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焚書坑儒的主人公是誰
成語故事焚書坑儒的主人公是誰
焚書坑儒,又稱"焚詩書,坑術士,西漢之后稱"焚書坑儒"。焚書坑儒的主人公應該有很多人不是很了解吧。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整理的焚書坑儒的主人公的解答,供大家閱讀!
焚書坑儒的主人公
焚書
《史記·秦始皇本紀》:臣請史官非秦記皆燒之。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燒之。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見知不舉者與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燒,黥為城旦。所不去者,醫(yī)藥卜筮種樹之書。若欲有學法令,以吏為師。
在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博士齊人淳于越反對當時實行的"郡縣制",要求根據(jù)古制,分封子弟。丞相李斯加以駁斥,并主張禁止百姓以古非今,以私學誹謗朝政。秦始皇采納李斯的建議,下令焚燒《秦記》以外的列國史記,對民間醫(yī)藥卜筮種樹之書以及不屬于博士館的私藏《詩》、《書》等也限期交出燒毀;有敢談論《詩》、《書》的處死,以古非今的滅族;禁止私學,想學法令的人要以官吏為師。此即為"焚書"。
坑儒
《史記·秦始皇本紀》:始皇聞(侯生、盧生)亡,乃大怒曰:"吾前收天下書不中用者盡去之。悉召文學方術士甚眾,欲以興太平,方士欲練以求奇藥。今聞韓眾去不報,徐巿等費以巨萬計,終不得藥,徒奸利相告日聞。盧生等吾尊賜之甚厚,今乃誹謗我,以重吾不德也。諸生在咸陽者,吾使人廉問,或為訞言以亂黔首。"於是使御史悉案問諸生,諸生傳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馀人,皆坑之咸陽,使天下知之,以懲后。益發(fā)謫徙邊。始皇長子扶蘇諫曰:"天下初定,遠方黔首未集,諸生皆誦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繩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始皇怒,使扶蘇北監(jiān)蒙恬於上郡。
《史記·儒林列傳》:及至秦之季世,焚詩書,坑術士,六藝從此缺焉。
在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方士盧生、侯生等替秦始皇求仙失敗后,私下談論秦始皇的為人、執(zhí)政以及求仙等各個方面,之后攜帶求仙用的巨資出逃。秦始皇知道后大怒,故而遷怒于方士,下令在京城搜查審訊,抓獲460人并全部活埋。
焚書坑儒的影響
開啟了封建時期"愚民統(tǒng)治""學院爭吵"的先河。
秦朝不僅"焚書坑儒",還下"挾書令",藏有儒家經典者治罪,因之在秦代無傳授和學習儒家經典者。今文經 西漢初年,漢高祖劉邦很不重視儒學。至惠帝時,廢除"挾書令",儒家思想言論這個禁區(qū)開始松動。從這時起,到文帝時期,一些尚存的老儒依靠記憶,口頭傳經。弟子們因找不到書籍,就用當時通行的隸書將老儒背誦的經典本文和解釋記錄下來,這樣的經典就是所謂的"今文經",釋文謂之傳。文帝時,開始設置經學博士,由今文經學家充任,以備顧問。武帝時,置五經博士,亦由今文經學家充任,在太學教授弟子。從此,今文經學得到廣泛的傳播。今文經來自老儒的記憶,因每個老儒的記憶有出入,解說有差異,于是出現(xiàn)了一經有幾家說法的情況。代代相傳,逐漸形成了一些學術流派。宣帝時,在太學中立學官的,《易》有三家,《書》有三家,《詩》有三家,《禮》有一家,《春秋》有二家,共十二博士。東漢初年,增為十四博士。
