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xué)習(xí)啦 > 在線閱讀 > 讀后感 > 命若琴弦讀后感

命若琴弦讀后感

時間: 木蘭832 分享

命若琴弦讀后感

  命若琴弦,真的是這樣嗎?下面是學(xué)習(xí)啦小編給大家準(zhǔn)備的命若琴弦讀后感,僅供參考!

  命若琴弦讀后感篇一

  小說的開頭這樣寫道:莽莽蒼蒼的群山之中走著兩個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后,兩頂發(fā)了黑的草帽起伏躦動,匆匆忙忙,像是隨著一條不安靜的河水在漂流。無所謂從哪里來,也無所謂到哪里去,每人帶一把三弦琴,說書為生。

  那懷了一生的期望的老瞎子,只為師傅留下的那張在琴里的藥方,為了能夠看一眼這個明亮的世界,他堅忍地漂泊了一生,雖然中間有過迷茫,琴聲煩躁不安,像是年年曠野里的風(fēng)雨,像是日夜山谷中的溪流,像是奔奔忙忙不知所歸的腳步聲。但是,他仍然堅持著彈斷了一千根琴弦,但是,最后,他發(fā)現(xiàn),這張藥方是張白紙的時候,終于懂了什么是命,為什么師傅說“咱們的命就在這琴弦上”。老瞎子的心弦斷了,他不想再動彈,吸引著他活下去,走下去的東西驟然消失干凈,就像一根不能拉緊的弦,再難彈出賞心悅目的曲子。他的心弦斷了,身體里的一切都在熄滅。

  而小瞎子,心愛的姑娘嫁人,愛情的火焰也瞬間熄滅。他的心里也痛不欲生,為情所傷,問老瞎子:“干嘛咱們是瞎子!”“就因為咱們是瞎子。”師徒的簡短話語摻揉了多少心酸與無奈。對于他們是瞎子的事實,他們能做的就是接受它。不能改變,也沒法改變,身理上的缺陷為他們帶來多少不便,甚至愛情都不能像普通人一樣。

  其實,人生就是如此。在人的一生之中,摻揉了許許多多的無奈與痛苦,在人力無法改變的時候,我們?nèi)绾螆詮?qiáng)的走下去呢?人活著,就要有目標(biāo),有希望,有信念,有前行的動力。當(dāng)全世界都誤會你的時候,你仍然可以一步步的走下去。不管對這個世界有多失望,你仍然可以笑著拍拍自己的臉,對自己說聲,堅持下去!人可以在物質(zhì)生活上追求不用太刻意,可是,精神世界一定要豐富多彩,一定要強(qiáng)大,要有自己的精神支柱。給自己一個可以一直堅持走下去的理由。不怕天不怕地不怕死,可是,就怕一個人沒有目標(biāo),沒有追求,沒有活下去的動力。這樣的人活著有何意義?必須找到支撐我們走下去的動力,也就是如何將心弦繃緊,因為只有彈唱出熱情、充滿活力的心曲,才能使我們即使在無奈與痛苦的時期也能活出自己的精彩。

  也許有人說,虛設(shè)的目的又有什么意義呢?也許我們一輩子也不可能實現(xiàn),到頭來也是一場空,也許只能像老瞎子那樣傷心與失望。是的,當(dāng)老瞎子發(fā)現(xiàn)那治盲藥方原來只是一張白紙的時候,把他那五十年來繃得緊緊的心弦一下子震斷了。可是,這就意味著他的這一生就沒有意義了嗎?不是的,雖然他最終也不能睜開眼看一眼這個彩色的世界,但是他的生命也不是沒有意義的。當(dāng)他穿梭于大山為村民們說書的時候,不僅“給寂寞的山村帶來了歡樂”,同時“這也是老瞎子最知足的一刻,身上的疲勞和心里的孤寂全忘卻”。確實,正是“他的一輩子都被那虛設(shè)的目的拉緊,于是生活中叮叮當(dāng)當(dāng)才有了生氣”。“重要的是從那繃緊的過程中得到歡樂”。當(dāng)我們站在生死邊緣的時候,回想這一生,也許你們會認(rèn)為“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勞碌一生不知為何。但是你們能知道你們曾經(jīng)體會過什么,得到了什么,也許是痛苦,也許是歡樂,是感動,是溫暖,能知道你們能為在世的人們留下了什么,也許是你的音容笑貌,也許是你的幫助、撒下的溫暖,那就已經(jīng)足夠了。“彈好了就夠了”……

