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壺運動為什么要擦地呢
冰壺(Curling)又稱擲冰壺,冰上溜石,是以隊為單位在冰上進行的一種投擲性競賽項目,被大家喻為冰上的“國際象棋”,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冰壺運動為什么要擦地呢,喜歡可以分享一下喲!
冰壺運動為什么要擦地呢?
搜索詞條上顯示,現(xiàn)代冰壺比賽要求每場由兩隊球員進行對抗,每隊限4名成員;共進行10場比賽,兩隊均有兩次擲球機會,同隊里由兩名隊員手持冰壺刷,站在矩形賽道起點;當比賽開始,一名隊員擲出冰壺后,其他隊員便一邊滑行跟隨著“壺”,一邊用手中的刷子不斷在己方或另一方的冰壺周圍摩擦地面,這看似“無用功”的動作卻能改變壺體運行的軌跡。
最終,在雙方隊員引導下成功抵達賽道另一端的圓心或者離圓心最近的冰壺的隊伍視為勝利,而用身體或刷子直接碰到壺體的隊伍則會直接淘汰。
要想解開運動員們“擦地”的奧秘,就不得不說他們手持的特殊裝備——冰壺刷,可能有些人看到它,第一個想法估計是“這不就和我們用的掃帚差不多嘛”,這可就錯了;冰壺刷分為“板刷”和“毛刷”兩種,板刷與冰面的阻力小,較容易活動,而毛刷摩擦力大,但除霜效果優(yōu)秀。
所以在實際比賽中,運動員會按需求進行調(diào)換。這些比賽用的冰壺刷內(nèi)部裝有先進的壓力傳感器、路徑記憶芯片以及通訊模塊,也就意味著這種黑科技“掃帚”能夠記錄手持它的運動員的力度數(shù)據(jù)、存儲前進冰壺的路徑信息并及時反饋給裁判和場下的教練,方便比賽評判和賽后戰(zhàn)術分析,十分快捷。
說回運動員們在比賽時的主要動作——擦地,據(jù)調(diào)查顯示,原來,冰壺比賽的場地并不是平整的,在比賽開始前,負責場地的工作人員會背著水壺對其進行灑水,水滴遇到寒冷的冰面會在其上形成凹凸不平的“麻面”。
比賽時,運動員手持冰壺刷不斷擦地,使得冰的表面略微融化,成為一種介于冰和水之間的特殊狀態(tài),大大減少了擲出的冰壺運行所受的阻力,并使之按照特定的方向滑行,直至抵達終點。正因為如此,我們才看到運動員奮力“擦擦擦”的場面。
除了冰壺刷,冰壺運動員所穿的鞋子也是特制的——兩只鞋的鞋底分別“藏”有材質(zhì)不一樣的墊片,一只是塑料制成,另一只則是橡膠,以確保運動員能夠一只腳用來滑行(塑料底),一只負責“蹬冰”(橡膠底),“蹬冰”也就是及時改變方向或者“剎車”。
冰球運動場地要求
冰上溜石所用場地是一個長44.5米、寬4.32米的冰道。冰道的一端畫有一個半徑為1.83米的圓圈作為球員的發(fā)球區(qū),被稱作本壘。冰道的另一端也畫有一圓圈,被稱為營壘。
營壘是由4個半徑分別為0.15米、0.61米、1.22米和1.83米的同心圓組成。外面兩圓之間涂為紅色。在場地兩端各裝有一個斜面橡膠起蹬器。在冰壺場地前后兩端各有一條藍色的實線稱為“前衛(wèi)線”和“后衛(wèi)線”。冰壺擲出后,如果未進前衛(wèi)線或越過后衛(wèi)線都視作無效,將被清出場外。
邊線(side line):任何接觸到邊線的石球都被視為出局,應立即從場地中移開。
圓壘(house):冰道(sheet)兩端各一,由數(shù)個同心圓所構(gòu)成。
起滑架(hack):位于場地邊緣與圓壘之間,球員在擲球時可借此將腿后蹬而向前。
圓心線(tee line):擲球時,若石球已通過擲球區(qū)的圓心線,則不可再重擲。石球擲出后,己方的刷冰員可在石球通過標的區(qū)的圓心線之前進行刷冰;之后,則對方將有主權(quán)進行刷冰,以使球離開圓心。
欄線(hog line):擲球時,球員必須在擲球區(qū)的欄線之前將球離手。擲球后,若石球未完全通過標的區(qū)的欄線便停止,則此球視為出局。但若曾與在局中的球發(fā)生碰撞,則該球無須完全通過欄線。
冰壺運動比賽規(guī)則
參賽各方各擲一壺,誰投距離中心點近,誰就可以成為先手;每局先得分者可以成為下一局的先手,若均沒有得分,就與上一局先后手保持不變。在比賽中,以冰壺距離中心的遠近作記分,越靠近中心點,分數(shù)越高,綜合得分越多的隊伍贏得比賽。
冰壺運動是技術和傳統(tǒng)的完美融合,一次精準的投放可以技壓四方,讓人嘆為觀止,更讓人在公平競爭中得到滿足。同時,冰壺運動要求運動員擁有良好的職業(yè)素養(yǎng)和高尚的品性,這些都是對奧運精神的闡釋。
冰壺運動為什么要擦地呢相關文章:
冰壺運動為什么要擦地呢
上一篇:國家速滑館為什么被稱為冰絲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