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騎士文學介紹
騎士文學是中世紀世俗文學的主要成就。騎士文學這一在我國學界長期通行的術語近年來遭到一些學者的質疑或擯棄。什么是騎士文學額?下面是學習啦小編整理的什么是騎士文學,歡迎閱讀。
什么是騎士文學
騎士文學就是一切關于騎士的文學作品,大致包括騎士抒情詩、騎士傳奇、騎士小說及后來的反騎士小說。
騎士文學簡介
基本資料
騎士文學盛行于西歐,反映了騎士階層的生活理想。以出身而言,最早的騎士來自中小地主和富裕農(nóng)民。他們替大封建主打仗,從后者獲得土地和其他報酬。騎士有了土地,住在堡壘里,雇用農(nóng)奴,成為小封建主,思想上是支持封建等級制的。后來騎士土地成為世襲,于是形成了固定的騎士階層。十一世紀九十年代開始的十字軍東征反擊侵略____的伊斯蘭勢力,從此提高了騎士的社會地位,使他們接觸到東方生活和文化。
發(fā)展歷程
騎士精神逐漸形成了。愛情在他們生活中占主要地位,表現(xiàn)為對貴婦人的愛慕和崇拜,并為她們服務。他們常常為了愛情而去冒險。在他們看來,能取得貴婦人的歡心,能在歷險中取得勝利,便是騎士的最高榮譽。由于他們處在封建統(tǒng)治階級的底層,他們中間有些人也有除強扶弱的一面。他們并不反對____;正相反,他們有時也為宗教去冒險。但他們往往不顧基督____世思想和禁欲主義而要求享受生活,要求文化,從東方回來的騎士把東方文化帶到了當時文化上較為落后的西歐國家。他們之中產(chǎn)生了一些詩人和歌手。他們的詩作歌唱現(xiàn)世生活和愛情,歌唱騎士的冒險,同時也有濃厚的宗教色彩,彌漫宗教神秘思想,并且往往摻雜著一些奇異故事。
十二、十三世紀是騎士文學的繁榮時期,以法國為最盛。
騎士精神
概述
騎士精神和道德是上層社會的貴族文化精神,它是以個人身份的優(yōu)越感為基礎的道德與人格精神,但它也積淀著西歐民族遠古尚武精神的某些積極因素。對個人的人格的愛護和尊重;為被壓迫者和被迫者犧牲全部力量乃至生命的慷慨勇敢精神;把女子作為愛和美在塵世上的代表及作為和諧,和平與安慰的光輝之神而加以理想化的崇拜等等,西方學者指出:從選擇品德的傾向來說,傳統(tǒng)在歐洲占上風。在西方的文化傳統(tǒng)中,中世紀的騎士精神對現(xiàn)代歐洲的民族性格的塑造起著極其重大的作用。
主要內容
它構成了西歐民族中所謂的“紳士精神”形成了現(xiàn)代歐洲人對于個人身份和榮譽的注重,對于風度、禮節(jié)和外表舉止的講究;對于崇尚精神理想和尊崇婦女的浪漫氣質的向往;以及恪守公開競賽,公平競爭的精神品質??傊?,它使現(xiàn)代歐洲人民族性格中既含有優(yōu)雅的貴族氣質成分,又兼具信守諾言,樂于助人,為理想和榮譽犧牲的豪爽武人品格.
謙卑,榮譽,犧牲,英勇,憐憫,精神,誠實,公正!
謙卑(Humility)
彬彬有禮,尊敬他人,謙虛謹慎,這就是騎士日常生活中的待人之道。騎士有其驕傲的一面,因其榮耀與地位,但騎士不等同于其他貴族的地方之一就是他同時還有謙卑的一面。謙遜的態(tài)度不僅僅是面對年輕貌美的女士和身份顯赫的貴族,在對待平民時,騎士也絕不會惡言相向。騎士尊敬所有善意的人,他的禮貌幾乎是與生俱來。我們曾無數(shù)次看到影視文學中描繪的那些場面:一個穿著精致軟甲、擁有金色卷發(fā)的年輕男子,單膝跪在一名心儀的女子裙下,表白著他的愛意;一名儀表堂堂高大威嚴的男子,半鞠躬地拉開馬車的門,面帶微笑地目送一位老態(tài)龍鐘的平民上車。這便是騎士謙卑的寫照。
如果你是一個騎士,你就要向凱東那樣,在面對所有未懷惡意的人時,都謙和有禮。
榮譽(Honor)
榮譽從何而來?榮譽對騎士來說意味著什么呢?
