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xué)習(xí)啦 > 語文學(xué)習(xí) > 民俗文化 > 傳說 > 關(guān)于羊成語的傳說故事

關(guān)于羊成語的傳說故事

時間: 書榮1192 分享

關(guān)于羊成語的傳說故事

  羊一直以來都是一種溫順的動物。那么關(guān)于羊成語的傳說故事你聽說過嗎?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下吧。

  關(guān)于羊成語的傳說故事

  【羊的神話與傳說】

  在中國民間傳說中,羊是一位同希臘神話中的普羅米修斯一樣偉大的人物,普羅米修斯因盜天火給人間而被送上了祭臺,羊則因盜五谷種子給人間而舍身取義。

  在遠(yuǎn)古洪荒時代,人間是沒有五谷的,人類靠蔬菜和野草為生,嚴(yán)重營養(yǎng)不良,面黃肌瘦。

  有一年秋天,一只神羊從天宮來到凡間,發(fā)現(xiàn)人類面色憐貧,神情萎靡,問探原因,才知道人類不種糧食,連什么叫糧食也不知道。神羊善心大發(fā),當(dāng)即告訴人們下次一定給他們帶些糧種來。原來,當(dāng)時只有天宮御田里才種有營養(yǎng)豐富的糧食。吝嗇的玉帝不愿把糧食的美味給人類分享。神羊回到天宮后,趁半夜守護(hù)天神熟睡之際,偷偷溜進(jìn)御田,摘下五谷(稻、稷、麥、豆、棉),含在口中,趁著天未亮溜至人間。人們聽說神羊給他們帶來了五谷種子,都十分好奇。神羊把種子交給人類,又囑咐了種植五谷的方法,就悄悄地回天宮去了。

  人類播下種子,當(dāng)年就長出了莊稼。在收獲時,人類見到五谷的穗,既似羊角,又像羊尾,收獲的糧食又香又甜,收獲的棉織成的衣裳又輕又暖。人們在秋收冬藏之后,便舉行了盛大的農(nóng)家祭祀儀式,以感激神羊的送種子之恩。

  盛大的祭羊儀式驚動了玉帝,玉帝又想到人間出現(xiàn)了五谷,立即想到是神羊干的,查明情況后,玉帝大怒,慘暴的他命令天官宰殺神羊,并要下階凡人吃羊。

  第二年,奇懌的事兒發(fā)生了,在神羊行刑的地方,先是長出了青草,后來長出了小羊羔,羊從此在凡間傳宗接代,以吃草為生,把自已的肉,奶,天私地貢獻(xiàn)給人類。人類則出于對羊舍身送種的感謝,每年都舉行祭奠,以示紀(jì)念,感恩。

  【三陽(羊)開泰】

  對于年畫上的“三羊開泰”,人們并沒感到有什么差錯。其實,就像許多諧音于我國古代成語的廣告語一樣,“三羊開泰”實為“三陽開泰”。

  羊年到時,人們喜歡用“羊”字討個吉利,“三羊開泰”中的“羊”字其實是借了太陽的“陽”的諧音。正確的應(yīng)該寫成“三陽開泰”。這個詞來源于《周易》六十四卦中的泰卦。“三陽”意為春天開始,表示冬去春來,陰陽消長,萬物復(fù)蘇:“開泰”則表示吉祥亨通,也作“三陽交泰”,有好運即將降臨之意。常用以稱頌歲首或寓意吉祥,成為歲首人們用來互相祝福的吉利話。如果將“陽”字改為“羊”,就詞義上說是講不通的。

  【羊羔跪乳】

  “羊羔跪乳”語出古訓(xùn)《增廣賢文》,原文是“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很早以前,一只母羊生了一只小羊羔。羊媽媽非常疼愛小羊,晚上睡覺讓它依偎在身邊,用身體暖著小羊,讓小羊睡得又熟又香。白天吃草,又把小羊帶在身邊,形影不離。遇到別的動物欺負(fù)小羊,羊媽媽用頭抵抗保護(hù)小羊。一次,羊媽媽正在喂小羊吃奶。一只母雞走過來說:“羊媽媽,近來你瘦了很多。吃上的東西都讓小羊吸收了。你看我,從來不管小雞們的吃喝,全由它們自己去撲鬧哩。”羊媽媽討厭母雞的話,就不客氣地說:“你多嘴多舌搬弄是非,到頭來犯下擰脖子的死罪,還得挨一刀,對你有啥好處?”氣走母雞后,小羊說:“媽媽,您對我這樣疼愛,我怎樣才能報答您的養(yǎng)育之恩呢?”羊媽媽說:“我什么也不要你報答,只要你有這一片孝心就心滿意足了。”小羊聽后,不覺下淚,“撲通”跪倒在地,表示難以報答慈母的一片深情。從此,小羊每次吃奶都是跪著。它知道是媽媽用奶水喂大它的,跪著吃奶是感激媽媽的哺乳之恩。這就是“羊羔跪乳”的典故。

