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 > 興趣愛好 > 其它興趣愛好 > 種植 > 水稻個生育期如何進行田間管理

水稻個生育期如何進行田間管理

時間: 曹欣732 分享

水稻個生育期如何進行田間管理

  水稻有好幾個生長發(fā)育的階段,它們的管理方式各不相同。那么水稻生育期的田間管理方法是什么呢?今天學習啦小編就來給大家講講水稻生育期的田間管理方法。

  水稻生育期的田間管理方法

  水稻秧田期田間管理

  (1)芽期的管理。從播種到第一片完全葉展開之前為芽期。芽期的管理主要是促使芽谷迅速扎根立針,防止倒芽、爛芽。采取搶晴天播種,排水曬田等方法。

  (2)幼苗期管理。自一葉展開至3葉期為幼苗期。秧苗生長到3葉期種子貯存的養(yǎng)分以全部耗盡,轉為獨立營養(yǎng),稱為斷奶期。

  (3)成苗期管理。自三葉至移栽前,稱為成苗期。在稀播的情況下,分蘗開始,對養(yǎng)分吸收增多。管理辦法:一是淺水勤灌,二是施送嫁肥。

  (4)地膜覆蓋保溫育秧管理

  a、密封期。即從播種至1葉期以密封為主,膜內溫度保持在30—35℃。

  b、揭膜期。當平均溫度穩(wěn)定在15℃左右,日最低溫度在10℃以上時進行揭膜,要先灌水后揭膜。

  c、煉苗期。當膜內溫度超過25℃,大氣溫度在15℃以上,就可以煉苗。揭膜煉苗期間,田間應保持一定水層,一般煉苗4—5天。

  水稻大田苗期田間管理

  (1)寸水返青,淺水分蘗。水稻移栽時,根部受到損傷,吸水力弱,抗逆性差,因此移栽后要灌深水,直播水稻田要灌淺水,分蘗階段為了根系發(fā)達,早發(fā)分蘗,苗株健壯,淺水勤灌或適當露田。

  (2)早施分蘗肥。早、中稻分蘗期短,如綠肥和白田早稻有效分蘗期只有7—9天,三熟早稻田有效分蘗期更短,僅只4—5天;中稻也只有10—15天,因此在施足底肥的基礎上,早追分蘗肥,促使葉色變濃,出現第一黑,這是爭取早發(fā)多蘗,增加穗數的重要措施。

  1.秧苗發(fā)僵的防治措施

  (1)秧苗中毒發(fā)僵的根本辦法是搞好農田基本建設,改善排水條件,提高耕作質量,合理施用有機肥料,對發(fā)病田塊,要及時排水露田,改善土壤通氣狀況,消除土壤有毒物質,并結合增施氮、磷、鉀肥減輕為害。

  (2)缺磷發(fā)僵主要措施有:增施和巧施磷肥,每畝用30—50斤磷肥作面肥或每畝用50斤石灰作基肥。對已發(fā)生的僵苗田,要及時排水露田,提高土溫,改善土壤通氣條件,消除還原性有毒物質,促進根系對磷的吸收。

  (3)缺鉀發(fā)僵主要措施是:改良土壤理化性狀,提高土壤供鉀能力,增施鉀肥,一般每畝增施鉀肥20斤左右,對發(fā)病田塊要立即排水,使稻株盡快恢復生長。

  (4)缺鋅防治方法是:一是培育壯秧;二是合理灌溉;三是增施鋅肥,每畝用2斤硫酸鋅肥作面肥施用,提高植株對鋅營養(yǎng)的吸收。

  2.水稻僵苗及其防治

  水稻僵苗又稱發(fā)僵、坐蔸。主要發(fā)生在水稻返青分蘗階段,一般早、中稻比晚稻嚴重。主要介紹中毒發(fā)僵、缺素發(fā)僵、冷害發(fā)僵和泡土發(fā)僵等類型。

