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黑色的梅花樹三條龍打一成語的答案
一個黑色的梅花樹三條龍打一成語的答案
成語有很大一部分是從古代相承沿用下來的,是漢文化中一顆璀璨的明珠。那么一個黑色的梅花樹三條龍打一成語的答案你知道嗎?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一個黑色的梅花樹三條龍打一成語的答案,歡迎大家閱讀。
一個黑色的梅花樹三條龍打一成語的答案
梅花三弄
一個黑色的梅花樹三條龍打一成語的答案簡介
《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引》、《梅花曲》、《玉妃引》,根據(jù)《太音補遺》和《蕉庵琴譜》所載,相傳原本是晉朝桓伊所作的一首笛曲,后來改編為古琴曲。
琴曲的樂譜最早見于《神奇秘譜》(公元1425年)。“是曲也,昔桓伊與王子猷聞其名而未識,一日遇諸途,傾蓋下車共論。子猷曰:‘聞君善于笛?’桓伊出笛為梅花三弄之調(diào),后人以琴為三弄焉” 。
全曲共有10個段落,因為主題在琴的不同徽位的泛音上彈奏三次(上準、中準、下準三個部位演奏),故稱“三弄”。即為:“梅花一弄、弄清風;梅花二弄、弄飛雪;梅花三弄、弄光影;暗香浮動、水清清”。
樂曲通過梅花的潔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征,借物抒懷,來歌頌具有高尚節(jié)操的人,是中國古典樂曲中著名十大古曲之一.
一個黑色的梅花樹三條龍打一成語的答案概述
《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引》、《梅花曲》、《玉妃引》,根據(jù)《太音補遺》和《蕉庵琴譜》所載,相傳原本是晉朝桓伊所作的一首笛曲,后來改編為古琴曲。琴曲的樂譜最早見于公元1425年的《神奇秘譜》。
梅花,志高潔,冰肌玉骨,凌寒留香,歷來是文人墨客詠嘆的對象。
《梅花三弄》是笛曲或簫曲,后被改編為琴曲。“三弄”是指同一段曲調(diào)反復演奏三次。這種反復的處理旨在喻梅花在寒風中次第綻放的英姿、不曲不屈的個性和節(jié)節(jié)向上的氣概。整首樂曲由兩部分構成,包括10個段落及尾聲。前6段為第一部分,采用循環(huán)體形式,旋律流暢、優(yōu)美,節(jié)奏明快。其中泛音主題循環(huán)3次出現(xiàn),使曲調(diào)清新活潑,從而突顯出梅花做人的氣質(zhì)與節(jié)節(jié)向上的高尚品質(zhì)。第二部分(7—10段),與前一部分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旋律跌宕起伏、急促的節(jié)奏以及音調(diào)和節(jié)拍上的不穩(wěn)定都為我們展現(xiàn)了梅花傲然挺立在寒風中的堅毅畫面。第二部分一靜一動、一柔一剛,剛柔并濟,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仿佛為我們展現(xiàn)了梅花千姿百態(tài)的優(yōu)美形象。
在《樂府詩集》卷三十平調(diào)曲與卷三十三清調(diào)曲中各有一解題,提到相和三調(diào)器樂演奏中,以笛作“下聲弄、高弄、游弄”的技法。今琴曲中“三弄”的曲體結構可能就是這種表演形式的遺存。正因為如此,這首具有高雅氣質(zhì)的樂曲除在古琴上被演奏外,還被改編為鋼琴獨奏曲、琵琶獨奏曲、古箏獨奏曲、笛簫合奏曲等民樂合奏多個演奏版本。
一個黑色的梅花樹三條龍打一成語的答案典故
《梅花三弄》的歷史典故是東晉大將桓伊為狂士王徽之演奏梅花《三調(diào)》之事。《晉書·列傳五十一》和《世說新語·任誕第二十三》里都曾記載了這段典故。
王徽之應召赴東晉的都城建康,所乘的船停泊在青溪碼頭。
恰巧桓伊在岸上過,王徽之并不相識他。這時船上一位客人道,“這是桓野王(桓伊字野王)。”王徽之便命人對桓伊說:“聞君善吹笛,試為我一奏。”桓伊此時已是高官貴胄,但他也久聞王徽之的大名,便下車上船?;敢磷诤采?,出笛吹三弄梅花之調(diào),高妙絕倫。吹奏完畢,桓伊立即上車走了。賓主雙方?jīng)]有交談一句話。晉人之曠達不拘禮節(jié)、磊落不著形跡,由此事可見一斑。
根據(jù)《晉書》的介紹,桓伊是武將,被封為右軍將軍,都督豫州諸軍事。也許是音樂陶冶了他的心性,桓伊為人謙虛樸素,個性不張揚,曾立大功而從未招忌。正是由于這樣的性格,他才能靜的下心來精研音樂。《晉書》稱贊了他這方面的突出才能,“善音樂,盡一時之妙,為江左第一。有邕柯亭笛,常自吹之。”
東晉太元八年(公元383年)后秦苻堅率大軍進攻東晉,時任中郎將的桓伊與冠軍將軍謝玄、輔國將軍謝琰共破苻堅于淝水(即歷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戰(zhàn)“)。而丞相謝安也因立下存晉之功而進官至太保。后來晉孝武帝之弟司馬道子與謝安發(fā)生權爭,屢進讒言,對謝安極盡誹謗。晉孝武帝對謝安有了猜疑之心,漸漸開始冷落謝安?;敢翞榇撕苁遣黄?。在一次宴會上,桓伊為晉孝武帝演奏一曲悲歌《怨詩》,詩中唱道:“為君既不易,為臣良獨難。忠信事不顯,乃有見疑患。周旦佐文武,《金縢》功不刊。推心輔王政,二叔反流言。”其“聲節(jié)慷慨,俯仰可觀”。這使晉孝武帝甚有愧色,謝安也為之動容。
“梅花三弄”典故里的另一位主角王徽之,是大書法家王羲之的兒子,曾任黃門侍郎。王徽之行為怪誕,故作超脫,有才而放蕩不羈,做官而不管事。
王徽之曾任車騎將軍桓沖手下的騎兵參軍一職。一次桓沖問他:“你在哪個官署辦公?”他回答說:“不知是什么官署,只是時常見到牽馬進來,好像是馬曹。”桓沖又問:“官府里有多少馬?”他回答說:“不問馬,怎么知道馬的數(shù)目?”桓沖又問:“近來馬死了多少?”他回答說:“未知生,焉知死?”
王徽之的答復幽默詼諧,但都有來處。西漢時丞相府曾設馬曹,但東晉時軍中并無馬曹一職,王徽之為顯示自己率性超脫,不理俗務,故意說成馬曹。后來,宋代陸游曾有“文辭博士書驢券,職事參軍判馬曹”的詩句,說的就是王徽之這一段典故。上述對話中“不問馬”,來自《論語·鄉(xiāng)黨》,原是說孔子的馬廄失火,孔子“不問馬”,只問傷了人沒有。“不知生,焉知死?”一句,則來自《論語·先進》,原文為“季路問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問死。曰:‘未知生,焉知死。’”王徽之答非所問,令人捧腹,但句句有來歷。其應變之妙,學問之深,令人佩服。
桓伊既敦和又風雅,而王徽之狂狷且博聞,二人相會雖不交一語,卻是難得的機緣。正是由于桓伊和王徽之的不期相遇,才導致了千古佳作《梅花三弄》的誕生。
一個黑色的梅花樹三條龍打一成語的答案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