  其實瞎子的瞎與各人自身的弱點是多么的相似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缺點與無奈,重點在于你是怎么對待它,怎么使你的不幸在心弦奏出的樂曲中淡化。在瞎子黑暗的世界里充滿了未知,但也充滿了幻想。我們剛出生的時候,不也是一無所知的嗎?那我們是怎樣在我們?nèi)松陌准埳厦枥L出自己的世界的呢?“其實人人都是根據(jù)自己的所知猜測著無窮的未知,以自己的感情勾畫出世界。每個人的世界就都不同”。聽過這樣一句話,其實人生就是一個圓,從起點出發(fā),最終還是回到原點。當(dāng)你一出生,你的圓就開始畫了;也許有的人畫的圓很大,也許有的人畫的圓很小,但這并不是重點,重點是在這個過程中你到底圈住了什么,這也是個人獨特的地方。

  小說的開頭“莽莽蒼蒼的群山之中走著兩個瞎子,一老一小,一前一后,兩頂發(fā)了黑的草帽起伏躦動,匆匆忙忙,像是隨著一條不安靜的河水在漂流。無所謂從哪兒來,也無所謂到哪兒去,每人帶一把三弦琴,說書為生。”和小說的結(jié)尾“莽莽蒼蒼的群山之中走著兩個瞎子,一老一小,一前一后,兩頂發(fā)了黑的草帽起伏躦動,匆匆忙忙,像是隨著一條不安靜的河水在漂流。無所謂從哪兒來、到哪兒去,也無所謂誰是誰……”,前后照應(yīng),使小說彌漫著一種宿命的味道,也不禁使人深思:人生也許就是一個圓,就是這樣周而復(fù)始的接受命運(yùn)的拷問。穿透力極強(qiáng),哲理性與思考性也在字里行間中不知不覺地浮現(xiàn)。

  人生,真是一幕大戲,曲曲流傳,唱的不過是同一曲,同一幕,人生的精彩,人生的奮斗,人生的跌宕起伏,是誰比誰更執(zhí)著?誰比誰更不開悟?不過是有些人勇于承擔(dān),有些人善于逃避。承擔(dān),總有承擔(dān)的原因,逃避,總有逃避的理由,不管怎樣,人總要給自己目標(biāo)和期待。

  人的命就像這琴弦,拉緊了才能彈好,彈好了也就夠了……

  命若琴弦讀后感篇二

  “無所謂從哪里來,也無所謂到哪兒去”,《命若琴弦》告訴我:這就是人生。

  史鐵生先生筆下的《命若琴弦》的開頭如是描述:“莽莽蒼蒼的群山之中走著兩個瞎子,一老一小,一前一后,兩頂發(fā)了黑的草帽起伏躦動,匆匆忙忙,像是隨著一條不安靜的河水在漂流。無所謂從哪兒來,也無所謂到哪兒去,每人帶一把三弦琴,說書為生。”一個簡潔的開頭,卻充滿了思考性和哲理性。

  在文章的開頭,故事已經(jīng)成形:兩個瞎子,一老一少,穿梭在群山之中,每人帶一把三弦琴,說書為生。他們一前一后走在迂回的山路上,也一前一后走在人生的崎嶇小道上。一前一后,小瞎子正沿著老瞎子的腳印向前走!

  在野羊坳,小瞎子重演了老瞎子曾經(jīng)的傷痛:一個受到命運(yùn)不公對待的有生理缺陷的人未必就能得到命運(yùn)的同情,他們所謂的愛情也只是曇花一現(xiàn),注定是一個悲劇——蘭秀兒最后嫁給了別人。而老瞎子也經(jīng)歷了他師傅曾經(jīng)經(jīng)歷過的被崩斷心弦的痛苦時刻:苦苦堅持彈斷一千根琴弦,取出治盲藥方,為的就是看一眼這個他從沒見過的世界,可是事實是殘酷的,說了一輩子的書,最后才發(fā)現(xiàn)那治盲藥方原來是一張白紙,但同時他深深地體會到了他師傅曾經(jīng)的良苦用心——“咱這命就在這幾根琴弦上”。于是,我們看到的是:老瞎子踩著老老瞎子的腳印,小瞎子又踩著老瞎子的腳印,小小瞎子又踩著小瞎子的腳印,就這樣一步一步的走下去。于此,我們不得不稱贊構(gòu)思的巧妙,它讓我們看到了一個瞎子的一生,許許多多瞎子的宿命,現(xiàn)實的殘酷與命運(yùn)的無奈。

  “干嘛咱們是瞎子!”“就因為咱們是瞎子。”師徒的簡短話語摻揉了多少心酸與無奈。對于他們是瞎子的事實,他們能做的就是接受它。至于怎么來接受已成為事實的事實就得看你怎么看,怎么想,怎么選了。“一根琴弦需要兩個點才能拉緊。心弦一也需要兩個點——一頭是追求,一頭是目的——你才能在中間這緊繃繃的過程上彈響心曲。”這時就看你愿不愿意為自己的心弦設(shè)定兩個端點了。目的本來沒有,這需要我們來虛設(shè)。“目的雖是虛設(shè)的,可非得有不行,不然琴弦怎么拉緊;拉不緊就彈不響”。如果目的不明確,心弦就拉不緊,那么心曲又如何奏響呢?

