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茶道的入門基本知識
日本茶道的入門基本知識
日本茶道是室內(nèi)傳統(tǒng)藝術(shù)、這種茶是在與日常生活完全隔絕的特殊場所,在特定的時間內(nèi)舉行的藝術(shù)儀式,必須通過極其繁瑣的手續(xù),使用特定的手法才能完成。下面是學(xué)習啦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日本茶道的入門基本知識,一起來看看。
日本茶道的入門基本知識:日本茶道的歷史起源
日本的茶道起源于中國,具有東方文化之韻味。它有自己的形成、發(fā)展過程和特有的內(nèi)蘊。
正如桑田中親說的:“茶道已從單純的趣味、娛樂,前進成為表現(xiàn)日本人日常生活文化的規(guī)范和理想。”
十六世紀末,千利休繼承、汲取了歷代茶道精神,創(chuàng)立了日本正宗茶道。他是茶道的集大成者。剖析利休茶道精神,可以了解日本茶道之一斑。
村田珠光曾提出過“謹、敬、清、寂”為茶道精神,千利休只改動了一個字,以“和敬清寂”四字為宗旨,簡潔而內(nèi)涵豐富。“清寂”也寫作“靜寂”。它是指審美觀。這種美的意識具體表現(xiàn)在“侘”字上。“侘(わび)”日語音為"wabi",原有“寂寞”、“貧窮”、“寒磣”、“苦悶”的意思。平安時期“侘人”一詞,是指失意、落魄、郁悶、孤獨的人。到平安末期,“侘”的含義逐漸演變?yōu)?ldquo;靜寂”、“悠閑”的意思,成為很受當時一些人欣賞的美的意識。
這種美意識的產(chǎn)生,有社會歷史原因和思想根源:平安末期至鐮倉時代,是日本社會動蕩、改組時期,原來占統(tǒng)治地位的貴族失勢,新興的武士階層走上了政治舞臺。失去天堂的貴族感到世事無常而悲觀厭世,因此佛教凈土宗應(yīng)運而生。失意的僧人把當時社會看成穢土,號召人們“厭離穢土,欣求凈土”。在這種思想影響下,很多貴族文人離家出走,或隱居山林,或流浪荒野,在深山野外建造草庵,過著隱逸的生活,創(chuàng)作所謂“草庵文學(xué)”,以抒發(fā)他們思古之幽情,排遣胸中積憤。這種文學(xué)色調(diào)陰郁,文風“幽玄”。
歷史發(fā)展
室町時代,隨著商業(yè)經(jīng)濟的發(fā)展,競爭激烈,商務(wù)活動繁忙,城市奢華喧囂。不少人厭棄這種生活,追求“侘(わび)”的審美意識,在郊外或城市中找塊僻靜的處所,過起隱居的生活,享受一點古樸的田園生活樂趣,尋求心神上的安逸,以冷峻、恬淡、閑寂為美。茶人村田珠光等人把這種美意識引進“茶湯”中來,使“清寂”之美得到廣泛的傳播。
茶道之茶稱為“侘茶”,“侘”有“幽寂”、“閑寂”的含義。邀來幾個朋友,坐在幽寂的茶室里,邊品茶邊閑談,不問世事,無牽無掛,無憂無慮,修身養(yǎng)性,心靈凈化,別有一番美的意境。千利休的“茶禪一味”、“茶即禪”觀點,可以視為茶道的真諦所在。
而“和敬”這一倫理觀念,是唐物占有熱時期中衍生的道德觀念。自鐮倉以來,大量唐物宋品運銷日本。特別是茶具、藝術(shù)品,為日本茶會增輝。但也因此出現(xiàn)了豪奢之風,一味崇尚唐物茶會,輕視倭物。熱心于茶道藝術(shù)的村田珠光、武野紹鷗等人,反對奢侈華麗之風,提倡清貧簡樸,認為本國產(chǎn)的黑色陶器,幽暗的色彩,自有它樸素、清寂之美。用這種質(zhì)樸的茶具,真心實意地待客,既有審美情趣,也利于道德情操的修養(yǎng)。
日本的茶道有煩瑣的規(guī)程,如茶葉要碾得精細,茶具要擦得干凈,插花要根據(jù)季節(jié)和來賓的名望、地位、輩份、年齡和文化教養(yǎng)等來選擇。主持人的動作要規(guī)范敏捷,既要有舞蹈般的節(jié)奏感和飄逸感,又要準確到位。凡此種種都表示對來賓的尊重,體現(xiàn)“和、敬”的精神。
日本茶道,以“和、敬、清、寂”四字,成為融宗教、哲學(xué)、倫理、美學(xué)為一體的文化藝術(shù)活動。
日本茶道的入門基本知識:日本茶道的禮儀
日本的茶道品茶是很講究場所的,一般均在茶室中進行,茶室多起名為“某某庵”的雅號,有廣間和小間之分。茶居室一般以“四疊半”(約為9平方米)為標準,大于“四疊半”的稱為廣間;小于“四疊半”的稱為小間。茶居室的中間設(shè)有陶制炭爐和茶釜,爐前擺放著茶碗和各種用具,周圍設(shè)主、賓席位以及供主人小憩用的床等。
