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知識大全>知識百科>百科知識>

平板電腦和手機區(qū)別在哪

時間: 杭威854 分享

  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平板和手機的功能越來越相近,那么兩者之間有什么區(qū)別呢?下面是學習啦小編整理的平板電腦和手機區(qū)別,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哦!

  平板電腦和手機的區(qū)別

  平板電腦和手機的區(qū)別主要在于尺寸不同,導致使用場景不同。不過以前按照能不能通話,按照尺寸是不是5寸以上來劃分平板跟手機,但是現在這個界限越來越模糊;手機也做到了5寸以上,平板也支持了打電話,跑3g或者4g流量的,所以無法從這些進行區(qū)分。而且安卓平臺也好,iso平臺也好,平臺本身都走向統一平臺,不嚴格區(qū)分手機跟平板的。

  如果要嚴格區(qū)分的話,從用戶角度來講,手機是7*24小時在線的,因為要進行主動的以及被動的聯系。

  智能手機必須滿足其作為手機的功能,是解決核心需求是通話,其他功能的滿足是錦上添花。而平板電腦也能通話(語音甚至視頻),但不是必須,其核心需求是滿足瀏覽網頁,移動辦公等滿足用戶辦公、娛樂,通話只是其中一項小需求,且非剛性要求。

  智能手機,需作為手機來存在,這決定了其一些特點,體積小,易攜帶,因此在體積的限制下,通話的基礎上,盡可能滿足不同用戶的其他需求,是體積大小與滿足其他用戶需求的矛盾

  平臺電腦,其體積小于PC,便攜性優(yōu)于PC,因此對應的應該是PC電腦,而非手機。因此,從產品的定位與核心需求決定了他們的區(qū)別,總結為就是手機與電腦的區(qū)別。

  在未來,不論手機、掌機(psp、3DS等)、電子書、平板電腦、筆記本、臺式機、電視等,最終都將成為一塊尺寸不同的智能觸摸屏,軟件可以運行在任何尺寸的設備上。

  設備的功能沒有太大區(qū)別,但是用戶會根據不同設備的尺寸、便攜性、續(xù)航時間來選擇不同設備的使用場景。開發(fā)者在滿足用戶核心需求的前提下根據不同設備的不同使用場景優(yōu)化用戶體驗,為用戶提供更貼心的服務。

  平板電腦發(fā)展歷程

  60年代末,來自施樂帕洛阿爾托研究中心的艾倫·凱(AlanKay)就提出了“Dynabook”的概念,他想象這是一臺可以帶著跑的電腦,主要功能是幫助小孩學習。為了發(fā)展Dynabook艾倫甚至發(fā)明了Smalltalk編程語言,并發(fā)展出圖形使用者接口,也就是蘋果麥金塔電腦的原型。然而,由于種種客觀原因的限制,該中心沒有支持這個構想。

  1989年9月,GRiD Systems公司制造成功第一臺商業(yè)化平板電腦,并命名為GRiD Pad,它的操作系統基于MS-DOS。

  可以說,從六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末期,平板電腦仍然處于初步探索階段,由于核心芯片等硬件技術的限制,平板PC僅在小范圍內得以推廣和使用。真正意義上的商業(yè)化要從千禧年微軟的.NET戰(zhàn)略發(fā)布會算起。

  2000年6月,微軟在“.NET戰(zhàn)略”發(fā)布會上首次展示了還處于開發(fā)階段的TabletPC。2000年11月,在全球3大電腦展之一的美國拉斯維加斯電腦展(Comdex Fall 2000)上,比爾先生進行了Tablet PC專題演講,將TabletPC定義為“基于Windows操作系統的全能PC”。2002年12月8日,微軟在紐約正式發(fā)布了TabletPC及其專用操作系統Windows XP Tablet PC Edition,這標志著Tablet PC正式進入商業(yè)銷售階段。

  從另一方面來說,2010年1月27日,在美國芳草地藝術中心舉行的蘋果公司發(fā)布會上,傳聞已久的第一代iPad也揭開了神秘的面紗。當然,Pad的與Tablet的概念很不一樣。

