沒看懂,“人的生命是意識之綿延或意識之流,是一個整體,不可分割成因果關系的小單位”等 ,搞得我完全是云里霧里。

  正因為如此,我才能看得這么快,反正看不懂,反正看過了。并沒寫讀后感的習慣,這本特別看不懂的書倒想寫,至少把有印象的幾點整理一下,也算給特別熱愛、看重中國文化的羅素先生一個交待。

  第一次知道西方哲學的起源竟然是數(shù)學;第一次知道原來亞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在西方思想史上有這么高的地位,竟然跟我們的孔先生差不多,統(tǒng)治了西方思想界2000多年;第一次知道,中世紀的西方竟然腐朽黑暗到了如此地步,讓我看了都心有余悸,以致于覺得人類能從中世紀的丑陋中走出來多少有些僥幸。

  在我印象中,德國是世界上專門生產(chǎn)思想的地方??戳藭蟛胖?,在康德 (1724-1804)之前,德國是思想十分貧瘠的土地,歷史上少見的通才、“十七世紀的亞里士多德”萊布尼茲(1646-1716)出生的時候德國還是神圣羅馬帝國的一部分,他受的也主要是法國教育。難怪于堅在一首詩里會說:晚上10點,康德上床睡覺,當他睡著的時候,整個德國停止了思考。

  以前一直認為康德和黑格爾(1770-1831)是歷史上最偉大的哲學家,可羅素顯然不這么認為。對康德,他還算尊重,“一般人都認為康德是近代哲學家中最偉大的,我個人不能同意這種評價,但是若不承認他非常重要,也可說是愚蠢無敵”??档聫娬{“人人本身就是目的”,在自由主義和民主主義方面的立場上,兩人并沒有太大的差異。對黑格爾就完全不同,在他看來,黑格爾作為民族主義者,把國家主義推到了極端,把國家看成了目的本身,在國家和個人之間,他十分強調個人對國家的服從,在國與國之間,他認為戰(zhàn)爭不僅無法避免,而且是一件好事情。這自然就與因“持續(xù)不斷的追求人道主義理想和思想自由”而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者水火不容。在羅素先生看來,如果承認了這樣一個學說,“那么凡是可能想象得到的一切國內暴政和一切對外侵略都有了借口。”

  看了這本書后,終于搞清楚原來培根確實不是什么壞人,他作為法官雖然收了錢,但是那個時代的法官都收錢,只要沒有因為收錢而影響判決的就是好法官。萊布尼茲這么偉大的人物,卻是個小氣鬼,請?zhí)l(fā)給他,他從來不包紅包,只是送新人幾句格言,再加上一句玩笑的葷話。而人品最高尚、知行合一的是荷蘭的斯賓諾莎,為人溫和有禮,對錢財十分淡漠,看看他的眼睛,就能感覺到他該有一顆多么純凈的內心。一直對威廉三世去當英國國王一事有些耿耿于懷,當時世界第一強國竟然請小國荷蘭的國王去當國王,現(xiàn)在才知道,原來當時荷蘭才是最開明的國家,當時受到宗教和政治迫害的精英都愛到荷蘭避難,威廉三世到英國后,也對英國的發(fā)展作出了很大的貢獻。一直崇拜盧梭,覺得他是奠定西方文明的基石性人物。而按羅素的說法,他只是浪漫主義運動的頭號人物,著力于以審美的標準代替功利的標準,蚯蚓有益卻難看,因此受到冷落,老虎有害但好看,因此受到贊美。如果真是這樣,又有多少經(jīng)過滄桑的中年人還會喜歡盧梭呢?

  至于我本人,最喜歡的竟然是“亞里士多德以后的古代哲學”。在古希臘無比燦爛的文明結束后,歷史突然失去了宏大敘事和勃勃生氣,進入了一個只適宜追求個人感官快樂的相對沉悶期。對于這個時期,羅素是這樣說的:哲學不再是引導著少數(shù)一些大無畏的真理追求者們前進的火炬,它毋寧是跟隨著生存斗爭的后面在收拾病弱與傷殘的一輛救護車。我喜歡“決心像一條狗一樣生活下去”的狄奧根尼,他住在一個大甕里,拒絕接受一切的習俗,當國王去看他,問他要什么賞賜的時候,他的回答是“只要你別擋住我的陽光”。那時的犬儒與現(xiàn)在遍地的犬儒真是有云泥之別。斯多葛主義的主張,能看懂一點,可總是記不住,因為同時期的伊壁鳩魯派是我的最愛。這個學派對生活的追求十分簡單,伊壁鳩魯平時只靠面包度日,節(jié)假日才吃一些奶酪,他們最大的追求是寧靜和沒有恐懼的生活,平時很少外出,謹慎節(jié)制,崇尚友誼,主張快樂就是善。

  對于我來說,如果人生有足夠多的快樂,說什么也是夠了。所以其他地方就算了,這個地方,心情寧靜和快樂的時候還得再去翻一翻。


西方哲學史讀后感相關文章:

1.讀關于哲學的故事有感

2.人格心理學讀后感3篇

3.《中國哲學史》有感

4.讀存在與時間有感

5.哲學與人生讀后感

411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