為榮譽而戰(zhàn)!甚至不惜犧牲一切!這是騎士恪守的信條。騎士團光亮耀眼的徽章在太陽下醒目地提醒著它的佩帶者:這就是你的驕傲?!膀T士”這一稱號本身就是一個榮譽,獲得這樣的稱號并不容易。一名候補騎士想要成為正式的騎士,需要經(jīng)過很多嚴格的考驗,那不僅僅是需要高明的騎術,還需要有杰出的統(tǒng)率力、豐富的戰(zhàn)斗經(jīng)驗,和一個顯眼的標志性成績。
榮譽來自神祉和人們的認可。神祉賜予合格者以騎士的榮耀稱號,但日后的言行舉止能否不辱沒騎士團的榮光,還需要看是否堅持信仰,一如既往地為神為人民而戰(zhàn)。騎士稱號不是具有堅定信仰者的終點,而是他們的起點。
人們關注你,神亦如此,騎士。你不可有絲毫懈怠。珍惜并且捍衛(wèi)你的榮譽吧!史東就是你的榜樣。
犧牲(Sacrifice)
騎士,你是否具有這樣的勇氣,在需要你付出代價來成全大多數(shù)人利益時,你敢于犧牲么?也許是犧牲物質利益,也許是犧牲生命。你必須具備這樣的勇氣和魄力,才是一名稱職的騎士。
有時候,那些忠誠于教會和騎士團的騎士們未免有些可憐。他們信仰的神祉無疑在享受著他們的犧牲。如果是為了大多數(shù)人的利益,那么從全局來說,犧牲當然是值得的。但錯綜復雜交織在一起的政治利益有時候會造成個人和歷史的遺恨。在著名的電影《鐵面人》里有這樣的一個情節(jié):菲力普親王被他的弟弟——國王路易關押在巴士底獄里,忠于菲力普親王的騎士團冒險將他救出后,結果遭到了路易國王火槍隊的伏擊。這個時候令人瞠目結舌的事情發(fā)生了:路易下令開火,但火槍隊并沒有扣動扳機,相反,他們丟掉槍支,莊嚴肅穆地向菲力普親王騎士團僅存的4名血跡斑斑的騎士行禮致敬,至高無上的國王在此刻也失去了尊嚴。騎士,才明白騎士。
讓我們向那些勇士們致敬吧。向那種犧牲自我的精神表達必須的禮儀和尊敬。
英勇(Valor)
毫無疑問,怯懦者不配冠以騎士的榮耀頭銜。沒有勇氣的人根本就無法通過騎士的測試。騎士必備的品德之一就是勇敢,無所畏懼地向邪惡宣戰(zhàn),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保護弱小,你決不能退縮。
奇幻文學和游戲里常說的屠龍,是對一名騎士最奢侈的考驗。和龍對抗,這是生和死演繹的華麗舞蹈,你很可能要葬身龍穴。但如果你擊敗了強大的龍,你便能獲得“屠龍英雄”這種無尚榮耀的稱號
英勇當然也體現(xiàn)在戰(zhàn)場上,揮舞長矛向敵人發(fā)動勇猛的攻勢,去獲得最后的勝利,這是每一名騎兵天賦的使命。在傳統(tǒng)的回合戰(zhàn)棋游戲中,騎士往往是最勇猛的作戰(zhàn)主力
憐憫(Compassion)
同情弱者,騎士要有一顆博大包容的心。騎士肩負著除惡鋤奸伸張正義的使命,騎士雖然是效忠于領主或王室,但正義才應該是他們行為的準則。
對于勇于犧牲的對手,騎士內心里充滿了尊敬之情,這導致他們敢于違抗王令。我國也有英雄惜英雄的說法,在迫于局勢不得已成為對手的兩人當中,可能友誼大于仇恨。
精神(Spirituality)
通常說到8大美德的時候,“Spirituality”這個詞被稱作“精神”,這不太好理解。因為8大美德的其他7種美德,都是一種“精神”。英語中,“Spirituality”這個詞還能翻譯成為“靈性”。就我個人的看法,靈性可能更加合乎原意。