古文經是用秦統(tǒng)一以前的篆書抄寫的經典。秦在焚書時,人們將這樣的經典和其它一些古書埋藏起來。西漢前期,由于拆除老房,相繼發(fā)現(xiàn)了一些古書。武帝時,下令獻書。成帝時,設官負責收集古書,并著手進行整理。西漢末年,劉歆在整理古書時,發(fā)現(xiàn)古文經典不僅經文與今文經互異,而且篇章也多出不少。如《禮》多三十九篇,《書》多十六篇。《毛詩》和《左氏春秋》等則為今文經所不載。這些新發(fā)現(xiàn)的經典就叫做"古文 經"。劉歆對于古文經很贊賞,建議在太學立學官,但卻遭到今文經學博士們的激烈反對。劉歆批評這些博士"專己守殘,黨同門,妒道真。"可是由于執(zhí)政大臣也反對,劉歆的建議未被采納。
平帝時,王莽專權,為了利用古文經進行"改制",就立《古文尚書》、《毛詩》、《逸禮》、《左氏春秋》四個博士。東漢初,又被取消。古文經雖不得立學官,但在民間卻廣為流傳。古文經中固然有些內容是經過兩漢學者竄改或增加者;但總的說來,古文經學家是按字的形、音、義解經,極力恢復經的本義,不作任意發(fā)揮。于是形成了系統(tǒng)的訓詁方法。古文經學家賈逵、馬融、鄭玄兼通今文經。鄭玄破除各家傳統(tǒng),廣采眾說,遍注群經,得到經今、古文兩派的贊許,號稱"鄭學"。至此,基本上結束了經今、古文斗爭。賈逵的學生許慎為了反對今文經學派根據(jù)隸書經典,穿鑿附會,曲解經文,用了二十二年的時間,寫成《說文解字》一書,收小篆九千三百五十三個,收古文(戰(zhàn)國文字)、籀(zhòu宙,西周、春秋文字)文一千一百六十三個為重文;每個字標明字形,注出音讀,推究字義,全書分為五百四十部,全部解說不過十三萬三千多字,簡明扼要。是我國最早的一部編輯完善、內容豐富的字典。
焚書坑儒的實質
先來看看"焚書坑儒"的實質,"焚書坑儒"的實質其實是統(tǒng)一思想的運動。當年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之后,在政治結構上,廢除了分封制,在全國范圍內施行郡縣制;在文化上,統(tǒng)一了文字,以小篆為標準的官用文字;在經濟領域內,統(tǒng)一貨幣,統(tǒng)一度量衡。這些措施都是國家大一統(tǒng)的基本要素,是國家強暴力能夠控制的要素。但有些東西是國家強力結構很難駕馭的,特別是在秦朝初年,戰(zhàn)國時期剛結束,百家仍然在爭鳴中,思想領域內極度混亂,而一個國家能在多大程度上統(tǒng)一,最主要的條件是能在多大程度上形成共同的價值觀,而思想混亂是形成共同價值觀的大敵。
因此,光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有大一統(tǒng)措施還不行,最關鍵最長遠的統(tǒng)一要素是思想的統(tǒng)一,形成統(tǒng)一的核心價值觀念,才能讓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內的統(tǒng)一措施有效。而當時最大兩種思想潮流就是儒家和法家,儒家是尊古的,而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偏偏是新事務,他采取的措施也都是些新措施,這些東西都是不符合儒家理念的,而當時六國貴族,也借著儒家的"克己復禮"妄圖恢復周朝的分封制,從而取得失去的權勢。
所以,對于剛剛統(tǒng)一的秦朝來說,統(tǒng)一思想就是維護大一統(tǒng)的關鍵措施。因此,秦始皇在找到了幾個儒生茬之后,一場統(tǒng)一思想的文化運動就開始了,手段是激烈了點,但客觀效果明顯的。雖然統(tǒng)一的秦朝只持續(xù)了十幾年,但秦朝以后的所有統(tǒng)治者,無一不把統(tǒng)一思想看成維護統(tǒng)治的關鍵手段,到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中國大一統(tǒng)思想正式形成。此后所有的統(tǒng)治者,基本上都把儒家思想作為國家的核心思想。這里需要特別說明一下,秦朝"坑儒",和漢朝的"尊儒",其實質是一樣的,都是要統(tǒng)一思想。