  (1)中毒發(fā)僵。由于土壤有毒物質影響,根系中毒變黑,喪失生理機能,秧苗遲遲不返青,即使返青也不分蘗,甚至死苗現象,稱中毒發(fā)僵。

  (2)缺素發(fā)僵。植株體內缺乏某種元素,引起稻株發(fā)僵的現象,成為缺素發(fā)僵。水稻缺素發(fā)僵類型主要有缺磷發(fā)僵、缺鉀發(fā)僵和缺鋅發(fā)僵等。

  a、缺磷發(fā)僵:秧苗在返青期后逐步發(fā)病。病株生長遲緩,分蘗發(fā)生遲或不分蘗,株型簇立,葉色灰綠或暗綠,葉鞘長,葉片相對變短。

  b、缺鉀發(fā)僵:秧苗在返青后開始發(fā)病,移栽一個月后為發(fā)病的高峰期,病株生長停滯,植株矮小,分蘗少,上部葉片挺直,葉片挺直似叢生狀,下部葉葉尖出現赤褐色條斑點,遠看像火燒過一樣。

  c、缺鋅發(fā)僵。在秧苗移栽后2—3周發(fā)生,秧苗心葉基部中脈失綠褪色,甚至整個心葉呈白條狀,下部葉片有銹斑,葉尖干枯,葉脈發(fā)脆易折斷,植株變矮,分蘗發(fā)生少。

  水稻拔節(jié)孕穗期的田間管理

  拔節(jié)孕穗期是指幼穗開始分化至抽穗前一段時期。早稻約需經歷25—30天,中稻30—35天,是營養(yǎng)生長和生殖生長的并進時期,高產栽培的主攻目標是:協調營養(yǎng)生長和生殖生長的矛盾,鞏固有效分蘗,促進壯桿大穗。田間管理是:適時適度曬田,巧施穗肥和病蟲防治。

  (1)曬田的作用

  a、增加土壤有效養(yǎng)分。

  b、建立良好的株型。

  c、促進水稻壯桿大穗。

  d、改善田間小氣候。

  (2)曬田的程度

  (3)巧施穗肥。從幼穗分化開始到抽穗前追肥統稱穗肥。穗肥施用量應占總施肥量的10—20%,一般每畝追尿素20斤左右。

  (4)病蟲防治。稻穗發(fā)育階段正處在高溫季節(jié),禾苗生長旺盛,通風透光條件差,容易發(fā)生紋枯病以及螟蟲、稻縱卷葉螟和飛虱等病蟲害,應根據區(qū)植保站病蟲情報及時防治。

  水稻抽穗結實期的田間管理

  從抽穗到成熟階段,又稱后期,早稻為25—30天;中稻30—35天。生育特點是以谷粒充實期為主的生殖生長時期。雖然穗數、粒數已成定局,但結實率仍在變化中,粒重也在增長,因此田間管理主要抓好幾點:

  (1)濕潤管水。水稻結實期管水原則是干干濕濕,以濕為主,采取干濕交替的灌水方法,保持根系活力,吸收養(yǎng)分,制造更多的光合作物。

  (2)補施粒肥。粒肥又叫壯籽肥,對葉色過于褪淡的田塊可采取葉面噴施的方法,一般每畝用尿素2兩加磷酸二氫鉀3兩兌水100斤,在晴天下午四點以后噴霧。

  (3)適時收割。收割過早,粒重減輕,影響產量,出米率低。收割過遲,落粒損失大,碎米多。一般要求全田稻谷有85—90%黃熟、枝梗成黃色即可收割。

  水稻田間管理方法

  1、全面實行節(jié)水灌溉技術。

  (1)插秧后,應立即建立苗高1/2~2/3的深水,以不淹沒秧心為好,以水護苗,促進返青。

  (2)返青后保持3厘米左右淺水層,提高水溫、地溫,以加速土壤養(yǎng)分轉化,促進分蘗。分蘗末期要落水曬田,控制無效分蘗。

  (3)實行井水增溫灌溉。要晝停夜灌,采取設曬水池、延長灌水渠、加寬進水口、表層水灌溉等增溫措施,防止或減輕水溫低對水稻生長發(fā)育的影響。灌水要在日落前1~2個小時到日出后1~2個小時之間進行。

