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二經濟學故事讀后感
王二經濟學故事讀后感
王二經濟學故事讀后感,新鮮出爐,歡迎來這里圍觀。在這里,學習啦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王二經濟學故事讀后感,希望你喜歡。
王二經濟學故事讀后感篇一
起初捧起這本書是因為我舅舅的推薦,我向來對經濟學一類讀物很少涉獵,更多的是望而生畏。原因是曾經研讀的經濟學科類專業(yè)課都似曾相識般的艱難晦澀。遂在網(wǎng)上查看書評,定位于大眾經學讀物,書評中寫道:“把本來深奧枯澀的經濟學原理活靈活現(xiàn)地呈現(xiàn)給普通讀者。”
隨著近些年GDP、CPI和基尼系數(shù)一類經濟學詞匯通過各類媒體在我們面前頻頻曝光,而通貨膨脹和貿易順差這些經濟學現(xiàn)象也漸漸呈現(xiàn)在我們生活中。抱著能從作者講的故事里真正窺探到上述的秘密的心態(tài)利用春節(jié)這幾天讀完此書。
整本書對我這等門外漢來說,其專業(yè)知識高深與否是沒辦法評論的,但卻可以從中讀出作者將抽象理論日常化,每篇以王二為主人公利用簡單的故事開頭,深入淺出娓娓道來。更多的是它重新體現(xiàn)了一個完整的知識認識的過程,從不同角度思考,拋開事物外在,洞悉事物本質,并找到其根結。
由于學科的一貫的程式和模型,所以讓我們很難理解并排斥著,記的上人力資源管理理論課,我很喜歡那個講師的風格:“課本上就是把現(xiàn)實的運作規(guī)律抽象化,就是要把簡單的事情說的復雜,而我在這就是把抽象理論還原現(xiàn)實,就是把復雜的事情說的簡單,如何把理論說的簡單就需要或真實或杜撰一個故事。”正是那一個個的故事讓我欣欣然的面對一個個困惑和混淆的的道理。
要把簡單的事情說得復雜,這不容易。但若要把復雜的事情說得簡單,就更不容易,既需要有對于復雜現(xiàn)象的透徹理解,也需要有非常高超的表達技巧。這讓我設想在培訓方面發(fā)展除了需要扎實的理論,更多的是如何能更有趣的去傳授,而大家最能接受的是以具體的情節(jié)作為載體的邏輯,就是輕輕松松,明明白白的講故事。
還有另外一個最大的受益就是對思想的啟發(fā),任何偏執(zhí)的狹隘的觀察都無法產生客觀公正的認知,我們的思維早被植入太多的“眼見為實”,且扎根發(fā)芽、錯綜復雜的交織成了自我運作的“事物表層體系”,已經無法透過這層表象去思考,要么附庸,要么偏執(zhí)。
伴著一波波的房妹表叔轟炸著我們的底線,讓國人的仇富情結又再次達到一個高峰,更讓我們片面的認為拉大國內貧富差距的都是貪官、奸商和官商勾結,未讀此書之前的我曾在天涯回帖偏激的歸結于造成這種現(xiàn)象主要的原因是某人的“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理論。讀了其中一篇《王二的財路和收入不平等的治理》,透過作者嚴密的邏輯可以看到透過這些表象去尋找根結所在。這其中一部分是市場化進程中的必然結果,有著積極肯定的一面,切不可沒有絲毫可取之處而全盤否定,又有一部分是不合理的發(fā)生,追尋到這部分的根結并設法消除不合理的土壤和環(huán)境。
讓我想起最近看的一部講述關于兒童成長的印度電影,記憶猶新的是阿米爾·汗扮演的美術老師發(fā)現(xiàn)了有學習障礙的小伊夏并幫其找回自己,有段和他父母的對話:“我們很容易發(fā)現(xiàn)發(fā)燒的表象其背后的原因是感冒,但卻把調皮一味歸結于對待學習的態(tài)度問題。”
世間的現(xiàn)象不但其本身結構復雜,還往往挾著滾滾塵沙迷離我們視線,當被弄的暈頭轉向時,不妨靜下心來去觀察始末,切忌不加思考、偏執(zhí)己見,人云亦云,同時聽取不同的聲音,客觀的思考,拋棄事物外在,洞悉事物本質。
王二經濟學故事讀后感篇二
《王二的經濟學故事》2012年7月出版的,可能是當年的暢銷書吧,好像銷量不大好,現(xiàn)在很多新華書店都還在賣,前端時間看到時寒冰發(fā)了本新書,還有送這本書的活動呢。然后查了下作者郭凱,號稱哈佛經濟學博士生,總共出了兩本書,估計是靠寫博客“人渣經濟筆記”出名的,《環(huán)球人物》2012年還作過一個專訪,稱33歲的安徽人郭凱是北大的經濟學碩士、哈佛的經濟學博士。畢業(yè)后曾供職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去年回國,在中國人民銀行工作。工作之外,郭凱還是《華爾街日報》中文版最受歡迎的專欄作家。好像自從出了這本書后,就從地球上消失了,博客也不更新了,也沒啥新的新聞了,不知道啥情況。