我們知道騎士和宗教有著不可分割的聯(lián)系,在對騎士的選拔工作里,對神的信仰、對神旨的領悟也是不可忽略的環(huán)節(jié)。如果拋開游戲而從歷史上來看,中世紀某段時間里,存在著騎在馬上的牧師,他們是直接領受神旨并且向騎士解釋的人,騎士部隊里,這些牧師也是不可缺少的成員。這么看來,“精神”這種美德,可能含有對神旨的領會能力在內,騎士必須敬仰神,要熱衷于為神作出奉獻。在中世紀被神統(tǒng)治的那個年代里,愛基督愛教義,是一種必須具備的素質。
在《龍與地下城》的規(guī)則設定里,圣騎士是允許掌握神術的職業(yè)(請注意區(qū)分:牧師的法術被稱為神術,指神賜的能力;巫師的法術被稱為奧術,指靠個人研究所習得的能力),這和牧師是一致的
誠實(Honesty)
無論在何處,誠實都是值得稱贊的美德。作為騎士,誠實也是一種必須的品質。因為騎士在歐洲貴族階級里,是最低的一級,一名騎士要想有不錯的人際關系,就要有很好的信譽,這必然要求他誠實不欺詐。大部分的騎士團規(guī)章里在顯眼的位置上也注明了一條:騎士必須忠于自我的靈魂。
著名的圓桌騎士——蘭斯洛特也正是堅守承諾的代表人物。當他被亞瑟王待為上賓時,其余的圓桌騎士表示出了他們的不滿。于是蘭斯洛特和他們定下了一年零一天的期限,用這段時間去證明他的勇氣和仁慈,接著他出發(fā)去除掉了邪惡的加隆爵士和兇狠的巨龍、打敗了50個盜賊、殺死了2個巨人,最終在一年零一天的時候返回了城堡。他的誠實令他成為了亞瑟王最偉大的圓桌騎士。
騎士,要想得到別人的信任,就得誠實。坦然面對自己的靈魂,要經(jīng)得起神的審問。
公正(Justice)
公正無私,嚴守法律,按章辦事。
在歷史上,因為騎士的階級本質,他們不可能完全執(zhí)行公正。中世紀的歐洲,畢竟是君權神授的年代,君王的意志就是神的意志,是不可違抗的,騎士只不過是君王的附屬罷了。
當然,所有年代都有些“叛逆者”存在。據(jù)說中世紀有一名日爾曼騎士不滿于國家法律的不公正判決——一名無辜者被判決死刑,冒天下之大不韙,在行刑日劫走了死刑犯。我們很容易想像到這名勇敢的騎士為恪守公正最后付出了何種代價。今天在德國一個博物館里,還保留著這名騎士的雕像,以供后人瞻仰。嗯,我們看到了,對于不公正的事情,歷史總會還以顏色,予以糾正。今天,這名騎士得到了應有的褒獎。對于公正者,歷史遲早要給予他公正的評價。
以亞瑟王組建圓桌騎士時發(fā)下的誓言來結束這一段吧!“我尊貴的武士們,讓我們在此一起立誓。我們只為正義與公理而戰(zhàn),絕不為財富,也絕不為自私的理由而戰(zhàn)。我們要幫助所有需要幫助的人,我們也要互相支援。我們要以溫柔對待軟弱的人,但要嚴懲邪惡之徒。”
抒情詩
法國地區(qū)
騎士抒情詩的中心是法國南部的普羅旺斯。普羅旺斯民族從法蘭克王國瓦解以后,政治獨立,商業(yè)發(fā)達,貴族文化也趨于繁榮?!八诮囊磺忻褡逯械谝粋€創(chuàng)造了標準語言。它的詩當時對拉丁語系各民族甚至對德國人和英國人都是望塵莫及的范例?!逼樟_旺斯詩人被稱為“特魯巴杜爾”(或譯行吟詩人),多數(shù)是封建主和騎士,也有少數(shù)手工藝人和農(nóng)民。他們的名字流傳下來的有數(shù)百之多,但作品留存的很少。他們的詩歌一般詠唱對貴婦人的愛慕和崇拜,其中以“破曉歌”最為著名?!捌茣愿琛睌⑹鲵T士和貴婦人在破曉時候分離的情景。恩格斯指出,在中世紀統(tǒng)治階級中,婚姻是包辦的,是一種政治行為,是封建主擴大自己勢力的機會,并舉了《尼伯龍根之歌》中克里姆希爾特等人的婚姻為例。