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xué)習(xí)啦 > 在線閱讀 > 讀后感 > 史鐵生散文選讀后感3篇

史鐵生散文選讀后感3篇

時間: 樂平653 分享

史鐵生散文選讀后感3篇

  史鐵生散文選讀后感1

  第一次讀史鐵生的散文是他的《我的夢想》。在此之前,我一直覺得散文總是十分晦澀,好似霧里看花,叫人讀不懂,對散文實在是沒有好感。但是《我的夢想》卻帶給我另一種感受,沒有虛情假意,沒有矯情做作,樸實的語言直達心靈。從此,我記住了史鐵生。

  暑假開始了,時間比較充裕,閑來無聊,便在此捧起了這本《史鐵生散文》??赡苁窃谇嗄陼r突如其來的下肢癱瘓讓他對人生產(chǎn)生了更多的疑惑,更多的思考,在他的文章里,常常是一個問題連著下一個問題。這些問題串起了文章,雖然這些問題并不都能夠得到解答,有時甚至?xí)l(fā)現(xiàn)自己又回到了原點,但這并不妨礙你在跟隨文章一起思考的過程中得到自己的收獲。

  不可否認的是,他的許多文章我還是讀不懂,但在閱讀的過程中,我難得地感覺到了放松與平靜。一味地讀小說,那些或驚險、或離奇、或喜或悲的故事已經(jīng)讓我們的心靈過于沖動,過于敏感。不如暫時放緩腳步,靜下心來讀一篇這樣的文章,放松一下,也為下一次啟程做好準備。

  關(guān)于史鐵生的散文,最喜歡的應(yīng)該是《好運設(shè)計》了。如果我擁有一個完美的人生該多好啊。這樣的夢想想必每個人都做過,但像作者這樣規(guī)劃得如此詳細的卻是不多見。然而,當你順利地擁有一切時,生命似乎就失去了它的意義。于是,之前的“好運設(shè)計”一項項地被推翻,“設(shè)計”了半天,到頭來卻發(fā)現(xiàn):享受現(xiàn)在、熱愛生命、注重過程,這才是完美的人生。這個結(jié)尾可以算是俗了,但之前的鋪墊卻讓這一切顯得順理成章,而且富有內(nèi)涵。

  這本書我讀的很慢,也不需要讀得快,慢慢地讀,細細地思考,才會有所收獲。

  細細品味,一定大有收獲……

  史鐵生散文選讀后感2

  前幾天去舊書店淘書,買了一本《史鐵生散文》。于我,一個從小就對語文不感冒的人來說,買散文倒是件稀罕事。說到從理科轉(zhuǎn)文科,好象是大學(xué)之后的事。其實,高三的時候,就對散文之類的挺感興趣了。那個時候在準備高考,幾乎每天都要做閱讀訓(xùn)練。讀的文章要么是大家的作品,樸實無華卻含義雋永;要么是不出名的人寫的,辭藻華麗而形式精美。我漸漸的能從文中體會點兒什么、參悟點兒什么,語文成績也越來越好了。其實,一直以來,語文課本上的文章都是經(jīng)典之作;其實,按道理說,我應(yīng)該很早之前就愛上閱讀。也許是課文后面的“背誦全文”讓我心生抵觸,也許是歸納中心思想的教育讓我只感到枯燥,總之,相比于對趣味數(shù)學(xué)的熱愛,語文確實受到了我的冷落。也因此,我一直都是個偏科的學(xué)生。語文和數(shù)學(xué),兩大最最基礎(chǔ)的學(xué)科,少了其中任何一科,都只能是個瘸子。如果說數(shù)學(xué)帶給人的是縝密和智力,那么語文帶給人的則是細膩和智慧。好的文章,應(yīng)該拋卻雜念,用心來讀。

  “她出去了,就再也沒回來。”

  ——《秋天的懷念》

  文章很短,但是卻把母親的形象刻畫得入木三分。對于史鐵生來說,應(yīng)該沒有一個人比母親更重要了吧。但是,直到失去了,他才后悔,怎么以前一直都沒發(fā)現(xiàn)。

  “上帝從來不對任何人施舍‘最幸福’三個字,他在所有人的欲望面前設(shè)下永恒的距離,公平地給每一個人以局限。如果不能再超越自我局限的無盡路途上去理解幸福,那么史鐵生的不能跑與劉易斯的不能跑得更快就完全等同,都是沮喪與痛苦的根源。”

  ——《我的夢想》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jīng),人人都有自己的不幸。在史鐵生看來,劉易斯應(yīng)該是最幸福的人了,但是他也有他的不幸。這不是站著說話不腰疼,也不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圍城,確確實實是每個人都會有的感覺。什么是幸福?幸福不是像別人那樣,而是不斷的超越自己。有多少人能如史鐵生一般的達觀,難怪人們都說,雖然史鐵生的身體是殘疾的,但是卻沒有人比他的精神更加健全。

  “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jié)日。”

  “人真正的名字叫作:欲望。”

  “只是因為你還想活下去,你才不得不寫作。”

