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蜜腹劍的典故
口蜜腹劍的意思是形容兩面派的狡猾陰險。口蜜腹劍有什么精彩的典故呢?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口蜜腹劍的典故,供大家閱讀!
口蜜腹劍的解析
口蜜腹劍 ( kǒu mì fù jiàn )
解 釋 嘴上甜,心里狠。形容兩面派的狡猾陰險。
出 處 宋·司馬光《資治通鑒·唐玄宗天寶元年》:“尤忌文學之士,或陽與之善,啖以甘言而陰陷之。世謂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劍'。”
用 法 聯(lián)合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示 例 明·王世楨《鳴鳳記·南北分別》:“這廝~,正所謂慝怨而友者也。”
近義詞 甜言蜜語、佛口蛇心、笑里藏刀
反義詞 心直口快、心口如一
口蜜腹劍的典故
李林甫,唐玄宗時官居“兵部尚書”兼“中書令”這是宰相的職位。
此人若論才藝倒也不錯,能書善畫。但若論品德,那是壞透了。他忌才害人,凡才能比他強、聲望比他高、權勢地位和他差不多的人,他都不擇手段地排斥打擊。對唐玄宗,他有一套餡媚奉承的本領。他竭力遷就玄宗,并且采用種種手法,討好玄宗寵信的嬪妃以及心腹太監(jiān),取得他們的歡心和支持,以便保住自己的地位。 李林甫和人接觸時,外貌上總是露出一副和藹可親的樣子,嘴里盡說些動聽的“善意”話,但實際上,他的性格非常明險狡猾,常常暗中害人。例如有一次,他裝做誠懇的樣子對同僚李適之說:“華山出產(chǎn)大量黃金,如果能夠開采出來,就可大大增加國家的財富。可惜皇上還不知道。李適之以為這是真話,連忙跑去建議玄宗快點開采,玄宗一聽很高興,立刻把李林甫找來商議,李林甫卻說:“這件事我早知道了,華山是帝王‘風水’集中的地方,怎么可以隨便開采呢?別人勸您開采,恐怕是不懷好意;我?guī)状蜗氚堰@件事告訴您,只是不敢開口。” 玄宗被他這番話所打動,認為他真是一位忠君愛國的臣子,反而對適之大不滿意,逐漸將他疏遠了。就這樣,李林甫憑借這套特殊“本領”,他一直做了十九年宰相。 后來,司馬光在編《資治通鑒》時評價李林甫,指出他是個口蜜腹劍的人,這是很符合實際的
口蜜腹劍的接龍
口蜜腹劍 → 劍拔弩張 → 張三李四 → 四不拗六 → 六馬仰秣 → 秣馬厲兵 → 兵不由將 → 將計就計 → 計無所出 → 出生入死 → 死氣沉沉 → 沉魚落雁 → 雁杳魚沉 → 沉李浮瓜 → 瓜剖豆分 → 分甘共苦 → 苦中作樂 → 樂極生悲 → 悲天憫人 → 人言可畏 → 畏縮不前 → 前俯后仰 → 仰首伸眉 → 眉高眼低 → 低首下心 → 心亂如麻 → 麻木不仁 → 仁言利博 → 博士買驢 → 驢鳴犬吠 → 吠影吠聲 → 聲威大震 → 震古爍今 → 今非昔比 → 比肩繼踵 → 踵決肘見 → 見錢眼開 → 開誠布公 → 公諸同好 → 好逸惡勞 → 勞師動眾 → 眾口難調 → 調虎離山 → 山崩鐘應 → 應運而生 → 生龍活虎 → 虎狼之勢 → 勢成騎虎 → 虎尾春冰 → 冰炭不投 → 投畀豺虎 → 虎口余生 → 生老病死 → 死不悔改 → 改邪歸正 → 正理平治 → 治國安民 → 民保于信 → 信及豚魚 → 魚貫而入 → 入不敷出 → 出入人罪 → 罪有應得 → 得過且過 → 