他又指出,騎士愛則是歷史上第一次出現(xiàn)的個人之愛,其作用是破壞了封建主夫婦之間的忠誠,并且說普羅旺斯愛情詩的精華是“破曉歌”。這種詩歌在當時很受歡迎,后來就變得千篇一律了。普羅旺斯詩人運用的詩體有的是從民間詩歌接受過來的,有的是他們自己創(chuàng)造的。他們的詩格律謹嚴,技巧復雜。他們對詩學作過一些探索,有“明”和“暗”兩派。明派主張詩要明朗易懂,暗派提倡隱晦難解的風格。十三世紀初北方貴族在教皇策動下鎮(zhèn)壓了南方“異端”運動,南方一些貴族如土魯斯伯爵等,由于容納“異端”,也遭到覆滅,在他們宮廷中居留的許多普羅旺斯詩人逃亡國外,把抒情詩傳統(tǒng)帶到意大利,推動了文藝復興時期抒情詩歌的發(fā)展。
德國地區(qū)
德國這時也產(chǎn)生過大量的騎士抒情詩人,其中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瓦爾特·封·弗格爾瓦德(1170-1227)。他出身于一個貧窮的騎士家庭,一一九八年后在各地漫游了二十多年,熟悉人民的疾苦,他的作品超出了一般騎士抒情詩的范圍。如有名的抒情詩《菩提樹下》不是寫騎士對貴婦人的愛慕,而是寫普通青年男女的淳樸愛情,音調和諧,語言簡練,有民歌風味。更有意義的是他的政治詩和格言詩,主要反映當時教皇和王權的斗爭。作者態(tài)度鮮明地維護王權,揭露教皇分裂德國的陰謀,譴責教皇的虛偽,表現(xiàn)了愛國精神。
騎士傳奇
騎士傳奇的中心是法國北方。法國北方的詩人被稱為“特魯維爾”(也譯為行吟詩人)。騎士傳奇的主題大都是騎士為了愛情、榮譽或宗教,表現(xiàn)出一種冒險游俠的精神。騎士傳奇不同于英雄史詩,它沒有歷史事實根據(jù),而是出自詩人的虛構,有的取自民間傳說,有的模仿古希臘、羅馬的作品。騎士傳奇可以按題材分為三個系統(tǒng)。
傳奇一
古代系統(tǒng)一般是模仿古希臘、羅馬文學的作品,像《亞歷山大傳奇》、《特洛伊傳奇》、《埃涅阿斯傳奇》等。這些傳奇寫古希臘、羅馬故事,但它們的英雄則具有中古騎士的愛情觀點和榮譽觀點。
傳奇二
不列顛系統(tǒng)是圍繞古克爾特王亞瑟的傳說發(fā)展起來的,其中主要寫亞瑟王和他的圓桌騎士的故事。這些故事在西歐各國流傳很久。法國詩人克雷締安·德·特洛亞(12世紀)是這個系統(tǒng)的代表作家。他的主要作品有《朗斯洛或小車騎士》(1165?)、《伊凡或獅騎士》(1175?)、《培斯華勒或圣杯傳奇》(1180?)?!独仕孤濉肥亲畹湫偷尿T士傳奇,寫亞瑟王的騎士朗斯洛和王后耶尼愛佛的戀愛。為了尋找耶尼愛佛,朗斯洛不惜犧牲騎士的榮譽,不騎馬而坐上小車,隨后又冒生命危險爬過一道像劍一樣鋒利的橋。在比武場上,不論耶尼愛佛命令他退讓或還擊,他都唯命是聽,絕對忠誠。他集中體現(xiàn)了騎士的愛情觀點?!杜嗨谷A勒》寫騎士們到各處尋找盛過基督的血的圣杯,充滿神秘幻想。德國詩人哈爾特曼·封·奧埃(1170?-1215?)、沃爾夫拉姆·封·埃森巴赫(1170-1220)等都以克雷締安的作品為藍本,寫出長篇的騎士傳奇。
《特利斯坦和伊瑟》(12世紀)也屬于不列顛系統(tǒng),是在德、法兩國民間流行很廣的一部亞瑟王傳奇。保留下來的只有法國兩詩人貝盧勒和湯瑪(均12世紀)及德國詩人高特夫里特·封·史特拉斯堡(創(chuàng)作時期約在1205-1220)等人的殘篇。這個傳奇寫特利斯坦和伊瑟無意中喝了一種藥酒,其功效是使人永世相愛。他們受到伊瑟的丈夫馬爾克國王的殘酷迫害,但他們的愛情永遠消滅不了。這個故事肯定騎士的愛情,把愛情描寫成為不可抗拒的力量,就這一點來說,是和____把愛情看成是邪惡的那種宗教道德觀點相抵觸的。