  ——《我與地壇》

  這些話,怎么看都像是出自馬克斯·韋伯之口。你不用急著死,那是早晚的事。你一定想活,那就是欲望。人的名字叫欲望,在欲望的支配下,人怎么才能自由?只有把欲望當作目的,而不是手段。你想活著,就別為自己找那些個冠冕堂皇的理由,否則你就是活著的奴隸。你活著是為了什么嗎?不,是為了活著而必須做點什么?;钪皇菫榱藢懽?,活著不是為了功名,活著不是手段,活著本身就是目的。如果你真想寫作,那就把寫作業(yè)當作目的吧,它也不應(yīng)該是活著的手段。把目的本身當作手段,人才能自由。

  “苦盡甜來,對,這才是最為關(guān)鍵的好運道。”

  “過程!對,生命的意義就在于你能創(chuàng)造者過程的美好與精彩,生命的價值就在于你能夠鎮(zhèn)靜而又激動的欣賞這過程的美麗與悲壯。”

  ——《設(shè)計好運》

  其實,痛苦與快樂,其實都是挺好的??鞓返暮?,在于曾經(jīng)擁有;痛苦的好,在于即將得到。痛苦到了極端,也就只是剩下快樂了。我喜歡自虐,是因為自虐過后才能達到更上一層的快樂。純粹的快樂是沒有的,即使有也是無聊的。令人驚嘆的是,史鐵生居然可以如此有條理有邏輯的將這樣一個道理講清楚。

  生命在于過程。生命的起點是不能選擇的,生命的終點是無法改變的。我們所能決定的,唯有生命的過程。生活的全部意義,也在于過程。能夠有多少體驗,能夠有多少收獲,都在于過程。每多一份體驗,每多一份收獲,都是生命過程的成就。所以我喜歡讓心靈有各種體驗,酸甜苦辣,都嘗一遍。所以我愿意去嘗試任何新鮮事物,無論容易、困難、舒適、艱苦,都試一下。

  史鐵生散文選讀后感3

  讀過很多散文,但最喜歡的仍是史鐵生的《我與地壇》。那是他十五年來搖著輪椅在地壇思索的結(jié)果,文章中飽含了作者對人生的感悟,對親情的謳歌,樸實的文字間洋溢著作者心靈深處的情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優(yōu)秀作品。

  史鐵生在二十一歲時因腿疾回北京住院,從此他再沒有站起來,在人生最狂妄的年齡忽地失去了雙腿。這慘痛的災(zāi)難降臨到了他頭上,對一個年輕的生命來說如雷轟頂。用他自己的話說是“曾一連幾個小時專心致志地想關(guān)于死的事情”,在經(jīng)歷了一次次心靈與死神的斗爭之后,他最終拒絕了死亡。是母親的愛喚起了他的意志,他決定把自己的心變成一片沃土,母親已在這片沃土上灑下了第一把種子。然后,是一對老夫婦、一個唱歌的青年、女教師、長跑運動員、弱智的女孩……無數(shù)次給作者鼓勵和感動的人無心地創(chuàng)造了一片生命的森林,作者在這里找到了生命的意義,堅強地走了過來。生命對于我們每個人來說,都只有一次,對于這僅有的一次,我想我們應(yīng)該好好把握。誠然,人生難免有許多坎坷,但這不應(yīng)成為逃避生活的理由,又有哪個人的一生是一帆風順的呢?與其悲傷痛苦,草率結(jié)束自己的生命,何不將它看作是生活賜予我們磨練自己的機會呢?不經(jīng)歷風雨怎能見彩虹,正是有了這些磨練,才使我們體味到人生的樂趣。我們應(yīng)該懂得熱愛生命,重視生活的磨練,體驗友愛、負責、學(xué)會珍惜自己,省悟生命的意義與價值。古人尚知“留須蓄發(fā)”,謂之“父母所賜”,我們當代青年又豈能不珍惜自己的生命?尊重生命,是一個生命最起碼的責任;尊重生命,是一個生命對他的母親的敬重。

  史鐵生沒有放棄自己的生命,頑強地走了過來,文壇上多了一個新秀。當他的第一篇文章被發(fā)表的時候,他想與母親分享快樂,但母親沒有留下過什么雋永的誓言,或要恪守的教誨,只是讓他活下去,簡簡單單真正做到善待生命。作者感受到了母親堅忍的意志和毫不張揚的愛。很遺憾的是,他的母親再也不知道了,已經(jīng)永遠在天涯守護著他。

  我們的生活又何嘗不是如此呢?在很多東西失去后才懂得珍惜,才知道他的珍貴,但有時已經(jīng)晚了。對待自己的父母更是如此。“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引自《韓詩外傳》),何必要讓自己感到悔恨時才醒悟呢?還是父母在身邊的時候,對他們好一點,狼且有反哺之事,何況人呢?且父母在乎的也不是你對他們多好,而是希望你過得好。文中作者多次問到:“我為什么要活著?”我在自己內(nèi)心深處回答的是:為了母親,為了親人,為了自己的夢想,為了自己未盡的責任。

  其實史鐵生在文中不但寫了自己感受到的母愛,還有老夫妻間的恩愛,兄長對弱智女孩的關(guān)愛以及作者對女工程師的敬愛等等,這些豐富的感情足以升華人的心靈,拉近人的距離,溫暖社會關(guān)系,這些都是生命的意義,都是讓人堅強的理由。文中充滿了對生命意義的思索,對生命目標的探尋,鼓勵人們善待生命,善待生活。

351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