過目不忘 → 忘其所以 → 以莛叩鐘 → 鐘鳴漏盡 → 盡人皆知 → 知難而退 → 退如山移 → 移天易日 → 日就月將 → 將信將疑 → 疑信參半 → 半吞半吐 → 吐剛茹柔 → 柔茹剛吐 → 吐哺握發(fā) → 發(fā)憤圖強 → 強聒不舍 → 舍生忘死 → 死不瞑目 → 目送手揮 → 揮戈反日 → 日暮途窮 → 窮奢極欲 → 欲罷不能 → 能工巧匠 → 匠心獨運 → 運用自如 → 如應斯響 → 響徹云霄 → 霄壤之別 → 別具一格 → 格格不入 → 入井望天 → 天翻地覆 → 覆車之鑒 → 鑒影度形 → 形枉影曲 → 曲高和寡 → 寡見少聞 → 聞過則喜 → 喜從天降 → 降心相從 → 從井救人 → 人心所向 → 向天而唾 → 唾手可得 → 得意忘形 → 形影相隨 → 隨俗浮沉 → 沉冤莫白 → 白云蒼狗 → 狗頭軍師 → 師出有名 → 名正言順 → 順水人情 → 情急智生 → 生離死別 → 別有用心 → 心如死灰 → 灰心喪氣 → 氣焰熏天 → 天長日久 → 久安長治 → 治病救人 → 人心歸向 → 向壁虛造 → 造謠惑眾 → 眾擎易舉 → 舉案齊眉 → 眉目如畫 → 畫中有詩 → 詩中有畫 → 畫虎類狗 → 狗仗人勢 → 勢焰熏天 → 天懸地隔 → 隔世之感 → 感激涕零 → 零敲碎打 → 打成一片 → 片甲不回 → 回天之力 → 力不從心 → 心堅石穿 → 穿井得人 → 人亡物在 → 在所不惜 → 惜墨如金 → 金枝玉葉 → 葉落知秋 → 秋色平分 → 分斤掰兩 → 兩瞽相扶 → 扶危濟困 → 困獸猶斗 → 斗雞走狗 → 狗血噴頭 → 頭童齒豁 → 豁然貫通 → 通今博古 → 古調單彈 → 彈盡糧絕 → 絕無僅有 → 有枝添葉 → 葉公好龍 → 龍馬精神 → 神魂顛倒 → 倒持泰阿 → 阿其所好 → 好為人師 → 師出無名 → 名存實亡 → 亡魂喪膽 → 膽大包天 → 天怒人怨 → 怨天尤人 → 人己一視 → 視同路人 → 人盡其才 → 才疏意廣 → 廣土眾民 → 民胞物與 → 與世無爭 → 爭權奪利 → 利欲熏心 → 心靈手巧 → 巧不可接 → 接三連四 → 四亭八當 → 當務之急 → 急流勇退 → 退避三舍 → 舍己救人 → 人心不古 → 古貌古心 → 心手相應 → 應付裕如 → 如釋重負 → 負荊請罪 → 罪惡滔天 → 天昏地暗 → 暗箭傷人 → 人存政舉 → 舉世矚目 → 目無全牛 → 牛刀割雞 → 雞鳴狗吠 → 吠形吠聲 → 聲應氣求 → 求田問舍 → 舍己從人 → 人微權輕 → 輕重倒置 → 置之腦后 → 后來居上 → 上下一心 → 心灰意冷 → 冷暖自知 → 知人之明 → 明爭暗斗 → 斗轉參橫 → 橫七豎八 → 八方呼應 → 應付自如 → 如花似錦 → 錦心繡口 → 口沸目赤 → 赤膽忠心 → 心平氣和 → 和盤托出 → 出將入相 → 相驚伯有 → 有求必應 → 應有盡有 → 有名無實 → 實逼處此 → 此唱彼和 → 和而不同 → 同工異曲 → 曲盡其妙 → 妙手空空 → 空谷傳聲 → 聲勢浩大 → 大度包容 → 容光煥發(fā) → 發(fā)揚光大 → 大有人在 → 在家出家 → 家貧親老 → 老羞成怒 → 怒發(fā)沖冠 → 冠蓋相望 → 望子成龍 → 龍爭虎斗 → 斗酒只雞 → 雞口牛后 → 后患無窮 → 窮兇極惡 → 惡醉強酒 → 酒入舌出 → 出以公心 → 心術不正 → 正襟危坐 → 坐觀成敗 → 敗軍之將 → 將伯之呼 → 呼幺喝六 → 六尺之孤 → 