  (4)曬田。當田間莖數達到計劃莖數的80%時,要對長勢過旺、較早出現郁閉、葉黑、葉下披、不出現拔節(jié)黃及土質粘重、排水不良的低洼地塊,撤水曬田5~7天;相反則不曬,改為深水淹。曬田程度為田面發(fā)白、地面龜裂、池面見白根、葉色褪淡挺直,控上促下,促進壯桿。

  2、科學施肥。施肥應以降氮增磷鉀為主,并提早各期追肥。為了促進分蘗,要在插后及時施肥,并以速效氮肥為主,促進分蘗。蘗肥分兩次施用,第一次在水稻返青后立即追分蘗肥,硫酸銨8~10公斤/畝,第二次在水稻7葉~8葉期左右再追硫酸銨8~10公斤/畝。

  3、綜合防治病蟲草害。

  (1)除草。要使用安全高效除草劑。選用當地農技部門推薦使用的,在土壤中持效期較長,對水稻無抑制作用的高效、安全殺稗劑—苯塞草胺加芐嘧磺隆或吡嘧磺隆除草。方法是插后5~7天,畝用苯塞草胺80克加芐嘧磺隆或吡嘧磺隆10克做毒土,均勻撒施,水層3~5厘米,保水5~7天或用必寧特40克加撲草凈100克于插后5~7天施藥防除,對葡莖剪股穎有較好防效。對于三棱草、驢耳菜較多地塊可采取威農或草克星二次用藥或殺闊丹防除,也可于6月中旬用苯達松加二甲四氯防除。水蔥多的地方要用莎多茯加瑞飛特防除。對由于缺水造成草荒嚴重的,滅稗用50%二氯喹林酸防除。在人工、化學除草的基礎上,池埂子要割兩遍,改善水稻田間通風透光條件。

  (2)防蟲。在水稻潛葉蠅、負泥蟲發(fā)生初期用“功夫”或來福靈單獨施用,畝用量均為20毫升,對水800~1000倍噴霧;六月末至七月初,莖桿粗壯、心葉甜度高的植株品種易受二化螟的危害,在發(fā)病初期采用18%殺蟲雙撒滴劑或銳勁特乳油防除效果明顯。

  水稻田間管理技術要點

  一、水的管理

  (一)淺水灌溉或間歇灌溉。水稻插秧后,由于根系的吸收水肥的能力較弱,此時,外界氣溫高、風大,葉片的蒸騰作用比較大。因此,插秧后,應立即建立水層,一般灌苗高的1/2~2/3深水,以不淹沒秧心為好。這樣不但可以防止葉片的蒸騰失水造成干枯,而且也可防止低溫秧苗受凍,起到以水護苗的作用。

  水稻返青后,應將水放淺,保持3~5厘米的淺水,這樣有利于提高水溫、地溫,特別是今年的陰雨天氣,水淺溫度在15℃以上,出點太陽很快會使水溫升高,這樣有利于促進秧苗根系生長健壯,也就是泥溫相對比水深的要高些,出根快些,能多發(fā)新根,秧苗早分蘗、快分蘗?;蛘咚痉登嗪蟛扇¢g歇灌溉,即一次灌3~5厘米淺水,待自然落干,等到腳窩有水、田面無水時再灌一次水,如此循環(huán)。

  (二)曬田。曬田是指水稻分蘗盛期后到幼穗分化前的排水曬田,是我國水稻灌溉技術中的一項獨特的措施。一是改變土壤的理化性質,更新土壤環(huán)境,促進生長中心從蘗向穗的順序轉移,對培育大穗十分有利。二是調整植株長相,促進根系發(fā)育,促進無效分蘗死亡,使葉和節(jié)間變短,稈壁變厚,植株抗倒力增強。