實際上從漢朝以來,所有的封建統(tǒng)治者,基本上都是施行的"陽儒陰法",或者是"實法名儒",就是表面上是采用儒家觀點,實際上卻是法家的手段?;实塾梅业姆椒ńy(tǒng)治天下,而用儒家的學說教化百姓。法家強調的是法、術、勢,古人把這些東西當成是帝王術,作為駕馭百姓群臣的方法;而儒家學說主要是強調仁和禮,仁和禮最大的益處就是從道德上形成行為自覺,而不用采取暴力措施,是維護等級制度的好工具,所以歷代統(tǒng)治者都用儒學教化天下。
焚書坑儒的正面評價
雖維持了秦朝的統(tǒng)治,但也加速了其政權的滅亡
秦始皇焚書坑儒,意在維護統(tǒng)一的集權政治,進一步排除不同的政治思想和見解,但并未收到預期的效果。這一點和秦始皇采用的其他措施有所不同,是秦始皇、丞相李斯所始料不及的。[5]
縱觀春秋戰(zhàn)國的始末,秦朝統(tǒng)一是歷史文化發(fā)展的必然。周末各個諸侯國斗爭主要圍繞政權割據(jù)吞并進行,百家文化漸漸統(tǒng)一,各國軍事和行政漸漸被儒家等主流文化所滲透,導致戰(zhàn)爭機器的發(fā)展被文化束縛。受文化影響,例如孫子兵法戰(zhàn)例等等,戰(zhàn)爭被文化和文化所帶來的其他變化所改變,從而使戰(zhàn)爭機器無法達到殺傷力的最大化。這就使得一支能夠不受傳統(tǒng)影響的軍隊能夠戰(zhàn)勝傳統(tǒng)的軍隊,從秦國這架戰(zhàn)爭機器的發(fā)育到揚威,秦始皇很好地利用了這一點??辞貒y(tǒng)一歷史,就是一部文化與殺伐博弈的大戲,文化講求道義,戰(zhàn)爭講求殺傷力,最后不僅是新型戰(zhàn)略思想的勝利,還是秦始皇立國戰(zhàn)略思想的勝利。焚書坑儒僅僅是秦始皇立國思維在治道上的投影,對于嬴政來說,作為舊道的代表,大儒們的作為無疑會對大秦帶來危險,他害怕國家和軍隊的軟化。對于這種力量的恐懼,導致嬴政確定了他的一套方略,最后反而加速了秦朝的滅亡。
鉗制了當時人們的思想
雖然是為了加強思想控制,并在短時間內得到了成功;但不利于國家長治久安,不利于社會發(fā)展,鉗制了當時人們的思想,并且手法殘忍,殘暴。
荀子學派法家學派與孔孟正統(tǒng)派儒學的斗爭,集中表現(xiàn)在中央集權(地主政治)與分封諸侯(領主政治)的爭論上,終于爆發(fā)了焚書坑儒的大破裂。前二二一年,初并天下,以丞相王綰為首的群臣,都主張在離秦較遠的燕齊楚等地分封皇子為王,獨廷尉李斯反對分封。秦始皇從李斯議,確定行施郡縣制度。前二一二年,秦始皇大宴群臣,博士齊人淳于越倡議,主張學古法,分封皇子功臣為諸侯。丞相李斯斥儒生不師今而學古,各尊私學,誹謗朝政,惑亂民心,建議禁私學。辦法是除了史官所藏秦國史記以外,別國史記一概燒毀;除了博士官所藏圖書,私人所藏儒家經典和諸子書一概送官府燒毀。下今后三十天不送所藏私書到官府,罰筑長城四年。聚談詩書的人斬首,是古非今的人滅族,只有醫(yī)藥、占卜、農作書不禁。民間求學以吏為師。秦始皇從李斯議,實行了焚書法令。前二一一年,方士求神仙不得,且誹謗始皇,后畏罪逃走,秦始皇大怒,在咸陽查探后,活埋術士四百六十余人。李斯主張中央集權,是適合時宜的,他所代表的儒家荀子學派(與韓非派法家合流)卻是一種極端壓制人民的政治思想。
王綰、淳于越主張分封諸侯,從周分封諸子導致戰(zhàn)亂不斷、民不聊生,到最后一個封建王朝仍舊因分封后的削藩后內戰(zhàn)的教訓告訴我們,他們的觀點是極端錯誤的。他們所代表的儒家孔孟正統(tǒng)派(包括陰陽家與神仙家)講仁義,但秦初尚屬亂世,六國余孽仍在,光有仁義如何治國。
"焚書坑儒"這一幾乎可以肯定是很大一部分是杜撰的事件,卻成為了秦始皇殘酷暴戾的證據(jù),使其被后世天下學人唾罵了兩千多年,恨不能掘墓鞭尸??梢哉f,得罪文人特別是后來得到權柄的文人實在是一件很可怕的事,他們幾乎成功的讓一個立下不世之功的千古一帝遺臭萬年。
猜你喜歡:
5.焚書坑儒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