  其實,人生就是如此。在人的一生之中,摻揉了許許多多的無奈與痛苦,在人力無法改變的時候,我們?nèi)绾螆詮?qiáng)的走下去呢?那就必須找到支撐我們走下去的動力,也就是如何將心弦繃緊,因為只有彈唱出熱情、充滿活力的心曲,才能使我們即使在無奈與痛苦的時期也能活出自己的精彩。也許有人說,虛設(shè)的目的又有什么意義呢?也許我們一輩子也不可能實現(xiàn),到頭來也是一場空,也許只能像老瞎子那樣傷心與失望。是的,當(dāng)老瞎子發(fā)現(xiàn)那治盲藥方原來只是一張白紙的時候,突然地他那黑暗的世界,他那只靠想象描繪出來的世界山崩地裂,把他那五十年來繃得緊緊的心弦一下子震斷了??墒?,這就意味著他的這一生就沒有意義了嗎?不是的,雖然他最終也不能睜開眼看一眼這個彩色的世界,但是他也不是白活的。當(dāng)他穿梭于大山為村民們說書的時候,不僅“給寂寞的山村帶來了歡樂”,同時“這也是老瞎子最知足的一刻,身上的疲勞和心里的孤寂全忘卻”。確實,正是“他的一輩子都被那虛設(shè)的目的拉緊,于是生活中叮叮當(dāng)當(dāng)才有了生氣”。“重要的是從那繃緊的過程中得到歡樂”。當(dāng)我們站在生死邊緣的時候,回想這一生,也許你們會認(rèn)為“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勞碌一生不知為何。但是你們能知道你們曾經(jīng)體會過什么,得到了什么,也許是痛苦,也許是歡樂,是感動,是溫暖,能知道你們能為在世的人們留下了什么,也許是你的音容笑貌,也許是你的幫助、撒下的溫暖,那就已經(jīng)足夠了。“無所謂從哪里來,也無所謂到哪兒去”,“彈好了就夠了”。

  這時,不禁令我們想到:其實瞎子的瞎與各人自身的弱點是多么的相似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缺點與無奈,重點在于你是怎么對待它,怎么使你的不幸在心弦奏出的樂曲中淡化。在瞎子黑暗的世界里充滿了未知,但也充滿了幻想。我們剛出生的時候,不也是一無所知的嗎?那我們是怎樣在我們?nèi)松陌准埳厦枥L出自己的世界的呢?“其實人人都是根據(jù)自己的所知猜測著無窮的未知,以自己的感情勾畫出世界。每個人的世界就都不同”。盲區(q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只是站在原地不敢也不愿意向前踏出一步,只能局限于眼前的黑暗——描繪出來的也只能是黑點,只是在原地害怕與失望。已成為事實的事實,害怕與失望、抱怨又能改變什么呢?我們能做的就是將心弦兩端的點設(shè)好,將心弦繃緊,奏出屬于你自己的生命獨特之曲。這樣才能在黑暗中、在絕望中,找到指明燈,找到動力,帶領(lǐng)我們走出黑暗、走出絕望,繼續(xù)生命之途。記得有人跟我說過:其實人生就是一個圓,從起點出發(fā),最終還是回到原點。當(dāng)你一出生,你的圓就開始畫了;也許有的人畫的圓很大,也許有的人畫的圓很小,但這并不是重點,重點是在這個過程中你到底圈住了什么,這也是個人獨特的地方。怎么才能圈住屬于你的精彩呢?也許我們可以在某一線段(人生的某一時期)設(shè)置兩個端點,完成一個再接著另一個,也許這樣我們能走得更遠(yuǎn),圓畫得更大,圈住的東西更多,收獲到的也更豐富多彩!

  小說中除了內(nèi)容讓我們沉思,哲理性的句子讓我們思考外,它的結(jié)構(gòu)之美也是讓我們陶醉的!