  【五羊傳說】

  五羊傳說是一個關(guān)于古代廣州城的漢族神話傳說故事。周夷王八年(公元前887年), 廣州海天茫茫,遍地荒蕪,曾一度出現(xiàn)連年災(zāi)荒,田野荒蕪,農(nóng)業(yè)失收,民不聊生。一天,南海的天空上忽然仙樂繚繞,柔美悠揚。隨后便又出現(xiàn)了五朵彩色祥云,上有五位仙人,身穿五色彩衣,分別騎著五色仙羊。每只羊都口銜著“一莖六出”的優(yōu)良稻穗,降臨楚庭。仙人把稻穗贈給了廣州人,并祝愿此處五谷豐登,永無饑荒。祝罷仙人騎彩云騰空飛逝。而五只仙羊因依戀人間,便化為石頭留了下來,并一直保佑著廣州風(fēng)調(diào)雨順。從此,廣州便成了嶺南最富庶的地方。這就是廣州有“五羊城”、“羊城”、“穗城”名稱的由來。

  【羊皮鼓】

  羊皮鼓是羌族“釋比”的法器,而并非一件樂器;擊鼓、舞蹈、演唱《壇經(jīng)》是“釋比”作法事的基本形式。以鼓伴唱時,鼓點以比較單一的節(jié)奏循環(huán)往復(fù),舞蹈少,動作小。以鼓伴舞時,鼓點節(jié)奏沉穩(wěn)熱烈,豐富多變。

  羊皮鼓舞在羌語中稱為“莫恩納莎”、“莫爾達(dá)沙”或“布滋拉”,是“釋比”在法事活動中跳的一種祭祀舞蹈,又稱“跳經(jīng)”,是羌族祭祀活動中主要的舞蹈形式,具有鮮明的羌族文化特色。羌族羊皮鼓舞起源于傳說中的《木姐珠與斗安珠》故事,傳說是天神阿巴木納帶了很多在各種祭祀場所用的經(jīng)書,由于路途勞累,休息時他睡著了,醒來時,所有的經(jīng)書都被一只山羊吃進(jìn)了肚里,正著急時,樹上的金絲猴對他說:“羊子吃掉了你的經(jīng)書,你快殺掉山羊,用山羊皮制成鼓,做法事的時候,敲起羊皮鼓,經(jīng)文就會脫口而出。”此法果然靈驗,阿巴木納為感激金絲猴,在做法事的時候,就佩戴金絲猴皮帽。從此以后,釋比們敬拜猴頭師祖或做法事時就大跳“羊皮鼓舞”。

  關(guān)于青稞的傳說故事

  藏地一般分為農(nóng)區(qū)和牧區(qū)兩類生產(chǎn)生活區(qū),農(nóng)區(qū)氣候好,高山峽谷多,以生產(chǎn)農(nóng)作物為主;牧區(qū)氣候差些,草原淺丘多,以牧放牛羊為主。祖祖輩輩居住在青藏高原上的藏族人,由于居住地的氣候和地理環(huán)境惡劣,出產(chǎn)的農(nóng)作物并不豐富。青稞主要用來磨格耙,然后才用以釀制青稞酒。這里的每一個人都養(yǎng)成了珍愛糧食的習(xí)慣。

  相傳很早以前,地上的青稞種子被一個魔鬼城占著,天神的兒子投生人間去找青稞種子。一天,天神的兒子來到雪山較小的一棵大樹下休息,突然走來了一位白胡須的老人。老人對他說:“年輕人,你也是找青稞種子的吧?我勸你還是別去了,在你之前已經(jīng)有許多像你一樣去找青稞種子的人都被魔鬼吃掉了。”青年人聽了老者的話,沒有絲毫懼色,堅定地說:“即使被魔鬼吃了,我也要找到青稞種子。”并請求老人指點找回種子的方法。白須老人見年輕人勇敢又有禮貌,便告訴他魔鬼每天都要上到山頂上去煨桑的秘密,要他在魔鬼回來前進(jìn)入魔鬼居住的山洞里偷走青稞種子,并交給年輕人一粒黑色的藥丸,讓他在危急時吃下。

  年輕人在山洞了把青稞種子剛裝滿一小袋,魔鬼就回山洞了,他連忙吃下那顆黑色的藥丸,將青稞種子搭在頸項上拔腿便跑。魔鬼追趕不上,就施法把年輕人變成了一條藏獒。藏獒馱著青稞種子來到鄰寨拉姆家,拉姆姑娘見這只狗沖她又點頭又搖尾,便收留了它,并把狗帶來的青稞種子種到了地理。

  到了秋天,地里的青稞金黃一片,拉姆看到豐收的青稞,十分高興,對藏獒又是親又是愛,沒想到就在那天晚上,天神的兒子竟奇跡般地變回了人形。他把找青稞種子的經(jīng)歷一一告訴了拉姆。

  天神的兒子用天上的方法煮出了青稞美酒,他們接回父母,請來相親,在寨子的院壩里燃起了舞火。他們把插在小主桿的酒壇子放在舞火邊,請白須老人開壇致頌詞。鄉(xiāng)親們跳起歡樂的鍋莊,唱起動聽的山歌,邊唱邊跳邊喝酒,拉姆他倆就這樣舉辦了婚禮。

  那天,全寨子的人都喝醉了,拉姆夫婦從此孝敬父母,生兒育女,過著幸??鞓返娜兆?。他們還把煮青稞酒的方法告訴了鄉(xiāng)親們,此后藏區(qū)就有了青稞酒,并且代代相傳。

3978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