傳奇三
拜占庭用拜占庭古希臘晚期故事寫成的作品?!秺W迦生和尼哥雷特》(13世紀)寫貴族子弟奧迦生愛上女奴尼哥雷特,遭到父親的反對。他為了愛情忘了保衛(wèi)國家、抵抗外敵的騎士責任。這部傳奇說明從羅蘭到奧迦生的二、三百年中,騎士精神已經(jīng)衰落了?!秺W迦生和尼哥雷特》中詠唱和敘述互相交迭,詠唱部分是用韻文寫的,敘述部分是散文體。
騎士傳奇反映的生活面狹窄,虛構成分較多。它往往以一兩個騎士為中心人物,把他們的冒險經(jīng)歷組織成一個長篇故事,在人物外形、內心活動、生活細節(jié)等方面都有細致的描寫,對話生動活潑。這些藝術特點使騎士傳奇初步具備了近代長篇小說的規(guī)模。
騎士小說
背景
西班牙15、16世紀流行的描寫游俠騎士的小說,它是在西班牙當時特定的歷史條件下產(chǎn)生的。中世紀西班牙人民在反抗摩爾人統(tǒng)治的解放斗爭中涌現(xiàn)出了一個騎士小貴族的特殊集團,成為光復運動的主力軍。以后西班牙復興,稱霸歐美,這種騎士就成為西班牙人理想中的英雄。反映在文學創(chuàng)作上,就是騎士小說盛行。它的前身,是英國的騎士故事和法國北部的英雄史詩。但不同之處在于史詩的主人公有崇高的目的,為祖國或宗教而獻身,而騎士小說的主人公則只為個人事業(yè)孤軍奮戰(zhàn),有時則純粹為了冒險;史詩的情節(jié)是依據(jù)真實的歷史和地理環(huán)境敘述,而騎士小說的故事則是在純屬臆造的境界中展開;在史詩中,婦女居次要地位,主人公幾乎與愛情隔絕,而騎士小說的主人公則為美人赴湯蹈火;史詩中的英雄形象常常粗獷豪放,而騎士小說的英雄往往溫文爾雅。
表達主題
騎士小說的主題反映封建騎士階層的生活理想,即為捍衛(wèi)愛情、榮譽或宗教而顯示出的冒險的游俠精神。西班牙的民族自信心,十字軍的冒險精神,虔誠的宗教信念,在騎士小說中均有突出的反映。小說中的主人公游俠騎士,往往被寫成見義勇為,助強扶弱,英勇善戰(zhàn),舉世無敵。而這一切出生入死建立武功的動力均來源于愛情,故事情節(jié)不外乎是:為取得貴婦人的歡心,騎士歷盡神奇的各種驚險遭遇,贏得騎士最高榮譽之后,凱旋而歸,成為國君、領主或朝廷里的顯赫人物,然后分封他的朋友和侍從,并與一貴婦人或一遠方公主成親。這時,一切宿敵,包括那些善于施用魔法妖術的敵人,均被掃蕩殆盡。
西班牙最早的騎士小說在1321年左右出現(xiàn),但具有本國特色的騎士文學形成高潮, 則在15世紀末 16世紀
初。當時最為流行的騎士小說有《阿馬迪斯·德·高拉》(1508)、《埃斯普蘭迪安的英雄業(yè)績》(1510)、《希臘的堂利蘇阿爾特》(1514)、《帕爾梅林·德·奧利瓦》(1511)、《騎士西法爾》(1512)等。
西班牙耶穌會創(chuàng)始人圣伊格納西奧·德·洛約拉在其作品中不止一次地談到“耶穌的最初的騎士事業(yè)”,當時也出現(xiàn)不少小說,將耶穌、天使、圣徒的事跡也作為游俠騎士來描寫,如佩德羅·埃爾南德斯·德·比利溫布拉萊斯的《太陽騎士》(1552)。據(jù)統(tǒng)計,從1508至1550年間,幾乎平均每年有一部新的騎士小說問世,共出版60余部,印了 300版。15世紀末16世紀初,上自王公貴族,下至平民,無人不讀騎士小說,可見其流傳之廣。