  小說的開頭“莽莽蒼蒼的群山之中走著兩個瞎子,一老一小,一前一后,兩頂發(fā)了黑的草帽起伏躦動,匆匆忙忙,像是隨著一條不安靜的河水在漂流。無所謂從哪兒來,也無所謂到哪兒去,每人帶一把三弦琴,說書為生。”和小說的結(jié)尾“莽莽蒼蒼的群山之中走著兩個瞎子,一老一小,一前一后,兩頂發(fā)了黑的草帽起伏躦動,匆匆忙忙,像是隨著一條不安靜的河水在漂流。無所謂從哪兒來、到哪兒去,也無所謂誰是誰……”,前后照應(yīng),使小說彌漫著一種宿命的味道,也不禁使人深思:人生也許就是一個圓,就是這樣周而復(fù)始的接受命運(yùn)的拷問。穿透力極強(qiáng),哲理性與思考性也在字里行間中不知不覺地浮現(xiàn)。

  “他本來能彈上一千根,可他記成了八百。要不然他就能彈斷一千根。”與“是一千二我沒彈夠,我記成了一千。”相互映襯,從而彌散出一種悲涼與無奈,不禁讓人流下同情的淚水,也深深體會到老瞎子的良苦用心,同時也緊扣主題——命若琴弦。

  總的來說,《命若琴弦》給我們展示了文學(xué)之美,也為我們帶來了對人生、對生命、對命運(yùn)的思考……

  命若琴弦讀后感篇三

  最近利用上下班的零散時間讀了史鐵生寫的《命若琴弦》,草草讀完之后,心里卻萬分糾結(jié):每每在不經(jīng)意間回想起書中的某個句子,某個片段,我就急切地希望打開書再重新讀一遍,說是意猶未盡也好,重新審視也罷,我的心似乎已被書中的某種東西死死地揪住了,讓我欲罷不能。

  出于完成任務(wù),我要寫一篇讀后感。當(dāng)我抱著寫讀后感的目的去回憶書中的字句時,心里反而很平靜,腦子里卻只有文字的碎片,一些印象深刻的段落當(dāng)時給我?guī)淼男撵`沖擊讓我此時仍能感受到余波的震憾。書中的文字在腦海中若隱如現(xiàn),任憑我多么用力地去想,卻怎么也轉(zhuǎn)換不出合適的文字來表達(dá)我讀后的感受,甚是苦惱。

  于是,我不情愿地在谷歌搜索欄里鍵入了“《命若琴弦》”,居然搜到了一篇相關(guān)的讀后感。我讀完這篇文章之后,心中頓生“相見恨晚”之情,它讓我產(chǎn)生了強(qiáng)烈的共鳴——這也正是我想表達(dá)的意思啊!

  一個作家,首先他是人,一個完整的人,哪怕有身體的缺陷。

  作家對于讀者,呈現(xiàn)于文字背后而見,清晰而又模糊。對于史鐵生,我更多了一份猜想。

  閱讀史鐵生的作品,是閱讀他本人。我再沒見過第二個如此將自己融于作品的人。閱讀他的作品,是在進(jìn)行一項神圣的精神洗禮;而閱讀他本人,那是在接受一個人間奇跡。史鐵生,讓我自覺不自覺地參與了他的理想世界。

  對于身殘的史鐵生,開始并沒有志堅。曾經(jīng)千方百計尋找自殺機(jī)會的史鐵生,不會想到今天已獲得如此多人的認(rèn)可。之所以能活下去,是因為它為活著找到了充分的理由。他選擇了寫作,寫作成了他的生存方式。可以說,他是被生活逼上文學(xué)道路的,可他卻比別人走得更遠(yuǎn),因為人的殘缺證明了神的完美。因為身殘,他有了更多的思考機(jī)會;因為身殘,他更多地關(guān)注人的精神;因為身殘,他更懂得了人的生存境地;因為身殘,他……所有這些,為他鑄就了長遠(yuǎn)的文學(xué)道路,而且越走越遠(yuǎn)。

  讀完史鐵生的《命若琴弦》,我更加知道為自己找到生活的理由是多么重要。老瞎子的師傅在臨終前告訴他有一張復(fù)明藥方,但非要彈斷一千根琴弦,否則就不靈。這張藥方支撐著老瞎子走過了七十多個春夏秋冬,老瞎子唯一的人生目標(biāo)就是將一千根琴弦彈斷,以圖看到世界一眼。后來,老瞎子發(fā)現(xiàn)復(fù)明藥方不過是白紙一張,復(fù)明計劃失敗,他千方百計找到小瞎子,對他說:“是我記錯了,是一千二百根,師傅記錯了,記住,是一千二百根!”老瞎子知道,這一千二百根琴弦意味著什么。這意味著小瞎子的生命。他們的生命就寄托在脆弱的琴弦上,這是否是一個玩笑!琴弦脆弱但有韌性,人的生命也應(yīng)該如此吧!

