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讀后感
巴金是一位有熱情、有進步思想、有獨特藝術風格的文學巨匠之一。讀了他寫的家小說,大家寫了哪些感想?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精心為你整理家讀后感,一起來看看。
家讀后感800字
讀完這本書,我有許多感悟。這是一本很好的書,我十分喜愛它。相信大家都知道并且都讀過這本書,故事的內容就不需要介紹了。
看完這本書后,特別是了解了巴金的生平后,我真的覺得書中的覺慧與巴金本身十分相似。
殘酷的現(xiàn)實確也教育了青年巴金:母親死后四個月,二姐就患“女兒癆”死了。她性情溫和,從小熟讀《烈女傳》,她學到了許多封建“婦道”,知道作為女人,要順從一切,忍受一切。那本書里,有個寡婦因為陌生的男子拉了她的手,她便把自己的手砍掉;有個王妃,官里起火,她甘愿燒死,也不出來,因為怕失體面。二姐熟讀這本書后,顯得與她年齡不大相符的沉默與憂郁。祖父生日的三天后,她的生命就結束了。
大哥的處境十分困難,巴金是非常了解的。大哥本來與一個從小在李家走動的巴金表姐很好,但是這門親事后來沒有成功,他用在祖宗神位前拈紙團的辦法,選中了另一個姓張的姑娘。大哥心事成虛話,雖滿肚委曲,但也沒有反抗,也從不曾想到反抗。后來祖父死了,恰好這時大嫂懷孕,臨盆在即,這就成為叔嬸們打擊他們的可趁之機,他們一方面在祖父靈堂前提出分遺產,一方面又認為祖父去世不久,長房在服孝期間,在家生孩子,將與祖父在天之靈相沖,因而竟然要求大哥送妻子到城外一個偏僻的鄉(xiāng)村去生產,說離開家里越遠越好。
大哥在大家庭中與長輩因循、敷衍、妥協(xié)、服從慣了,并不能接受巴金兄弟要讓大嫂留下來在家生產的建議。他最后還是拿著衣被陪著自己的夫人上轎,到城外把孩子生了下來。雖然,大嫂并不像《家》里的瑞玨那樣難產而死,但當孩子彌月以后,大嫂抱著孩子回家,巴金看著叔嬸們臉上所顯露勝利者虛偽表情,愈益增加了他對這個大家庭的憎厭。
巴金是覺慧嗎?高家的悲劇源于李公館經(jīng)歷的悲劇;鳴鳳、瑞玨、梅表姐這些悲劇人物的誕生,是巴金從李家悲劇生活的經(jīng)歷中提煉出來的,這是因為巴金所感受到的不僅僅是個人的悲劇,他感受的是一代人的悲劇。正是巴金在封建大家庭中經(jīng)受了大量的心靈折磨以后,最后才演化成了小說《家》中覺慧的決心和眼淚。他比覺慧看到的更廣,也更深。
可以說巴金的《家》是他對自己的家族生活的記敘和諷刺。
家讀后感900字
在寒假期間,我閱讀了巴金先生的著作《家》。這本書帶給我很大的啟發(fā),書中的覺慧生動形象,作為一類人的代表,他的形象扎根于很多讀者的心中。
但在我眼里,他有的只是勇敢與年輕。有時他“不識時機”的幼稚行為,卻讓他的“家”更加混亂。
雖然,“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雖然,“理想,是生命的綠洲。”但是“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覺新不懂得循序漸進,積沙成塔,從小家開始改變。想一下就改變一個延續(xù)了幾千年的思想,可能嗎?