  2011年9月,隨著微軟的Windows8系統發(fā)布,平板電腦陣營再次擴充。

  2012年6月19日,微軟在美國洛杉磯發(fā)布Surface平板電腦,該產品分為兩個版本:SurfaceRT使用Windows RT操作系統,CPU為四核NVIDIA Tegra 3;Surface中文版/專業(yè)版則預裝Windows 8,CPU使用第三代智能英特爾酷睿i5處理器。由于Surface可以外接鍵盤,因此微軟稱這款平板電腦接上鍵盤后可以輕松變身為“全桌面PC”。從兩款Surface的參數中不難看出,CPU等核心指數已經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尤其是處理器的改善,可以利用最新技術為平板電腦的性能提供強勁支持,增強顯卡特性、安全性和管理特性,讓平板PC速度更快,功耗更低。其中,第三代英特爾酷睿處理器采用22納米制程技術以及世界首款3D架構的全新晶體管技術,使得開關速度提高37%,功耗降低約50%,并且大幅度提高顯卡功能,為各種商業(yè)演示助力。

  在2013年信息技術峰會(IDF)上,英特爾全球副總裁、中國區(qū)總經理楊敘表示,搭載英特爾處理器的產品越來越多,除了常見的一體機、筆記本、超極本,還有平板、手機以及各種嵌入系統,這些產品的功能在發(fā)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越來越多更先進的技術被應用到實際產品中,觸控、體感交互、面部識別、虛擬現實、語音命令、無線充電乃至超長續(xù)航,這一切都要靠計算驅動。英特爾公司PC客戶端事業(yè)部總經理施浩德表示,英特爾即將發(fā)布的第四代智能英特爾酷睿處理器系列,該處理器系列現已向OEM客戶出貨,并將在二季度末發(fā)布?;诘谒拇⑻貭柨犷L幚砥飨盗械某瑯O本,將賦予消費者激動人心的全新計算體驗和全天的電池續(xù)航,實現英特爾歷史上對電池續(xù)航時間的最重大提升。通過可變形和可插拔的超極本系統,它還將帶給消費者新一輪“二合一”的潮流,在令人驚奇的全新設備形態(tài)中,消費者可同時獲得全功能PC體驗和最好的平板電腦體驗。

  從國際因素看,全球平板顯示產業(yè)的發(fā)展重心正在向中國轉移。為了繼續(xù)搶占中國市場,海外企業(yè)陸續(xù)改變原先不肯向中國輸出技術的策略,通過在中國投資建廠,設立生產基地等方式與本土企業(yè)展開競爭。在這種情況下,要警惕國外企業(yè)進行落后產能轉移甩包袱的情況出現。

  預計2013年,國外企業(yè)將進一步在平板顯示領域開放,放寬對中國輸出產線和技術的限制,通過與國內面板、材料和裝備企業(yè)開展合作,加大市場拓展力度。同時,先進國家和地區(qū)的產能向中國轉移勢必會給國內企業(yè)帶來一定沖擊,因此,如何采取正確的戰(zhàn)略合作和競爭方式就顯得尤為重要。

  從國內因素看,中國平板顯示產業(yè)已進入高速發(fā)展階段,但是關鍵材料和設備在很大程度上依賴國外進口,與國外差距明顯。預計2013年,中國將持續(xù)加大對關鍵材料和設備的政策扶持力度,平板顯示產品配套能力有望獲得提升,對國外進口的依賴將有所減少。預計2013年,在新型顯示技術,尤其是AMOLED、新型背板技術(LTPS、Ox鄄ide)、超高解晰度顯示技術等領域的競爭中,國內平板顯示企業(yè)仍處于劣勢。隨著《2010~2012年平板顯示產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政策的到期,是否出臺新的產業(yè)激勵政策將直接影響企業(yè)技術創(chuàng)新和產品創(chuàng)新的動力。

  手機發(fā)展史

  如果追溯我們會發(fā)現,手機這個概念早在40年代就出現了。當時是美國最大的通訊公司貝爾實驗室開始試制的。1940年,貝爾實驗室造出了第一部所謂的移動通訊電話。但是,由于體積太大,研究人員只能把它放在實驗室的架子上,慢慢人們就淡忘了。