  作者為老瞎子和小瞎子設(shè)計了一個人生的目標(biāo),可卻又不讓他們?nèi)崿F(xiàn)。因為實現(xiàn),等于破滅。老瞎子找到藥方,發(fā)現(xiàn)只是一張白紙的時候,才明白師傅的良苦用心??善茰?,終究還是破滅,它不可能回到從前,不可能再有以前生活的熱情,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怎么讓小瞎子堅強(qiáng)地活下去。他應(yīng)該做到了,因為小瞎子相信了。這時,老瞎子才真的是“生如夏花之燦爛,死如秋葉之靜美”。

  在讀史鐵生之時,常會使我們想到加繆。加繆認(rèn)為荒謬是人與世界之間聯(lián)系的唯一紐帶,荒謬是不可能被消除的,人只能帶著裂痕生活。但是人必須超越荒謬,在荒謬的生活中獲得意義。史鐵生也是這樣。他意識到人生的困境和殘缺,卻將它們看作獲得生命意義的題中應(yīng)有之義。如果沒有孤獨,愛情就失去了意義;如果沒有欲望的痛苦,就得不到實現(xiàn)欲望的歡樂;如果人永遠(yuǎn)不死,那么人就像波伏娃的名著《人皆有死》中那個死不了的福斯卡那樣,變得乏味透頂。生命的殘缺,人生的虛無狀態(tài),反而為人戰(zhàn)勝自己,超越困境和證明存在的意義敞開了可能性空間。

  人的生存是荒謬的,沒有任何理由,但在一個理想主義者看來,必須賦予它以意義,必須有東西證明它的意義。“只有人才把怎樣活著看得比活著本身更要緊,只有人在頑固地追問并要求著生存的意義。”(《康復(fù)文本斷想》)對生存意義的追問,是人文精神的骨髓所在,也是人區(qū)別與動物的主要標(biāo)志。人必須選擇一種東西作為生存意義的證明。史鐵生選擇的是寫作。但是,寫作以一種什么樣的方式存在?若作為一種生存的目的,作為一種具體的,功利的目標(biāo),那么人就會被寫作囚禁起來,就會失去生存的意義本身。而在史鐵生看來,寫作無非是一種生命的存在方式,一種意義的證明,“只是因為我活著,我才不得不寫作。”(《我與地壇》)

  這又讓我想起余華的《活著》。余華說:“活著就是為了活著。”這不是一種行尸走肉的混日子,而是一種生存哲學(xué)。余華深刻地認(rèn)識到中國人們生存的苦難,作為什么也反抗不了的最下層的勞苦大眾,也許為了活著而活著是最明智的人生選擇。史鐵生和余華當(dāng)然有很大的不同,史鐵生認(rèn)為人要把活著看得比活著本身更要緊。畢竟,史鐵生是理想主義者,而余華是理性反叛者。但兩人都在頑固地追問并要求著生存的意義。

  因為殘缺,完美才得以顯現(xiàn)。史鐵生意識到:所有的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殘疾。而人生就有缺陷,問題,不可能完美。對于很多人的精神缺陷,身體缺陷又算得了什么呢?史鐵生是理想主義者,因此他要用文學(xué)去彌補(bǔ)人們的精神缺陷。有的評論家把史鐵生的創(chuàng)作分為兩個階段:1985年之前寫的是殘疾的人,之后寫的是人的殘疾,人的缺陷和問題。史鐵生用自己的心靈營造了一個巨大而無垠的精神空間,讓無數(shù)的人在此遨游,得到精神的洗滌和錘煉。

  在為自己找到活著的理由之后,史鐵生在為別人尋找活著的理由。史鐵生當(dāng)然算得上是經(jīng)歷過絕境了,絕境從來是這樣,要么把人徹底擊垮,要么使人歸于寧靜。史鐵生屬于后者。我們在史鐵生的作品中,往往看到生活的激情,也時時感受到他本人的一份寧靜。所謂“寧靜以致遠(yuǎn)”,史鐵生并不是在吶喊,而是在剖析,在闡釋,為了生活。

  “無所謂從哪兒來、到哪兒去,也無所謂誰是誰……”人生就是一條漫長的河流。你也可能會是老瞎子。這時候你會怎么辦?

  看過“命若琴弦讀后感”的人還看了:

1.高二學(xué)生讀《命若琴弦》讀后感1000字

2.史鐵生名言語錄大全

3.愛情說說短語

4.史鐵生秋天的懷念原文

5.孔孟之間的學(xué)術(shù)連接閱讀答案

104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