評價
騎士小說行文冗長,敘事繁復,語言拖沓,人物的性格和外貌雷同,中心思想與內容大同小異,藝術價值不高。隨著騎士制度的衰落,騎士小說也就逐漸銷聲匿跡。
反小說
背景資料
在當時的西班牙文壇上,騎士小說泛濫成災。這種小說結構千編一律,情節(jié)荒誕離奇,都是虛構一個英勇無比的騎士,經(jīng)歷數(shù)不清的驚險遭遇,遇上說不清的愛情糾葛,為國王、為貴族去拼命,而最后總能大獲全勝。宮廷和教會利用這種文學,鼓吹騎士的榮譽與驕傲,鼓勵人們發(fā)揚騎士精神,維護封建統(tǒng)治,去建立世界霸權,而許多人也沉湎在這種小說中不能自拔。
小說目的
一直在社會底層掙扎的塞萬提斯親身體會了中世紀的封建制度給西班牙帶來的痛苦與災難,因為他憎恨騎士制度和美化這一制度的騎士文學。他要喚醒人們不再吸食這種麻醉人們的鴉片,從脫離現(xiàn)實的夢幻中解脫出來,他在《堂吉訶德》自序里斬釘截鐵地宣稱,這部書的創(chuàng)作意圖就是“要把騎士文學的萬惡地盤完全搗毀”,“要世人厭惡荒誕的騎士小說?!?/p>
塞萬提斯在小說中故意模仿騎士傳奇式的寫法,描寫了堂吉訶德帶著他的侍從桑丘·潘沙的“游俠史”。《堂吉訶德》是一部辛辣的諷刺作品。它以其犀利的語言,亦莊亦諧的情節(jié),鞭笞了茍延殘喘的封建制度與迎合統(tǒng)治者需要的騎士文學,嘲笑了企圖用打抱不平的方式來改造社會的空想,歷史發(fā)展就如塞萬提斯預期的那樣,《堂吉訶德》的出版給了騎士文學以致命的重擊,從此,西班牙再也沒有出現(xiàn)過一部新的騎士傳奇,當然,騎士文學的消亡主要是封建制度日趨崩潰,作為其觀念形態(tài)的封建文學必然衰落的結果。
現(xiàn)實主義巨著
《堂吉訶德》同時又是一部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巨著,它通過堂吉訶德主仆在西班牙大地游俠的經(jīng)歷,為我們展現(xiàn)了一幅宏大的社會生活畫面,真實地反映了16、17世紀西班牙的社會生活現(xiàn)實。在這部將近一百萬字的作品中,共描寫了近七百個形形色芭從事各種職業(yè)的人物,他們有貴族、僧侶、地主、市民、農(nóng)民、士兵、演員、商人、理發(fā)師、牧羊人、強盜,等等。作者揭露了封建貴族的傲慢、自私、偽善、惡毒、殘忍,以鄙視的口吻描寫了封建上層社會的窮奢極欲、空虛無聊和庸俗自私。
小說第二部中關于公爵與公爵夫人的情節(jié),集中地揭露了封建貴族的丑惡本質:他們表面上慷慨好客、溫文爾雅,實際上百無聊賴、無所事事、陰險狠毒。在彬彬有禮、慷慨仁慈的假面具下,為尋求新的刺激,他們想出種種花樣捉弄堂吉訶德主仆,把自己的快樂建筑在別人的痛苦與不幸上。
在抨擊侈奢專制的統(tǒng)治階級的同時,書中還為我們展示了西班牙普通勞動人民的貧困生活,描繪了他們遭受的苦難與壓迫。在主人公漫長的游俠途中,所見所聞的是:兇惡的地主阿爾杜多不僅克扣牧童的工錢,還找借口把他綁在樹上打得死去活來;老使女堂娜羅德利蓋斯的丈夫因為一點小事被公爵夫人用別針活活戳死;少年因生活困苦被迫去當兵;大地上到處是貧窮與饑謹,妓女與盜賊;念念有詞的教士散布著愚昧;強娶美貌貧窮女人的富豪正在大擺婚宴。
一個曾經(jīng)威震世界的王國正在衰落,用堂吉訶德的話說這是“多災多難的時世”,“可惡的時代”,“現(xiàn)在這年頭,懶惰壓倒了勤快,閑散壓倒了美德,傲慢壓倒了勇敢?!?/p>