接待賓客時,由專門的茶師按照規(guī)定的程序和規(guī)則依次點炭火、煮開水、沖茶或抹茶,然后依次獻給賓客。點茶、煮茶、沖茶、獻茶,是茶道儀式的主要部分,都要經(jīng)過專門的訓(xùn)練。茶師將茶獻給賓客時,賓客要恭敬地雙手接茶,致謝,而后三轉(zhuǎn)茶碗,輕品,慢飲,奉還,動作輕盈優(yōu)雅。飲茶完畢,按照習慣和禮儀,客人要對各種茶具進行鑒賞和贊美。最后,客人離開時需向主人跪拜告別,主人則熱情相送。
茶道品茶還分為“輪飲”和“單飲”兩種形式。輪飲是客人輪流品嘗一碗茶,單飲是賓客每人單獨一碗茶。茶道還講究遵循"四規(guī)","七則".四規(guī)指"和、敬、清、寂",乃茶道之精髓。“和、敬”是指主人與客人之間應(yīng)具備的精神、態(tài)度和禮儀。“清、寂”則是要求茶室和飲茶庭園應(yīng)保持清靜典雅的環(huán)境和氣氛。七則指的是:提前備好茶,提前放好炭,茶室應(yīng)保持冬暖夏涼,室內(nèi)要插花保持自然清新的美,遵守時間,備好雨具,時刻把客人放在心上等等。
日本茶道的入門基本知識:日本茶道的步驟
日本人相當注重形式,茶道便是這樣的一種體現(xiàn)。他們喜歡當著客人的面準備食物,像鐵板燒,讓客人不僅能吃到食物,還能學(xué)習到烹飪的方法,茶道也是如此。
日本茶人在舉行茶會時均抱有“一期一會”的心態(tài)。這一詞語出自江戶幕府末期的大茶人井伊直弼所著的《茶湯一會集》。書中這樣寫到:“追其本源,茶事之會,為一期一會,即使同主同客可反復(fù)多次舉行茶事,也不能再現(xiàn)此時此刻之事。每次茶事之會,實為我一生一度之會。由此,主人要千方百計,盡深情實意,不能有半點疏忽??腿艘岔氁源耸啦辉傧喾曛楦皶瑹嵝念I(lǐng)受主人的每一個細小的匠心,以誠相交。此便是:一期一會。”這種“一期一會”的觀念,實質(zhì)上就是佛教“無常”觀的體現(xiàn)。佛教的無常觀督促人們重視一分一秒,認真對待一時一事。當茶事舉行時,主客均極為珍視,彼此懷著“一生一次”的信念,體味到人生如同茶的泡沫一般在世間轉(zhuǎn)瞬即逝,并由此產(chǎn)生共鳴。于是與會者感到彼此緊緊相連,產(chǎn)生一種互相依存的感覺和生命的充實感。這是茶會之外的其他場合無法體驗到的一種感覺。
茶事的種類繁多,古代有“三時茶”之說,即按三頓飯的時間分為早茶)、午茶、晚茶;現(xiàn)在則有“茶事七事”之說,即:早晨的茶事、拂曉的茶事、正午的茶事、夜晚的茶事、飯后的茶事、專題茶事和臨時茶事。除此之外還有開封茶壇的茶事、惜別的茶事、賞雪的茶事、一主一客的茶事、賞花的茶事、賞月的茶事等等。每次的茶事都要有主題,比如某人新婚、喬遷之喜、紀念誕辰、或者為得到了一件珍貴茶具而慶賀等等。
茶會之前,主人要首先確定主客,即主要的客人,一般為身份較尊貴者,像千利休之于豐臣秀吉。確定了主客之后再確定陪客,這些陪客既要和主客比較熟悉又要和主客有一定的關(guān)系。決定客人之后便要開始忙碌的準備茶會了,這期間客人們會來道謝,因為準備工作的繁忙主人只需要在門前接待一下即可。一般茶會的時間為四個小時,太長容易導(dǎo)致客人疲憊,太短又可能無法領(lǐng)會到茶會的真諦。茶會有淡茶會(簡單茶會)和正式茶會兩種,正式茶會還分為“初座”和“后座”兩部分。為了辦好茶會,主人要東奔西跑的選購好茶、好水、茶花、做茶點心及茶食的材料等。茶會之前還要把茶室、茶庭打掃的干干凈凈,客人提前到達之后,在茶庭的草棚中坐下來觀賞茶庭并體會主人的用心,然后入茶室就座,這叫“初座”。主人便開始表演添炭技法,因為整個茶會中要添。
茶會通常有紀錄,紀錄的內(nèi)容包括與會眾、壁龕裝飾、茶具、飯菜、點心等情況,有時還加入與會眾的談話摘要和紀錄者的評論。這種紀錄叫“會記”。古代有很多著名茶會的會記流傳下來,成為現(xiàn)代珍貴的資料,如《松屋會記》、《天王寺屋會記》、《今井宗久茶道記書拔》、《宗湛日記》等被稱為四大會記。
日本茶道的入門基本知識相關(guān)文章:
1.日本茶道知識簡介
2.日本茶道禮儀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