在軍閥壓迫的時期,他不知能屈能伸;在家里出了亂子后,他依然把同學帶回家討論怎樣反抗封建勢力;在大哥覺新一再規(guī)勸他,提示他時,他卻反過來怒斥覺新沒有堅守自己的理想,屈服于封建舊觀念;在他們的報社被查封后,他不顧覺新的處境,將報社搬入他大哥管轄的商場,當紙包不住火,他的報社最終被軍閥發(fā)現(xiàn)后;他卻斥責一直幫助他隱瞞家人,暗中幫助他的大哥,懷疑是大哥告密。
他在為自己所謂的理想而奮斗時,沒有顧慮到他的行為會給自己的“小家”惹上多大麻煩,他有的只是理想,卻沒有看到責任,一個人對家的責任,他責備大哥,卻不曾考慮他的感受。
覺新一個人扛起一個大家,有的不僅僅是責任感,還要有勇氣,有勇氣去舍棄自己的理想,拋棄美好的前程。覺新雖然是被逼的,但他卻沒有逃避現(xiàn)實,勇敢地接下了一個將要四分五裂的家。世界上有許多事情必須做,但你不一定喜歡做,這就是責任的涵義。
我依然認為覺新并沒有放棄自己的夢。歌德曾說過:“尚未實現(xiàn)的崇高目標,要比伸手可得的渺小的珍貴得多。”他暗中幫助覺慧,他想一點一點的改變這個社會,慢慢地讓人們接受新思想,漸漸地讓舊封建觀念沉入人們的心底,他雖然這樣做不會很快的看見成效,但這比覺慧的想法甚至做法要妙的多。
雖然他的沉悶少語的個性造成了無人理解他,體諒他的結局,他在很多人眼里是軟弱的,是屈服于封建的,是惟命是從的,但他在我眼里卻是一個堅強勇敢的男子漢。因為他挑起了最折磨人的擔子。盡管這份責任有時使他厭煩,但不履行責任,只能是懦夫,不折不扣的廢物。
也許夢與責任是不可能同時存在的,但無論選擇誰,都必須要有勇氣。
家讀后感1000字
巴金,作為現(xiàn)代著名作家,在中國文學史上留下了不少杰出的作品,以愛情和婚姻糾葛為主要線索的《家》是激流三部曲之一,是這位文學大師的代表作。
小說《家》真實地描寫了高公館這個“詩禮世家”“同世同堂”的封建大家庭的沒落分化過程,揭露了封建制度的腐朽本質,控訴了封建家族制度,封建禮教和封建迷信的罪惡,頌贊年輕一代的反抗斗爭精神。
小說覺慧,覺民,覺新三兄弟在愛情婚姻下的不同遭遇。主人公覺慧是一個充滿朝氣的叛逆者形象,以及其二哥覺民都是在五四思潮下的覺醒,體察到封建家庭的虛偽、黑暗和腐朽。他們追求先進的思想,關注時事,積極參加反封建活動,他們渴望自由的愛情,討厭封建的家庭婚姻,討厭連自己的婚姻都要被束縛,討厭將自己的感情葬送在封建禮教中,就像覺慧與丫頭鳴鳳,明知道身份地位懸殊,卻還是不顧世俗的眼光相互愛著,甚至當馮樂山要娶鳴鳳做姨太太時,她寧愿投河自盡也要捍衛(wèi)自己的愛情。而覺民與琴都是典型的先進青年,在他們見證了覺新、覺慧慘痛的愛情經(jīng)歷后決定奮力一搏,到最后終于贏得了他們的自由。而大哥覺新是一個典型的人物形象,甚至現(xiàn)在的話說,他有著人格分裂癥,他不滿舊家庭的專制,然而作為長子長孫的他,又加上受封建禮教較多的約束,他養(yǎng)成了委屈求全懦弱順從的性格。他不敢大膽反抗,義無反顧,以至于不能與自己喜歡的梅芬結婚,更是將溫柔賢惠,善解人意的妻子瑞玨推向了死亡地帶。
小說中還刻畫了許多鮮明的人物形象,如接受封建禮教安排的婚姻,最終郁郁寡歡,絕望而死的梅芬;頑固封建,完全淪為封建禮教奴隸的高老太爺;溫柔賢淑,通情達理,因高老太爺?shù)乃蓝岬揭巴獯a,最后因難產而喪命的瑞玨……這些都是在批評無情的封建禮教所帶給社會的黑暗。在那樣的社會中,人們看不見光明,看不見希望,人們每天過著行尸走肉的生活,唯有新思潮,新思想才能帶領人們走出這個可怕的牢籠,就像主人公覺慧一樣為了掙脫這個牢籠,到最后舍棄從小長大的家,遠赴他鄉(xiāng)追求自己想要的光明,他的這份追求新思想,新事物,敢于探索,敢愛敢恨的熱情和毅力值得我們學習。
讀了《家》之后,我不得不佩服巴金先生對現(xiàn)實生活的體會之透徹,更能將這種現(xiàn)實生活展現(xiàn)在他的小說中,那么的清晰,真不愧獲得“人民藝術家”的稱號,《家》也不愧是中國文學的瑰寶。
家讀后感相關文章:
2.家讀后感
3.讀后感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