塞萬提斯筆下的堂吉訶德是個矛盾、復雜的人物。當時的西班牙社會上黑暗重重,魯迅先生曾指出:“堂吉訶德的立志去打不平,是不能說他錯誤的。不自量力也并非錯誤,錯誤的是他的打法?!碧眉X德一心要匡正這個社會,但卻一廂情愿地把騎士小說的描寫當成現(xiàn)實生活。他無視已經(jīng)發(fā)生變化的時代,企圖以自己的游俠行為來復活過時的騎士制度,把單槍匹馬打抱不平當做主持正義、改造社會的途徑。他在聲疾呼:“不恢復騎士道的盛士是個大錯?!?/p>
雖然他懷著滿腔真誠,卻總是四處碰壁,他沉浸在幻想中,完全喪失了對現(xiàn)實的感覺,在他眼里,處處有妖魔為害,事事有魔法師搗亂,因此他到處不分青紅皂白,對著臆想出來的敵人橫沖直撞,亂劈亂刺,成為一個滑稽可笑的人物。
主角解析
其實堂吉訶德所做的那些荒.唐可笑的蠢事,大都出自他善良的動機:他攻打風車,自以為是與殘害人類的巨魔作戰(zhàn);他釋放了苦役犯,是為了反對奴役,給人自由;他攻擊抬著圣母像求雨的游行隊伍,是把他們當做搶劫美女的強盜……但由于他無法對現(xiàn)實事物作出正確判斷,往往是事與愿違。他放走了苦役犯,苦役犯不但不感謝,反而恩將仇報,把他揶揄一番,毒打一頓,并搶走了他和桑丘的衣服。他從地主手中救下牧童安德列斯,剛一轉身走開,地主又把牧童綁起,打得更狠,以致使牧童詛咒“天底下所有的游俠騎士”。盡管現(xiàn)實無情地嘲弄了堂吉訶德,但他卻執(zhí)迷不悟,不自量力,做事從不考慮方式方法,一味憑幻想蠻干下去,一次又一次落得可悲的結局,成了一個“最講道德、最有理性的瘋子”,一個既可笑又可嘆的人物。
然而,作者筆下的堂吉訶德又是一個為了維護正義,拯救世人,甘愿犧牲自身生命的無畏勇士。他痛恨專制殘暴,同情被壓迫的勞苦大眾,向往自由,把保護人的正當權利與尊嚴,鋤強扶弱,消除人世間的不平作為自己的人生理想。他見義勇為,從不膽怯退縮。他具有民主、平等的思想,主張“一切東西都平等”,社會地位的尊卑是暫時的,只有“美德”才是真正的高貴。他尊敬婦女,主張個性解放、男女平等、戀愛自由。他心地善良、幽默可親,學識淵博。作者實際上把自己的愛憎與希望寄托在了這個人物身上。
堂吉訶德又是理想主義的化身,他執(zhí)著于他那理想化的騎士道,從不怕人們議論與譏笑,更不怕侮辱與打擊,雖然四處碰壁,但卻百折不悔,一片赤誠,無論什么都不能使他改變初衷,不愧為真理與正義的捍衛(wèi)者。這個只身向舊世界挑戰(zhàn)的孤單的騎士,雖然屢戰(zhàn)屢敗,卻越戰(zhàn)越勇,不禁令人肅然起敬。
在堂吉訶德表面的喜劇因素之下,實際隱含著深刻的悲劇意蘊。他對社會正義和人人平等的要求,在扼殺人的一切美好愿望的強大的封建黑暗勢力下,是不可能得以實現(xiàn)的,他以過時的、虛幻的騎士道來改造現(xiàn)實社會,更是一個時代的誤會,完全不足為訓。但他的進步思想,閃耀著資產(chǎn)階級人文主義的思想光輝,他的失敗,是一個人文主義者的悲劇。
小說中的桑丘·潘沙則是塞萬提斯刻意安排的與堂吉訶德相互對立、又相輔相成的角色。作者在描寫他們的游俠生涯中,廣泛地采用對比與夸張的手法,反復強調他們從外形到性格上的某些特征,形成鮮明的對照。桑丘的表面愚鈍配合與堂吉訶德的瘋顛,取得了獨特的藝術效果。
故事情節(jié)
