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 > 在線閱讀 > 讀后感 >

讀蕭紅《呼蘭河傳》有感

時間: 智明1010 分享

  編者按:《呼蘭河傳》主要講述的是呼蘭小城當年的社會風貌、人情百態(tài)。如果要我形容這部小說,我想起了“你說我的生命可惜,我自己卻不在乎”。

  “逆來順受,你說我生命可惜,我自己卻不在乎。你看著危險,我卻自己以為得意。不得意怎么樣?人生是苦多樂少。

  ——蕭紅在《呼蘭河傳》中這樣說。

  “逆來順受”、“苦多樂少”,幾乎是毫無感情色彩的語言,襯出了一個“悲”字。“一篇敘述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凄婉的歌謠。”這是魯迅先生對《呼蘭河傳》的評價。

  回憶整本書,印象最深的莫過于團圓媳婦了。十二歲的年紀,應是人生中最燦爛的時光,而她卻是當了別人家的童養(yǎng)媳。從此,天性中的活潑,童年本有的快樂都離她遠去。寄人籬下,面對婆婆、嫂嫂的辱罵與踢打,團圓媳婦只能忍氣吞聲,默默承受。她也曾試著去反抗,可隨之換來的,是更毒狠的一頓挨打。“一天打八頓,有幾回,我是把她吊在大梁上,叫她叔公公用皮鞭子狠狠地抽了她幾回。我也用燒紅過的烙鐵烙她的腳心……”團圓媳婦的婆婆這樣說。于是,她的臉上再也沒有過那剛來婆家時的微笑。

  團圓媳婦最終是死了的。

  也是,那樣一個十二歲的孩子,被整日整夜不停休的折磨,會受得了嗎?本是朝氣蓬勃的鮮活的生命就這樣離開了人世。她的死,何其可悲!

  在呼蘭城的東二道街上有個大泥坑。在這大泥坑上翻車或是人陷進去的事也是有不少。過些日子,誰家的馬車翻在那了,又過些日子,誰家的牲畜陷進去了,那都是常有的事。我不禁疑惑:人們怎么不把坑給填平呢?填平固定好,不就也會少了許多麻煩嗎?可呼蘭城的人們想不到。那里的人都太信守教條,太過于死板,他們只會去相信那些沒用的“跳大神”之類的民俗風氣,而導致團圓媳婦的永遠離開。那樣惡劣、愚昧的民俗風氣,真的是震撼了我的心,同時令我心痛。

  蕭紅的語言很是平淡,平淡到就連“死”也像是一種常有的事。可就是這樣平淡樸素的語言,其中又包含著多少濃烈情感!

  最后離開祖父,作者寫來,文字似乎依然是那樣的淡然。那從小陪伴蕭紅、教蕭紅背詩的祖父,難道在作者眼中就什么都不是?

  “祖父帶著一個大草帽,我?guī)б粋€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兒時的蕭紅是這樣依賴祖父。她如何會忘卻祖父呢?再濃情的話語也無法表達她內心的哀傷,所以不若平淡。我覺得,她是把所有的情感都隱藏在了字里行間,而這樣的淡然,讀來,卻另有一種深沉的哀傷。

  “我家的院子是荒涼的。”蕭紅在書中不止一次地說。雖然在那院子里樣樣都有,可那還是寂寞的。蕭紅出生時,祖父已經六十多歲了,家中只有祖父最關心她。蕭紅用輕淡詞句,襯出了那樣一個冰冷、令人窒息的年代。她的童年是這樣,她的人生,也是這樣,令人嘆息,又是如此悲壯。

  “逆來順受,你說我的生命可惜,我自己卻不在乎。

  你看著很危險,我卻自己以為得意。

  不得意怎么樣?人生是苦多樂少。”

  好在,一個時代已經遠去,另一個時代已經到來。

作者:折桂七8班 何佳妮
公眾號:微語塘

本文為原創(chuàng)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3931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