孤獨矜寡 → 寡不敵眾 → 眾所周知 → 知無不言 → 言過其實 → 實獲我心 → 心到神知 → 知小謀大 → 大名鼎鼎 → 鼎鼎大名 → 名目繁多 → 多愁善感 → 感慨萬千 → 千載難逢 → 逢人說項 → 項背相望 → 望穿秋水 → 水盡鵝飛 → 飛蓬隨風 → 風行革偃 → 偃武修文 → 文不加點 → 點石成金 → 金舌蔽口 → 口講指畫 → 畫脂鏤冰 → 冰雪聰明 → 明鏡高懸 → 懸鶉百結 → 結駟連騎 → 騎驢覓驢 → 驢前馬后 → 后繼無人 → 人微言輕 → 輕而易舉 → 舉一反三 → 三生有幸 → 幸災樂禍 → 禍國殃民 → 民富國強 → 強作解人 → 人多勢眾 → 眾口鑠金 → 金剛怒目 → 目光如鼠 → 鼠竊狗偷 → 偷工減料 → 料事如神 → 神通廣大 → 大敵當前 → 前所未聞 → 聞一知十 → 十圍五攻 → 攻苦食淡 → 淡汝濃抹 → 抹月秕風 → 風花雪夜 → 夜郎自大 → 大打出手 → 手到病除 → 除暴安良 → 良工心苦 → 苦大仇深 → 深入人心 → 心安理得 → 得勝回朝 → 朝梁暮陳 → 陳陳相因 → 因循守舊 → 舊地重游 → 游山玩水 → 水漲船高 → 高義薄云 → 云興霞蔚 → 蔚然成風 → 風流罪過 → 過街老鼠 → 鼠目寸光 → 光前絕后 → 后發(fā)制人 → 人云亦云 → 云過天空 → 空穴來風 → 風卷殘云 → 云泥之別 → 別具匠心 → 心口如一 → 一絲不掛 → 掛一漏萬 → 萬古長青 → 青黃不接 → 接二連三 → 三牲五鼎 → 鼎足而三 → 三命而俯 → 俯仰由人 → 人一己百 → 百折不回 → 回味無窮 → 窮極無聊 → 聊以自慰 → 慰情勝無 → 無拳無勇 → 勇往直前 → 前挽后推 → 推己及人 → 人眾勝天 → 天災人禍 → 禍福相依 → 依依不舍 → 舍己為人 → 輕而易舉 → 舉一反三 → 三生有幸 → 幸災樂禍 → 禍國殃民 → 民富國強 → 強作解人 → 人多勢眾 → 眾口鑠金 → 金剛怒目 → 目光如鼠 → 鼠竊狗偷 → 偷工減料 → 料事如神 → 神通廣大 → 大敵當前 → 前所未聞 → 聞一知十 → 十圍五攻 → 攻苦食淡 → 淡汝濃抹 → 抹月秕風 → 風花雪夜 → 夜郎自大 → 大打出手 → 手到病除 → 除暴安良 → 良工心苦 → 苦大仇深 → 深入人心 → 心安理得 → 得勝回朝 → 朝梁暮陳 → 陳陳相因 → 因循守舊 → 舊地重游 → 游山玩水 → 水漲船高 → 高義薄云 → 云興霞蔚 → 蔚然成風 → 風流罪過 → 過街老鼠 → 鼠目寸光 → 光前絕后 → 后發(fā)制人 → 人云亦云 → 云過天空 → 空穴來風 → 風卷殘云 → 云泥之別 → 別具匠心 → 心口如一 → 一絲不掛 → 掛一漏萬 → 萬古長青 → 青黃不接 → 接二連三 → 三牲五鼎 → 鼎足而三 → 三命而俯 → 俯仰由人 → 人一己百 → 百折不回 → 回味無窮 → 窮極無聊 → 聊以自慰 → 慰情勝無 → 無拳無勇 → 勇往直前 → 前挽后推 → 推己及人 → 人眾勝天 → 天災人禍 → 禍福相依 → 依依不舍 → 舍己為人 → 人命關天 → 天下太平 → 平起平坐 → 坐不重席 → 席地而坐 → 坐井觀天 → 天淵之別
口蜜腹劍的典故相關文章:
2.口蜜腹劍的典故
3.成語故事口蜜腹劍
4.口蜜腹劍李林甫
6.口若懸河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