  高產栽培中,當全田總苗數達到一定程度時,常采取排水曬田措施,以提高分蘗成穗率,增加穗粒數和結實率。當田間莖數達到計劃莖數的80%時(6月上中旬),也就是水稻接近有效分蘗終止時,要對長勢過旺、較早出現郁閉、葉黑、葉下披、不出現拔節(jié)黃及土質粘重、排水不良的低洼地塊,要撤水曬田5~7天,相反則不曬,改為深水淹。曬田程度為田面發(fā)白、地面龜裂、池面見白根、葉色褪淡挺直,控上促下,促進壯稈。曬田常根據氣候、土壤、施肥和秧苗長勢不同而掌握不同的曬田時期與曬田程度。曬田一般多在水稻對水分不甚敏感的時期進行,以分蘗末期至幼穗分化初期較適宜。曬田程度要視苗情和土壤而定。苗數足,葉色濃,長勢旺,肥力高的田應早曬、重曬,以人立不陷腳,葉片明顯落黃為度;相反則應遲曬、輕曬或露田,田中稍緊皮,葉色略退淡即可。曬田不宜過頭或不足,要靈活掌握。

  (三)增溫灌溉。由于白天灌水會降低稻田的水溫、地溫,影響水稻的生育,導致蘗數不足、生育拖后。因此,灌水應當在日落前1~2個小時到日出后1~2個小時之間進行。特別是井水灌溉的稻區(qū),更應注意。不僅要晝停夜灌,而且要采取如設曬水池、延長灌水渠、加寬進水口、表層水灌溉等增溫措施,防止或減輕水溫低對水稻生長發(fā)育的影響。

  (四)經常檢查加固田埂,防止漏水。水田田埂應經常檢查,防止漏水。漏水會造成除草劑效果差和影響水稻正常生長,施肥后的肥水流入其它稻田導致別的地塊貪青,而該稻田又長得不好。另外還會加深其它稻田水層,引起池埂連鎖毀壞等。因此,水稻插秧后,要經常檢查修補田埂。

  二、分蘗肥的施用

  水稻返青后需肥量逐漸增加。此時,由于溫度一般仍較低,土壤中的養(yǎng)分釋放的少,又由于基肥是全層施,根系多分布于表層土中,因此,養(yǎng)分供應不足,應及時施用分蘗肥。分蘗肥主要是氮肥,一般占整個生育期的20%-30%。

  (一)施肥量

  分蘗肥主要是氮肥,一般占整個生育期的20~30%。尿素3~5公斤/畝,或一般土壤肥力高的地塊可少施,土壤肥力低的地塊可多施,壯苗早插的可少施,弱苗晚插的可多施。同時要注意水稻鋅肥的施用(詳見水稻缺鋅及施鋅技術)。

  (二)施肥方法

  一是要早施,由于氮肥的肥效慢,施肥后需要過一段時間才能見效,因此應早施分蘗肥,一般返青后立即施用。二是要看苗施肥,先用分蘗肥的80%全田均勻撒施,其余20%就看田間長勢,長勢好的地方少施,長勢較差的地方多施。這樣全田長勢能達到基本一致。施肥后,田間要保有水層,不能排水,自然落干后灌水。另外,雨天及上午露水未干時不要施肥,以免葉片粘上.化肥.,燒壞稻苗。

  三、病蟲草害的預防及防治技術:

  1、蟲害:主要有稻薊馬、稻苞蟲。使用樂果、多殺菊酯防治稻薊馬,使用晶體敵百蟲防治稻苞蟲。

  2、病害:主要是稻瘟病,使用三環(huán)唑、稻瘟凈防治稻瘟病。

  3、草害:選擇對雜草殺傷而對秧苗無傷害的除草劑進行化學除草;對雜草較多的田塊采取人工除草除稗。


猜你感興趣:

1.水稻插秧及插后管理要點

2.紅薯中期田間管理技術方法

3.棉花田間的管理方法要點

4.水稻種植管理技術方法介紹

5.高產玉米不同時期的田間管理方法是怎樣的

675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