一時心血來潮挑了這本書來看,看完覺得還有點意思,描述的主要是2010-2012年的事情,有點脫節(jié),不過看看以前的故事也有點意思,畢竟歷史是會重現(xiàn)的嘛。主要還是能增長點知識,可以看清一些社會經濟現(xiàn)象,比如外匯儲備,收入分配,貨幣政策之類的,通過故事的方式來描述,講得比較淺顯易懂,其實是引導你從常識來認識目前的經濟現(xiàn)象,還值得一讀。
既然是從《華爾街日報》中文版的專欄文章中匯集而成的一本書,注定其內容有點廣,和實時結合比較緊密,從收入分配、稅收社保、房產政策、匯率、貨幣、經濟政策到經濟發(fā)展模式和國際交往之類。細細琢磨起來還有挺多內容的。選幾個主題來總結下吧:
國際交往:關于國際交往,這里的描述和芮成剛的《虛實之間》中的描述比較接近,原來中國的國策是外邊的事情少關注,埋頭做好自己的發(fā)展,現(xiàn)在國際地位不一樣了,需要對自己重新定位了,要在國際上發(fā)出更多中國的聲音了,在承擔更多責任的同時也積極參與游戲規(guī)則的制定,在制定相關經濟政策的時候也需要更多考慮對其他國家的影響了。
同樣國際之間合作是主流,交易過程實際上就是購買服務的過程,現(xiàn)在是個全球化的社會,需要國際間的分工,各種貿易保護主義都是不合時宜的,78年以前啥東西都自力更生的方式是不可取的,順差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是中國享受的服務(買的東西)太少,外資在國內合法的收入應該得到保護,政府的作用是保證外資和內資享受同等待遇。
經濟發(fā)展模式:以前的GDP至上的發(fā)展模式還是存在太多問題,掩蓋了很多經濟結構上的問題,以前的政策都是采用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的方式,缺乏經濟結構調整的勇氣和魄力,更加注重可持續(xù)發(fā)展,這個是目前存在最大的問題。所謂中國模式很多還是借鑒了華盛頓共識等成功經驗,不能拋棄這些成功經驗,而片面的認為類是政府干預等實際上是錯誤的措施作為這些年發(fā)展成功的經驗。
經濟政策:政府應該有信用,政策不能朝令夕改,同時也不能順應某些人的利益。
收入和分配:關鍵是制定公平的規(guī)則,為低收入人群提供保障。
稅收和社保:略。
房產和人口:還是要市場發(fā)揮作用。
匯率和貨幣政策:匯率和貨幣政策還是要逐步放開。這部分寫的不錯,值得重點看看。
王二經濟學故事讀后感篇三
王二是虛構的人物,是著名作家王小波筆下的一個名字。
在本書里,他一會兒是佃農,一會兒是進城的打工仔,一會兒又搖身一變,成了小企業(yè)老板或寫字樓里的小白領,總之,他是中國普通大眾中的一員。王二買火車票,賣糧,買地,蓋房子,裝修,記賬,打工,開公司,上三險一金,去香港打醬油……透過王二時而平淡、時而光怪陸離的故事,作者把中國重大的經濟問題信手拈來,把本來深奧的經濟學原理活靈活現(xiàn)地呈現(xiàn)給讀者。小到超市購物,大到買房置業(yè),我們每天都在做出經濟決策,朦朧中也都感覺到自己的決策受國家政策的影響,但究竟是如何受到影響的,并不是每個人都清楚。比如,該不該對月餅征稅?房地產的限購令和限價令會給我們帶來福利嗎?人民幣升值讓普通人的財富增加還是縮水?中國外匯儲備越來越大,對老百姓來說是好事還是壞事?這樣的問題,經濟學家也未必全搞得清楚,更別提給大眾說明白了。郭凱卻用王二的故事輕松地說清楚了,他具備那種洞穿池底的本事。
我覺得此書對于大眾讀者和經濟學界來說,本書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高品質的經濟學暢銷好書,能夠帶來思想的啟發(fā)和閱讀的快樂,以及做出更加理性經濟決策的能力。
王二經濟學故事讀后感相關文章:
3.觀后感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