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的歷史演變進程
普洱茶是我國著名的茶葉,其歷史悠久,對于普洱茶的歷史演變你了解的都有哪些呢?那么下面一起來看看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普洱茶的歷史演變進程,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普洱茶的歷史演變
一、新中國成立以前的普洱茶
文獻篇1---云南濮族人種茶制茶,始自公元前1000年的商周,但直到公元1600年的明萬歷年間才第一次出現(xiàn)“普洱”一詞。普洱茶蒸之成團,西番市之,最能化物(明)。
文獻篇2---清1765年:普洱山在車里(西雙版納),其上產茶,性溫味香,名普洱茶。出普洱所屬六茶山,攸樂、革登、倚邦、莽枝、蠻專、慢撒,倚邦、蠻專茶味較勝
文獻篇3---清1726年:雍正3年設置普洱府,實行普洱茶的統(tǒng)購統(tǒng)銷,控制茶馬交易,并開始普洱貢茶,歲進上用茶芽制,并得到御賜“瑞貢天朝”匾額
文獻篇4---在清乾隆1736年,元寶餅茶沒有試制成功前,茶商們把收來的茶分級裝入篾制竹籮(內芛葉鑲好籮邊),外面寫上等級、重量,就馱運到中外各地銷售。之后同興號和同慶號茶莊才制成元寶茶、方茶、圓茶。。
文獻篇5---歷史上怎么制作元寶茶--1春茶、二水茶、三水茶、谷花茶等收購堆放,經過發(fā)酵,散發(fā)出特殊香味 2全年茶收購結束,各山、各季、各級茶拼配加工 3雨季結束,進入旱季,開始制茶,此時容易曬乾,不會發(fā)生霉變。。
文獻篇6---民國1940年范和鈞:緊茶制作并不復雜,每年冬季將收購積存的毛茶開灶蒸壓,裝布袋擠壓成型,然后放置約40天,布袋發(fā)微熱40度左右,袋內茶葉則發(fā)酵完畢,解開,包棉紙即可。。。
可見,解放前的普洱茶并不是今天的新生茶,而是從一開始制作就是有發(fā)酵的,而且是各山頭各季節(jié)各等級混拼加工,這和我們今天的生茶工藝有著本質的區(qū)別。。
正是因為那時的普洱茶是發(fā)酵茶,所以才最能化物,性溫味香,如果是新生茶又怎么會這樣呢?
正是因為那時的普洱茶是發(fā)酵茶,所以大清皇帝喝的雖然是當年新茶但湯色紅潤;
正是因為那時的普洱茶是發(fā)酵茶,所以歲進上用茶芽制,發(fā)酵茶當然是茶芽好;
正是因為那時的普洱茶是發(fā)酵茶,所以進貢皇帝才用中小葉種的倚邦、蠻專(茶味較勝),發(fā)酵茶當然是中小葉種好,大葉種更利于越陳越香。
二、新中國成立以后的普洱茶
A、新生茶工藝的由來
大膽假設、小心求證,我們論證了解放前的普洱茶實際上從一開始制作就是有發(fā)酵的,那么為什么新中國成立以后普洱茶的制作工藝發(fā)生了巨大改變,開始了用曬青毛茶直接壓制成新生茶。。這理由可能有以下幾條:
1、 在1900年代初期,云南普洱茶的生產交易中心是古六大茶山的易武地區(qū)和普洱地區(qū),由于戰(zhàn)爭的原因,各茶莊商號在1930-40年代相繼歇業(yè),生產跌入谷底,進入了衰退時期,為后來的斷代埋下了伏筆。
2、 在這個衰退時期,1938年5月,當時的國民政府派遣茶葉專家范和鈞(江蘇常熟人,留法)率領一批非云南籍技術人員到佛海(今勐海)成立官辦“中茶公司佛海茶廠”,開云南機械制茶之先河,開始生產機制茶,同樣由于戰(zhàn)爭的原因,茶廠很快就停產關閉了,但云南茶葉生產的中心開始轉到代表新技術的佛海地區(qū)。
3、 新中國成立以后,普洱茶生產開始恢復,1952年,佛海茶廠再次復業(yè)并在1953年改名為后來大名鼎鼎的勐海茶廠,成為云南普洱茶中的領軍企業(yè),普洱茶生產從此由私人的茶莊商號轉到國營工廠體制,但由于建國初期對私營的打擊,使普洱茶的生產工藝也從此與傳統(tǒng)斷代。
B、熟茶工藝的由來
我們都知道,云南普洱茶熟茶工藝開始于1973年,但是它絕不會是橫空出世,那么是什么原因催生了熟茶工藝,又是怎么一個過程呢?