故事主角堂吉訶德是一個西班牙曼卻地區(qū)的小地主或破落貴族,因為沉迷于騎士小說,異想天開地想要撇下家人事業(yè)去做游俠騎士。他說服了他的一個農(nóng)夫街坊桑丘·潘沙做他的侍從,兩個人就這樣出門闖蕩,一路上做下無數(shù)荒.唐傻事,最后堂吉訶德一事無成地回到家鄉(xiāng),郁郁而終,臨死前幡然悔悟,立下遺囑他的外甥女繼承人不能嫁給喜愛騎士小說的人,不然不能繼承他的遺產(chǎn)。
堂吉訶德雖然發(fā)瘋要做游俠騎士,卻不是做著玩玩,他是真豁出性命去做,但他又與騎士小說里那些主角騎士們大相徑庭:小說里的騎士都是武力超人的大英雄,堂吉訶德只是個干枯瘦弱的小老頭兒;小說里的騎士都有精美的鎧甲、帶有魔法的武器、神駿的良駒這類東西,堂吉訶德只有一套發(fā)霉生銹的破盔甲、斷成兩截無數(shù)次的破槍、一匹“看起來像是生了嚴重的癆病”的駑馬;小說里騎士們的情人都是天姿國色的公主貴婦,堂吉訶德自許的“心上人”卻是個比莊稼漢還健壯的農(nóng)家村姑。
但堂吉訶德并不以這些為意,他一門心思地做游俠騎士,他和他的侍從也因此受辱倒霉不計其數(shù),卻還是沒有叫他清醒過來。他一直堅持他的騎士夢想,從他做的傻事中,卻很容易看出堂吉訶德的高貴人品。他善良、正直、執(zhí)著、忠貞、有同情心、也有和惡勢力正面對抗的勇氣。
堂吉訶德最后的結局也說明了他的故事是一個悲劇,從一開始他的夢就是只是一個夢,但當他的形象被人們細細解讀之后,人們才會明白這不僅僅是一個悲劇,也是一部關于一個人為了夢想與自己的命運、整個時代對抗的,真正的英雄故事。
評價
《堂吉訶德》采用了西班牙獨特的流浪漢小說的寫法,幽默、諷刺、滑稽、夸張手法的廣泛運用,是這部小說的重要藝術特色。塞萬提斯善于把悲劇與喜劇、嚴肅與滑稽巧妙地結合起來,提示出堂吉訶德這一形象的錯綜復雜的品質:堂吉訶德越是把自己認做救世的英雄,就越落得個丑角的下場;他為人處世越嚴肅認真,就愈加顯得滑稽荒.唐;他的行為以喜劇情節(jié)開始,卻往往以悲劇告終,令讀者忍俊不禁,而在笑中又含著感慨、辛酸--這其中也蘊含著對封建專制的深刻批判。
塞萬提斯還大量借用了騎士小說的描寫敘述手段和那種裝腔作勢的語言,加以模擬、夸張并與現(xiàn)實社會做對比,形成了極不協(xié)調的可笑對照。如在騎士文學中,騎士受封典禮本是非常神圣莊嚴的宗教儀式,但在這部小說中,受封儀式不是在任何重要的集會場所,卻是在一個破旅店的馬棚里進行。主持人不是有威望的神孫人員,卻是一位退隱下來的走江湖的流氓與騙子--旅店老板,而且他手里高擎的不是《圣經(jīng)》,而是供給騾夫草料的賬簿,而為堂吉訶德掛寶劍的竟然是旅店中的妓女!
在堂吉訶德眼里,意中人杜爾西內亞是絕代佳人,美麗的公主,她的“眼睛是太陽,臉頰是玫瑰,嘴唇是珊瑚,牙齒是珍珠”,但其實她不過是一個與他從無來往的鄉(xiāng)下姑娘,而且長得酷似男人,“身子粗粗壯壯,胸口還長著毛呢”。作家對騎士小說的諷刺可謂辛辣之極。
《堂吉訶德》是歐洲較早出現(xiàn)的長篇小說之一,藝術上還略微顯得粗糙不足,如情節(jié)不夠連貫,結構不夠嚴密,一些細節(jié)前后有些出入等,但總體上是瑕不掩瑜,它對歐洲長篇小說的發(fā)展起了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堂吉訶德這一形象已成為歐洲文學中一個著名的典型。
看了什么是騎士文學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