  1973年4月,美國著名的摩托羅拉公司工程技術員“馬丁·庫帕”發(fā)明世界上第一部推向民用的手機。當庫帕打世界第一通移動電話時,他可以使用任意的電磁頻段。事實上,第一代模擬手機就是靠頻率的不同來區(qū)別不同用戶的不同手機。第二代手機——GSM系統則是靠極其微小的時差來區(qū)分用戶。到了今天,頻率資源已明顯不足,手機用戶也呈幾何級數迅速增長。于是,更新的、靠編碼的不同來區(qū)別不同的機的CDMA技術應運而生。應用這種技術的手機不但通話質量和保密性更好,還能減少輻射,可稱得上是“綠色手機”。

  發(fā)展歷史

  1831年 ,英國的法拉第發(fā)現了電磁感應現象,麥克斯韋進一步用數學公式闡述了法拉第等人的研究成果,并把電磁感應理論推廣到了空間。而60多年后赫茲在實驗中證實了電磁波的存在。電磁波的發(fā)現,成為"有線電通信"向"無線電通信"的轉折點,也成為整個移動通信的發(fā)源點。正如一位科學家說的那樣"手機是踩著電報和電話等的肩膀降生的,沒有前人的努力,無線通信無從談起 。

  1844年5月24日 。莫爾斯的電報機從華盛頓向巴爾的摩發(fā)出人類歷史的第一份電報"上帝創(chuàng)造了何等奇跡!"

  1875年6月2日,貝爾做實驗的時候,不小心把硫酸濺到了自己的腿上。他疼得對另一個房間的同事喊到"活,快來幫我啊!"而這句話通過實驗中的電話傳到了在另一個房間接聽電話的活特耳里,成為人類通過電話傳送的第一句話。

  1902年 ,一位叫做“內森·斯塔布菲爾德”的美國人在肯塔基州默里的鄉(xiāng)下住宅內制成了第一個無線電話裝置,這部可無線移動通訊的電話就是人類對“手機”技術最早的探索研究 。

  1940年,美國貝爾實驗室制造出戰(zhàn)地移動電話機 。

  1946年,世界上從圣路易斯的一輛行進的汽車中打出了第一個電話用移動電話所撥打電話 。

  1957年,蘇聯杰出的工程師列昂尼德。庫普里揚諾維奇發(fā)明了ЛК-1型移動電話。1958年,他已對自己的移動電話做了進一步改進。設備重 量從3公斤減輕至500克(含電池重量),外形精簡至兩個香煙盒大小,可向城市里的任何地方進行撥打,可接通任意一個固定電話。到60年中期,庫普里揚諾 維奇的移動電話已能夠在200公里范圍內有效工作 。

  1958年,蘇聯開始研制世界上第一套全自動移動電話通訊系統“阿爾泰”(Алтай)。1959年,性能杰出的“阿爾泰”系統在布魯塞爾世博會上獲得金獎。

  1973年,一名男子站在紐約的街頭,掏出一個約有兩塊磚頭大的無線電話,并開始通話。

  馬丁·庫帕(Martin Cooper)

  這個人就是手機的發(fā)明者馬丁·庫帕。當時他還是摩托羅拉公司的工程技術人員。這是當時世界上第一部移動電話 。

  1975年,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確定了陸地移動電話通信和大容量蜂窩移動電話的頻譜。為移動電話投入商用做好了準備 。

  1979年,日本開放了世界上第一個蜂窩移動電話網 。

  1982年,歐洲成立了GSM(移動通信特別組) 。

  1985年,第一臺現代意義上的可以商用的移動電話誕生。它是將電源和天線放置在一個例子里,重量達3公斤。

  與現代形狀接近的手機,則誕生于1987年。其重量仍有大約750克,與今天僅重60克的手機相比,象一塊大磚頭。

  此后,手機的"瘦身"越來越迅速。1991年 ,手機重量為250克左右。1996年 秋出現了體積為100立方厘米,重量為100克的手機。此后又進一步小型化,輕型化,到1999年 就輕到了60克以下。


看過平板電腦和手機區(qū)別在哪的人會看:

1.平板電腦和筆記本區(qū)別在哪里

2.平板電腦和筆記本的區(qū)別在哪里

3.ipad與筆記本電腦的區(qū)別是什么

4.上網本和平板電腦的區(qū)別

1379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