1、 新中國成立以后,百廢待興,在昆明、勐海、下關三大茶廠沒有開始壓餅之前,50年代初出口香港的多是散茶,由于生產已經采取新工藝,到港的曬青毛茶不再有發(fā)酵,云南大葉種茶的苦澀、味重、霸氣一覽無遺,是喝慣了傳統(tǒng)發(fā)酵普洱茶的港人所接受不了的,另新中國成立之前,也有一些云南茶莊商號的老板逃到香港定居,帶去了傳統(tǒng)普洱茶發(fā)酵的方法,于是在香港最早開始了用散茶人工發(fā)酵加工普洱熟茶,當時有如下幾家:聯(lián)同隆、南記、生記、林記、寶泰、同安及長洲福華等。
2、 1950-70年代,云南普洱茶多是通過廣東省茶葉進出口公司出口到香港的,所以香港人工發(fā)酵普洱茶的消息很快就傳到了廣東,廣東也開始研究實驗潑水發(fā)酵并取得進展。據(jù)說50年代后期,云南也曾實驗過熱蒸發(fā)酵,但沒有取得成功,根據(jù)云南茶葉進出口公司志記載:
1973年,云南省茶葉進出口公司派出考察小組對廣東的普洱熟茶生產工藝進行了考察,回來后組成技術攻關小組,并最終在昆明茶廠實驗成功,從此誕生了現(xiàn)在的渥堆發(fā)酵熟茶工藝。
唐代以前的普洱茶
在古代,凡是經由普洱府為集散地銷售的茶葉,在歷史上都稱為普洱茶。但普洱茶始終因其復雜的歷史淵源和極其豐富與厚重的文化積淀,留給人的懸念和爭議太多:謎一般的歷史、沒有文字佐證的起源、產地的多樣性,加工的工藝又隨時代而變化,在運抽方面,更有替說不盡的故事,所有這些無不賦與無比神秘的色彩。正因為如此,至今仍有太多的懸念和爭議。
我們雖然已知中國是茶的故鄉(xiāng),而中國西南地區(qū)是世界茶樹原產中心,生活在西南邊疆的少數(shù)民族無疑是最早種茶并把茶葉傳播出去的功臣,西雙版納是世界茶樹的原產地之一,是馳名中外的普洱茶的發(fā)祥地。但對普洱茶的歷史源流仍有許多方面仍需繼續(xù)研究。
前面談到“普茶”即是“濮茶”。從史料記載看:商周時西南夷中的濮人已經種茶?!度A陽國志·巴志》記載:“周武王伐封,實得巴蜀之師……兔鹽銅鐵、丹漆茶蜜一皆納貢之。“三國時的吳普在其《本草》一書中記載:“苦菜一名茶一名選、一名游冬,生益州〔今云南)谷山陵道窮。凌冬不死,三月三日采干。”晉·傅翼《七誨》敘述了當時各地的名特產品,有“南中茶子”的記載,“茶子”就是成個成塊的緊茶,說明云南緊茶在漢晉時期已是與宛柰、齊柿、燕栗、巫山朱桔、西極石蜜齊名的特產。民間有“武侯遺種”(武侯指三國時期的蜀相諸葛亮)的說法,故普洱茶的種值利用,至少有1700多年的歷史。由此看普洱茶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東漢時期。
200多年的普洱茶歷史
清朝中葉,古“六大茶山”鼎盛,產品遠銷四川、西藏、南洋各地,普洱茶從此聞名 中外,普洱茶外銷之路,就是歷史上的茶馬古道。歷史的普洱茶外銷路線主要有以下幾 條:一條是從普洱出發(fā)至昆明、昭通、再到四川的瀘州、敘府、成都、重慶至京城。二 條是普洱經下關到麗江與西康西藏互市。三條是由勐海至邊境口岸打洛,再分二路:一 路至緬甸、泰國;二路是經緬甸到印度、西藏。四條是由勐臘的易武茶山開始,至老撾 豐沙里,到河內再往南洋。在江北古六大茶山境內有7條: 易武至江城道、易武至寧洱 道、易武至思茅道,此道是主要道,易武至倚邦、莽枝、革登也走此道,易武至車里再 到勐海道,易武至老撾磨丁道,易武至老撾勐悻道。於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從昆 明經思茅至倚邦通過磨者河上的承天橋再到慢撒、易武那條由石板鑲成的古茶馬道,約 寬2米,長達數(shù)百公里。昔日茶山有許多茶號和茶莊專門從事茶葉的收購、加工和外運銷 售,呈現(xiàn)一派繁榮景象。
普洱茶產于云南西雙版納等地,因自古以來即在普洱集散,因而得名。普洱縣城又作 普洱哈尼族自治縣,隸屬思茅地區(qū),位于云南省南部,距昆明373公里,原稱寧洱縣。 “普洱”為哈尼語,“普”為寨,“洱”為水灣,意為“水灣寨”,帶有親切的 “家園”的含義。
如今普洱茶名播海內外,享譽盛名;已成為中國最具特色的茶。
遠去的馬幫悠遠的銅鈴聲,更增添了它獨有而神秘的文化,時光流轉的變遷,它的氣息卻因此變得豐富,芬芳濃郁起來。
傳承文明,不因歷史而湮沒,就像普洱茶,散發(fā)出來的獨特的東方韻味,感染著你我,感染著世界。
普洱茶的功效,早在《本草綱目》中有記載,中醫(yī)認為普洱茶同時具有清熱、消暑、 解毒、消食、去肥膩、利水、通便、祛痰、祛風解表、止咳生津、益力氣、延年益壽 等功效。又由于普洱茶經歷了生茶到熟茶的轉變過程,其生茶具有祛風解表、清頭目 等功效,而熟茶又有下氣、利水、通便等沉降功效。故普洱一直被譽為一種攻補兼?zhèn)?的良藥。
看了“普洱茶的歷史演變進程”的人還看了:
3.普洱茶基本知識